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新型登梯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239926閱讀:264來源:國知局
新型登梯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工具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登梯。



背景技術:

目前,當需要對高處的區域進行施工時,通常需要使用登高工具對高處的區域進行施工,例如,當需要對天花板上的燈具進行安裝或修理時,會使用登高工具,當操作人員攀爬上登高工具時,能夠使操作人員的手部夠到該高處的施工區域。

通常的,登高工具由于需要確保一定的機械強度,會使用金屬材質,導致其重量普遍較重,不利于拿放,當更換施工區域時,往往搬運登高工具都需費時費力。

針對所述問題,市面上出現了底部安裝有行走裝置的登高工具,以克服上述問題。

然而,由于登高工具底部的行走裝置會出現自滾動的問題,對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構成了威脅,安全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安全性能較高的新型登梯。

一種新型登梯,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架體、底框、登高梯、站立板及安全架,所述底框與所述架體的底部相固定,所述站立板與所述架體的底部相固定,所述登高梯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框及所述站立板連接,且所述登高梯傾斜設置,所述安全架固定于所述站立板上,且圍繞所述站立板設置,所述站立板上開設有通孔;

行走裝置,所述行走裝置包括多個萬向輪,多個所述萬向輪均設置于所述底框上,用于帶動所述支架運動;

止剎裝置,所述止剎裝置包括傳動桿、踩踏板、彈性件及止剎塊,所述傳動桿的第一端穿設所述通孔,且露置于所述站立板外,所述踩踏板固定于所述傳動桿的第一端,所述彈性件套置于所述傳動桿外,且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踩踏板及所述站立板連接,所述止剎塊固定于所述傳動桿的第二端,踩踏所述踩踏板用于使所述傳動桿帶動所述止剎塊向遠離所述站立板的方向運動;

緩沖裝置,所述緩沖裝置包括固定圈及緩沖圈,所述固定圈設置于所述站立板上,且所述固定圈環繞所述彈性件設置,所述緩沖圈貼合于所述固定圈遠離所述站立板的側面,且所述緩沖圈遠離所述固定圈的側面開設有圓環狀結構的凹形槽。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固定圈具有圓環狀的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緩沖圈具有圓環狀的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緩沖裝置還包括膠黏部,所述膠黏部設置于所述固定圈與所述站立板的連接位置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傳動桿具有圓桿狀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踩踏板具有矩形體狀結構。

上述新型登梯,通過設置所述支架、所述行走裝置及所述止剎裝置,能夠使操作人員通過腳踩踏所述踩踏板,施加一個向下的力,壓縮所述彈性件,使所述傳動桿帶動所述止剎塊向遠離所述站立板的方向運動,也就是說,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動,最終使得所述止剎塊接觸地面,達到阻止新型登梯從地面上滑動的效果,提高了用戶操作時候的安全性,安全性較好;而當用戶的腳離開所述踩踏板之后,在所述彈性件的恢復時,會施加一個向上的力,使所述傳動桿帶動所述止剎塊向靠近所述站立板的方向運動,也就是說,向遠離地面的方向移動,最終使得所述止剎塊脫離地面,從而便于對新型登梯的推動和搬移。通過設置安全駕,使操作人員不宜跌落,提高操作人員操作時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新型登梯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新型登梯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方式的新型登梯的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的新型登梯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的新型登梯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的新型登梯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方式的新型登梯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實用新型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實用新型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實用新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例如,一種新型登梯,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架體、底框、登高梯、站立板及安全架,所述底框與所述架體的底部相固定,所述站立板與所述架體的底部相固定,所述登高梯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框及所述站立板連接,且所述登高梯傾斜設置,所述安全架固定于所述站立板上,且圍繞所述站立板設置,所述站立板上開設有通孔;行走裝置,所述行走裝置包括多個萬向輪,多個所述萬向輪均設置于所述底框上,用于帶動所述支架運動;止剎裝置,所述止剎裝置包括傳動桿、踩踏板、彈性件及止剎塊,所述傳動桿的第一端穿設所述通孔,且露置于所述站立板外,所述踩踏板固定于所述傳動桿的第一端,所述彈性件套置于所述傳動桿外,且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踩踏板及所述站立板連接,所述止剎塊固定于所述傳動桿的第二端,踩踏所述踩踏板用于使所述傳動桿帶動所述止剎塊向遠離所述站立板的方向運動;緩沖裝置,所述緩沖裝置包括固定圈及緩沖圈,所述固定圈設置于所述站立板上,且所述固定圈環繞所述彈性件設置,所述緩沖圈貼合于所述固定圈遠離所述站立板的側面,且所述緩沖圈遠離所述固定圈的側面開設有圓環狀結構的凹形槽。

