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特別提供了一種設有降噪部件的干手機。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在餐館、酒店、商務寫字樓等公共場所的廁所/洗手間,通常都配備了用于在水洗后的濕手插入、通過吹出熱風的手干燥設備,以供人們在洗完手后快速烘干手需要的干手機產品。該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因氣流高速運動及電機自身產生相當大的噪音,為了降低此噪音,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現有技術基本是通過風道內增加吸音棉來達到吸收噪音的目的。然而,單純通過吸音棉進行隔音效果并不明顯。
另外,還有一些干手機通過在電機進風口設置一導流框,并在導流框的軸心件上延伸出導流葉片,通過弧狀導流葉片以及上述構成的結構,以達到有效減少干手機進風口處所產生的噪音。但很明顯該其的結構相對復雜,制造成本偏高。同時導流葉片與電機軸心的同軸度要求偏高,這樣才能維持產生較小的噪音。電機在工作狀態時導流葉片的轉動同樣會產生噪音,這與降噪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是現有的干手機在干手的過程中噪音過大的技術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干手機,該干手機包括殼體和設置在所述殼體內的電機;所述殼體上設有第一進風口,所述電機具有第二進風口;所述第二進風口外罩設有引流罩,所述引流罩上設有開口,所述開口與所述第一進風口連通。
優選的,所述引流罩由與所述開口至與所述第二進風口連通的一端口徑逐漸變小。
優選的,所述引流罩與所述第二進風口連通的一端為弧面結構。
優選的,所述引流罩上設有吸音棉。
優選的,在所述第二進風口的投影方向上,所述引流罩與所述第二進風口的間距大于8mm。
優選的,所述引流罩包括第一半殼和第二半殼;所述第一半殼形成于所述第二進風口的外圍;所述第二半殼與所述第一半殼可拆卸連接,以限定出一個具有所述開口的腔體結構,所述第二進風口容置在所述腔體結構內,所述開口與所述第一進風口連通。
優選的,所述開口通過進風通道與所述第一進風口連通;所述進風通道內設有擋板,所述擋板與所述進風通道的內壁之間具有用于通過氣流的間隙。
優選的,所述擋板垂直于所述進風通道的延伸方向。
優選的,所述間隙為整體呈環形的結構。
優選的,所述擋板朝向所述第一進風口的一側設有吸音棉。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干手機,通過在電機的進風口外圍罩設引流罩,并通過該引流罩使電機的進風口與干手機殼體上的進風口連通,對即將進入到第二進氣口的進氣氣流形成導向,由此可降低甚至消除了第二進風口的進氣噪音;另外,該引流罩還對由第二進風口直射出來的電機噪音起到良好的隔絕作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一種干手機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導流罩及電機的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半殼的仰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半殼的側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第一半殼的主視圖。
附圖標記:
1、殼體;2、手插入部;3、第一進風口;4、第一出風口;5、電機;6、進風通道;7、出風通道;8、第一半殼;81、弧面結構;9、第二半殼;10、引流罩;11、第二進風口;12、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結合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干手機,包括殼體1和設置在殼體1內的電機5;殼體1上設有第一進風口3,電機5具有第二進風口11;第二進風口11外罩設有引流罩10,引流罩10連接在電機5的外殼上,且該引流罩10還與第一進風口3連通。該引流罩10在第一進風口3與第二進風口11之間建立起一個氣流通道,將由第一進風口3進入的氣體引入到電機5內。另外,殼體1上還設有手插入部2,該手插入部2的內壁上設有第一出風口4;電機5還具有第二出風口,第一出風口4與第二出風口之間連通有出風通道7。
由此,當電機5運轉時,氣流從第一進風口3進入,再依次經過進風通道6、第二進風口11、第二出風口以及出風通道7,最終由第一出風口4排入到手插入部2內,對使用者的手部進行吹拂。
其中,由于引流罩10是罩在第二進風口11的外圍,即在第二進風口11的外圍形成一個小范圍的空腔結構,該空腔結構會對即將進入第二進風口11的進氣氣流起到導流的作用,將混亂的氣流規范為大致朝向第二進風口11的方向,并且柔化了氣流的強度,由此降低甚至消除了第二進風口11的進氣噪音。
而且,由于電機噪音由第二進風口直射而出的音量是最大的,所以,當第二進風口的外圍罩設引流罩10時,還會對由第二進風口直射出來的電機噪音形成反射和吸收,起到良好的隔絕作用,由此大幅降低了向外傳出的電機噪音。
在第二進風口的投影方向上,引流罩10與第二進風口的間距優選大于8mm,由此使上述腔體結構具有足夠的導向空間,足以對進氣氣流的整體形成導向。
優選在引流罩10上設置吸音棉,在引流罩10的內側和外側均可設置,以增強引流罩10對電機噪音的吸收效果。綜合來看,該引流罩10可大幅降低干手機的整機噪音。
