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防護設備與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防護角。
背景技術:
現代的窗戶的窗由窗框、玻璃和活動構件(鉸鏈、執手、滑輪等)三部分組成。窗框負責支撐窗體的主結構,可以是木材、金屬、陶瓷或塑料材料,透明部分依附在窗框上,可以是紙、布、絲綢或玻璃材料。活動構件主要以金屬材料為主,在人手觸及的地方也可能包裹以塑料等絕熱材料。
隨著建筑技術的發展以及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窗的構造也日趨復雜以滿足更高的熱工要求。高級的建筑會采用雙層甚至三層真空Low-E玻璃,雙道橡膠密封條,以保證其最佳的保溫隔熱性能。水平天窗可以做成無框的單元,也被稱為采光罩。玻璃幕墻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窗,即整個建筑外墻都變成了可透光的窗
材質并不難選擇,總的來說,可分成三大類——塑鋼、鋁合金、木質。三者各有所長。
選用鋁合金的窗戶具有以下優點:
1、應用隔熱鋁合金型材,使用滾壓方式把內外鋁合金和隔熱條組合在一起。
2、采用中空玻璃,提高保溫性能和隔聲效果。
3、采用獨立的密封結構,推拉窗采用雙膠條雙毛條四密封結構;平開窗利用等壓原理,采用一道硬密封和兩道軟密封三密封結構,具有優良的氣密性和水密性。
4、選用高檔附件,造型優美,操作靈活,安全可靠,有利于窗戶的隔熱效果。
廣泛的還用鋁合金的窗戶,也存在一個問題,在一些樓層較低,或者一些窗戶臨街,還有一些高檔的商場以內,當打開窗戶以后,從窗戶旁經過的路人,尤其是兒童容易碰撞窗戶,由于窗戶的窗體的角對于身高過低的兒童傷害是十分巨大的,容易磕碰到頭部,造成較大的傷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防護角,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打開窗戶后,窗體的角對來往行人構成威脅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防護角,包括:第一防護板、側支撐板和第二緩沖板;所述第一防護板的邊緣設置有所述側支撐板,在側支撐板上設置有第二緩沖板,所述第一防護板、側支撐版和第二緩沖板形成固定腔;
在第二緩沖板外側設置有第三緩沖板;內側設置有固定凸臺;所述固定凸臺設置在固定腔內;所述第三緩沖板與所述第二緩沖板之間形成緩沖腔。
進一步地,所述第三緩沖板為L型,L型第三緩沖板一端設置在第二緩沖板上,L型第三緩沖板和第二緩沖板形成所述緩沖腔。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防護板為扇形,在扇形的兩個邊上設置有所述側支撐板。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凸臺內設置有緩沖孔,所述緩沖孔從固定凸臺一端貫穿到固定凸臺的另一端。
進一步地,在所述固定凸臺上設置有固定卡板,所述固定卡板設置在遠離第二緩沖板一側。
進一步地,所述緩沖腔內設置有中空的緩沖長管,所述緩沖長管設置在所述緩沖腔底部,所述緩沖長管與所述第三緩沖板和第二緩沖板一體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固定凸臺與所述側支撐板之間的距離大于緩沖長管與側支撐板之間的距離。
進一步地,所述第三緩沖板為L型,L型第三緩沖板一端與側支撐板對齊設置在第二緩沖板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防護板為扇形,其中扇形的圓心角為圓角。
進一步地,所述防護角采用橡膠材質制成。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護角,通過將窗戶的角插入到固定腔中,固定凸臺插入到窗體的安裝槽中,這樣防護角就安裝在窗戶上了,第一防護板、側支撐板和第二緩沖板將窗體的角包裹住,這樣在行人意外碰到窗戶的角的時候,防護角能夠有效地保證行人的安全,減小受到的傷害,第三緩沖板和第二緩沖板之間形成的緩沖腔,在窗戶關上以后,能夠有效地保護窗體與窗框之間的緩沖,在關上窗體的時候減少了碰撞的聲音和共振,同時也起到密封作用,減少了窗體和窗框之間的縫隙。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防護角的立體圖;
