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辦公家具,特別涉及一種桌椅的升降機構及帶有該機構的課桌和椅子。
背景技術:
現有的教學用品中的課桌椅普遍采用固定式,由于同齡兒童的成長過程不一樣,其身高或者習慣對椅子的需求也會變化,兒童在不同年齡段里,需要調整椅子的結構,使其滿足人體工學的需求,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例如在公告號為CN 203914097U的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可升降的椅子”,包括背板、坐板、雙背板固定管、坐板固定管、內管、外管、調節裝置和底座支撐管,所述的雙背板固定管為“L”型,所述的雙背板固定管一端與所述的背板連接,另一端與坐板固定管連接;所述的坐板固定管上方固定所述的坐板,所述的坐板固定管下方與所述的內管連接,所述的內管外套設所述的外管,所述的外管底部固定在所述的底座支撐管上;所述的外管與內管之間設置調節高度的調節裝置;所述的內管、外管和底座支撐管分別設置兩根,并且對稱設置在所述坐板下方的兩側;所述的外管之間連接一固定兩外管距離的連接管;所述的調節裝置包括旋鈕和塑料卡槽,所述的塑料卡槽內設置孔位,所述的塑料卡槽設置在所述外管上,所述的旋鈕順次連通所述孔位、外管和內管。
針對上述所公開的方案,在調節椅子高度時,將旋鈕從內管取下,抬升椅子上部份,當調節到一定高度后再將旋鈕卡入外管上設置的塑料卡槽的孔位中并與內管連接,通過旋鈕與孔位的卡接關系使得外管與內管之間的固定,而此種調節方式操作太過于繁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操作快捷方便的桌椅的升降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個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桌椅的升降機構,包括導引件以及可沿該導引件長度方向升降的滑座,所述滑座內具有供導引件滑動的滑道,所述導引件上設置有沿長度方向間隔排布的倒鉤,相鄰兩倒鉤之間形成一卡槽,其中滑座內轉動連接有止動件,所述止動件上設置有與卡槽相卡接的限位柱,所述滑座內還設置有迫使止動件上的限位柱抵接于倒鉤上運動趨勢的彈性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升降過程中,滑座作為一個移動件在導引件的長度方向軸向移動,滑座在導引件上的移動實現一個升降過程,而滑座在導引件的滑動過程中同步會帶動限位在滑座內的止動件,正常狀態下止動件的一端上設置的限位柱抵接在倒鉤的外側壁處,止動件的另一端連接著彈性件使得止動件具有靠向兩倒鉤所形成卡槽內的運動趨勢,當滑座上升到一定值時限位柱在彈性件的帶動下卡入到卡槽內,此時滑座通過限位柱在卡槽內導致滑座就無法下滑只能提升滑動相當于形成一個單向滑動的作用,在提升過程中實現鎖定相比現有調節螺釘的升降方式在操作上大大簡化,并且縮短了調節時間。
作為優選地,所述止動件上還設置有中心轉軸,該止動件的兩頭可繞所述的止動件擺動旋轉,所述限位柱與中心轉軸均沿止動件的兩端面垂直延伸而凸出;所述滑座內均開設有供中心轉軸容置的轉軸槽,以及開設有供限位柱導向滑動的限位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止動件上的中心轉軸作為止動件的旋轉中心,滑座在導引件上的滑動同時帶動止動件升降,中心槽作為中心轉軸的限位槽使得止動件在滑座內原地轉動;其次止動件上的限位柱在滑座上的限位座內滑動并限位,使得滑座在導引件上的滑動更為平穩。
作為優選地,所述限位槽的一頭還連通有用于限位止動件轉動供限位柱卡接的止動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座在上升過程中,當運動帶導引件的頂部時,限位柱在于倒鉤的外側壁擠壓時止動件轉動,而卡槽是形成在相鄰兩倒鉤之間,由于導引件頂部只是存在一個倒鉤無卡槽形成,此時止動件只能繼續繞中心轉軸轉動,限位柱繼續在限位槽內滑動,直到限位柱卡接進入到止動槽內,此時限位柱被卡住使得止動件被鎖定,由于止動件的旋轉角度必然會大于限位柱卡入卡槽內的角度,使得止動件能順利下滑實現下降過程。
