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噴水拖把。
背景技術:
現有的噴水拖把一般包括拖把桿、與拖把桿活動連接的拖把頭、設于拖把桿上的水泵、與水泵聯通的水箱、與水泵聯通的噴嘴,其中噴嘴直接安裝在水泵上,水泵與噴嘴可視為一體。然而在拖地時,拖把桿經常需要轉動,拖把桿轉動時水泵與噴嘴同時轉動,而噴嘴由于直接安裝在水泵上,因此其噴射角度無法調節,從而會出現如下狀況:當拖把桿的轉動角度較大時,噴嘴的噴射角度遠離底面,從而無法將水有效地噴射到地面上。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噴水拖把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噴水的噴射角度可調節的新型噴水拖把。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噴水拖把,包括拖把桿、與所述的拖把桿活動連接的拖把頭、設于拖把桿上的水泵、與所述的水泵聯通的水箱、與所述水泵聯通的噴嘴,所述的噴嘴與所述的水泵相分離,所述的噴嘴與所述的水泵之間通過出水管聯通,所述的噴嘴連接在所述的拖把桿上且兩者之間可相對轉動。
進一步,所述的拖把桿包括桿體、安裝在所述桿體上的罩殼,所述的噴嘴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的罩殼上。
進一步,所述的噴嘴設于轉動塊上,所述的轉動塊上設有一轉軸,所述的轉軸穿設在所述的罩殼上。
進一步,所述的罩殼內設有聯動桿,所述聯動桿的上端與所述的轉動塊在所述所述轉軸之外的部位鉸接;所述拖把桿與拖把頭的連接處設有凸輪面,所述聯動桿的下端抵在所述的凸輪面上。
進一步,所述的罩殼內還設有一位于所述聯動桿上方的壓簧,所述壓簧壓在所述的聯動桿上。
進一步,所述的桿體包括上桿體和下連接頭,所述的上桿體和所述的下連接頭通過上鉸軸鉸接,從而上桿體可左右轉動;所述的下連接頭與所述的拖把頭通過下鉸軸鉸接,從而桿體可前后轉動;
所述的聯動桿包括上聯動桿和下聯動桿,所述的上聯動桿和下聯動桿相鉸接,所述上聯動桿和下聯動桿的鉸接方向與所述的上鉸軸的方向相同;
所述的凸輪面設于所述的下鉸軸上。
進一步,所述水箱的后端面上設有與所述的水箱聯通的連接部,所述的連接部內設有密封部及可活動的密封頭,密封頭不受外力時與所述的密封部之間形成密封從而將所述的連接部封堵;
所述的拖把頭具有水箱容置空間,所述水箱容置空間的尾部設有插入腔,該插入腔與所述的水泵聯通,該插入腔中設有頂桿;所述的水箱置于所述的水箱容置空間內后,所述的連接部插入所述的插入腔中且兩者之間密封,所述的頂桿將所述的密封頭頂開從而所述的密封頭與密封部之間不再密封。
進一步,所述的連接部內還設有作用于所述密封頭的彈簧,該彈簧使所述的密封頭具有頂向所述密封部的趨勢。
進一步,所述的水箱容置空間為設于所述拖把頭前緣的凹槽。
進一步,所述的水箱內還設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一端與所述的連接部聯通,所述引流管的另一端靠近所述水箱的箱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與現有的噴水拖把一樣實現噴水,由于噴嘴與水泵相分離且噴嘴可轉動,因此對噴嘴的噴射角度進行調節,從而適應拖把桿的不同轉動角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水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5是拖把桿在一種轉動角度下的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6是拖把桿在另一種轉動角度下的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圖7是拖把桿在另一種轉動角度下的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照圖1~圖7,一種新型噴水拖把,包括拖把桿1、與所述的拖把桿1活動連接的拖把頭2、設于拖把桿上的水泵3、與所述的水泵聯通的水箱4、與所述水泵3聯通的噴嘴5,所述的噴嘴5與所述的水泵3相分離,所述的噴嘴5與所述的水泵3之間通過出水管6聯通,所述的噴嘴5連接在所述的拖把桿上且兩者之間可相對轉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拖把桿包括桿體7、安裝在所述桿體7上的罩殼8,所述的噴嘴5可轉動地連接在所述的罩殼8上:所述的噴嘴5設于轉動塊9上,所述的轉動塊9上設有一轉軸33,該轉軸33穿設在所述的罩殼8上。本實施例中,所述的轉軸33設于所述轉動塊9的中心位置,使轉動塊9在轉動時更順暢且更好控制轉動角度和位置。
