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廚房烹飪器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收集鍋蓋送米裝置內的殘留米的電烹飪器具。
背景技術:
米飯是全球人類的主要食物,制作米飯的家電也成為幾乎所有家庭的必備廚房家電。但是現(xiàn)有的廚房家電制作米飯時,需要進行人工的洗米、放水等步驟。而隨著人們快節(jié)奏的生活,煮飯已經(jīng)成為部分家庭繁瑣耗時的勞動。
本申請人前期申請了一種自動烹飪器具,其采用米倉,實現(xiàn)了自動下米,大大降低了人們在煮飯過程中的勞動參與。為了使該產品更加人性化,以及方便人們在使用后清理米倉內的米,提升安全性能,本申請對上述的自動烹飪器具做出了進一步地研究和改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進現(xiàn)有技術的性能而提供一種可收集鍋蓋的送米裝置內的殘留米的電烹飪器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電烹飪器具,包括鍋體和鍋蓋,所述鍋蓋與所述鍋體通過鉸鏈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鍋蓋中設有儲米倉組件,所述儲米倉組件包括儲米腔以及送米裝置,儲米腔設有傾斜的側壁,所述儲米倉組件還包括可在鍋蓋打開狀態(tài)下收集送米裝置內殘留米的回收部,并且所述送米裝置包括位于儲米腔底部的送米槽和送米口,所述送米口位于送米槽的端部,所述回收部至少部分地對應于所述送米口,并且所述回收部的容積至少為所述送米槽容積的1/20。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側壁包括靠近所述鉸鏈的第一側壁,所述回收部設置在第一側壁上。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送米裝置還包括送米螺桿,所述送米螺桿位于送米槽內。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回收部在所述側壁的開口寬度大于或者等于送米口的寬度。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回收部包括回收槽,所述回收槽與其所在的側壁一體成型。
在一實施例中,回收部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可移除的設置在回收槽的槽口。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隔板上設有網(wǎng)孔,所述網(wǎng)孔直徑為5-9mm。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回收部包括回收盒,所述回收盒可拆卸地連接到其所在的側壁。
在一實施例中,回收部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可移除的設置在回收盒的盒口,所述隔板上設有網(wǎng)孔,所述網(wǎng)孔直徑為5-9mm。
在一實施例中,所述回收部還包括引導部,在所述鍋蓋關閉的狀態(tài)下,回收部內的米通過引導部流動至在儲米腔底部的送米口以外的區(qū)域。
由于所述鍋蓋中設有儲米倉組件,所述儲米倉組件包括儲米腔以及送米裝置,儲米腔設有傾斜的側壁,所述儲米倉組件還包括可在鍋蓋打開狀態(tài)下收集送米裝置內殘留米的回收部,并且所述送米裝置包括位于儲米腔底部的送米槽和送米口,所述送米口位于送米槽的端部,所述回收部至少部分地對應于所述送米口,并且所述回收部的容積至少為所述送米槽容積的1/20,本實用新型的電烹飪器具在完成送米之后只需打開鍋蓋就可以方便地清理殘留在送米裝置中的米粒。從而避免了由于殘留米清理不干凈所導致的上述各種問題。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其中:
圖1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電飯煲在鍋蓋打開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圖2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電飯煲在鍋蓋關閉狀態(tài)下的側視圖;
圖3是示出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電飯煲的儲米腔的局部放大側剖視圖;
圖4是示出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電飯煲的儲米腔的局部放大俯視圖。
附圖標記:
100-鍋體,101-鉸鏈,200-鍋蓋,210-內襯,211-內襯開口,220-上蓋,300-內膽,400-儲米腔,410-儲米腔蓋,420-側壁,421-第一側壁,422-后壁,430-回收部,431-回收槽,511-第一送米螺桿,512-第二送米螺桿,520-送米槽,530-送米口,540-傳動件,541-嚙齒,550-第一出口,620-洗米腔,630-第二出口,710-電機,720-電機軸,730-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見圖1-圖4,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電飯煲包括鍋體100和鍋蓋200,所述鍋蓋200與所述鍋體100通過鉸鏈101連接,所述鍋蓋200中設有存放米的儲米倉組件,所述儲米倉組件包括儲米腔400以及送米裝置,儲米腔400設有傾斜的側壁420,所述儲米倉組件還包括可在鍋蓋200打開狀態(tài)下收集儲米腔400內殘留米的回收部,并且所述送米裝置包括位于儲米腔400底部的送米槽520和送米口530,所述送米口530位于送米槽520的端部,由于現(xiàn)有技術中送米口530周圍容易滯留米粒并且不便清理,所述回收部430部分地對應于所述送米口530,并且所述回收部430的容積至少為所述送米槽520容積的1/20。當打開鍋蓋200的時候,殘留在送米裝置500中的米粒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著側壁420掉入回收部430。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所述電飯煲還包括放置在所述鍋體100內的內膽300。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所述鍋蓋200包括內襯210和上蓋220,所述上蓋220位于所述內襯210上,并且所述上蓋220與所述內襯210卡接或者通過螺釘螺接;所述內襯210上設置有內襯開口211,所述內襯開口211位于所述內膽300上方。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所述儲米腔400直接或者間接地固定安裝在上蓋220上,在所述上蓋220的頂部設置有與儲米腔400的第一入口相匹配的儲米腔蓋410,煮飯前,打開儲米腔蓋410即可從第一入口向儲米腔400內添加一定量的米,添加完成后,蓋上儲米腔蓋410。