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吸塵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滾刷、具有該滾刷的吸塵設備用地刷以及具有該地刷的吸塵設備。
背景技術:
吸塵設備是常用的家用電器,現有吸塵設備的地刷具有主動旋轉以起到掃塵,除塵的作用,地刷的滾刷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轉軸1’,轉軸1’上設置刷毛12’,實際使用時,在掃起塵土、雜物的同時,會將線頭、頭發等雜物纏繞至轉軸1’上,難以清理。
現有吸塵設備的地刷清潔,主要方式為將轉軸1’從地刷中取出,利用刀片,剪刀等工具清理。這種方式費時費力,且難以將地刷完全清潔干凈。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方便清理、節省清理時間的滾刷。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滾刷,包括:
轉軸,其上設置有刷毛;
刀頭,其至少部分結構位于所述轉軸的外周上,且所述刀頭可沿所述轉軸的軸線方向運動。
優選地,所述轉軸上設置有沿其軸線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刀頭沿所述滑槽滑動。
優選地,還包括抽拉桿,所述刀頭設置于所述抽拉桿上,所述抽拉桿可抽拉的與所述轉軸套接。
優選地,所述抽拉桿套設于所述轉軸內和/或外部。
優選地,所述轉軸為空心結構,所述抽拉桿可抽拉的套設于所述轉軸內,所述刀頭設置于所述抽拉桿的外周上且經所述滑槽穿出所述轉軸。
優選地,所述刀頭設置于所述抽拉桿的端部。
優選地,包括多個所述刀頭,所述轉軸上相應設置多條所述滑槽。
優選地,包括多條呈螺旋形的刷毛;
所述刷毛與所述刀頭的運動軌跡錯開設置。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采用上述滾刷的吸塵設備用地刷,方便清理、節省清理時間且有效延長了地刷的使用壽命。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吸塵設備用地刷,包括如上所述的滾刷。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采用上述地刷的吸塵設備,地刷方便清理,有效節省清理時間且延長了使用壽命。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吸塵設備,包括如上所述的地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滾刷設置有刀頭,刀頭的至少部分結構位于轉軸的外周上,并可沿轉軸的軸線防線運動,當需要對滾刷進行清理時,拉動刀頭,使得刀頭在滾刷的外周沿軸線運動,從而將滾刷上纏繞的雜質去除干凈,刀頭的設置使得在不使用額外工具的情況下,快速的完成滾刷上纏繞頭發、線頭等雜物的清理工作,省時省力。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地刷由于采用了上述滾刷方便清理,省時省力,能夠有效提高地刷的使用壽命。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吸塵設備由于采用上述地刷,方便清理,省時省力,能夠有效提高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
圖1是現有滾刷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滾刷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滾刷的爆炸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滾刷進行清理時的示意圖。
圖中,1’、轉軸;12’、刷毛;
1、轉軸;11、傳動連接結構;12、刷毛;13、滑槽;2、刀頭;3、抽拉桿;31、把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基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描述,但是本實用新型并不僅僅限于這些實施例。在下文對本實用新型的細節描述中,詳盡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細節部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沒有這些細節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實用新型。為了避免混淆本實用新型的實質,公知的方法、過程、流程、元件并沒有詳細敘述。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滾刷,其包括轉軸,轉軸上設置有刷毛,還包括刀頭,刀頭的至少部分結構位于轉軸的外周上,且刀頭可沿轉軸的軸線方向運動。當需要對滾刷進行清理時,拉動刀頭,使得刀頭在滾刷的外周沿軸線運動,從而將滾刷上纏繞的雜質去除干凈,刀頭的設置使得在不使用額外工具的情況下,快速的完成滾刷上纏繞頭發、線頭等雜物的清理工作,省時省力。
下面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滾刷的實施例。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滾刷,如圖2和圖3所示,其包括轉軸1、刀頭2和抽拉桿3。
轉軸1為空心結構,兩端均設置傳動連接結構11。轉軸1的外周上設置有刷毛12,優選的,包括兩條呈螺旋形的刷毛12。轉軸1上還設置有兩條沿轉軸軸線方向延伸的滑槽13,兩條滑槽13沿轉軸1的徑向相對設置。