為了進一步理解上述新型登梯,又一個例子是,請參閱圖1,新型登梯10包括:支架100、行走裝置200及止剎裝置300,行走裝置200設置于所述支架100上,止剎裝置300穿設于支架100。

請參閱圖1,支架100包括架體110、底框120、登高梯130、站立板140及安全架150,所述底框與所述架體的底部相固定,所述站立板與所述架體的底部相固定,所述登高梯的兩端分別與所述底框及所述站立板連接,且所述登高梯傾斜設置,所述安全架固定于所述站立板上,且圍繞所述站立板設置,所述站立板上開設有通孔(圖未示),操作人員可以由登高梯進行登高,之后站在站立板上進行操作,通過設置安全駕,使操作人員不宜跌落,提高操作人員操作時的安全性。

請一并參閱圖1及圖2,行走裝置200包括多個萬向輪210,多個所述萬向輪均設置于所述底框120上,用于帶動所述支架100運動;

請一并參閱圖1及圖2,止剎裝置300包括傳動桿310、踩踏板320、彈性件330及止剎塊340,所述傳動桿的第一端穿設所述通孔(圖未示),且露置于所述站立板140外,所述踩踏板固定于所述傳動桿的第一端,所述彈性件套置于所述傳動桿外,且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所述踩踏板及所述站立板連接,所述止剎塊固定于所述傳動桿的第二端,踩踏所述踩踏板用于使所述傳動桿帶動所述止剎塊向遠離所述站立板的方向運動。使用時,操作人員可以通過腳踩踏所述踩踏板320,施加一個向下的力,壓縮所述彈性件330,使所述傳動桿帶動所述止剎塊340向遠離所述站立板140的方向運動,也就是說,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動,最終使得所述止剎塊340接觸地面,達到阻止新型登梯從地面上滑動的效果,提高了用戶操作時候的安全性,安全性較好;而當用戶的腳離開所述踩踏板320之后,在所述彈性件330的恢復時,會施加一個向上的力,使所述傳動桿帶動所述止剎塊向靠近所述站立板140的方向運動,也就是說,向遠離地面的方向移動,最終使得所述止剎塊340脫離地面,從而便于對新型登梯的推動和搬移。

上述新型登梯,通過設置所述支架100、所述行走裝置200及所述止剎裝置300,能夠使操作人員通過腳踩踏所述踩踏板320,施加一個向下的力,壓縮所述彈性件330,使所述傳動桿帶動所述止剎塊340向遠離所述站立板140的方向運動,也就是說,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動,最終使得所述止剎塊340接觸地面,達到阻止新型登梯從地面上滑動的效果,提高了用戶操作時候的安全性,安全性較好;而當用戶的腳離開所述踩踏板320之后,在所述彈性件330的恢復時,會施加一個向上的力,使所述傳動桿帶動所述止剎塊向靠近所述站立板140的方向運動,也就是說,向遠離地面的方向移動,最終使得所述止剎塊340脫離地面,從而便于對新型登梯的推動和搬移。通過設置安全駕,使操作人員不宜跌落,提高操作人員操作時的安全性。

