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具,特別是涉及一種自動出水茶具。
背景技術:
功夫茶是我國傳統的品茶風尚,在泡功夫茶的過程中,需將茶葉放在茶壺內浸泡,再將泡好后的茶水分倒在各個小茶杯內供各飲茶者飲用,在倒茶的過程中要避免茶葉隨著茶水進入茶杯內,其操作較困難,此外用手直接拿取茶壺進行倒茶也容易發生燙傷,使用不夠安全,仍有待于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自動出水茶具。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自動出水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平臺和圓筒,平臺和圓筒均設置在底座上方,平臺連接在圓筒側方,平臺上設有向下的接水凹陷,凹陷連接有向斜下方伸展的引水槽,平臺上方設有放有一茶碗,茶碗底部設有向下的出水孔,底部上表面向出水孔位置逐漸傾斜,出水孔上方設有封堵住出水孔的軟磁體球,底部上方設有托環,托環芯孔處設有過濾網,圓筒兩端設有封堵,封堵中心位置設有軸孔,軸孔內穿有軸桿,軸桿一端設有搖柄,軸桿上設有向遠離軸線方向擺臂,擺臂外端連接有永磁體,圓筒內靠近茶碗底部位置設有向內突出的第一限位凸起,永磁體抵止在第一限位凸起時可以將軟磁體球吸到茶碗底部邊緣。
進一步的,所述圓筒內與第一限位凸起相對內壁上設有向內突出的第二限位凸起,永磁體抵止停放在第二限位凸上。
進一步的,所述平臺周邊設有向上伸展的防脫柱。
本實用新型泡茶時將茶碗出水孔對著接水凹陷放在平臺上,軟磁體球在重力作用下沿傾斜底面滾到出水孔處,封堵住出水孔,此時可放茶倒水泡制,泡制好后搖動搖柄使永磁體到并抵止停靠在第一限位凸起處,在永磁體作用下軟磁體球向永磁體方向滾動到碗底邊緣,出水孔開放,泡制的茶水由出水孔向下流到接水凹陷,在沿引水槽流道引水槽下部的茶杯內,茶杯內茶水適量時反向搖動搖柄使永磁體遠離軟磁體球,軟磁體球受永磁體磁場引力減小,球在重力作用下沿傾斜底面滾到出水孔處封堵住出水孔,操作簡便,傳動機構不沾水,不會銹蝕,不會污染免清理,提高飲茶情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整體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剖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軸桿視圖
圖中標號名稱:1底座;2平臺;3圓筒;4接水凹陷;5引水槽;6茶碗;7出水孔;8軟磁體球;9托環;10過濾網;11封堵;12軸桿;13搖柄;14擺臂;15永磁體;16第一限位凸起;17第二限位凸起;18防脫柱;19膠墊。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如圖1、2、3所示,該自動出水茶具設有底座1、平臺2和圓筒3,平臺和圓筒均設置在底座上方,平臺連接在圓筒側方,平臺上設有向下的接水凹陷4,凹陷連接有向斜下方伸展的引水槽5,引水槽出口處下方可放置茶杯,平臺上方設有放有一茶碗6,茶碗底部設有向下的出水孔7,底部上表面向出水孔位置逐漸傾斜,出水孔上方設有封堵住出水孔的軟磁體球8,底部上方設有碗內壁連接的環形的托環9,托環芯孔處設有過濾網10,圓筒兩端設有封堵11,封堵中心位置設有軸孔,軸孔內穿有軸桿12,軸桿一端設有搖柄13,軸桿上設有向遠離軸線方向擺臂14,本實施例軸桿、搖柄、擺臂為圓柱金屬桿彎折形成,擺臂外端連接有永磁體15,圓筒內靠近茶碗底部位置設有向內突出的第一限位凸起16,永磁體抵止在第一限位凸起時可以將軟磁體球吸到茶碗底部邊緣,圓筒內與第一限位凸起相對內壁上設有向內突出的第二限位凸起17,永磁體可抵止停放在第二限位凸上,平臺周邊設有向上伸展的防脫柱18,可防止茶碗脫落,軸桿連接搖柄處套有緩沖膠墊,防竄動。
本實用新型泡茶時將茶碗出水孔對著接水凹陷放在平臺上,軟磁體球在重力作用下沿傾斜底面滾到出水孔處,封堵住出水孔,此時可放茶倒水泡制,泡制好后搖動搖柄使永磁體到并抵止停靠在第一限位凸起處,在永磁體作用下軟磁體球向永磁體方向滾動到碗底邊緣,出水孔開放,泡制的茶水由出水孔向下流到接水凹陷,在沿引水槽流道引水槽下部的茶杯內,茶杯內茶水適量時反向搖動搖柄使永磁體遠離軟磁體球,軟磁體球受永磁體磁場引力減小,球在重力作用下沿傾斜底面滾到出水孔處封堵住出水孔,操作簡便,傳動機構不沾水,不會銹蝕,不會污染免清理,提高飲茶情趣。
綜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申請所做的等效修飾和現有技術添加均視為本實用新型技術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