作為優選地,所述滑座包括兩個互相連接固定的第一安裝座與第二安裝座,所述第一安裝座與第二安裝座的端面均開設有通槽,當第一安裝座與第二安裝座互相固定時,兩通槽形成所述的滑道。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座的分體設置便于拆裝,同時分體設置降低了加工工藝難度,提高生產了效率;其次止動件上的中心轉軸以及限位軸均以止動件的兩端面垂直延伸凸出,進而中心軸與限位軸又作為連接第一安裝座與第二安裝座的連接件,使得兩者不容發生相對運動。
作為優選地,所述第一安裝座上設置用于固定彈性件一端的安裝柱,于止動件遠離設有限位柱的一端開設有通孔,所述彈性件的另一端固定于通孔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彈性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裝座上,另一端與止動件固定,實現止動件的擺動。
作為優選地,所述第一安裝座上還開設有容納止動件且與滑道連通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包括用于限位止動件繞中心轉軸擺動角度的控制槽,控制槽的槽壁作為止動件的限位壁。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止動件收容于第一安裝座內的容置槽將止動件,在滑座于導引件上滑動時導引件與止動件互不干擾,止動件的表面不會與導引件相接觸;其次容置槽內的控制槽作為止動件擺動角度的限位,這樣使得止動件在運動到導引件最高處時擺動角度不會過大,使得彈性件發生過大的形變量而發生失效。
作為優選地,所述導引件的端部具有與最頂部倒鉤相銜接的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的末端連接有第一限位塊;處于最底部倒鉤的初始端連接有第二限位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止動件在運動到導引件頂部時即滑座上升到最高點時,將原先的倒鉤外側壁設置為弧形段便于止動件上限位柱的滑動,并且當止動件在弧形段滑行一段后達到一定的旋轉角度限位柱卡接到止動槽內限位,此時中心轉軸剛好抵接到第一限位塊的端面處,而第一限位塊與弧形段的交界處形成類似卡槽的拐角,限位中心轉軸進一步的使得止動件更好的鎖定;而滑座在下降過程當止動件運動到第二限位塊處時,限位柱會擠壓第二限位塊的端面使得原先處于一定傾斜角度的止動件在擠壓過程中使限位柱脫開與止動槽的卡接,止動件在彈性件的作用下復位,為下次提升做準備。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升降操作快捷方便的椅子。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個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椅子,包括椅背、椅板、連接椅背以及椅板的固定管以及底部的兩個支撐管,所述椅板的下方固定有兩個內管,每個支撐管上均固定有外管,其中所述內管滑移連接于外管內,所述內管固定于所述升降機構的滑座上,且所述導引件固定于外管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提升椅子高度時,用力提升椅板,椅板連接內管,內管與滑座相固定,即提升椅板的同時提升了滑座,升降機構上的導引件固定在底部的支撐管上,即在提升椅板時滑座與導引件發生相對滑動,實現椅板的提升鎖定過程,操作方便快捷且在提升過程中完成自動鎖定。
作為優選地,兩所述的外管之間設置有加強管。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強管在提升椅板的過程中保證整個椅子的穩定性以及強度。