可以理解,當操作人員通過登高梯登高時,容易出現從登高梯上跌落的問題,安全性較低,為了避免當操作人員通過登高梯登高時,容易出現從登高梯上跌落的問題,提高操作人員通過登高梯登高時的安全性,例如,請一并參閱圖1、圖2及圖3,新型登梯10還包括登高扶持裝置400,所述登高扶持裝置包括扶持桿410及兩個連接桿420,兩個所述連接桿的第一端均與所述登高梯130連接,且兩個所述連接桿平行設置,且所述連接桿的第二端均與所述扶持桿連接,所述扶持桿的端部還與所述安全架150連接,這樣,操作人員在通過登高梯登高時,能夠用手扶持所述登高扶持裝置400的所述扶持桿410,直至操作人員登高至所述站立板140上,從而提高操作人員通過登高梯登高時的安全性,避免當操作人員通過登高梯登高時,容易出現從登高梯上跌落的問題。

為了方便操作人員對所述扶持桿更好地進行扶持,例如,所述登高扶持裝置400還包括扶持套(圖未示),所述扶持套套置于所述扶持桿410外,又如,所述扶持套具有圓環形結構,所述扶持桿具有圓桿狀結構,又如,所述扶持套的內側壁與所述扶持桿的外側壁緊密接觸,能夠方便操作人員對所述扶持桿更好地進行扶持。又如,所述扶持桿具有中空結構,用于減輕新型登梯的重量。又如,所述扶持桿與所述連接桿垂直連接,結構較為牢固。

通過設置上述登高扶持裝置400,能夠使操作人員在通過登高梯登高時,能夠用手扶持所述登高扶持裝置400的所述扶持桿410,直至操作人員登高至所述站立板140上,從而提高操作人員通過登高梯登高時的安全性,避免當操作人員通過登高梯登高時,容易出現從登高梯上跌落的問題。

需要說明的是,操作人員在通過腳踩踏所述踩踏板后,踩踏板容易出現磨損、松動甚至掉落的問題,使得所述止剎裝置300不能很好行使其防滑動功能,為了避免操作人員在通過腳踩踏所述踩踏板后,踩踏板容易出現磨損、松動甚至掉落的問題,例如,請參閱圖5及圖1,新型登梯10還包括踩踏裝置500,所述踩踏裝置包括螺紋緊固件(圖未示)及腳踏部510,所述腳踏部510與所述踩踏板320遠離所述站立板140的側面貼合,所述螺紋緊固件依次穿設所述踩踏板及所述腳踏部,且螺紋緊固件分別與所述踩踏板及所述腳踏部螺接,所述腳踏部遠離所述站立板的側面具有半球面的結構,這樣,通過設置所述踩踏裝置500,方便用戶較舒適地進行踩踏,操作人用通過踩踏所述踩踏裝置500,能夠避免操作人員在直接通過腳踩踏所述踩踏板后,踩踏板容易出現磨損、松動甚至掉落的問題,且踩踏裝置500通過設置所述螺紋緊固件及所述腳踏部,結構更牢,還易于更換所述腳踏部。

為了提高操作人員用腳踩踏時的舒適性,例如,所述腳踏部具有半球狀結構,所述腳踏部的底部與所述踩踏板貼合,又如,所述踩踏板具有矩形體狀結構,這樣,能夠提高操作人員用腳踩踏時的舒適性,且結構性更牢固。又如,所述螺紋緊固件包括螺絲、螺母、螺釘或螺栓,又如,所述腳踏部的中部位置處與所述踩踏板連接,又如,所述腳踏部朝向所述踩踏板的側面開設有定位凹槽,所述踩踏板嵌置于所述定位凹槽內,能夠使得踩踏裝置的結構更牢固。