在使用時可與現有的噴水拖把一樣實現噴水,由于噴嘴5與水泵3相分離且噴嘴5可轉動,因此對噴嘴5的噴射角度進行調節,從而適應拖把桿1的不同轉動角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罩殼8內設有聯動桿10,所述聯動桿10的上端與所述的轉動塊9在轉軸33之外的部位鉸接,即聯動桿與轉動塊的鉸接處、轉軸22不同軸。本實施例中所述聯動桿10與轉動塊9的鉸接處位于所述轉動塊9的中心的外圍,即偏心鉸接。所述拖把桿與拖把頭的連接處設有凸輪面11,所述聯動桿10的下端抵在所述的凸輪面11上。采用上述結構后,可達到拖把桿1的轉動與噴嘴5的轉動同步操作的目的:當拖把桿1轉動時位于罩殼8內的聯動桿10同步轉動,聯動桿10的下端在凸輪面11的作用下產生軸向移動,因此可帶動轉動塊9轉動,從而同步調節噴嘴5的噴射角度。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罩殼內還設有一位于所述聯動桿上方的壓簧16,所述壓簧16壓在所述聯動桿10的上端面上,使聯動桿10處于較為穩固的狀態。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桿體7包括上桿體12和下連接頭13,所述的上桿體12和所述的下連接頭13通過上鉸軸鉸接,從而上桿體12可左右轉動;所述的下連接頭13與所述的拖把頭2通過下鉸軸鉸接,從而桿體7可前后轉動,因此可實現上桿體12的左右轉動、拖把桿1的前后轉動,便于拖把的清掃。
所述的聯動桿10包括與轉動塊9鉸接的上聯動桿14和下聯動桿15,所述的上聯動桿14和下聯動桿15相鉸接,所述上聯動桿14和下聯動桿15的鉸接方向與所述的上鉸軸的方向相同從而使上桿體12可順利左右轉動;所述的凸輪面11設于所述的下鉸軸上。上聯動桿14的上端具有一個分叉口,轉動塊9插入所述的分叉口后與上聯動桿14鉸接。
本實施例中水箱的具體安裝方式為:所述水箱4的后端面上設有與所述的水箱4聯通的連接部17,所述的連接部17內設有密封部18及可活動的密封頭19,密封頭19可與所述的密封部18之間形成密封從而將所述的連接部17封堵。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部17位于所述水箱4的后端。
所述的拖把頭2具有水箱容置空間20,所述水箱容置空間20的尾部設有插入腔21,該插入腔21與所述的水泵3聯通,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插入腔21與所述的水泵3通過進水管22聯通,該插入腔21中設有頂桿23;所述的水箱4置于所述的水箱容置空間20內后,所述的連接部17插入所述的插入腔21中且兩者之間密封,所述的頂桿23將所述的密封頭19頂開從而所述的密封頭19與密封部18之間不再密封。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連接部17內還設有作用于所述密封頭的彈簧24,該彈簧24使所述的密封頭19具有頂向所述密封部18的趨勢,從而在頂桿23不作用于密封頭19時,密封頭19與密封部18之間保持密封。本實施例中所述的密封部18為凸出在所述連接部內壁上的密封凸環。所述的連接部上套有密封圈25,從而實現與插入腔21之間的密封。
在使用時,將水箱4置于所述的水箱容置空間20內,通過頂桿23自動解除將密封頭19與密封部18之間的密封,從而使水箱4與插入腔21聯通,進而達到水箱4與水泵3聯通的目的。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水箱容置空間20為設于所述拖把頭2前緣的凹槽,在裝配水箱時裝配更為簡便:只需將水箱4推入該凹槽內即可。
本實施例中連接部的具體結構形式為:所述的連接部17包括連接管26、與所述的連接管26一體的裝配筒27,所述的連接管26的后部插入所述的水箱4中,所述的裝配筒27與所述水箱4螺紋連接;
所述連接管26的前端插入接頭管28,所述的密封圈25套在所述的接頭管28上,所述接頭管28的外壁設有凸起的卡環,所述連接管26的內壁設有內凹的卡槽,所述的卡環卡入所述的卡槽內;
所述的密封凸環設于所述接頭管28的內壁,所述的連接管26內設有彈簧座29,所述密封頭19具有桿部30和突出在桿部的前端的凸頭31,所述的彈簧24套在所述的桿部外,該彈簧24的后端頂在所述的彈簧座29上,該彈簧24的前端頂在所述的凸頭31上,凸頭31與密封凸環相靠時形成密封。
上述的連接部的具體結構使得其在裝配時非常簡便。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水箱4內還設有引流管32,所述引流管32的一端與所述的連接部17聯通,所述引流管32的另一端靠近所述水箱4的箱底,從而使水箱4內的水盡可能地被使用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