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用電器領域,具體為一種多功能電飯鍋。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有著各式各樣的家用電飯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電飯鍋的功能也在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但仍然有眾多問題一直存在。例如:長時間的對放置在加熱板上的內膽操作,容易損壞磁鋼限溫器;電飯鍋僅限于煮飯功能;煮飯過程中產(chǎn)生的泡沫易溢出,難以清洗,這些都是當前需要迫切改進的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功能電飯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電飯鍋,包括外膽、卡球和彈簧,所述外膽的頂部安裝有支撐圈,所述卡球內嵌于支撐圈上,所述彈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撐圈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卡球上,所述支撐圈的上表面設有內膽,所述內膽的下表面設有加熱板,所述加熱板的中部安裝有磁鋼限溫器,所述內膽的內壁中部設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上表面設有鋼網(wǎng),所述內膽的內壁上沿設有鍋蓋,所述鍋蓋的兩側面設有放氣孔,所述外膽的底部設有固定腳,所述外膽的外壁上端安裝有托手,所述外膽的外壁右側安裝有開關,且開關位于托手以下。
優(yōu)選的,所述支撐圈內嵌于外膽內。
優(yōu)選的,所述卡球呈線性嵌于支撐圈的下端,且卡球的數(shù)量為4個。
優(yōu)選的,所述固定腳在電飯鍋底部呈三角形狀,且固定腳數(shù)量為3個。
優(yōu)選的,所述放氣孔位于鍋蓋的兩側,且每側的數(shù)量不少于3個。
優(yōu)選的,所述鋼網(wǎng)和內膽、分隔板之間為可拆卸結構。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支撐圈增加了內膽的高度,讓內膽底部脫離磁鋼限溫器,保證了電飯鍋的使用壽命。新增的分隔板滿足了一次烹煮多樣食材的需要,同時增設的鋼網(wǎng)將烹煮時產(chǎn)生的泡沫阻隔,保證了電飯鍋的清潔。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剖視圖。
圖中:1外膽、2支撐圈、3卡球、4托手、5內膽、6加熱板、7磁鋼限溫器、8分隔板、9鋼網(wǎng)、10開關、11固定腳、12鍋蓋、13放氣孔和14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多功能電飯鍋,包括外膽1、卡球3和彈簧14,所述外膽1的頂部安裝有支撐圈2,所述卡球3內嵌于支撐圈2上,且卡球3的數(shù)量為4個,所述彈簧14的一端固定在支撐圈2的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卡球3上,所述支撐圈2的上表面設有內膽5,所述內膽5的下表面設有加熱板6,所述加熱板6的中部安裝有磁鋼限溫器7,當需要烹煮時,將支撐圈2向下按壓,彈簧14和卡球3會壓縮到支撐圈內部,支撐圈嵌合進外膽1內,內膽5的底部接觸到磁鋼限溫器7,電飯鍋工作。當烹煮完畢,需要盛舀時,通過提拉將支撐圈2向上拉出,彈簧14張開,卡球3凸出支撐圈2表面,保證了支撐圈2的高度,內膽5的底部得以和磁鋼限溫器7脫離,延長了電飯鍋的使用壽命。所述內膽5的內壁中部設有分隔板8,且分隔板8將內膽5分割成兩個同樣大小的部分,所述分隔板8的上表面設有鋼網(wǎng)9,所述鋼網(wǎng)9和內膽5、分隔板8之間為可拆卸結構,增設的鋼網(wǎng)9能夠將烹煮時所產(chǎn)生的泡沫阻隔,保證了電飯鍋外部的清潔,還可在鋼網(wǎng)9上放置食物,用以加熱和保溫。所述內膽5的內壁上沿設有鍋蓋12,所述鍋蓋12的兩側面設有放氣孔13,所述放氣孔13僅存在于鍋蓋12的兩側,且每側的數(shù)量不少于3個,烹煮時,國內的壓強增大,通過放氣孔13排出,保證了內外壓強穩(wěn)定,所述外膽1的底部設有固定腳11,所述固定腳11在電飯鍋底部呈三角形狀,且數(shù)量為3個。所述外膽1的外壁上端安裝有托手4,所述外膽1的外壁右側安裝有開關10,且開關10位于托手4以下。
盡管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