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領域,具體來講涉及一種便捷更換棉頭的滾輪擠水式膠棉拖把。
背景技術:
拖把作為一種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使用的家居用品,目前市場上較常見的拖把主要包括夾布拖把、膠棉拖把等,相比于其他種類的拖把,膠棉拖把吸水能力強,可以應用到各種地面的清潔,如大理石、地磚、木地板、復合地板等。
為了方便膠棉拖在清洗后擠水,通常還設置有用于膠棉脫水的擠水機構,在現有的膠棉拖把結構中,膠棉在更換或維修時的拆裝通常比較麻煩,給使用者造成不便,因此其使用的便捷性是人們購買時考慮的重要因素。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膠棉拖把中,絕大多數不可替換,拖把長期使用后形成不易清洗下去的污漬,致使大多數的膠棉拖把壽命短,更換整體整體拖把開支大,浪費資源;少數可替換棉頭的拖把替換棉頭需要拉扯,在替換過程中容易損壞,且更換過程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缺陷,設計一種便捷更換棉頭的滾輪擠水式膠棉拖把,使棉頭的更換更加迅速、便捷,且棉頭不易發生形變。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便捷更換棉頭的滾輪擠水式膠棉拖把,包括:拖把桿、拉手、主體外殼、內拉芯、棉頭固定件、擠水滾輪、棉頭,所述的拖把桿與拉手鉸接,所述主體外殼的上端鉚接在拖把桿的下端,主體外殼的下端鉚接在擠水滾輪上,所述的內拉芯和所述棉頭固定件可拆卸連接,棉頭固定件下端固定連接所述棉頭,所述的棉頭固定件兩端有限位卡槽,上端有喇叭口形狀的插入槽,所述的內拉芯是T型結構,右邊末端有折回的拆卸開關,靠近拆卸開關的插條底部有凸起的倒牙,所述內拉芯通過穿入和拔出插入槽實現與棉頭固定件的安裝和拆卸。
進一步的,所述的拖把桿包括不銹鋼管和防滑套,所述的不銹鋼管是外徑 22mm、內徑20mm的空心管,長度為1.2m,所述的防滑套采用彈性軟質材料,厚度為1-1.5mm,使用過程中不會出現相對滑動,整體效果更佳美觀。
進一步的,所述的拉手相對于拖把桿做180°旋轉,通過拉手的旋轉帶動內拉芯在拖把桿內移動。
進一步的,所述的主體外殼呈倒U型結構,連接拖把桿和擠水滾輪,起到固定銜接的作用,使整體結構穩固扎實,將內拉芯、棉頭固定件露出,直觀推拉拆卸開關,將棉頭固定件卸下。
進一步的,所述的內拉芯采用聚甲醛塑料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疲勞性和彈性,能夠使拆卸開關不發生形變。
進一步的,所述的擠水滾輪有兩排,每排均有上滾輪和下滾輪,兩排滾輪對稱分布在內拉芯兩側,棉頭的上方,當內拉芯向上移動時,帶動棉頭上移,使棉頭通過擠水滾輪,將棉頭里的水擠出。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內拉芯是T型結構,右邊末端有折回的拆卸開關,靠近拆卸開關的插條底部有凸起的倒牙,通過拆卸開關使倒牙卡在棉頭固定件上限位槽內不易在使用過程中脫落,且使安裝過程輕便、準確;棉頭固定件插口呈喇叭口形狀,方便了內拉芯頂端的插條插入認位;本實用新型的拖把,棉頭拆卸方便,安裝準確,棉頭更換便捷,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減少了因棉頭不可拆卸更換拖把的費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便捷更換棉頭的滾輪擠水式膠棉拖把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內拉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棉頭固定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示意圖;
其中,1-拖把桿、2-拉手、3-主體外殼、4-內拉芯、5-棉頭固定件、6-擠水滾輪、7-棉頭、9-限位卡槽、9-插入槽、10-拆卸開關、11-倒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便捷更換棉頭的滾輪擠水式膠棉拖把,包括:拖把桿1、拉手2、主體外殼3、內拉芯4、棉頭固定件5、擠水滾輪6、棉頭7,所述的拖把桿1與拉手2鉸接,所述主體外殼3的上端鉚接在拖把桿1的下端,主體外殼3的下端鉚接在擠水滾輪6上,所述的內拉芯4和所述棉頭固定件5可拆卸連接,棉頭固定件5下端固定連接所述棉頭7。
拖把桿1:包括不銹鋼管和防滑套,不銹鋼管是外徑22mm、內徑20mm的空心管,長度為1.2m,防滑套采用彈性軟質材料,厚度為1.2mm。
拉手2:相對于拖把桿1做180°旋轉。
主體外殼3:呈倒U型結構。
內拉芯4:是T型結構,右邊末端有折回的拆卸開關10,靠近拆卸開關的插條底部有凸起的倒牙11。
棉頭固定件5:棉頭固定件5上端有喇叭口形狀的插入槽9,沿長度方向兩邊均有限位卡槽8。
擠水滾輪6:所述的擠水滾輪6有兩排,每排均有上滾輪和下滾輪,兩排滾輪對稱分布在內拉芯4兩側,棉頭7的上方。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便捷更換棉頭的滾輪擠水式膠棉拖把的棉頭更換方法為:向里推動內拉芯的拆卸開關,使得內拉芯上的倒牙脫離棉頭固定件上的限位槽,向外抽出內拉芯喇叭口形狀的插入槽,棉頭固定件與內拉芯脫離后更換棉頭,隨后將更換棉頭后的內拉芯插入喇叭口形狀的插入槽,使內拉芯上的倒牙卡在棉頭固定件上的限位槽內,即完成拖把上棉頭的更換。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