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所述電飯煲還包括洗米裝置,洗米裝置設置在所述上蓋220中,所述儲米腔400、送米裝置與洗米裝置依次連通,從而,在電飯煲啟動洗米程序時,儲米腔400內的米可由送米裝置送入洗米裝置內進行清洗。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所述洗米裝置包括第二入口、洗米腔620、第二出口630和底蓋,所述底蓋連接到所述第二出口630,在洗米程序結束之前,所述第二出口630通過所述底蓋關閉,并且所述第二出口630的形狀與內襯開口211相匹配,當所述底蓋打開時,第二出口630與內襯開口211連通,從而,當洗米程序結束時,底蓋打開,洗凈的米即可從第二出口630經(jīng)過內襯開口211落入內膽300,當米落入內膽300后,底蓋關閉,電飯煲開始燒飯程序。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所述側壁420包括靠近所述鉸鏈101的第一側壁421,所述回收部設置在第一側壁421上。從而在翻開鍋蓋200時,殘留在送米裝置內的米粒可在重力作用下沿著第一側壁421落入回收部430內。另外,第一側壁421上方還可延伸有豎直的后壁422,當打開鍋蓋220時,殘留在送米裝置中的米粒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著側壁420掉入回收部430和后壁422,當合上鍋蓋220時,掉入回收部430的米粒繼續(xù)留在回收部430內,后壁422上的米也會落入回收部430內,方便清理殘留米。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所述送米裝置包括送米螺桿,送米螺桿位于送米槽520內。從而,在鍋蓋200打開時,殘留在送米槽520中的米粒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入回收部430中。在本實施例中,送米螺桿可包括第一螺桿511和第二螺桿512,所述第一螺桿511和第二螺桿512位于送米槽520內;在其他的實施例中,送米螺桿也可只包括第一螺桿511而不包括第二螺桿512。當然,送米裝置還可采用其他本領域常用的傳動裝置把儲米腔內的米輸送到洗米裝置中。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所述回收部430在第一側壁421的開口寬度大于送米口530的寬度,從而,回收部430能夠更加充分地收集殘留在送米槽520其他區(qū)域內的米粒。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所述回收部430包括回收槽431,所述回收槽431與第一側壁421一體成型。另外,為了便于取出回收部430內收集的殘留米粒,所述回收槽431可替代地設置為一可拆卸地安裝到第一側壁上的回收盒,具體地,所述回收盒具有口部,第一側壁上開有與回收盒的口部相適應的第一側壁開口,所述第一側壁開口對應于送米槽地設置,所述口部周邊設有第一連接部,所述開口周邊設有第二連接部,所述回收盒與第一側壁通過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連接或者拆開,所述第一連接部與第二連接部的連接方式可以為卡接或者其他本領域慣用的便于拆裝的連接方式,從而在殘留的米粒被收集到所述回收盒內之后,關閉鍋蓋,并打開儲米腔蓋,從第一側壁開口取下所述回收盒,以回收其中的米粒。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為了防止加米時米粒直接落入并滯留在回收部430內,所述回收部430還包括隔板(未示出),所述隔板可移除地覆蓋在回收部430的開口部分,從而在加米時大部分米粒沿著基本與第一側壁421平齊的隔板滾落進入送米裝置。另外,所述隔板上設有網(wǎng)孔,所述網(wǎng)孔直徑為5-9mm,從而在加米及送米結束后,不必取下隔板即可直接打開鍋蓋200,使殘留在送米裝置中的米粒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著側壁420向回收部430滑動,并穿過所述網(wǎng)孔而落入回收部430內。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請參見圖3-圖4,所述電飯煲包括傳動件540,所述傳動件540鄰近第一出口550設置,所述傳動件540驅動所述送米螺桿轉動,從而把米帶離儲米腔400進而落入洗米裝置中。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電飯煲還包括驅動裝置和控制電路,所述驅動裝置安裝在鍋蓋200上,具體地,所述驅動裝置安裝在上蓋220上,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710、電機軸720和齒輪730,所述電機710與控制電路電連接,所述電機710固定安裝在上蓋220上,所述電機軸720一端與所述電機710連接,所述電機軸另一端與所述齒輪730連接,所述齒輪730與所述傳動件540上的嚙齒541嚙合。當所述控制電路控制所述電機710轉動時,所述電機710帶動所述電機720轉動,所述電機軸720帶動所述齒輪730轉動,由于所述齒輪730與所述傳動件540上的嚙齒541嚙合,從而齒輪730通過所述嚙齒541帶動所述傳動件540轉動。另外,本實用新型驅動裝置驅動所述送米裝置運動不限于齒輪傳動,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送米裝置運動還可以為皮帶傳動,例如,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電機、電機軸、第一皮帶輪和皮帶,所述傳動件為第二皮帶輪,所述電機軸一端與所述電機連接,所述電機軸另一端與所述第一皮帶輪連接,所述第一皮帶輪與所述第二皮帶輪通過皮帶連接,電機轉動時,所述電機驅動所述第一皮帶輪轉動,所述第一皮帶輪通過皮帶帶動所述傳動件轉動,從而實現(xiàn)所述傳動件的轉動。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送米裝置運動還可以為鏈傳動等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知的傳動方式。另外,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齒輪還可以集成在在電機軸上,也即所述電機軸上可以設置一些嚙齒。
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所述回收部430還可包括引導部(未示出),在所述鍋蓋220關閉的狀態(tài)下,回收部430內收集的米粒沿著所述引導部流動到儲米腔400底部的在送米口530以外的區(qū)域。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