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領域,具體為一種智能觸控桌。
背景技術:
隨著智能家居技術的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正逐步地增加了智能設計。桌子的使用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有部分廠商在桌子內加裝了觸摸顯示屏,使其升級成智能觸摸桌,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通過這種觸摸桌,操作者可以實現多人游戲等娛樂功能。目前,在智能觸控桌方面已有一定的技術基礎,如相關專利CN201210339399.7、相關專利CN201420622575.2和相關專利CN201410813196.6。
專利CN201210339399.7提出一種基于紅外觸摸技術實現的觸摸桌,該觸摸桌可以實現觸摸功能,由于采用紅外觸摸技術,其上如果有別的物品,如手機、杯子、盤子等,則觸摸功能受到影響,甚至是不能觸摸。并且,這種技術要求桌子四周有凸出部分,該部分不僅影響到美觀,同時會對桌子的正常使用造成影響。
專利CN201420622575.2提出了一種觸摸茶幾防水結構,其采用了一種帶有凸槽設計的上蓋與茶幾本體進行配合,用以解決觸摸屏及電腦主機的防水問題。但是由于還是采用分體設計,仍然可能導致漏水進而損壞觸摸屏結構。
相關專利CN201410813196.6提出了一種智能辦公桌,包括桌面、顯示面板、處理器組件、信息收集組件,該觸摸桌通過傳感器組件收集相關信息并將其轉化為操控信息,用于操控相關外設,但其對于觸摸信號的采集僅限于壓力大小,而不能采集觸摸位置、次數、方式等相關信息,不利于操作者方便、精確操作。
由以上相關專利可以看出,前述的觸摸桌只是在原有桌子結構上,增加了一塊觸摸電腦,其所具有的功能還無法很好地滿足用戶的需要。例如,桌子上不能隨意擺放其它物品,尤其是會對觸摸產生影響或者損壞觸摸桌的物品,且用于觸摸的物體通常有比較苛刻的要求,另外防水措施也都存在一定問題,無法對觸摸屏實現很好的保護,且會影響到觸摸屏的正常使用。目前市場上的觸摸桌多采用紅外屏、電容屏或者電阻屏,針對不同的觸摸屏,有不同的使用限制。如,紅外屏不能擺放擋光物品,否則會使觸摸功能無法實現或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紅外屏會有邊框高度,影響使用且不美觀。電容屏不能有接地導體 置于其上,否則會形成虛假觸摸,另外也不能有水。電阻屏要求必須要有一定的觸摸力度,且經常發生漂移。但是,在實際桌子的使用上,其上很常見地會擺放各種物品,例如水杯或者電腦、文具等,同時用戶的使用也比較隨意,可能使用任何物體,如筷子、刀子、鑰匙等進行觸摸。所以難以避免會影響到觸摸桌的使用。另外,一部分觸摸屏防爆性能差,如電容屏、電阻屏等,不能有效解決物體墜落撞擊、磕碰等引起的損壞。而對于將傳感器與觸控桌集成的智能觸控桌,相關專利中對于振動信號的檢測維度單一,不利于操作者方便、精確的操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智能觸控桌,在有效避免誤觸摸問題的同時,又具有很強的防爆性能,且操作方便、精確,能給用戶提供良好的使用體驗。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智能觸控桌,包括基板、傳感裝置、控制板,其中,所述傳感裝置及其所述控制板安裝于所述基板下方;所述傳感裝置用于采集觸摸信號,所述控制板用于對所采集的觸摸信號進行分析和處理,所述傳感裝置包括壓電傳感器以及采用聲電效應的換能裝置及其MEMS系統;所述傳感裝置分別布置在觸控桌的四個角端。
進一步地,所述基板包括平面或曲面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板包括信號處理單元和/或分析單元。
進一步地,所述控制板還包括信號發送單元,所述信號發送單元用于向其它應用設備發送控制信號。
進一步地,所述其它應用設備包括觸摸桌內部集成的設備或者觸摸桌以外的設備。
進一步地,所述其它應用設備包括移動終端,所述移動終端能實現對所述智能觸控桌的設置或控制。
進一步地,所述智能觸控桌還包括觸控顯示模塊,用于實現與操作者的交互功能。
進一步地,所述顯示模塊為觸控顯示面板、具有觸控功能的貼紙或具有觸控功能的投影。
進一步地,所述基板為適用于所述傳感裝置產生信號的硬質材料。
進一步地,所述智能觸控桌包括但不限于茶幾、餐桌、辦公桌或操作臺。
