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水壺技術領域, 特別涉及一種電水壺用加熱盤。
背景技術:
當今社會的發展讓人們對時間越來越看重,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對一些家用電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次要燒大量的水普通燃氣效率太低,最快速節能的就是使用電熱水裝置等熱效率較高的電熱水器。目前已有的電熱水器效率高,加熱也相對較快,但漸漸不能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要求。所以市場迫切需要一種可以提高燒水速度的電熱水裝置。
公告號為204722832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快速加熱的電水壺,它包括水壺殼體、超聲波發生器和發熱盤,所述水壺殼體包括內殼體和外殼體,內殼體和外殼體均為金屬殼體;發熱盤安裝在水壺殼體底部;所述超聲波發生器具有兩個,兩個超聲波發生器對稱安裝在內殼體和外殼體之間,超聲波發生器震動表面與外殼體的內壁重合;所述超聲波發生器通過導線與設置在內殼體和外殼體之間的超聲波發生器電源相連;所述超聲波發生器電源與水壺電源線并聯,為超聲波發生器提供匹配電源。
該對比專利的不足之處在于:從附圖中可以看出,該水壺殼體的形狀為豎直設置的筒狀物,并通過設置水壺殼體底部的發熱盤實現對水壺殼體內液體的加熱;發熱盤產生的熱量通過水壺殼體的底部將熱量傳導向水壺殼體內部的液體,由于液體的熱傳導比較慢且液體處于相對靜止的狀態,導致發熱盤產生的熱量會先對靠近發熱盤液體的加熱,當該處液體的熱量達到一定溫度后才將熱量傳導向遠離發熱盤位置的液體,導致該種加熱方式難以實現對液體進行快速的加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實現對液體進行快速加熱的電水壺用加熱盤。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電水壺用加熱盤,包括電水壺底盤以及設置在電水壺底盤上的發熱圓管,所述電水壺底盤上設有連通發熱圓管一側且垂直于電水壺底盤的條形容納腔,所述條形容納腔內設有連接發熱圓管的導熱原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設置在電水壺底盤上的發熱圓管產生熱量并傳遞向電水壺內靠近導熱圓管的液體實現橫向加熱,且導熱圓管產生的熱量通過連接的導熱原件將熱量傳導向條形容納腔內對液體實現縱向加熱;通過條形容納腔與發熱圓管對液體實現橫向以及縱向的加熱,使高溫液體與低溫液體之間形成的對流,使液體之間形成更好的熱交換,實現更快的加熱。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條形容納腔的自由端向外延伸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延伸設置的方式進一步增加條形容納腔與液體之間的接觸面積,使遠離發熱圓管的液體也能與條形容納腔之間發生接觸,實現更加快速的加熱。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導熱原件為導熱銅管,所述導熱銅管的外壁抵觸條形容納腔的內壁。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導熱銅管材料本身具有優良的導熱性,使發熱圓管產生的熱量能更加快速的傳導向導熱銅管,減少熱量在傳遞過程中的消耗,實現對液體更好的加熱;通過接觸的方式增加熱量傳導的介質,減少消耗并提升熱量傳導的速度。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導熱銅管的外壁沿軸向且周向分布有若干導流槽a。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發熱圓管產生的熱量對周圍的空氣進行加熱并形成熱氣流,熱氣流本身上升的特性通過條形容納腔與電水壺底盤之間連通的方式傳導進導流槽a內,對條形容納腔與導熱銅管之間形成二次加熱并增加熱量傳遞的速度,實現對液體更加快速的加熱。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導熱原件與發熱圓管抵接。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導熱原件與發熱圓管之間抵接的方式,實現發熱圓管上的熱量傳遞。