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水壺。
背景技術:
電水壺,作為一種常用的液體加熱容器,具有加熱快,安全可靠,使用簡單,攜帶方便等優點,已經成為居家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的一種家用小電器。
現有技術中,為了使燒開的水具有保溫效果,在電水壺上設計真空保溫層。中國專利CN203407895U公開了一種可加熱真空壺,該可加熱真空壺具體包括(參見圖1):真空壺體2、壺蓋1,該壺蓋2與真空壺體2相連接。還包括:發熱裝置3、底座5、固定片8、電源插座6、電源線7。其中,底座5設置于真空壺體2的底部,電源插座6設置于底座5內并與電源線7相連,發熱裝置3一端穿入真空壺體2內,另一端通過固定片8與底座5上的電源插座6相連接。
然而,現有的具有真空保溫層的電水壺,在發熱裝置為發熱棒時,該發熱棒的最高點距離真空壺體的底部較遠,當壺體內的水量不多時,水則無法完全沒過發熱棒,使得暴露在液面外的發熱棒產生干燒,從而減少了電水壺的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提到的發熱棒干燒的至少一個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能夠防止發熱棒干燒的電水壺。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水壺,包括具有開口的壺體、遮蓋所述開口的壺蓋、電熱管、手柄,以及位于所述壺體內的真空膽,所述電熱管的電極引線穿出所述真空膽的底部,所述電熱管的加熱部穿入所述真空膽內,且所述電熱管的加熱部貼近所述真空膽的底部設置。
本實施例通過電熱管貼近真空膽的底部設置,則該電熱管的最高點距離真空膽的底部很近,因此,當壺體內的水量不多時,液面也可以完全覆蓋電熱管,電熱管不會暴露在空氣中,避免了電熱管干燒產生危險。
并且,由于真空膽位于壺體內,在受到碰撞等情況時,壺體能夠起到緩沖作用,減弱或避免真空膽受到碰撞,對真空膽起到保護作用。相對于現有技術,不僅提高了電水壺的保溫作用,還延長了真空膽的使用壽命。
可選地,所述電水壺還包括支架,所述真空膽的底部設置有開孔,所述支架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固定結構,所述第一固定結構位于所述開孔內,所述電熱管與所述第一固定結構連接,且所述電極引線穿出所述第一固定結構。
本實施例通過此種方式,實現了對電熱管的固定,電水壺在受到外力的情況下,電熱管也不會發生松動,保證了電水壺結構的穩定性。
可選地,所述電熱管上設置有卡設在所述開孔上緣的安裝部,所述安裝部上設置有螺柱,所述第一固定結構上設置有空心定位柱,所述螺柱穿設在所述空心定位柱內并通過螺釘固定,所述螺釘的頭部抵接在所述空心定位柱的下緣。
可選地,所述第一固定結構與所述開孔的內緣之間設置有密封圈。通過設置密封圈,可以防止真空膽漏水。
可選地,所述電水壺還包括溫控器,所述第一固定結構上還設置有溫控器安裝座,所述溫控器設置在所述溫控器安裝座上,且所述溫控器的頂部抵接所述電熱管的加熱部。
本實施例通過設置抵接電熱管的溫控器,在壺體內的水量較少,煮水面低于防干燒面時,溫控器可提前跳斷,避免了電熱管的干燒。
可選地,所述電水壺還包括蒸汽開關,所述支架的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固定結構,所述第二固定結構設置在所述真空膽的底部與所述壺體的底部之間形成的容納腔內,所述蒸汽開關設置在所述第二固定結構的下方。
可選地,所述電水壺還包括加熱開關,所述第二固定結構上設置有導汽槽,所述導汽槽位于所述蒸汽開關的上方,所述導汽槽將蒸汽導入所述蒸汽開關中,以使所述蒸汽開關起跳斷電,并帶動加熱開關復位。
可選地,所述電熱管的加熱部具有凸起結構。即加熱部有一部分的高度高于其它部分,在壺體內的液體較少時,該凸起結構首先暴露在空氣中,該 凸起結構的溫度先升高,然后傳導到其它位置,使得其它位置的電熱管還未發生干燒時,就已經升高了溫度,使得溫控器可以提前跳斷,保護了電熱管。