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升降操作快捷方便的椅子。
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個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課桌,包括課桌桌面,所述課桌桌面的下方固定有內管,支撐管上固定有外管,其中所述內管滑移連接于外管內,所述內管固定于所述升降機構的滑座上,且所述導引件固定于外管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提升課桌高度時,用力提升課桌桌面,課桌桌面連接內管,內管與滑座相固定,即提升課桌桌面的同時提升了滑座,升降機構上的導引件固定在底部的支撐管上,即在提升椅板時滑座與導引件發生相對滑動,實現課桌桌面的提升鎖定過程,操作方便快捷且在提升過程中實現自動鎖定。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提升桌椅時滑座與導引件發生相對運動,滑座內的止動件作為鎖定作用,結合導引件使得止動件只能單向向上滑動并且與止動件互相鎖定使得桌椅在提高后即快速鎖定;
2、導引件上的弧形段設置作為止動件與滑座內的最大行程端以及作為止動件的鎖定段,實現桌椅的下降過程,結合在導引件上的第二限位塊作為止動件復位的抵接件,鎖定段與第二限位塊一頭一尾設置實現了止動件的鎖定復位過程,使得桌椅下降更為穩定可靠;
3、滑座的分體設置,并且在第一安裝座上開設的容置槽用于收容止動件避免與導引件發生互相干涉情況,并且容置槽具有的控制槽限位了止動件的擺動角度,這樣使得止動件在導向鎖定以及復位過程中不至于擺動角度過大而導致彈性件的彈性失效情況,達到了桌椅升降更為穩定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一中椅子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實施例一中椅子上的內管、外管以及支撐管三者的爆炸示意圖;
圖3為實施例一中升降機構的爆炸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一中第一安裝座的軸測圖;
圖5為實施例一中第二安裝座的軸測圖;
圖6為實施例一中止動件、彈性件安裝于第一安裝座后的正視圖;
圖7為實施例一中止動件從鎖定狀態到提升過程中與卡槽相卡接的狀態示意圖;
圖8為實施例一中止動件上升到最大行程時被鎖定的狀態示意圖;
圖9為實施例一中加強管連接時的爆炸示意圖;
圖10為實施例一中連接座的軸測圖;
圖11為實施例一中椅子被提升時的狀態示意圖。
圖中:1、椅板;11、固定管;2、椅背;3、支撐管;31、腳套;32、安裝槽;33、安裝板;4、加強管;41、固定塊;42、連接塊;43、連接座;431、開槽;432、卡接槽;433、加強筋;434、卡接座;5、外管;51、滑動通道;6、內管;7、導引件;71、倒鉤;711、外側壁;72、鏤空部;73、卡槽;74、延長塊;741、卡接塊;75、弧形段;76、第一限位塊;77、第二限位塊;8、止動件;81、限位柱;82、中心轉軸;83、通孔;9a、第一安裝座;9b、第二安裝座;91、通槽;92、側面;921、卡接柱;922、卡接孔;93、容置槽;94、限位槽;941、止動槽;95、轉軸槽;96、安裝柱;961、安裝柱孔;97、加強板;98、控制槽;981、限位壁;10、彈性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參閱圖1與圖2,一種椅子,其包括椅板1、椅背2、支撐管3、內管6、外管5以及加強管4,椅板1與椅背2之間利用呈L形的固定管11連接,椅板1與椅背2均采用螺釘實現與固定管11的固定;內管6的上端通過焊接與固定管11連接,在固定管11內設置有升降機構,該升降機構與固定管11連接并同固定管11上下同步運動;外管5內部具有一滑動通道51,內管6置于滑動通道51中并可沿滑動通道51上下滑動,支撐管3為一中空管,其兩頭通過卡接設置有腳套31,腳套31下端具有橡膠墊以增大與地面的摩擦,支撐管3上還開設有安裝槽32,外管5的一段插入到安裝槽32內并使外管5的下端面與安裝槽32的槽底相抵接,外管5與支撐管3的接觸面上同樣采用焊接方式實現外管5與支撐管3的固定,加強管4連接固定在兩個外管5上提高整個椅子的穩定性以及強度。
