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古建筑木門結構,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古建筑木門。
背景技術:
在很多老城改造或仿古建造中,需要保留原有的古建筑風格,必然要將大門采用木質材料,其門的門轉子與門窩子的配合是極其簡易的木質摩擦,導致了開關間隙大、噪音大、磨損大,且容易腐朽的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公開號為CN201310289Y的中國專利公開的一種古建筑花格木門結構,其技術要點是:包括花格木門體,上下門轉子與相應的門窩子分別設置滑動配合的內外不銹鋼套,下門轉子端與門窩子間設置鋼珠,通過鋼珠支點轉動。
該方案解決了木門門轉子與門窩子由于木質摩擦導致的開關間隙大、噪音大、磨損大,且容易腐朽的問題,同時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古建筑木門,通過將套有金屬護套且底部為半圓球形的門轉子插接在內嵌有轉動軸承的門窩子內,實現了在不破壞古建筑風格的基礎上開關靈活、無噪音且不易腐朽損壞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古建筑木門,包括門體、門框,所述門體包括第一門體和第二門體,所述門體設有門轉子,所述門框設有門窩子,所述門轉子底部設置為半圓球形且側壁套有金屬護套,所述門窩子內嵌有轉動軸承,所述門轉子插接在轉動軸承內。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套設有金屬護套且將底部設為半圓球形的門轉子,插接在內嵌有轉動軸承的門窩子內,既做到了開關靈活、減少了位移間隙、消除了開關形成的噪音,同時也無需經常維護修理。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門窩子底部設有半球形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門窩子底部設置一個半球形凹槽,容納門轉子底部的半圓球形,使門轉子相對門窩子轉動更加穩固。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門體設有方便鎖機構,所述方便鎖機構包括門鈸、轉芯、連接轉芯一端的勾型鎖和沙漏型柱子,所述勾型鎖勾在沙漏型柱子上,所述轉芯設于門鈸上且橫穿門體。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門鈸上設置一個橫穿門體且連接門體內側用于鎖門的勾型鎖的轉芯,可以實現不僅可以在屋內鎖門,還可以在屋外通過特制鑰匙進行鎖門及開門。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轉芯包括第一轉芯和第二轉芯,所述第一轉芯固定在門鈸不能轉動,所述第二轉芯滑動連接在第一轉芯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轉芯設置為外部不能轉動的第一轉芯,和內部可以轉動的第二轉芯,避免在屋外不用鑰匙僅靠旋轉轉芯將鎖打開的危險。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兩側所述門體相接處設有密封結構,所述密封結構為第一門體側邊設為圓弧凸起,第二門體側邊設為相對應的圓弧凹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第一門體側邊設為圓弧凸起,第二門體側邊設為相對應的圓弧凹槽,使門關閉后更加緊密,可以防止雨水進入屋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第二門體設有第一栓槽,所述第一門體設有與第一栓槽水平的第二栓槽和第三栓槽,所述中間的第二栓槽轉動連接有栓木。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中間的第二栓槽轉動連接的栓木,可以來回轉動,當轉動到第一栓槽時可以將門鎖上,當轉動在第三栓槽時可以將門打開,無需將栓木單獨拿下放置,方便鎖門及開門。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門體和門框涂有防火涂料。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門體和門框涂上防火涂料,可以在發生火災時有效減緩和避免火勢的快速蔓延,減少損失及提高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兩側門體中間底部設有凸塊,所述門框底邊中部設有可容納凸塊的限位槽。