可選地,所述電熱管的兩端分別套設有安裝環,所述真空膽的底部設置有與每個所述電極引線對應的第一開孔,所述電極引線穿設在所述第一開孔內并通過螺母固定,所述安裝環卡設在所述第一開孔的上緣。
可選地,各所述安裝環與所述第一開孔的上緣之間設置有密封圈。
可選地,所述電水壺還包括溫度傳感器,所述真空膽的底部還設置有第二開孔,所述溫度傳感器密封設置在所述第二開孔中,且所述溫度傳感器的測溫端暴露在所述真空膽內。
可選地,所述電熱管的加熱部上設置有溫度保險絲。
本實施例通過設置溫度保險絲,當干燒溫度達到溫度保險絲的最高溫度時,溫度保險絲熔斷,電水壺整體斷電,以達到雙重保險的安全。
本實用新型的構造以及它的其他實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將會通過結合附圖而對優選實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顯易懂。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提供的電水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電水壺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電水壺的爆炸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支架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電水壺的真空膽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電水壺的爆炸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壺體 11-開口 20-壺蓋
21-出水口 22-出水按鍵 23-排汽管
24-泄壓球 25-排汽槽 26-進汽口
27-蒸汽導管 30-電熱管 31-電極引線
32-加熱部 33-安裝部 331-螺柱
332、624-螺釘 40-手柄 50-真空膽
51、613、614-開孔 52-第一開孔 53-第二開孔
511、521-密封圈 54-空心安裝柱 60-支架
61-第一固定結構 62-第二固定結構 611-空心定位柱
612-溫控器安裝座 71-溫控器 72-溫度傳感器
80-蒸汽開關 90-加熱開關 321-凸起結構
711-溫控器的電極引線 35-螺母 721-密封套
34-安裝環 36-溫度保險絲
具體實施方式
第一實施例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電水壺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電水壺的爆炸示意圖。如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電水壺,包括具有開口11的壺體10、遮蓋開口11的壺蓋20、電熱管30、手柄40,以及位于壺體10內的真空膽50。
具體地,真空膽50包括內膽以及外膽,內膽與外膽之間形成真空層。真空膽50形成的容納腔用于盛放液體,壺蓋20蓋在壺體10的頂部,用于遮蓋或封閉開口11。壺蓋20與壺體10連接,其連接關系可以為鉸接、螺紋連接或卡接等。打開壺蓋20可向容納腔中注入待加熱的液體。
在本實施例中,在保證電水壺能夠起到保溫作用的同時,為了防止真空膽50內的液體過少導致的電熱管30的干燒,本實施例的電熱管30的電極引線31穿出真空膽50的底部,電熱管30的加熱部32穿入真空膽50內,且電熱管30的加熱部32貼近真空膽50的底部設置。
本實施例的電熱管30的加熱部32用于對真空膽50內的液體進行加熱,由于該電熱管30貼近真空膽50的底部設置,則該電熱管30的最高點距離真空膽50的底部很近,因此,當壺體內的水量不多時,液面也可以完全覆蓋電熱管30,電熱管30不會暴露在空氣中,避免了電熱管30干燒產生危險。
并且,由于真空膽位于壺體內,在受到碰撞等情況時,壺體能夠起到緩沖作用,減弱或避免真空膽受到碰撞,對真空膽起到保護作用。相對于現有技術,不僅提高了電水壺的保溫作用,還延長了真空膽的使用壽命。
