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現有電烹飪器具大都無開蓋檢測,當電烹飪器具處于開蓋狀態下,用戶不小心觸控到操作按鍵,可能會引起電烹飪器具開機進入加熱狀態。這樣有可能導致食物不能正常烹飪,甚至會帶來安全隱患。
因此,期望提供一種可檢測到煲蓋是開蓋狀態還是合蓋狀態的電烹飪器具,進而控制是否該進行加熱工作或采取其它的措施,防止因用戶在開蓋狀態下不小心觸控操作按鍵導致開機工作,使食物能夠正常烹飪,消除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烹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電烹飪器具包括:
煲體;
蓋體,所述蓋體可開合地設置于所述煲體之上,且在合蓋狀態下能夠蓋合所述煲體;
磁性微動開關,所述磁性微動開關位于所述煲體和所述蓋體中的一個上;
磁體,所述磁體位于所述煲體和所述蓋體中的另一個上,并與所述磁性微動開關對應設置;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煲體和所述蓋體中的所述一個上,并與所述磁性微動開關電連接,所述控制器配置為檢測所述磁性微動開關的狀態以判斷所述蓋體處于所述合蓋狀態還是開蓋狀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烹飪器具,可檢測到蓋體是開蓋狀態還是合蓋狀態,由此可以控制是否進行加熱工作或是采取其它的措施,防止因用戶在開蓋狀態下不小心觸控操作按鍵導致開機工作,這種開蓋檢測技術使得食物能夠正常烹飪,防止食物夾生、影響口感,并且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
可選地,所述磁性微動開關位于所述蓋體的內襯上,并且所述磁體位于所述煲體的中板上。由此,可以靈活地設置磁性微動開關和磁體的位置。
可選地,所述磁性微動開關位于所述煲體的中板上,并且所述磁體位于所述蓋體的內襯上。由此,可以靈活地設置磁性微動開關和磁體的位置。
可選地,所述蓋體處于所述合蓋狀態時,所述磁體吸附所述磁性微動開關,以使得所述磁性微動開關處于第一狀態;并且,所述蓋體處于所述開蓋狀態時,所述磁體不吸附所述磁性微動開關,以使得所述磁性微動開關處于不同于所述第一狀態的第二狀態。由此,可以根據磁性微動開關的狀態判斷蓋體的狀態。
可選地,當所述蓋體處于所述合蓋狀態時,所述磁體使得所述磁性微動開關導通;并且,當所述蓋體處于所述開蓋狀態時,所述磁體使得所述磁性微動開關斷開。由此,可以根據磁性微動開關的狀態判斷蓋體的狀態。
可選地,所述控制器為帶微控制單元的控制器。由此,微控制單元可用于檢測磁性微動開關的狀態。
可選地,所述微控制單元對所述磁性微動開關的導通或斷開進行檢測。微控制單元可用于檢測磁性微動開關的狀態。
可選地,所述電烹飪器具包括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的輸入裝置和電加熱裝置,所述控制器構造為當所述蓋體處于所述開蓋狀態時,阻止通過所述輸入裝置控制所述加熱裝置。由此,可避免在開蓋狀態時,誤操作輸入裝置而引起的加熱裝置的動作。
可選地,所述控制器進一步構造為當所述蓋體處于所述合蓋狀態時,允許通過所述輸入裝置控制所述加熱裝置。由此,可允許在合蓋狀態時,操作輸入裝置而控制加熱裝置動作。
可選地,所述電烹飪器具為電飯煲或電壓力煲。由此,磁性微動開關和磁體可根據需要應用至電飯煲或電壓力煲上。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下列附圖在此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實用新型。附圖中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及其描述,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圖中,
圖1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電烹飪器具的分解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電烹飪器具的剖視圖,其中蓋體處于合蓋狀態;
圖3為根據圖2中A部分的放大視圖;以及
圖4為圖1所示的電烹飪器具的剖視圖,其中蓋體處于開蓋狀態。
附圖標記說明:
100:電烹飪器具
110:煲體 111:中板
112:煲體外殼 120:蓋體
121:內襯 122:蓋體外殼
130:磁性微動開關 131:螺釘
140:磁體 141:磁體安裝組件
150: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實用新型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顯而易見的是,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在其他的例子中,為了避免與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發生混淆,對于本領域公知的一些技術特征未進行描述。
為了徹底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將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詳細的結構。顯然,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習的特殊細節。
以下,參照圖1至3描述本實用新型的電烹飪器具100,本實施方式的烹飪器具100包括煲體110和蓋體120。煲體110基本上呈圓角長方體形狀,并且具有圓筒形狀的內鍋容納腔,內鍋可以自由地放入內鍋容納腔或者從內鍋容納腔取出,以方便對內鍋的清洗。內鍋通常由金屬材料制成且上表面具有圓形開口,用于盛放待加熱的材料,諸如米、湯等。煲體110中可以包括用于加熱內鍋的加熱裝置,例如位于內鍋下方的發熱盤。蓋體120基本上也呈圓角長方體形狀,并且與煲體110的形狀基本上對應。蓋體120可以設置在煲體110上側,用于在合蓋狀態下蓋合煲體110。優選地,蓋體120能夠以樞轉的方式在開蓋狀態和合蓋狀態之間進行切換。
