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刷及其清洗機,屬于小家電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用來清洗地面或瓷磚的清洗機,將清水直接噴灑到待清潔表面后,對其進行清洗處理,將作業后形成的污水以及待清潔表面上殘留的污水直接吸入回收桶,完成清潔作業。現有的清洗機以其使用操作方便的優點越來越受到廣泛的應用。
市面上現有清洗機中由于地刷的形狀及地刷內部組件的限制,地刷中的氣流通道一般為曲線設置,圖1為現有清洗機中地刷的剖視圖。如圖1所示,現有清洗機中地刷的氣流通道1呈S型,清洗機工作結束后,會有少量未被吸進的污水儲存在氣流通道中,若清洗機或地刷前傾一定角度時,氣流通道中所積留的液體仍然會沿著通氣管道流出至待清潔面,從而不能保持待清潔面的整潔,需要二次清理,清潔效果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地刷及其清洗機,通過在氣流通道中設置的防回流組件,阻擋污水回流至待清潔面,避免待清潔面受到二次污染,提高了清潔效率。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地刷,包括地刷本體和設置在地刷本體內的氣流通道,氣流通道的一端設有連接吸口,另一端與外部真空源相連,地刷本體內產生的真空度使所述氣流通道內形成氣流,污水從吸口進入氣流通道,所述氣流通道中設有防回流組件,所述防回流組件包括密封連接件和擋件,所述擋件設置在密封連接件沿污水流入方向的一側。
優選的,所述氣流通道包括依次連接的吸口組件、第二管道、第一管道和可伸縮軟管,吸口組件的一端連接吸口,可伸縮軟管的一端與外部真空源相連,所述第一管道傾斜于待清潔面設置,第二管道和第一管道的連接處與待清潔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管道和可伸縮軟管的連接處與待清潔面之間的距離。
優選的,所述防回流組件設置于第二管道和第一管道之間。
優選的,所述擋件與污水流向的夾角為α,α的范圍為90°-160°。
優選的,所述擋件高度為密封連接件高度的1/5-1/2。
為了彌補因設置擋件減少進風面積而造成的吸力損失,所述第一管道靠近防回流組件的一端還設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設置在遠離待清潔面的一側,第一管道在凸出部處的管徑大于第一管道的平均管徑。
為了固定密封連接件與第一管道,所述密封連接件與第一管道連接的一端內側上下對稱開設有凹槽,第一管道外側對應凹槽設有第二凸臺。
優選的,所述密封連接件與第二管道連接的一端設有外徑大于等于第二管道直徑的具有彈性的環形抵頂部。
為了保證所述擋件的機械強度,所述擋件上還設有支撐筋,所述支撐筋的方向沿污水流向設置。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清洗機,所述清洗機包括清洗機主體和地刷,所述地刷為如上所述的地刷。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地刷及其清洗機,利用在氣流通道中設置的防回流組件,阻擋污水回流至待清潔面,避免待清潔面受到二次污染,提高了清潔效率。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清洗機中地刷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地刷的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防回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防回流組件的剖視圖;
圖5為圖2中C處局部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清洗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地刷的剖視圖。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中地刷100包括地刷本體和設置在地刷本體內的氣流通道20,氣流通道20的一端設有連接吸口21,另一端與地刷本體外部的清洗機內回收桶相連,當外部真空源工作時,所述氣流通道20內形成氣流,污水從吸口21進入氣流通道20。具體的,本實用新型中氣流通道20包括依次連接的吸口組件22、第二管道23、第一管道24和可伸縮軟管25,吸口組件22的一端設有吸口21,可伸縮軟管25的一端與外部真空源相連,所述第一管道24傾斜于待清潔面設置,即第二管道23和第一管道24的連接處與待清潔面之間的距離大于第一管道24和可伸縮軟管25的連接處與待清潔面之間的距離。以地刷100工作方向A為前方,為了便于清潔污水,所述吸口21設置在地刷100前端底部,開口方向朝向待清潔面。
為了方便安裝節約生產成本,可伸縮軟管25與第一管道24通過過盈配合連接,進一步地,地刷本體上設有一限位槽40,第一管道24上設置一對應限位槽40的第一凸臺41,以固定第一管道24的位置,使第一管道24卡扣固定在地刷本體內。第二管道23通過點膠的方式與吸口組件22固定連接。
地刷本體內還設有滾刷組件30和支撐組件,滾刷組件30位于地刷100的前端底部、吸口21的后方,用于清潔地面;支撐組件包括支撐輪51和后輪52,支撐輪51位于地刷100的前端底部、滾刷組件30的后方,即地刷本體的前端底部從前至后依次設有吸口21、滾刷組件30和支撐輪51,支撐輪51使得吸口21與待清潔面之間留有間隙,以防止吸口21發生磨損,并方便吸口21吸入污水。后輪52位于地刷100的后端底部,以方便地刷移動。
在本實用新型中,為了防止氣流通道20中積留的液體回流,污染待清潔面,氣流通道20中還設有防回流組件26。圖3為本實用新型防回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防回流組件的剖視圖;圖5為圖2中C處局部放大圖。如圖2至圖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防回流組件26設置于第二管道23和第一管道24之間,用于連接第二管道23和第一管道24。具體的,所述防回流組件26包括擋件28和具有彈性的密封連接件27,所述密封連接件27與第一管道24連接的一端內側上下對稱開設有凹槽271,第一管道24外側對應凹槽271設有第二凸臺42,所述密封連接件27與第一管道24連接時,第一管道24帶有第二凸臺42的一端插入凹槽271,第二凸臺42卡入凹槽271內,以實現防回流組件26和第一管道24的固定連接;所述密封連接件27的另一端設有外徑大于等于第二管道23直徑的環形抵頂部272,第二管道23通過點膠的方式與吸口組件22固定后,密封連接件27的環形抵頂部272受到擠壓,使第二管道23與具有彈性的密封連接件27密封連接。本實用新型并不限制氣流通道20內各個組件的連接方式,只要能保證氣流通道20不發生漏氣即可。所述密封連接件27沿污水流入方向的一側設有擋件28,所述擋件28與污水流向B的夾角為α,α的范圍為90°-160°,優選為150°,所述擋件28的高度為密封連接件27高度的1/5-1/2,優選為1/3。
為了保證所述擋件28的機械強度,所述擋件28上還設有支撐筋281,所述支撐筋的方向沿污水流向B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24靠近防回流組件26的一端還設有凸出部43,所述凸出部43設置在遠離待清潔面的一側,使得第一管道24在凸出部43處的管徑大于第一管道24的平均管徑,從而彌補了因設置擋件28減少進風面積而造成的吸力損失。
圖6為本實用新型清洗機的結構示意圖。如圖6并結合圖2-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清洗機,所述清洗機包括清洗機主體和地刷100,所述地刷為上述地刷。當用戶使用清洗機機時,清洗機內的真空源工作,產生吸力,污水從地刷吸口21被吸入,流經第二管道23、第一管道24及可伸縮軟管后,回收至清洗機內的回收桶中,從而完成清潔工作。在清洗機工作期間或清潔工作結束后,若地刷或清洗機整體向前傾倒一定的角度,由于在氣流通道20中設置防回流組件26,污水受到防回流組件26中擋件28的阻擋,不會回流至待清潔面,避免待清潔面收到污染,提高了清潔效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地刷及其清洗機,利用在氣流通道中設置的防回流組件,阻擋污水回流至待清潔面,避免待清潔面受到二次污染,提高了清潔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