本實用新型通過傳感裝置,檢測操作者對于基板的觸摸信號,包括觸摸力度、位置、 觸摸點個數和觸摸方式,通過控制板檢測識別觸摸信號,形成操控信息,控制其他應用設備實現相應功能。由于本實用新型并不是桌子與觸控電腦的簡單結合,并不使用紅外屏、電容屏、電阻屏等觸控屏實現觸控功能,有效避免了由于使用觸摸屏而具有的功能限制,避免誤觸摸問題的同時,又具有很強的防爆性能,給用戶提供了良好的使用體驗。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裝配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結構裝配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控制板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01–傳感裝置;1002–控制板;1003–連接電路;1004–基板;
2001–傳感裝置;2002–控制板;2003–連接電路;2004–基板;2005–顯示模塊;
1—信號處理單元;2—信號分析單元;3—信號發送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包括傳感裝置1001,控制板1002,連接電路1003和基板1004。具體地,圖1中傳感裝置1001采用4個傳感器布置在觸摸桌的四個角端,本實施例中的傳感器可以包括壓電陶瓷傳感器、壓電薄膜傳感器、麥克風陣列及其MEMS系統,采用膠貼方式固定于觸摸桌上表面的基板1004內表面上。4個傳感器通過連接線路1003分別連接到控制板1002上,控制板1002安裝于基板1004下側隱蔽處。
當有操作者觸摸基板1004后,傳感裝置1001,即4個傳感器會將觸摸產生的振動信號轉換為電信號,該電信號由控制板1002中相關的信號處理單元1進行處理,可以將采集到的信號轉換為易于讀取的數字信號,該數字信號傳送至控制板1002的信號分析單元2,由該信號分析單元2通過預設的特定算法進行分析,可以獲得操作者在基板上的觸摸信息,例如觸摸位置、觸摸點數、觸摸力度及觸摸方式等,并將該觸摸信息經過整理轉換為各類設備可以理解的操控信息,通過控制板1002中的信號發送單元3將操控信息發送到其他應用設備。本實施例中,控制板1002信號發送單元3與其他應用設備的連接方式為無線連接。 當有其他應用設備接入本發明所述系統時,由操作者通過輸入信息或者其它開關設施選擇所要連接的設備,所述的操控信息將會對應于其他應用設備上的應用程序,以執行不同的操作。
所述的其他應用設備包括電視、空調、冰箱等各種可以進行智能操控的設備。操作者可以實現在所述觸摸桌上進行遠程操控,以實現例如電視開關、換臺、選擇節目等操作。所述的其他應用設備也可為移動終端,如手機等,操作者可通過與移動終端進行數據交換和遠程操控,如通過手機進行各種設置或播放手機上傳輸過來的內容等操作。
本發明所述觸摸桌通過觸摸的振動產生有效的觸摸輸入,當桌面上有其它物品時,不會影響觸摸功能,因此利于操作者的使用。
實施例2
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2傳感裝置為4個傳感器2001布置在觸摸桌的四個角端,采用膠貼方式固定于觸摸桌上表面的基板2004內表面上。本實施例中的傳感器可以包括壓電陶瓷傳感器、壓電薄膜傳感器、麥克風陣列及其MEMS系統,4個傳感器通過連接電路2003分別連接到控制板2002上,控制板2002安裝于基板2004下側隱蔽處,基板2004上集成了觸控顯示模塊2005,該顯示模塊2005可以是一個或多個顯示器件組合,顯示模塊2005集成有用于控制顯示內容及處理觸摸操作的顯示控制器,具體的,本實施例中顯示模塊2005為集成觸控顯示器,控制板2002中信號發送單元與顯示模塊2005中的顯示控制器無線連接。
當有操作者觸摸基板2004后,傳感裝置2001會將觸摸產生的振動信號轉換為電信號,該電信號由控制板2002中的信號處理單元進行處理,將采集到的信號轉換為控制板2002易于理解的數字信號,該數字信號量傳送至控制板2002的信號分析單元,由該信號分析單元通過預設的特定算法進行分析,可以獲得操作者在基板上的觸摸信息,例如觸摸位置、觸摸點數、觸摸力度及觸摸方式等,并將該觸摸信息整理轉換為顯示模塊2005可以理解的操控信息。
當操作者在顯示模塊2005有效觸摸區域內進行觸摸操作時,本發明所述系統給出觸摸信息,顯示模塊2005根據得到的觸摸信息,對應于當前顯示內容及顯示模塊2005內當前應用程序進行對應的操控,以形成有效的互動。例如,操作者在觸摸了顯示模塊2005內所顯示的菜單選項后,觸摸信息在本發明所述系統的反饋后,顯示模塊2005接收到該反饋的位置信息后,可以根據應用對應地調取顯示出菜單的具體內容待操作者作進一步的選擇。
該實施例中所述觸摸桌通過觸摸的振動產生有效的觸摸輸入,當桌面上有手機、水杯 等其它物品時,沒有觸摸輸入,不會影響觸摸功能。
應當理解,以上借助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的說明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可以對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