參閱圖3,上述所提到升降機構包括了滑座、導引件7、止動件8以及一彈性件10,滑座為分體式由第一安裝座9a與第二安裝座9b互相卡接而成,第一安裝座9a與第二安裝座9b的側面92處均開設有通槽91,通槽91的設置使得與第一安裝座9a與第二安裝座9b的側面92形成階梯段,側面92要高出于通槽91的槽面,當第一安裝座9a與第二安裝座9b互相合并時,兩通槽91就形成了一滑道。
結合圖3至圖5,在第一安裝座9a的側面92上設置有多跟卡接柱921,第二安裝座9b對應與第一安裝座9a設置卡接柱921的位置開設有相同數量的卡接孔922,卡接柱921可卡接在卡接孔922內實現第一安裝座9a與第二安裝座9b的兩者固定。
上述的第一安裝座9a內開設有容置槽93,容置槽93的槽深足以容納止動件8,在容置槽93內還開設有轉軸槽95,處于轉軸槽95的下方開設有限位槽94,轉軸槽95與限位槽94兩者互不連通,限位槽94上連通開設有止動槽941,在第一安裝座9a上還設置有一安裝柱96,該安裝柱96的高度設置要高出于第一安裝座9a的側面92。
在第二安裝座9b上與第一安裝座9a相同開設有轉軸槽95以及限位槽94,限位槽94同樣連通有止動槽941,第二安裝座9b上轉軸槽95、限位槽94以及止動槽941均與第一安裝座9a上的轉軸槽95、限位槽94以及止動槽941相鏡像設置,而對應于第一安裝座9a上的卡接柱921設置在第二安裝座9b上開設有卡接柱921孔。
當第一安裝座9a與第二安裝座9b互相合并時,第一安裝座9a上的卡接柱921卡接在第二安裝座9b上的卡接孔922內,并且第一安裝座9a上的安裝柱96卡接在第二安裝座9b上的安裝柱96孔內,第一安裝座9a與第二安裝座9b均開設的轉軸槽95合并形成轉軸腔,兩限位槽94合并形成滑移腔以及兩止動槽941合并形成了止動腔。
回到圖3,升降機構中的止動件8作為整個一個鎖定部件,其為對稱的形狀,其形狀跟網球拍的形狀類似,在止動件8上設置有限位柱81以及中心轉軸82,相鄰中心轉軸82并遠離限位柱81的一端開設有通孔83,限位柱81、中心轉軸82以及通孔83三者圓心的連線剛好為止動件8的對稱線,限位柱81以及中心轉軸82均從止動件8的兩端面垂直延伸凸出,且處于止動件8兩端面上的限位柱81中心軸相重合,同樣的處于止動件8兩端面上的中心轉軸82其兩中心軸相重合。
結合圖3至圖6,來看止動件8于滑座上的安裝關系,在將第一安裝座9a與第二安裝座9b合并前,止動件8收容于第一安裝座9a的容置槽93內,其中止動件8上的限位柱81插在限位槽94內,并且限位柱81可以在限位槽94滑動,止動件8上的中心轉軸82插接在轉軸槽95內,彈性件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安裝座9a上的安裝柱96,另一端鉤在止動件8的通孔83內,彈性件10優選為拉簧。
安裝完后的止動件8帶有通孔83的一頭置于容置槽93的控制槽98內,控制槽98屬于容置槽93的一部分,控制槽98相對的兩槽壁作為止動件8的限位壁981,控制止動件8的擺動角度,并且止動件8上的限位柱81以及中心轉軸82分別容置在兩轉軸槽95所形成的轉軸腔內以及兩限位槽94所形成的滑移腔。
重新參閱圖3,升降機構中的導引件7的長度決定了升降行程,其為一扁平塊,在其中間位置鏤空而形成鏤空部72,在鏤空部72的側壁上設置多個沿導引件7長度方向間隔排布的倒鉤71,相鄰兩倒鉤71之間形成卡槽73,處于最頂端的倒鉤71其連接有一弧形段75,弧形段75的鏤空部72上的第一限位塊76連接,第一限位塊76與弧形段75之間形成階梯段,兩者的交匯處形成上述相同的卡槽73;處于最底部的倒鉤71連接鏤空部72的第二限位塊77,同樣第二限位塊77與倒鉤71的交匯處形成卡槽73。
