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虛擬現實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虛擬現實移動式休息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虛擬現實技術是一種可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計算機仿真系統,它利用計算機生成一種模擬環境,是一種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維動態視景和實體行為的系統仿真,使用戶沉浸到該環境中。借助專業設備讓用戶利用觸摸、手勢動作等與計算機中的虛擬物體進行有效的人機交互。在進行虛擬現實體驗時,體驗者的全身都得到運動,會感覺到疲憊。因此,需要為體驗者提供相應的裝置,在進行虛擬現實體驗后能方便地進行休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虛擬現實移動式休息系統,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更好的裝置,方便根據需要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改善使用效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虛擬現實移動式休息系統,包括底座,底座上部右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柱,支撐柱左側下部設置有休息腔,休息腔下部設置有軟墊,休息腔外側設置有防護罩;底座左側設置有空調風機,空調風機上部連接有出風腔,出風腔右側連接有多個出風管;支撐柱左側上部固定連接有頂板,頂板下部設置有展示架,展示架側面設置有多個展示板;底座右側設置有液壓器,液壓器上部連接有液壓伸縮柱,液壓伸縮柱上部連接有座板,座板下部右側連接有連接桿,連接桿右側下部連接有踏板,支撐柱右側中間位置設置有頭枕。
進一步地,支撐柱側面設置有第一電源接口,第一電源接口左側中間位置設置有日光燈,第一電源接口上設置有電源線與日光燈相連接。
進一步地,支撐柱右側上部連接有燈柱,燈柱側面設置有第二電源接口,燈柱右側設置有照明燈,第二電源接口上設置有電源線與照明燈相連接。
進一步地,底座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用于移動的移動輪。
該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實用新型裝置能夠為虛擬現實體驗者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使體驗者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休息,改善休息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所使用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說明:1、出風腔;2、出風管;3、休息腔;4、頂板;5、防護罩;6、座板;7、液壓器;8、液壓伸縮柱;9、移動輪;10、空調風機;11、軟墊;12、底座;13、展示架;14、踏板;15、連接桿;16、支撐柱;17、頭枕;18、日光燈;19、照明燈;20、第一電源接口;21、燈柱;22、第二電源接口;23、展示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的虛擬現實移動式休息系統,包括底座12,底座12上部右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柱16,支撐柱16左側下部設置有休息腔3,休息腔3下部設置有軟墊11,休息腔3外側設置有防護罩5;底座12左側設置有空調風機10,空調風機10上部連接有出風腔1,出風腔1右側連接有多個出風管2;支撐柱16左側上部固定連接有頂板4,頂板4下部設置有展示架13,展示架13側面設置有多個展示板23;底座12右側設置有液壓器7,液壓器7上部連接有液壓伸縮柱8,液壓伸縮柱8上部連接有座板6,座板6下部右側連接有連接桿15,連接桿15右側下部連接有踏板14,支撐柱16右側中間位置設置有頭枕17。支撐柱16側面設置有第一電源接口20,第一電源接口20左側中間位置設置有日光燈18,第一電源接口20上設置有電源線與日光燈18相連接。支撐柱16右側上部連接有燈柱21,燈柱21側面設置有第二電源接口22,燈柱21右側設置有照明燈19,第二電源接口22上設置有電源線與照明燈19相連接。底座12下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用于移動的移動輪9。
該實用新型裝置在具體實施時,虛擬現實體驗者可以躺在軟墊11上進行休息,防護罩5起到防風的作用,防止風吹入休息腔3內。根據外部環境溫度控制空調風機10制冷或制熱,冷空氣或熱空氣進入出風腔1,再從出風管2中吹出,對休息腔3中的溫度進行調節,使休息腔3內的溫度保持在合適的范圍內,提供舒適的休息環境。當外部環境變暗時,第一電源接口20接通外部電源,日光燈18開始發光,對下方的休息腔3進行照明。虛擬現實體驗者還可以坐在座板6上,將腳放在踏板14上進行休息。利用液壓器7控制液壓伸縮柱8伸縮,液壓伸縮柱8帶動座板6上下移動,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將座板6調節到合適的高度。體驗者可以將頭靠在頭枕17上,更舒適地進行休息。第二電源接口22接通外部電源,照明燈19開始發光,對下方進行照明。利用展示板23對虛擬現實的相關信息進行展示,對虛擬現實進行介紹。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