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居產品,尤其涉及一種嬰兒防偏頭智能嬰兒床,屬于嬰幼兒家庭護理領域。
背景技術:
嬰兒的睡眠質量對其生長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新生兒睡眠一般是18—20個小時,三四個月的孩子,睡眠時間16—18個小時,睡眠與睡姿對于寶寶的成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嬰兒出生3個月以內,自己轉動頭部的能力有限,枕骨長期受壓,骨骼鈣化成形,就會形成偏頭,影響嬰兒智力發育與美觀程度。采用兩側適時交替的側臥是安全而理想的睡姿,能使得頭形輪廓優美。目前市場上能夠較好解決偏頭問題的產品較少,能找到的防偏頭裝置包括凹槽型枕頭,可使嬰兒頭骨受力均勻,但凹槽大小只適用部分嬰兒的頭部大小,并不能真正解決嬰兒偏頭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對嬰兒頭部進行有效的監測并作出小幅度旋轉的嬰兒床,以改善兒童偏頭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防偏頭的智能嬰兒床,包括床體外殼1和底盤支架2,床體外殼下方安裝有電池盒5,底盤支架2下方安裝有后輪11和前輪轉軸13,前輪轉向軸13下方安裝有前輪,底盤支架2上還安裝有后輪制動踏板12。床體外殼1左右兩側安裝有側門8,內部安裝有傾斜機構,傾斜機構包括底板7、四組直線舵機及控制板、被褥盒9、內部床板10和壓力感應模塊15。當嬰兒處在被褥盒9內并在內部床板10上時,頭部所處區域處于壓力感應模塊15的上方,壓力感應模塊15通過監測嬰兒頭部壓感,記錄嬰兒睡眠時長,當記錄到的時長達到一定數值時,四組直線驅動舵機組合運動,使被褥盒9與內部床板10向一側傾斜10度,促使嬰兒頭部偏向較低的一側,一小段時間后回正。當記錄到時間再次達到上述一定數值時,四組直線驅動舵機組合運動,使被褥盒9與內部床板10向另一側傾斜10度,促使嬰兒頭部偏向較低的一側,一小段時間后回正。通過重復上述動作,可以周期性地改變嬰兒睡姿,防治偏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嬰兒床內部床板輕微轉動,促使嬰兒本能的往旋轉方向轉動身體進行側臥的睡姿,使得嬰兒頭部同時隨身體一起轉動,頭部受力點改變,通過一定頻率的頭部反復轉動,使頭部受力均勻,頭型保持正常。這一過程中,媽媽不需要保持警惕觀察嬰兒睡姿是否需要改變,也不需要記錄嬰兒需要改變睡姿前所呈現的睡姿,智能防偏頭自動記錄,且嬰兒不會被吵醒。這種新型的智能嬰兒床適用于不同體型的嬰兒,體驗感較好,舒適度較高,對于嬰兒頸部沒有傷害與壓迫,可使嬰兒頭骨發育正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圖。
圖2是內部床板傾斜狀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爆炸示意圖,包括床體外殼1和底盤支架2,床體外殼下方安裝有電池盒5,底盤支架2下方安裝有后輪11和前輪轉軸13,前輪轉向軸13下方安裝有前輪,底盤支架2上還安裝有后輪制動踏板12。當用戶推動嬰兒車時,前輪轉向軸13可以改變嬰兒車的前進方向,當用戶踩踏制動踏板并鎖定后,后輪11抱死,鎖止車體移動。床體外殼1左右兩側安裝有側門8,側門8可以通過滑槽向上抽拉取下。床體外殼1內部還安裝有傾斜機構,傾斜機構包括底板7、四組直線舵機及控制板、被褥盒9、內部床板10和壓力感應模塊15。圖1中可見部件有左前直線舵機3、右后直線舵機6、帶控制板的左后直線舵機4。左側兩組直線舵機拉伸,右側兩組直線舵機收縮,可實現被褥盒9和內部床板10向右傾斜10度,相反的,可實現被褥盒9和內部床板10向左傾斜10度。
如圖2所示,當嬰兒處在被褥盒9內并在內部床板10上時,頭部所處區域處于壓力感應模塊15的上方,壓力感應模塊15通過監測嬰兒頭部壓感,記錄嬰兒睡眠時長,當記錄到的時長達到一定數值時,四組直線驅動舵機組合運動,使被褥盒9與內部床板10向一側傾斜10度,促使嬰兒頭部偏向較低的一側,一小段時間后回正。當記錄到時間再次達到上述一定數值時,四組直線驅動舵機組合運動,使被褥盒9與內部床板10向另一側傾斜10度,促使嬰兒頭部偏向較低的一側,一小段時間后回正。通過重復上述動作,可以周期性地改變嬰兒睡姿,防治偏頭。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實施例。可以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構思的前提下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其他改進和變化,均應認為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