導引件7的下端處還向下延伸有一延長塊74,延長塊74的寬度要小于導引件7的最大寬度,延長塊74的下端還設置有卡接塊741,卡接塊741的寬度要小于延長塊74的寬度使得卡接塊741與延長塊74之間形成階梯段。
結合圖2與圖3,上述所提到的內管6卡接在滑座的外壁處,內管6與滑座之間采用螺釘互相固定,在導引件7上的卡接塊741上通過卡接方式連接有安裝板33,安裝板33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孔,安裝板33裝入到支撐管3的安裝槽32并與安裝槽32的槽底相抵接,在安裝槽32上開設有第二安裝孔,利用緊固件分別穿過第一安裝孔以及第二安裝孔將導引件固定在支撐管3上,緊固件可以為螺釘、螺栓等。
止動件8在第一安裝座9a以及第二安裝座9b限位后,可繞著中心轉軸82在第一安裝座9a以及第二安裝座9b內轉動,止動件8上的限位柱81以及中心轉軸82均置于導引件7的鏤空部72內。
參閱圖7與圖8并結合圖3,示出升降機構在提升以及下降時的狀態,首先界定止動件8在鎖定時即止動件8上的限位柱81卡接到了滑座兩止動槽941所形成的止動腔后,過中心轉軸82圓形的垂直線為L,限位柱81、中心轉軸82以及通孔83三者的圓心連線為A,垂直線L與連線A之間具有一個傾斜角度a,即在止動件8鎖定時止動件8處于一個與垂直方向傾斜的角度,并且整個止動件8在彈性件10的作用下具有繞該中心轉軸82轉動的趨勢B,鎖定時限位柱81抵接在導引件7的第二限位塊77上,此時用力由于止動件8具有一個轉動趨勢B,在將限位柱81擠壓第二限位塊77時使得止動件8上的限位柱81脫離與止動腔的卡接關系,在彈性件10的作用下帶動止動件8按照運動趨勢B繞中心轉軸82轉動,此時限位柱81卡接到了第二限位塊77與倒鉤71交匯處所形成的卡槽73內,止動件8完成復位過程。
再將止動件8按照上升趨勢C的方向運動(實際過程中是帶動滑座上升為方便理解以止動件8在導引件7上的狀態描述),由于止動件8在彈性件10的作用保證止動件8上的限位柱81始終貼合在倒鉤71的外側壁711處,繼續按照上升趨勢C方向提升,直到止動件8上升到相鄰兩倒鉤71所形成的卡槽73處,此時由于止動件8始終具有轉動趨勢B,在這個趨勢帶動止動件8繞中心轉軸82轉動,使得限位柱81再次卡接到卡槽73內,卡在卡槽73內的止動件8滑座在倒鉤71的支撐下無法下降,根據需求滑動滑座實現提升過程。
當止動件8提升到最頂端的倒鉤71處時,繼續提升止動件8,此時止動件8上限位柱81沿著弧形段75滑移,不管在沿著倒鉤71的外側壁711還是沿著弧形段75滑移過程中,止動件8使得具有與轉動趨勢B相反的趨勢轉動,在弧形段75的弧度設計下當止動件8被提升到弧形段75的特定位置后,止動件8上限位柱81又重新卡接進入到了滑座的止動腔內,并且同時止動件8上的中心轉軸82剛好卡接進入到弧形段75與第一限位塊76交匯處所形成的卡槽73內,而且中心轉軸82抵接在第一限位塊76處,當止動件8被鎖定后滑座即可滑下完成下降過程。
實際升降過程中,由于內管6與椅板1固定,提升椅板1時即可完成升降過程,例如圖11所示出的椅子被提升后的狀態圖,內管6伸出于外管5上,椅板1與地面之間距離變大,當需要下降時只需要將椅板1提升到最大高度,當止動件8被鎖定后即可下降。
參見圖9與圖10,上述所提到的加強管4為C形,其兩頭均固定有固定塊41,在外管5上通過焊接固定有連接座43,連接座43內設置有開槽431,在開槽431的側壁上設置多個間隔排布的加強筋433,在連接座43上開設有卡接槽432,固定塊41剛好能卡接在連接座43的卡接槽432上以提高固定的穩定性,在連接座43的開槽431還容納有連接塊42,在連接塊42與固定塊41上均開設有第三安裝孔,利用螺釘將固定以及連接塊42固定在外管5上。
實施例二
一種課桌,包括課桌桌面、內管6、外管5、加強管4、支撐管3以及與實施例一中相同的升降機構,各部件的連接關系與實施例一所描述的椅子中各部件的連接關系相同,提升課桌時只需要提升課桌桌面即可。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