圖2為圖1所示的防護角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防護角的立體圖;
圖4為圖3所示的防護角的正視圖;
圖5為圖4所示的防護角的AA截面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防護角的后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護角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第一防護板; 2-側支撐板; 3-第二緩沖板;
4-緩沖長管; 5-第三緩沖板; 6-緩沖腔;
7-固定腔; 701-緩沖孔; 702-固定卡板;
8-固定凸臺; 9-窗體; 10-安裝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防護角的立體圖;圖2為圖1所示的防護角的正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防護角的立體圖;圖4為圖3所示的防護角的正視圖;圖5為圖4所示的防護角的AA截面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防護角的后視圖;圖7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護角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防護角,包括:第一防護板1、側支撐板2和第二緩沖板3;第一防護板1的邊緣設置有側支撐板2,在側支撐板2上設置有第二緩沖板3,第一防護板1、側支撐版和第二緩沖板3形成固定腔7;
在第二緩沖板3外側設置有第三緩沖板5;內側設置有固定凸臺8;固定凸臺8設置在固定腔7內;第三緩沖板5與第二緩沖板3之間形成緩沖腔6。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防護板1、側支撐板2和第二緩沖板3形成固定腔7,固定腔7與窗體9的角吻合,這樣防護角方便安裝在窗體9上,在窗體9上設置有安裝槽10,一般安裝有用于密封和緩沖壓力的密封條,在安裝防護角的時候,將窗體9的角的那段密封條去除掉,將第二緩沖板3上的固定凸臺8安裝到安裝槽10中,這樣整個防護角就安裝在窗體9的角上了,將窗體9的角包裹起來防止傷人。
第二緩沖板3和第三緩沖板5之間有緩沖腔6,將窗體9關上以后,第二緩沖板3和第三緩沖板5能夠起到緩沖的作用,同時也能起到密封的作用,有效地防止冷熱空氣的交換,也能阻止雨水從窗框和窗體9的縫隙中進入。
基于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第三緩沖板5為L型,L型第三緩沖板5一端設置在第二緩沖板3上,L型第三緩沖板5和第二緩沖板3形成緩沖腔6。
L型的第三緩沖板5和第二緩沖板3組成一個U型的緩沖腔6,在關上窗體9的時候,第二緩沖板3和第三緩沖板5填充在窗框和窗體9的縫隙之間,避免了窗框和窗體9的直接接觸,當窗體9和窗框縫隙在使用的時候是不斷變化的,開始的時候窗體9和窗框縫隙較小,緩沖腔6被擠壓的較為嚴重,當窗體9和窗框縫隙變大的時候,第三緩沖板5受到的壓力減小,緩沖腔6由于自身的彈力的作用,也能將窗體9和窗框之間的縫隙填充滿,起到密封的作用。
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第一防護板1為扇形,在扇形的兩個邊上設置有側支撐板2。
如圖1所示,第一防護板1為圓心角為90°的扇形,側支撐板2為一個成L型的側支撐板2,可以理解成兩個側支撐板2設置在扇形的非弧形的邊上,兩個側支撐板2成直角在扇形的圓心角處相交成直角,兩個側支撐板2的夾角和扇形的圓心角始終相同。
圖3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防護角的立體圖;圖4為圖3所示的防護角的正視圖;圖5為圖4所示的防護角的AA截面示意圖;如圖3、圖4、圖5所示,進一步地,固定凸臺8內設置有緩沖孔701,緩沖孔701從固定凸臺8一端貫穿到固定凸臺8的另一端。