在具體實現過程中,本實施例中的電水壺可通過蒸汽控制來進行斷電。為了實現蒸汽控制以及對電熱管30的固定,本實施例的電水壺還包括支架 60。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提供的支架的俯視圖。如圖3和圖4所示,該支架60的一端設置有第一固定結構61,另一端設置有第二固定結構62。該第一固定結構61用于定位并固定電熱管30,第二固定結構62用于定位并固定蒸汽開關80。
一種可行的實現方式,真空膽50的底部設置有開孔51,該第一固定結構61位于開孔51內,電熱管30與第一固定結構61連接,且電極引線31穿出第一固定結構61。第二固定結構62設置在真空膽50的底部與壺體10的底部之間形成的容納腔內,蒸汽開關80設置在第二固定結構62的下方。蒸汽開關80可以螺接在第二固定結構62的底部,也可以卡合在第二固定結構62的底部,對于蒸汽開關80的設置方式等,本實施例此處不再贅述。
可選地,在真空膽50的底面還設置有空心安裝柱54,在支架60上設置有安裝孔623,空心安裝柱54可穿過安裝孔623,并通過螺釘624固定。螺釘624的頭部抵接空心安裝柱54的底端,從而將支架60固定在真空但50的底部。
下面依次對第一固定結構61和第二固定結構62的具體實現方式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詳細說明第一固定結構61的具體實現方式。具體地,電熱管30上設置有卡設在開孔51上緣的安裝部33,安裝部33上設置有螺柱331,第一固定結構61上設置有空心定位柱611,該螺柱331穿設在空心定位柱611內并通過螺釘332固定,該螺釘332的頭部抵接在空心定位柱611的下緣。本實施例通過此種方式,實現了對電熱管30的固定,電水壺在受到外力的情況下,電熱管30也不會發生松動,保證了電水壺結構的穩定性。
在第一固定結構61上還設置有用于穿過電極引線31的開孔614,在將螺柱331穿設在空心定位柱611內的過程中,電極引線31穿過該開孔614。優選地,在第一固定結構61與開孔51的內緣之間設置有密封圈511。通過設置密封圈511,可以防止真空膽50漏水。
進一步地,電水壺還包括溫控器71,對應地,第一固定結構61上還設置有溫控器安裝座612,溫控器71設置在溫控器安裝座612上,且溫控器71的頂部抵接電熱管30的加熱部32。具體地,在溫控器安裝座612上,設置有用于穿過溫控器71的電極引線711的開孔613。溫控器71的引線在穿過 開孔613之后,卡設在該溫控器安裝座612上,并且頂部抵接電熱管30的加熱部32。
在具體實現過程中,由于溫控器71的頂部抵接電熱管30的加熱部32,溫控器71可以實時檢測電熱管30的溫度,根據該電熱管30的溫度,對電熱管30進行防干燒操作。防干燒溫度一般控制在比煮水的溫度高10度左右,如煮水溫度在100度,防干燒溫度一般設計在110度就可以。另外電熱管30的防干燒面(電熱管的最高面)比煮水面高,當水位較低時,防干燒面先露出水面干燒,此時,防干燒面的溫度會比煮水面的溫度高,在溫控器71檢測到的電熱管30的溫度達到110度時,溫控器71可提前跳斷,以保護電熱管30。
進一步地,電熱管30的加熱部32具有凸起結構321。即加熱部32有一部分的高度高于其它部分,在壺體內的液體較少時,該凸起結構321首先暴露在空氣中,該凸起結構321的溫度先升高,然后傳導到其它位置,使得其它位置的電熱管還未發生干燒時,就已經升高了溫度,使得溫控器71可以提前跳斷,保護了電熱管30。
本實施例通過設置抵接電熱管30的溫控器71,在壺體內的水量較少,煮水面低于防干燒面時,溫控器71可提前跳斷,避免了電熱管30的干燒。
其次,詳細說明第二固定結構62的具體實現方式。具體地,電水壺還包括加熱開關90,第二固定結構62上設置有導汽槽621,導汽槽621位于蒸汽開關80的上方,導汽槽621將蒸汽導入蒸汽開關80中,以使蒸汽開關80起跳斷電,并帶動加熱開關90向上彈起復位。