抽拉桿3可抽拉的套設于轉軸1內,刀頭2設置在抽拉桿3的外周上。抽拉桿3的一端設置有把手31,另一端設置刀頭2。與滑槽13相對應的,設置有兩個刀頭2,抽拉桿3自轉軸1的端部開口穿入轉軸1內,兩個刀頭2分別經兩條滑槽13穿出轉軸1。
在滾刷正常使用時,抽拉桿3整體位于轉軸1內,刀頭2位于轉軸1的一端。當需要對滾刷進行清理時,如圖4所示,拉動抽拉桿3的把手31,刀頭2沿滑槽13自轉軸1的一端向另一端運動,例如如圖4所示,抽拉桿3由A位置運動至B位置,刀頭2由C位置運動至D位置,從而通過刀頭2將滾刷上纏繞的雜質去除干凈,清理完成后,將抽拉桿3推回轉軸1內,刀頭2回到原位。
進一步的,為防止刀頭2運動時將刷毛12破壞,刷毛12與刀頭2的運動軌跡錯開設置,于本實施例中,刷毛12與滑槽13錯開設置。
可以理解的是,刷毛12不局限于是兩條螺旋形刷毛12,滑槽13以及刀頭2的數量也不局限于是兩個,可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設置。當滑槽13和刀頭2設置為三條或三條以上時,優選的,多個滑槽13和多個刀頭2均沿圓周方向均布設置。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提供的滾刷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包括轉軸和刀頭。
轉軸兩端均設置傳動連接結構。轉軸的外周上設置有刷毛,優選的,包括兩條呈螺旋形的刷毛。轉軸上還設置有兩條沿轉軸軸線方向延伸的滑槽,兩條滑槽沿轉軸的徑向相對設置。刀頭設置在滑槽內并可沿滑槽滑動。
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提供的滾刷省去了抽拉桿結構,結構更加簡單。在滾刷正常使用時,刀頭通過其上的固定結構或者轉軸上的固定結構固定在轉軸的一端,當需要對滾刷進行清理時,解除對刀頭的固定,將刀頭沿滑槽自轉軸的一端向另一端運動,從而通過刀頭將滾刷上纏繞的雜質去除干凈,清理完成后,將刀頭回到原位固定。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提供的滾刷結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包括轉軸、刀頭和抽拉桿。
轉軸的兩端均設置傳動連接結構。轉軸的外周上設置有刷毛,優選的,包括兩條呈螺旋形的刷毛。
不同之處在于,抽拉桿呈中空結構,套于轉軸的外部,刀頭設置于抽拉桿的內周面上,通過抽拉該抽拉桿亦能夠實現滾刷的清理,具體清理過程與實施例一類似,在此不再贅述。
當然,抽拉桿也可以呈雙層套筒結構,一層套于轉軸外部,另一層套于轉軸內部,刀頭位于兩層套筒之間。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吸塵設備用地刷,其包括外殼以及設置于外殼內的滾刷,滾刷采用如實施例一至三任一所述的結構,方便清理,省時省力,能夠有效提高地刷的使用壽命。
實施例五:
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吸塵設備,其包括如實施例四所述的地刷,地刷方便清理,省時省力,能夠有效提高使用壽命。
此外,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圖都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且附圖不一定是按比例繪制的。
同時,應當理解,示例實施例被提供,以使本公開是全面的,并將其范圍充分傳達給本領域技術人員。很多特定細節(例如特定部件、設備和方法的示例)被給出以提供對本公開的全面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明白,不需要采用特定細節,示例實施例可以以很多不同的形式被實施,并且示例實施例不應被理解為限制本公開的范圍。在一些示例實施例中,眾所周知的設備結構以及眾所周知的技術沒有詳細描述。
當一元件或層被提及為在另一元件或層“上”、“被接合到”、“被連接到”或“被聯接到”另一元件或層時,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層上、被直接接合、連接或聯接到另一元件或層,或者可存在中間元件或層。相比之下,當一元件被提及為“直接”在另一元件或層“上”、“直接被接合到”、“直接被連接到”或“直接被聯接到”另一元件或層時,可不存在中間元件或層。用于描述元件之間關系的其它詞語應該以相似方式被解釋(例如,“之間”與“直接在之間”,“鄰近”與“直接鄰近”等)。如在此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更多關聯的所列項目中的任一或全部組合。
雖然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在此可被用于描述各個元件、部件、區域、層和/或區段,但是這些元件、部件、區域、層和/或區段不應該被這些術語限制。這些術語可僅用于將一個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段與另一元件、區域、層或區段區分開。諸如“第一”、“第二”的術語和其它數值術語當在此使用時不意味著次序或順序,除非上下文明確指出。因而,下面討論的第一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段可被稱為第二元件、部件、區域、層或區段,而不背離示例實施例的教導。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改動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