通過設置上述踩踏裝置500,方便用戶較舒適地進行踩踏,操作人用通過踩踏所述踩踏裝置500,能夠避免操作人員在直接通過腳踩踏所述踩踏板后,踩踏板容易出現磨損、松動甚至掉落的問題,且踩踏裝置500通過設置所述螺紋緊固件及所述腳踏部,結構更牢,還易于更換所述腳踏部。

能夠理解,上述止剎裝置300的所述止剎塊340接觸地面時,容易出現新型登梯從地面滑移的問題,對操作人員產生了較大安全,使得操作人員操作時的安全較低,為了提高操作時操作人員的安全性,避免止剎裝置的所述止剎塊接觸地面時,容易出現從地面滑移的問題,例如,請參閱圖5,新型登梯10還包括強化摩擦裝置600,所述強化摩擦組件600包括安裝板610及多個強化摩擦凸起620,所述安裝板610與所述止剎塊340遠離所述傳動桿310的側面相固定,多個所述強化摩擦凸起610均設置于所述安裝板610遠離所述止剎塊340的側面上,且多個所述強化摩擦凸起610呈陣列分布于所述安裝板上,這樣,通過在設置所述強化摩擦裝置,能夠增強與地面接觸時的摩擦力,使得新型登梯不容易滑動,避免了當所述止剎塊直接接觸地面時,容易出現新型登梯從地面滑移的問題,提高了操作時操作人員的安全性。

為了進一步地提升強化摩擦組件的防滑作用,例如,所述強化摩擦凸起呈矩形陣列分布于所述安裝板上,又如,所述強化摩擦凸起呈環形陣列分布于所述安裝板上,能夠進一步地提升強化摩擦組件的防滑作用。

為了使強化摩擦組件與止剎塊的連接更牢固,例如,所述安裝板具有矩形體狀結構,又如,所述強化摩擦裝置還包括緊固件,所述緊固件依次穿設所述安裝板及所述止剎塊,并且所述緊固件分別與所述安裝板及所述止剎塊相固定,又如,所述緊固件包括螺絲、螺母、螺釘或螺栓,這樣,能夠使強化摩擦組件與止剎塊的連接更牢固。

通過設置上述強化摩擦裝置600,能夠增強與地面接觸時的摩擦力,使得新型登梯不容易滑動,避免了當所述止剎塊直接接觸地面時,容易出現新型登梯從地面滑移的問題,提高了操作時操作人員的安全性。

能夠理解,操作人員在踩踏時,使得止剎裝置的踩踏板向下運動,從而使彈性件收縮,而在腳離開時,收縮的彈性件恢復,如此反復,彈性件容易出現損壞的問題,尤其是,操作人員的體重較重,使彈性件更容易在操作人員踩踏時收縮至彈性件的彈性極限,從而使得彈性件的使用壽命縮短,為了延長彈性件的使用壽命,較好地保護彈性件,例如,請參閱圖6,新型登梯10還包括緩沖裝置700,所述緩沖裝置包括固定圈720及緩沖圈710,所述固定圈720設置于所述站立板140上,且所述固定圈環繞所述彈性件330設置,所述緩沖圈貼合于所述固定圈遠離所述站立板的側面,且所述緩沖圈遠離所述固定圈的側面開設有圓環狀結構的凹形槽,這樣,通過設置所述緩沖裝置700,在操作人員進行踩踏時,使得踩踏板320向下運動而壓縮所述彈性件330,緩沖裝置700的緩沖圈710能夠對踩踏板330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和緩沖作用,避免了彈性件330容易在操作人員踩踏時收縮至彈性件330的彈性極限而容易損壞的問題,由此保護了所述彈性件330,使得彈性件的使用壽命得到延長。

