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葉茶湯可分離的茶壺。
背景技術:
普通茶壺泡茶時,茶葉或其他沖泡物長時間浸在其中,使泡的茶湯過于味濃,如果長時間引用濃茶對身體健康不利;現有的一種可分離茶葉和茶湯的茶壺,其上部設有一個放置茶葉并存留茶水的獨立小杯,小杯底部設有一個出水孔,出水孔內設有一個活動的孔塞,孔塞上部與控制機構相連接,控制機構中的操縱桿伸出壺蓋,可通過按下操縱桿使得控制機構開啟孔塞,從而使上部的茶水流入壺體下腔,從而實現茶葉與茶湯的分離,但這種茶壺結構復雜,使用時間不長便會損壞,造成茶水無法在沖泡腔停留,從而達不到控制沖泡時間的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不易損壞的茶壺。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茶葉茶湯可分離的茶壺,包括壺體和壺蓋,壺體上設有中空的、兩端與壺體內腔相連通的把手,把手一端與壺體中段相連接且另一端與壺體下段相連接,壺嘴設置在壺體下段上,壺體中卡設有分離茶葉的分離裝置,分離裝置包括密封卡設在壺體中段內壁上的底座,底座上設有若干支撐桿,支撐桿上部設有濾網,底座中部設有一根穿過濾網的立桿,分離裝置上支撐桿部分位于把手與中段壺體的連接處。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底座外壁套設有密封圈。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把手的頂部高度高于壺體上沿。
作為一種優選的方案,所述壺體呈葫蘆形,所述中空的把手一端與壺體中段直徑較小處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茶壺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不易損壞。茶湯與茶葉分離時,只需將壺體向把手一側傾斜,使得把手的最高處被茶水填滿,即會發生虹吸現象,茶水會從壺體上腔中經中空把手輸入壺體下腔中,而茶葉則存留在濾網上。
由于分離裝置卡設在壺體中,清洗壺體時可將分離裝置取出,便于壺體下腔的清洗。
由于所述底座外壁套設有密封圈,確保壺體上腔中的茶水不會順壺壁流入壺體下腔中。
由于所述把手的上端高度高于壺體上沿,即使茶壺中注滿水時不傾斜壺體也不會發生虹吸現象,使得加水時不用額外控制加水量,使用更為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分離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1-2中:1.壺體,2.壺蓋,3.把手,4.壺嘴,5.分離裝置,51.底座,52.密封圈,53.支撐桿,54.濾網,55.立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案。
如圖1-2所示,一種茶葉茶湯可分離的茶壺,包括呈葫蘆形的壺體1和壺蓋2,壺體1上設有中空的、兩端與壺體1內腔相連通的把手3,把手3一端與壺體1中段直徑較小處相連接且另一端與壺體1下段相連接,把手3的頂部高度高于壺體1上沿。壺嘴4設置在壺體1下段上。壺體1中卡設有分離裝置5,分離裝置5包括密封卡設在壺體1中段內壁上的底座51,底座51外壁套設有密封圈52。
底座51上設有若干支撐桿53,支撐桿53上部設有濾網54,底座51中部設有一根穿過濾網54的立桿55,分離裝置5上支撐桿53部分位于把手3與中段壺體1的連接處。
上述的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明創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運用的實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