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電水壺底盤相對于發熱圓管的另一面向內凹陷有抵觸發熱圓管內側壁的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凹槽的設置增加電水壺內液體的容納空間,提升電水壺的實用性;且通過凹槽的設置進一步增加發熱圓管與電水壺底盤之間的接觸面積,使熱量能更加快速的傳導向液體,實現更加快速的加熱。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凹槽的內壁設有用于導流液體的螺旋導流槽b。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加熱圓管對凹槽內存在的液體進行加熱并使液體的溫度不斷上升形成上升的趨勢,上升的液體在凹槽內壁形成的螺旋導流槽b的導流下,使上升的液體沿螺旋導流槽b的導流方向形成回旋性的上升趨勢,使液體之間產生更好的流動形成更好的熱交換,提升液體加熱的效率。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條形容納腔設置在電水壺底盤靠近周邊的一側,所述條形容納腔遠離電水壺底盤周邊的一面設有若干螺旋導流槽c。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螺旋導流槽c的設置,進一步提升液體在電水壺內形成的流動,使高溫液體與低溫液體之間形成更好的熱交換,實現更加均勻快速的加熱。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發熱圓管包括外套管、設置在外套管內的導熱陶瓷管以及設置在導熱陶瓷管內的電熱絲。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導熱陶瓷管的設置使電熱絲產生的熱量能通過導熱陶瓷管的保溫性進行熱量的均勻擴散,實現溫度均勻的上升對液體進行更好加熱,并通過導熱陶瓷管的設置對電熱絲產生的熱量進行保溫,進一步提升溫度,實現更好的加熱作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發熱圓管與電水壺底盤之間設有導熱層。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導熱層的設置使發熱圓管產生的熱量通過導熱層的保溫性使熱量進行均勻的擴散并與電水壺的底盤接觸,使電水壺的底盤溫度進行均勻的上升,實現對液體的更好的加熱。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發熱圓管產生的熱量通過抵接的導熱原件對熱量進行傳導,通過導熱原件與發熱圓管的設置對液體實現橫向以及縱向的升溫加熱,使液體實現更加快速的升溫加熱。
附圖說明
圖1為電水壺用加熱盤的立體圖;
圖2為電水壺用加熱盤的底視圖;
圖3為圖2中A部放大圖。
圖中:1、電水壺底盤;2、發熱圓管;21、外套管;22、導熱陶瓷管;23、電熱絲;3、條形容納腔;4、導熱原件;5、導流槽a;6、凹槽;7、螺旋導流槽b;8、螺旋導流槽c;9、導熱層。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參考圖1、圖2和圖3,一種電水壺用加熱盤,包括電水壺底盤1,電水壺底盤1的一面設有導熱層9,導熱層9上設有電熱圓管,電熱圓管包括外套管21、設置在外套管21內的導熱陶瓷管22以及設置在導熱陶瓷管22內的電熱絲23;電水壺底盤1相對于導熱層9的另一側向內凹陷有抵觸發熱圓管2內側壁的凹槽6,凹槽6的內壁設有用于導流液體的螺旋導流槽b7,電水壺底盤1朝向凹槽6的一面豎直設有連通電水壺底盤1朝向導熱圓管一面的條形容納腔3,條形容納腔3的自由端向外延伸且設置在電水壺底盤1靠近周邊的位置,條形容納腔3遠離電水壺底盤1周邊的一面設有若干螺旋導流槽c8;條形容納腔3內設有抵觸條形容納腔3內壁的導熱原件4,導熱原件4為抵接發熱圓管2導熱銅管,導熱銅管的外表面設有沿軸向且周向分布有若干導流槽a5。
參考圖1、圖2和圖3,發熱圓管2內的電熱絲23散發出熱量并通過導熱陶瓷管22向外進行均勻的熱傳導,熱量通過設置在電水壺上的導熱層9對熱量進行均勻的擴散并傳導向電水壺內的液體,對靠近電水壺底盤1位置的液體進行加熱并形成上升趨勢高溫液體;高溫液體的上升趨勢液體在螺旋導流槽b7的作用下形成螺旋的路徑進行上升,增加液體之間的流動,實現更好的熱交換;加熱圓管產生的熱量通過抵接的導熱銅管對熱量進行傳導,并由于導熱圓管對周為的空氣進行加熱,熱氣流的上升趨勢朝向連通的條形容納腔3進行傳導,并通過導流槽a5的設置將熱空氣傳導向條形容納腔3的內壁進行進一步加熱,導熱銅管產生的熱量對電水壺側壁的水進行夾熱;經過螺旋導流槽b7導流后的液體經過螺旋導流槽c8時被進一步的進行導流,實現更好的熱交換。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