為了使緩沖裝置與站立板的連接更牢固,例如,所述傳動桿具有圓桿狀結構,又如,所述固定圈具有圓環狀的結構,又如,所述踩踏板具有矩形體狀結構,又如,所述緩沖裝置還包括膠黏部(圖未示),所述膠黏部設置于所述固定圈與所述站立板的連接位置處,能夠使緩沖裝置與站立板的連接更牢固。又如,所述緩沖圈具有圓環狀的結構,能夠對所述踩踏板起到較好的支撐作用和緩沖作用。

通過設置上述緩沖裝置700,在操作人員進行踩踏時,使得踩踏板320向下運動而壓縮所述彈性件330,緩沖裝置700的緩沖圈710能夠對踩踏板330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和緩沖作用,避免了彈性件330容易在操作人員踩踏時收縮至彈性件330的彈性極限而容易損壞的問題,由此保護了所述彈性件330,使得彈性件的使用壽命得到延長。

當操作人員站立在站立板上操作時,由于站立板是一個平面,操作人員操作時腳容易移至站立板外,存在安全隱患,為了進一步地提高操作人員操作時的安全性,例如,請參閱圖7,新型登梯10還包括限位裝置800,所述限位裝置包括第一限位隔板810、第二限位隔板820、第三限位隔板830及第四限位隔板840,所述站立板140為矩形體狀結構,所述第一限位隔板、所述第二限位隔板、所述第三限位隔板及所述第四限位隔板分別設置于所述站立板的四個側邊邊緣上,這樣,通過設置所述限位裝置800,能夠進一步地提高操作人員操作時的安全性,避免當操作人員站立在站立板上操作時,由于站立板是一個平面,操作人員操作時腳容易移至站立板外的問題。為了進一步地提高操作人員操作時的安全性,例如,所述第一限位隔板與所述第二限位隔板垂直連接,又如,所述第二限位隔板與所述第三限位隔板垂直連接,又如,所述第三限位隔板與所述第四限位隔板垂直連接,又如,所述第四限位隔板與所述第一限位隔板垂直連接,又如,所述第一限位隔板、所述第二限位隔板、所述第三限位隔板及所述第四限位隔板均具有矩形體狀結構,這樣,能夠進一步地提高操作人員操作時的安全性,且使所述限位裝置與所述站立板的連接更牢固。

通過設置所述限位裝置800,能夠進一步地提高操作人員操作時的安全性,避免當操作人員站立在站立板上操作時,由于站立板是一個平面,操作人員操作時腳容易移至站立板外的問題。

上述新型登梯,通過設置所述支架、所述行走裝置及所述止剎裝置,能夠使操作人員通過腳踩踏所述踩踏板,施加一個向下的力,壓縮所述彈性件,使所述傳動桿帶動所述止剎塊向遠離所述站立板的方向運動,也就是說,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動,最終使得所述止剎塊接觸地面,達到阻止新型登梯從地面上滑動的效果,提高了用戶操作時候的安全性,安全性較好;而當用戶的腳離開所述踩踏板之后,在所述彈性件的恢復時,會施加一個向上的力,使所述傳動桿帶動所述止剎塊向靠近所述站立板的方向運動,也就是說,向遠離地面的方向移動,最終使得所述止剎塊脫離地面,從而便于對新型登梯的推動和搬移。通過設置安全駕,使操作人員不宜跌落,提高操作人員操作時的安全性。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還包括上述各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相互結合所形成的能夠實施的新型登梯。

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以上所述實施方式僅表達了本實用新型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龙县| 尼木县| 水城县| 大关县| 卓资县| 琼结县| 普陀区| 石河子市| 东宁县| 大洼县| 张家界市| 景泰县| 都江堰市| 兴隆县| 乐平市| 黑水县| 武安市| 大丰市| 蕲春县| 玉溪市| 福海县| 阿克苏市| 苗栗市| 武强县| 铁力市| 胶州市| 綦江县| 黄平县| 丽江市| 昭平县| 安宁市| 定日县| 略阳县| 湟中县| 西吉县| 新平| 陵水| 北京市| 石景山区| 深泽县|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