固定凸臺8在第二緩沖板3內側,由于固定凸臺8的形狀根據窗體9上的安裝槽10相吻合,窗體9上的安裝槽10位于窗體9一角的部分一般呈現一個直角的輪廓,固定凸臺8的形狀與此處的安裝槽10吻合,固定凸臺8為一個成L型的固定凸臺8,這樣固凸臺能夠插入到安裝槽10中,固定凸臺8內有緩沖孔701,緩沖孔701貫穿整個固定凸臺8,固定凸臺8的寬度不小于安裝槽10的寬度,在將固定凸臺8安裝進安裝槽10的時候,如果固定凸臺8內不是中空的,安裝十分不方便,當固定凸臺8內中空以后,在安裝的時候,固定凸臺8很容易被擠壓變窄,方便其插入到安裝槽10中。
如圖4、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在固定凸臺8上設置有固定卡板702,固定卡板702設置在遠離第二緩沖板3一側。
固定卡板702的兩端從固定凸臺8上伸出,固定卡板702的正投影能夠完全覆蓋住固定凸臺8的正投影;由于固定卡板702和固定凸臺8均采用的時候彈性材料制成,這樣固定卡板702被擠壓變形的情況下,插入到安裝槽10中,安裝槽10的截面為T型,內部寬度比安裝槽10的開口大,這樣固定卡板702被插入后,在安裝槽10內能夠恢復,這樣相對于沒有固定卡板702的固定凸臺8插入到安裝槽10中費力,但是也比沒有固定卡板702的固定凸臺8安裝的更牢固,這需要將固定凸臺8從安裝槽10中拉出的時候,固定卡板702卡在安裝槽10內,使其不易從安裝槽10中掉出。
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緩沖腔6內設置有中空的緩沖長管4,緩沖長管4設置在緩沖腔6底部,緩沖長管4與第三緩沖板5和第二緩沖板3一體成型。
在第二緩沖板3和第三緩沖板5形成的緩沖腔6的底部有緩沖長管4,緩沖長管4沿緩沖腔6一端一直延伸設置到緩沖腔6的另一端;在窗體9和窗框之間開合的時候,窗體9擠壓第二緩沖板3和第三緩沖板5,緩沖長管4在擠壓的時候有更大的壓縮空間,更好地緩沖效果。
進一步地,固定凸臺8與側支撐板2之間的距離大于緩沖長管4與側支撐板2之間的距離。
基于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第三緩沖板5為L型,L型第三緩沖板5一端與側支撐板2對齊設置在第二緩沖板3上。
如圖4、圖5所示,第三緩沖板5的下端和側支撐板2對齊連接,可以視為側支撐板2中間設置有第二緩沖板3,第三緩沖板5設置在側支撐板2的邊緣;緩沖長管4在緩沖腔6底部,相比于圖1、圖2所示的防護角,緩沖腔6占據了上述實施例中的防護角沒有占據的空間,在使用的時候,能夠更好地起到緩沖和密封窗體9和窗框之間的縫隙的作用。
基于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第一防護板1為扇形,其中扇形的圓心角為圓角。
如圖6所示,第一防護板1是扇形,扇形的圓心角被處理成圓角,這樣防護角也沒有了棱角,在生產的時候,防護角內的固定腔7與窗體9的角吻合,防護角外的側支撐板2和第一防護板1在保證形成的固定腔7與窗體9吻合的情況下,外側可形成任意形狀,防護角的角為圓角,能夠進一步起到保護的作用,當意外碰撞到窗體9,防護角的角為直角的防護效果不如防護角的角為圓角的好。
基于上述實施例基礎之上,進一步地,防護角采用橡膠材質制成。
如圖7所示,將采用橡膠材質制成的防護角安裝在窗體9上,防護角上的固定凸臺8插入到安裝槽10中,這樣實現了將窗體9的尖銳的角用防護角包裹,在行人碰撞的時候,有效地減輕了其受到的傷害。
其中,防護角與窗體9上的密封條可以一體成型設置,在已經使用的窗體9,將窗體9一角的密封條安裝防護角需要的大小進行裁剪,將密封條裁斷后,將防護角上有與密封條結構相似的結構,用這個相似的結構代替缺少的密封條,或者為了便于防護角的生產,采用如圖1或圖2的防護角。
在未安裝的密封條的窗體9,在生產的時候將防護角和密封條一體成型的生產出來,安裝在窗體9上,這樣省去了后期再改動的麻煩。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防護角,通過將窗戶的角插入到固定腔7中,固定凸臺8插入到窗體9的安裝槽10中,這樣防護角就安裝在窗戶上了,第一防護板1、側支撐板2和第二緩沖板3將窗體9的角包裹住,這樣在行人意外碰到窗戶的角的時候,防護角能夠有效地保證行人的安全,減小受到的傷害,第三緩沖板5和第二緩沖板3之間形成的緩沖腔6,在窗戶關上以后,能夠有效地保護窗體9與窗框之間的緩沖,在關上窗體9的時候減少了碰撞的聲音和共振,同時也起到密封作用,減少了窗體9和窗框之間的縫隙。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