在具體實現過程中,在結構設計上,為增加電水壺的保溫效果,把電水壺的壺蓋20設計成雙層結構,減少電水壺的熱傳導的速度,增加電水壺的保溫效果。壺蓋是由出水口21、出水按鍵22和排汽槽25組成,出水按鍵22是控制出水口出水用。排汽槽25一方面可以使水蒸氣排入進汽口26,另一方面可以使水蒸氣進入排汽管23。具體地,當電水壺要煮水時,按下加熱開關90,蒸汽開關80通電,電熱管30開始加熱煮水,當水煮沸后,水蒸氣在通過泄壓球24后,進入排汽槽25,然后水蒸氣通過進汽口26進入到蒸汽導管27,在由蒸汽導管27到達導汽槽621進入蒸汽開關80,使蒸汽開關80起跳斷電,同時加熱開關90向上彈起;其中還有一部分蒸汽經過排汽管23在 通過出水口21排出電水壺外,以達到雙重保險,安全煮水。
可選地,壺體10的底部還設置有連接器12。在壺體10放置在電源底座上,在加熱開關90被按下,連接器12通電后,電熱管30開始加熱。
綜上,本實施例通過電熱管的電極引線穿出真空膽的底部,電熱管的加熱部穿入真空膽內,且電熱管的加熱部貼近真空膽的底部設置。當壺體內的水量不多時,液面也可以完全覆蓋電熱管,電熱管不會暴露在空氣中,避免了電熱管干燒產生危險。本實施例還設置有溫控器,該溫控器抵接電熱管,當水位較低時,防干燒面先露出水面干燒,此時,防干燒面的溫度會比煮水面的溫度高,在溫控器檢測到的電熱管的溫度達到防干燒溫度時,溫控器跳斷,以保護電熱管。
第二實施例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電水壺的真空膽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提供的電水壺的爆炸示意圖。如圖5和圖6所示,本實施例的電熱管30的電極引線31穿出真空膽50的底部,電熱管30的加熱部32穿入真空膽50內,且電熱管30的加熱部32貼近真空膽50的底部設置。
本實施例的電熱管30的安裝方式與第一實施例不同,相比第一實施例,減少了電熱管30的安裝面積,增加了真空膽50的真空部分,提高了電水壺的保溫性。
具體地,電熱管30的兩端分別套設有安裝環34,真空膽50的底部設置有與每個電極引線31對應的第一開孔52,電極引線31穿設在第一開孔52內并通過螺母35固定,安裝環34卡設在第一開孔52的上緣。進一步地,各安裝環34與第一開孔52的上緣之間設置有密封圈521。通過設置密封圈521,可以防止真空膽50漏水。
本實施例僅在真空膽50的底部設置了兩個第一開孔52,就完成了電熱管30的安裝,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真空膽50底部的真空部分,提高了電水壺的保溫性。
進一步地,本實施例的電水壺中設置了溫度傳感器72,使得該電水壺可通過電子控制來進行斷電。具體地,真空膽50的底部還設置有第二開孔53,溫度傳感器72密封設置在第二開孔53中,且溫度傳感器72的測溫端暴露在 真空膽50內。
在具體實現過程中,溫度傳感器72的外部還套設有密封套721,以防止真空膽50漏水。本實施例利用溫度傳感器72對壺體內的液體溫度進行檢測,并將溫度信號發送給控制電路,由控制電路來控制電水壺的煮水溫度,當液體溫度達到沸點時,控制電路則控制電水壺斷電。
此外,還可以利用溫度傳感器72的金屬外殼來檢測水位。從而不需額外設置液位探測器,減少了零部件的數量,也降低了電水壺的安裝難度,更降低了成本。具體的,溫度傳感器72的金屬封裝外殼可通過引線連接至控制電路,當金屬外殼與液體接觸,則可以發送一個開關量信號給控制電路,視為液位高于設定值,可以進行加熱。進一步地,還可以在電熱管30的加熱部32上增加溫度保險絲36,當干燒溫度達到溫度保險絲36的最高溫度時,溫度保險絲熔斷,電水壺整體斷電,以達到雙重保險的安全。
進一步地,在上述兩個實施例的基礎上,電水壺的壺體10可采用硬塑料、不銹鋼、陶瓷等材料制成。真空膽50可以為真空玻璃內膽,真空膽50也可以采用其它材料制成,不實施例此處不做限制。真空膽50的形狀設置成與壺體10的形狀相匹配。若真空膽50采用真空玻璃內膽,由于真空玻璃內膽在受到外界劇烈撞擊時會發生爆裂,玻璃碎片容易劃傷用戶,則可以在真空玻璃內膽的外表貼設一層防爆膜,一方面能在真空玻璃內膽在受到外界劇烈撞擊時起到緩沖的作用,另一方面,即使發生爆裂,玻璃碎片也不會散落。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