可以理解,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烹飪器具可以為電飯煲、電壓力鍋或其他的電烹飪器具,且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烹飪器具除具有煮米飯的功能以外,還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種功能。
此外,電烹飪器具100還包括磁性微動開關130、磁體140和控制器150。磁性微動開關130可以位于煲體110和蓋體120中的一個上;而磁體140位于煲體110和蓋體120中的另一個上,并與磁性微動開關130對應設置。例如,磁性微動開關130可以如圖3所示位于蓋體120上,而磁體140位于煲體110上,當然磁性微動開關130也可以位于煲體110上,而磁體140位于蓋體120上。控制器150和磁性微動開關130連接,并與磁性微動開關130一同位于蓋體120或煲體110上。
由此,當蓋體120處于合蓋狀態時,磁體140的磁性對磁性微動開關130作用,以使得磁性微動開關130處于第一狀態,例如導通狀態。而當蓋體120處于開蓋狀態時,磁體140遠離磁性微動開關130,而使得磁性微動開關130不受磁性的作用,從而磁性微動開關130不再處于第一狀態(導通狀態),而是處于第二狀態,即斷開狀態。在未示出的其它的實施方式中,磁體也可以通過吸附磁性微動開關使其斷開,或者在遠離磁性微動開關時使其導通。
控制器150配置為檢測磁性微動開關130的狀態以判斷蓋體120處于合蓋狀態還是開蓋狀態。例如,控制器150可根據磁性微動開關130的導通或斷開的狀態判斷蓋體120處于何種狀態。
由于使用了非接觸式的磁體140和磁性微動開關130進行蓋體合蓋狀態的檢測,避免了接觸式檢測的復雜構造,并且可保證檢測的靈敏度和準確性。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烹飪器具,可使用磁體和磁性微動開關檢測到蓋體是開蓋狀態還是合蓋狀態,進而控制是否進行加熱工作或采取其他措施,防止因用戶在開蓋狀態下不小心觸控操作按鍵導致開機工作,這種開蓋檢測技術使得食物能夠正常烹飪,防止食物夾生、影響口感,并且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
現請轉到圖2,進一步,煲體110可包括中板111和用于容納內鍋等的煲體外殼112。煲體外殼112具有向上的開口,而中板111設置在該開口處,用于連接其他器件。而蓋體120可包括內襯121和蓋體外殼122。內襯121位于蓋體外殼122的內部,并朝向煲體110。
在圖示實施方式中,磁性微動開關130位于蓋體120的內襯121上,例如,磁性微動開關130可通過螺釘131鎖附固定在內襯121上。而磁體140可通過磁體安裝組件141(例如,包括墊片和螺釘)鎖附固定在煲體110的中板111上。當蓋體120處于合蓋狀態時,磁體140通過其磁性吸附磁性微動開關130,使得磁性微動開關130導通。
由圖4可見,當電烹飪器具100處于開蓋狀態時,蓋體120的一端遠離煲體110。磁性微動開關130遠離磁體140,磁體140不能夠通過其磁性吸附磁性微動開關130,使得磁性微動開關130斷開。
控制器150可包括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單元)。控制器150位于蓋體120中,并與電烹飪器具100的輸入裝置和電加熱裝置電連接。輸入裝置的示例可包括按鈕、旋鈕或觸摸屏等人機交互裝置。控制器150與磁性微動開關130通過導線連接。控制器150通過其的MCU對磁性微動開關130的導通或斷開進行檢測,進而判斷蓋體120是處于合蓋還是開蓋狀態。例如,當控制器150檢測到磁性微動開關130處于導通狀態時,控制器150可判斷電烹飪器具100的蓋體120處于合蓋狀態,此時,控制器150允許電烹飪器具100通過輸入裝置控制加熱裝置。當控制器150檢測到磁性微動開關130處于斷開狀態時,控制器150可判斷電烹飪器具100的蓋體120處于開蓋狀態,此時,控制器150阻止電烹飪器具100通過輸入裝置控制加熱裝置。從而避免因誤操作使電烹飪器具100開蓋時進行加熱工作,防止食物夾生、影響口感,還可以防止安全隱患。
在未示出的實施方式中,在檢測到電烹飪器具處于開蓋狀態的情況下,控制器也可通過產生聲音信號、可視信號等提示信號來提示用戶電烹飪器具處于開蓋狀態。
由圖2和圖3可見,當烹飪器具100處于合蓋狀態時,蓋體120覆蓋煲體110,位于煲體110的中板111上的磁體140位于的磁性微動開關130的正下方,但磁體140和磁性微動開關130的位置并不限于本公開所限定的位置。磁體140和磁性微動開關130對應位置設置,二者的距離在一定范圍內,以使得磁體140的磁性對磁性微動開關130的導通(或斷開)產生作用。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烹飪器具,可通過控制器檢測到蓋體是開蓋狀態還是合蓋狀態,進而控制是否進行加熱工作,防止因用戶在開蓋狀態下不小心觸控操作按鍵導致開機工作,這中開蓋檢測技術使得食物能夠正常烹飪,防止食物夾生、影響口感,并且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中所使用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中出現的諸如“設置”等術語既可以表示一個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個部件,也可以表示一個部件通過中間件附接至另一個部件。本文中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單獨地或與其它特征結合地應用于另一個實施方式,除非該特征在該另一個實施方式中不適用或是另有說明。
本實用新型已經通過上述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應當理解的是,上述實施方式只是用于舉例和說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將本實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教導還可以做出更多種的變型和修改,這些變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