再結合圖3至圖5所示,上述引流罩10可以是由一個第一半殼8和一個第二半殼9構成;第一半殼8形成于第二進風口的外圍;第二半殼9與第一半殼8可拆卸連接,以限定出一個具有開口的腔體結構,通過該腔體結構容置第二進風口。
另外,引流罩10由其開口至與第二進風口11連通的一端口徑逐漸變小,即引流罩10上開口的面積要比引流罩10與第二進風口11連通的一端的開口面積大,且在進氣方向上,引流罩10的內部空間是逐漸縮小的,也就是說,引流罩10對進氣氣流起到一個聚攏的作用,使即將進入第二進風口11的進氣氣流更為集中,減少了在第二進風口11外形成的混亂氣流,進一步降低了氣流噪音。
引流罩10與第二進風口11連通的一端優選為弧面結構81,該弧面結構81部分是與第二進風口11區域相銜接的部分,對進入第二進風口11的氣流狀態影響最大,然而其弧面的形狀更有利于將即將進入到第二進風口11的進氣氣流規范為垂直于第二進風口11的方向,使進氣氣流更順暢的進入第二進風口11,由此可進一步降低氣流噪音。
實施例二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干手機,包括實施例一中的任何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并在其基礎之上還做了如下改進:
再參考圖1,引流罩10的開口通過進風通道6與第一進風口3連通,該進風通道6可以是形成于殼體1內的一個通道結構,在進風通道6內設有擋板12,擋板12與進風通道6的內壁之間具有用于通過氣流的間隙,該間隙的形狀可以但不限于是環形、月牙形、多邊形等,只要能夠使進氣氣流通過即可,但優選為圓環形,可以保證氣流均勻通過。
由于該擋板12的存在,一方面,當電機5發出的噪音沿進風通道6向外傳播時,會受到該擋板12的阻擋,部分電機噪音被反射回去,部分電機噪音也會被擋板12吸收,從而使傳播到第一進風口3之外的噪音大大降低;另一方便,由第一進風口3進入的氣流會受到擋板12的阻擋,進氣氣流先被分散,通過間隙后再聚合,此過程將氣流重新整合,將原本存在亂流的氣流整合為氣流流向更為均一的氣流,且氣流的振動強度也會減弱,由此使進氣氣流本身產生的噪音也降低。
由此可知,該擋板12的設置不僅可以削減電機噪音向外傳出,還可以降低進氣氣流本身所產生的噪音,由此從總體上大幅降低了整機噪音。
另外,擋板12優選為垂直于進風通道6的延伸方向設置,即進風通道6于擋板12所處位置處的橫截面與擋板12所在平面是重合的。這樣設置的好處在于,一方面,由于電機5發出的噪音主要是沿著進風通道6向外傳出,所以當電機噪音傳播至擋板12位置處時,電機噪音是垂直入射到擋板12上的,此時擋板12對電機噪音的反射率最高,即對電機噪音的阻擋效果最佳。另一方面,由于擋板12是垂直于進氣氣流的方向的,所以當進氣氣流垂直射向擋板12上后,會均勻的四散開來,而不會向一側集中,由此可避免在通過間隙時形成局部高速氣流,進而可避免尖銳噪音的產生。
擋板12和進風通道6的截面形狀優選均為圓形,而且,擋板12的邊緣與進風通道6的內壁之間形成的間隙優選為環形,也就是說,該間隙的不同周向位置處寬度均勻,不存在局部狹縫等情況,由此可使均勻分散開來的進氣氣流再均勻的通過該環形的間隙,不會產生尖銳的噪音。需要說明的是,擋板12和進風通道6的截面形狀并不止局限于圓形,例如還可以是令擋板12的形狀與進風通道6的截面形狀相適應,也可使二者之間形成均勻的環形間隙。
進一步的,擋板12的邊緣與第一進風通道6的內壁之間的間距優選為1~5cm,更優選為2~3cm,由此,在保證該環形的間隙能夠均勻的通過進氣氣流的同時,還能夠保證足夠的進氣量,而且該寬度的間隙也不容易使氣流形成高頻振動,即不會發出較尖銳的噪音。
擋板12與進風通道6固定連接,且優選采用剛度較強的材質制成,以防止擋板12在高速氣流中因振動而發出噪音,同時也不會擾動進氣氣流。
擋板12朝向第一進風口3的一側設有吸音棉,在進氣的過程中,進氣氣流首先打在擋板12朝向第一進風口3的一側,隨后進氣氣流會貼合擋板12該側表面、由中心向邊緣流動,而由于擋板12朝向第一進風口3的一側設有吸音棉,所以進氣氣流實際上是在擋板12表面的吸音棉中流動,而擋板12朝向第一進風口3的一側是其主要與進氣氣流發生接觸的部分,所以該吸音棉的設置可以大幅降低進氣氣流與擋板12之前的摩擦噪音。
進一步的,吸音棉與擋板12之間優選為可拆卸連接,由于吸音棉在吸音的同時,也會對進氣氣流中的灰塵等起到一定的攔截作用,因此經過長期使用后吸音棉容易夾雜大量灰塵,這樣會影響吸音效果和通過性,而將吸音棉與擋板12之間設置為可拆卸連接后,便可定期對吸音棉進行更換,以此保證了吸音棉的吸音效果。
還可以是在擋板12外包設有吸音棉,也就是說,擋板12除了在朝向第一進風口3的一側存在吸音棉之外,在其邊緣處和背向第一進風口3的一側也設有吸音棉;存在于擋板12邊緣處的吸音棉可以在進氣氣流繞過擋板12邊緣時起到吸音作用,進一步提升了吸音效果;而存在于擋板12背向第一進風口3一側的吸音棉可以吸收部分電機噪音,由此又進一步的降低了整機噪音。該吸音棉可以是整體可拆卸的套設于擋板12,方便更換。
總體來看,上述擋板12和引流罩10均可分別對進氣氣流噪音和電機噪音形成良好的抑制效果,因此在將二者組合使用時,會很大程度的降低整機噪音。
另外,當引流罩10和擋板12組合使用時,其降噪效果卻不僅是簡單的疊加,因為進氣氣流在經過擋板12與進風通道之間的間隙時后,會自然的產生一個向中間聚攏的趨勢,此時氣流正處于引流罩中10中,而引流罩內部的空間結構恰與內部氣流自身的流動趨勢相適應,因此整流效果更佳,且導流罩10再通過其本身的導流作用,將氣流的均一性保持住,直到最終將氣流送入第二進風口11。
可見,導流罩10通過與擋板12的配合,可以起到更佳降低氣流噪音的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替換,這些改進和替換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