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家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坐具支撐架。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座椅通常采用四個相同的椅腳直接固定到椅座的方式,這樣的結構使得座椅在安裝的時候需要先定位四個椅腳的位置,對于單人組裝操作十分不方便。此外,傳統椅腳的設計,在座椅長期使用時,椅座容易松動,椅座的定位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提供一種坐具支撐架。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坐具支撐架,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框架體和用以連接所述框架體的連接件,對稱的所述框架體自上向下逐漸向支撐架的外側傾斜,所述框架體為閉合環體包括,地面固定部、椅座固定部和用以連接所述地面固定部與所述椅座固定部的支撐部,所述地面固定部水平設置且長度大于所述椅座固定部,所述椅座固定部包括,與水平方向成一定夾角的椅背固定段和椅面固定段,所述椅背固定段與水平方向所夾銳角大于所述椅面固定段與水平方向所夾銳角。
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兩個對稱的傾斜的框架體,在支撐椅座時,可以有效起到對椅座支撐的效果,且椅座固定部能有效的定位和固定椅座,使得椅座的位置穩定,不易在長期使用中松動。此外,兩個框架體的設計方案,更加便于單人組裝,并且容易包裝運輸。
作為優選,所述連接件包括,用以將兩個所述框架體的椅面固定段相連接的第一連接段、用以將兩個所述框架體的椅背固定段相連接的第二連接段以及用以加強固定的下連接桿,使得框架體更加穩定。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連接段為直線,所述第二連接段中部向下彎曲,第一連接段用作對腿部位置的支撐,第二連接段用作對股部位置的支撐,分別采用直線和彎曲形式,使得坐姿更加舒適。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連接段、第二連接段和下連接桿與所述框架體之間通過緊固件可拆卸式連接,便于包裝運輸。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之間設置有中心支撐桿,所述中心支撐桿將所述第一連接段與所述第二連接段分成對稱的兩段,進一步加強支撐效果。
作為優選,所述中心支撐桿包括兩個相互組合的第一撐桿和第二撐桿,所述第一撐桿和所述第二撐桿中部均向下彎曲,且彎曲程度相同,使得第一連接段和第二連接段被分成兩個可拆卸的部分,方便組裝。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撐桿和所述第二撐桿之間通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連接孔相連接,采用兩個以上的連接孔,可以使得第一撐桿和第二撐桿的連接更加穩定,防止出現松動或者轉動的情況。
作為優選,所述地面固定部上設置有防滑腳,用以防滑。
作為優選,所述框架體的邊角設置有圓弧過度段,增加安全性能。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①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坐具支撐架,對椅座的支撐效果好,針對椅座的座面和靠背面,設立專門的支撐部位,使得椅座與支撐架之間的固定效果好,不易松動。
②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坐具支撐架,對人體的支撐效果科學,提高了椅子的舒適性。
③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坐具支撐架,組裝方便,便于包裝運輸。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框架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下面結合附圖以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根據圖1~圖2所示,一種坐具支撐架,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框架體1和用以連接框架體1的連接件2,對稱的框架體1自上向下逐漸向支撐架的外側傾斜,框架體1為閉合環體包括,地面固定部11、椅座固定部12和用以連接地面固定部11與椅座固定部12的支撐部13,地面固定部11水平設置且長度大于椅座固定部12,椅座固定部12包括,與水平方向成一定夾角的椅背固定段121和椅面固定段122,椅背固定段121與水平方向所夾銳角大于椅面固定段122與水平方向所夾銳角。
連接件2包括,用以將兩個框架體1的椅面固定段122相連接的第一連接段21、用以將兩個框架體1的椅背固定段121相連接的第二連接段22以及用以加強固定的下連接桿24,第一連接段21為直線,第二連接段22中部向下彎曲,第一連接段21、第二連接段22和下連接桿24與框架體1之間通過緊固件3可拆卸式連接。
實施例2:
與上述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于,根據圖3所示,第一連接段21和第二連接段22之間設置有中心支撐桿23,中心支撐桿23將第一連接段21與第二連接段22分成對稱的兩段。
中心支撐桿23包括兩個相互組合的第一撐桿231和第二撐桿232,第一撐桿231和第二撐桿232中部均向下彎曲,且彎曲程度相同,第一撐桿231和第二撐桿232之間通過兩個連接孔233相連接。
實施例3:
上述實施例1或2不同之處在于,地面固定部11上設置有防滑腳,框架體1的邊角設置有圓弧過度段,從而提高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