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書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圖書館書架。
背景技術: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現了最早的圖書館,圖書館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發信息資源、參與社會教育等職能。據《在辭典中出現的“圖書館”》說,“圖書館”一詞最初在日本的文獻中出現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國文獻中出現,當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擬設簡便圖書館說》,時為1894年。中國最早的省級圖書館為1904年創辦的湖北省圖書館。
圖書館中,大多數書籍需要書架存放,但是在各個圖書館中座位和書架是分離的,這就給讀者帶來極大的不方便。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圖書館書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圖書館書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圖書館書架,包括一塊支撐板,支撐板的兩側均設有多塊放置板,放置板相互平行設置,每塊放置板上均設有多塊隔板,其中每相鄰兩塊隔板之間的空間用于放置書籍,支撐板的底面安裝有一底座,且該底座的兩端通過支撐座支撐;
底座的寬度大于支撐板的寬度,在位于支撐板兩側的底座上分別開設有多個安裝口,每個安裝口內均容置一塊安裝板,并且安裝板的兩側通過導軌與安裝口內壁連接,安裝板可通過導軌在安裝口內抽進或抽出;
每塊安裝板的底面四角均設有第一立柱,第一立柱的末端設有行走裝置,行走裝置位于地面上;
在每塊安裝板的上方均設有一坐墊,坐墊與安裝板之間通過多根第二立柱連接。
優選的,行走裝置為安裝在第一立柱末端的萬向輪。
優選的,在坐墊的表面包裹有軟質橡膠層。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圖書館書架,在使用時,閱讀者可通過所設置的導軌將安裝板從安裝口內抽出來,這樣閱讀者就可以坐在坐墊上;當閱讀者即將離開時,可將安裝板收藏在安裝口內,減少坐墊的占地面積。本實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簡單,不僅能為閱讀者提供座位,而且還能減少占地面積。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圖書館書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圖書館書架的結構側視圖。
圖中:底座(1)、安裝口(2)、第一立柱(3)、安裝板(4)、行走裝置(5)、第二立柱(6)、放置板(7)、支撐座(8)、隔板(9)、坐墊(10)、支撐板(11)。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2,一種圖書館書架,包括一塊支撐板11,支撐板11的兩側均設有多塊放置板7,放置板7相互平行設置,每塊放置板7上均設有多塊隔板9,其中每相鄰兩塊隔板9之間的空間用于放置書籍,支撐板11的底面安裝有一底座1,且該底座1的兩端通過支撐座8支撐。
底座1的寬度大于支撐板11的寬度,在位于支撐板11兩側的底座1上分別開設有多個安裝口2,每個安裝口2內均容置一塊安裝板4,并且安裝板4的兩側通過導軌與安裝口2內壁連接,安裝板4可通過導軌在安裝口2內抽進或抽出。
每塊安裝板4的底面四角均設有第一立柱3,第一立柱3的末端設有行走裝置5,行走裝置5位于地面上,行走裝置5為安裝在第一立柱3末端的萬向輪。
在每塊安裝板4的上方均設有一坐墊10,坐墊10與安裝板4之間通過多根第二立柱6連接,在坐墊10的表面包裹有軟質橡膠層。
在使用時,閱讀者可通過所設置的導軌將安裝板4從安裝口2內抽出來,這樣閱讀者就可以坐在坐墊10上;當閱讀者即將離開時,可將安裝板4收藏在安裝口2內,減少坐墊10的占地面積。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