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凸塊卡在限位槽內可以使在門體關閉時不會因為兩側門體不夠緊湊而來回晃動。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門窩子中內嵌的轉動軸承上蓋有木質蓋板,所述木質蓋板可通過轉動卡在門框上。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門窩子中內嵌的轉動軸承上蓋有木質蓋板,使轉動軸承隱藏在門框內,不失古建筑的風格。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將套設有金屬護套且將底部設為半圓球形的門轉子,插接在內嵌有轉動軸承的門窩子內,既做到了開關靈活、減少了位移間隙、消除了開關形成的噪音,同時也無需經常維護修理;
其二,通過在門鈸上設置一個橫穿門體且連接門體內側用于鎖門的勾型鎖的轉芯,可以實現不僅可以在屋內鎖門,還可以在屋外通過特制鑰匙進行鎖門及開門;
其三,將轉芯設置為外部不能轉動的第一轉芯,和內部可以轉動的第二轉芯,避免在屋外不用鑰匙僅靠旋轉轉芯將鎖打開的危險;
其四,將第一門體側邊設為圓弧凸起,第二門體側邊設為相對應的圓弧凹槽,使門關閉后更加緊密,可以防止雨水進入屋內;
其五,在第二門體設置第一栓槽,第一門體設置與第一栓槽水平的第二栓槽和第三栓槽,又在中間的第二栓槽轉動連接一個栓木,當轉動到第一栓槽時可以將門鎖上,當轉動在第三栓槽時可以將門打開,無需將栓木單獨拿下放置,方便鎖門及開門;
其六,在門體和門框涂上防火涂料,可以在發生火災時有效減緩和避免火勢的快速蔓延,減少損失及提高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顯示了整體結構;
圖2為本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顯示了門體及轉芯的結構;
圖3為本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顯示了門框的結構;
圖4為本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顯示了整體結構。
圖中:1、門體;11、第一門體;12、第二門體;2、門框;3、門轉子;4、門窩子;41、球形凹槽;5、金屬護套;6、轉動軸承;71、門鈸;72、轉芯;721、第一轉芯;722、第二轉芯;73、勾型鎖;74、沙漏型柱子;8、圓弧凸起;9、圓弧凹槽;101、第一栓槽;102、第二栓槽;103、第三栓槽;13、栓木;14、凸塊;15、限位槽;16、木質蓋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一種古建筑木門,如圖1、圖2、圖3所示,包括門體1和門框2,門體1又包括了第一門體11和第二門體12,門體1一側上下都有一個門轉子3,門框2兩側上下都有一個門窩子4,門轉子3外端設置為半圓球形,又在門轉子3側壁套一個金屬護套5,在門窩子4內嵌一個與門窩子4深度一般高的轉動軸承6,將門轉子3插接在轉動軸承6中。將套設有金屬護套5且將底部設為半圓球形的門轉子3,插接在內嵌有轉動軸承6的門窩子4內,既做到了開關靈活、減少了位移間隙、消除了開關形成的噪音,同時也無需經常維護修理。在門體1裝一個方便鎖機構,方便鎖機構包括門鈸71、轉芯72、連接轉芯72一端的勾型鎖73和沙漏型柱子74,勾型鎖73勾在沙漏型柱子74上,轉芯72設于門鈸71上且橫穿門體1,可以實現不僅可以在屋內鎖門,還可以在屋外通過特制鑰匙進行鎖門及開門。
在門窩子4底部設置一個半球形凹槽41,容納門轉子3底部的半圓球形,使門轉子3相對門窩子4轉動更加穩固。將轉芯72設置為外部不能轉動的第一轉芯721,和內部可以轉動的第二轉芯722,可以避免在屋外不用鑰匙僅靠旋轉轉芯72將鎖打開的危險。將第一門體11側邊設為圓弧凸起8,第二門體12側邊設為相對應的圓弧凹槽9,使門關閉后更加緊密,可以防止雨水進入屋內。在門體1和門框2涂上防火涂料,可以在發生火災時有效減緩和避免火勢的快速蔓延,減少損失及提高安全性。將門體1的凸塊14卡在門框2上的限位槽15內,可以使在門體1關閉時不會因為兩側門體1不夠緊湊而來回晃動。在門窩子4中內嵌的轉動軸承6上蓋有木質蓋板16,使轉動軸承6隱藏在門框2內,不失古建筑的風格。
實施例二:一種古建筑木門,如圖4所示,與實施例一的不同點在于:將鎖門方式改為在第二門體12設置第一栓槽101,第一門體11設置與第一栓槽101水平的第二栓槽102和第三栓槽103,中間的第二栓槽102轉動連接一個栓木13。中間的第二栓槽102轉動連接的栓木13,可以來回轉動,當轉動到第一栓槽101時可以將門鎖上,當轉動在第三栓槽103時可以將門打開,無需將栓木13單獨拿下放置,方便鎖門及開門。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