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人類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加熱容器,特別是一種無線智能加熱容器。
背景技術:
咖啡廳、西餐廳等場所對于容器內的容納物均有著不同的加熱、保溫需求,并且這些場所不便于直接使用明火進行保溫、加熱,也不便于直接使用微波爐、烤箱、電磁爐等灶具進行加熱。因此,通常情況下,容器內的容納物放置一段時間后,溫度隨之降低,從而達不到所需的溫度。
而目前市場上常用的加熱容器是通過外部電源為容器的內置電爐絲發熱體供電進行加熱,采用電爐絲發熱體加熱,其所需的加熱電壓大,能量轉換效率低,加熱速度慢,且不夠安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改進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無線智能加熱容器,以確保容器內的溫度達到設定值。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無線智能加熱容器,包括容器本體,所述容器本體的底部設有一隔熱層,所述隔熱層的上方設有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包括一加熱片、一個或多個無源NFC標簽以及一個或多個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固定在容器本體上,所述加熱片上設有圓孔,所述圓孔內設有無源NFC標簽,所述無源NFC標簽的輸入端與所述溫度傳感器的輸出端相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加熱裝置設置在容器本體的底部內側或外側。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無源NFC標簽通過導線連接一個或多個工作狀態指示燈。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加熱片上的圓孔的直徑大于無源NFC標簽的直徑,以減小金屬材料對無源NFC標簽的天線的干擾,同時還可以提高安置在無源NFC標簽上的溫度傳感器對容器本體內的容納物溫度的檢測精度。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加熱片為鐵磁性合金加熱片。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容器本體采用陶瓷、玻璃、紫砂等非金屬材料加工而成。
根據本實用新型,所述溫度傳感器為NTC熱敏電阻溫度探頭。
本實用新型的無線智能加熱容器,其有益效果是:利用鐵磁性合金渦流發熱的原理對容器內的容納物進行加熱和保溫,并結合帶有溫度傳感器的無源NFC標簽對加熱、保溫進行實時檢測,便于準確控制溫度,其適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無線智能加熱容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無線智能加熱容器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無線智能加熱容器,包括容器本體1,所述容器本體1的底部設有一隔熱層2,所述隔熱層2的上方設有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包括一加熱片3、一個或多個無源NFC標簽4以及一個或多個溫度傳感器5,所述加熱片3上設有圓孔6,所述圓孔6內設有無源NFC標簽4,所述無源NFC標簽4的輸入端與所述溫度傳感器5的輸出端相連接,所述溫度傳感器5通過導熱硅膠固定在容器本體1上,與容器本體1有緊密的熱接觸,可認為溫度傳感器5所探測的溫度與容器本體1內的容納物的溫度相當。
所述加熱裝置設置在容器本體1的底部內側或外側。
所述無源NFC標簽4通過導線7連接一個或多個工作狀態指示燈8,所述工作狀態指示燈8的輸入端與所述無源NFC標簽4的輸出端相連接。
所述工作狀態指示燈8為發光二極管。
所述加熱片3上的圓孔6的直徑大于無源NFC標簽4的直徑,以減小金屬材料對無源NFC標簽4的天線的干擾,同時還可以提高安置在無源NFC標簽4上的溫度傳感器5對容器本體1內的容納物溫度的檢測精度。
所述加熱片3為鐵磁性合金加熱片。由于容器本體1的種類、大小、價格等均不同,加工時,可以選擇馬口鐵、430不銹鋼、1J21鐵鎳合金等低電阻率、高磁導率材料。優選的,采用430不銹鋼材料加工鐵磁性合金加熱片,其成本低,操作方便,所獲得的鐵磁性合金加熱片抗腐蝕性能強。
所述容器本體1采用陶瓷、玻璃、紫砂等非金屬材料加工而成。
所述溫度傳感器5為NTC熱敏電阻溫度探頭。
目前, WPC Qi1.2無線充電發射器已經可以提供高達15W的輸出功率。本實用新型充分拓展了WPC Qi1.2無線充電發射器在無線供電以外的用途。利用鐵磁性合金渦流發熱的原理對容器本體內的容納物進行加熱和保溫,并結合帶有溫度傳感器5的無源NFC標簽4對加熱、保溫進行實時檢測,便于準確控制溫度。使用時,無源NFC標簽4可使用德州儀器公司RF430FRL15xH系列NFC傳感溫度標簽,使用ISO/IEC 15693 協議與無線充電發射器端NFC模塊進行無線通信和數據交換。
當容納物的溫度小于設定值時,所述溫度傳感器5將采集的溫度信息傳輸給無源NFC標簽4,和設定值比較后,無源NFC標簽4與無線充電發射器端NFC模塊進行無線通信和數據交換,從而對加熱片3加熱。當溫度達到設定值時,所述溫度傳感器5將采集的溫度信息傳輸給無源NFC標簽4,和設定值比較后,無線充電發射器端NFC模塊停止無線通信和數據交換。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