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機械設計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高強度和高穩定性的椅架。
背景技術:
多功能椅是一種可以展開作為躺椅或者按摩椅,縮回之后還可以進行升降作為一般的辦公或家用座椅的多功能用椅,其可以給人們帶來多種使用需求,因此受到很多用戶的歡迎。多功能椅的椅架一般包括座椅部分以及可以展開或收回的腳踏部分,目前一般都是通過在座椅部分的椅架下部安裝馬達伸縮桿機構及多個連桿結構來實現多功能椅的腳踏部分的展開與收回以及座椅的升降動作。
參照圖1所示的一種目前的用于制造多功能椅的椅架,其包括底座10,底座10包括底座前支撐管12、底座后支撐管14、底座右支撐管16以及底座左支撐管18(見圖4),成對設置的腳踏支架42通過連桿機構與前驅動管40連接,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的一端與前驅動管40連接固定,另一端與底座后支撐管14連接固定;左、右扶手支架36與靠背前驅動管34的兩端連接固定,靠背前驅動管34與前驅動管40之間通過連桿機構連接,靠背馬達伸縮桿機構60的一端與靠背前驅動管34連接固定,另一端與靠背后驅動管32連接固定;上框20的前端與連接件26的上部焊接固定,下框30的前端通過鉚釘與連接件26的下部連接。
利用上述的椅架做成的多功能椅,通過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驅動與其固定連接的前驅動管40,再通過前驅動管40與腳踏支架42之間的連桿機構即可將腳踏伸出展開,在用戶比較端正的坐在椅子上時,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用戶都會靠近椅子的一側來坐,甚至有時候,用戶會直接坐在腳踏的一側(圖中兩個箭頭指向的位置),這種情況下,用戶身體的主要重量會通過連桿機構傳遞到前驅動管40的一個側端,一方面,連桿機構往往都是通過鉚接的方式連接的,過重的力量施加其上時,會造成座椅不穩,時間久了會造成連桿機構的變形進而加劇了座椅的不穩定性;更嚴重的是,由于前驅動管40與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固定連接,過重的身體重量會直接傳遞到馬達伸縮桿上,時間久了就會造成馬達伸縮桿的變形彎曲,阻礙座椅的伸展、升降動作,影響用戶的使用;更有甚者,當用戶體重過大時,會造成馬達伸縮桿的斷裂,使座椅失去應有的功能。這些都會造成產品的質量缺陷甚至對用戶造成傷害。
另外,在目前的椅架上,參加圖1的放大部分,上框20與連接件26之間的連接方式為,首先將方管構造的上框20通過鉚釘206(兩顆)初步固定在連接件26的兩個連接板2601之間,然后將上框的頂面與連接板2061的頂部對齊后焊接,焊接是將上框與連接件相鄰的邊整體焊接。這種連接固定方式存在幾個問題,第一,上框20與連接件26初步定位時是靠水平設置的兩個鉚釘進行預固定,因為相互配合的各個部件都存在無法避免的尺寸公差,會造成焊接時上框20的頂面與連接板2601之間不能完全對齊,增加了焊接時的難度,特別是難以保證兩個連接板2601都可以與上框20進行精確定位,容易造成焊接質量不佳形成報廢;而且,為了確保上框20與連接件26的兩個連接板2601之間的連接強度,防止在座椅長時間使用后發生變形,目前采用的是相鄰邊整體焊接的方式,這也增加了焊接的工作量。同樣,底座右支撐管16與底座左支撐管18的后端與連接件25的連接固定問題與此雷同。
因此,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多功能座椅椅架存在的問題,需要對其進行改進,增加座椅的穩定性和承載強度,并降低加工時的難度。
技術實現要素:
根據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多功能座椅椅架,,其具有非常優異的承載強度和高穩定性,并可降低椅架加工時的難度。
為達到本發明的目的,本發明提出一種具有高強度和高穩定性的椅架,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前、后支撐管,底座左、右支撐管,腳踏支架通過連桿機構與前驅動管連接,主馬達伸縮桿機構的一端與前驅動管連接固定,另一端與底座后支撐管連接固定;左、右扶手支架分別與靠背前驅動管的左右兩端連接固定,靠背前驅動管與前驅動管之間通過連桿機構連接,靠背馬達伸縮桿機構的一端與靠背前驅動管連接固定,另一端與靠背后驅動管連接固定;上框的前端與連接件的上部連接固定,下框的前端通過鉚釘與連接件的下部連接,下框的后端通過鉚釘與連接件連接;底座左、右支撐管的后端與連接件的下部連接固定;所述的前驅動管的兩側還連接固定有卡合件,上框上固定有與卡合件配合的卡銷結構。
優選的,所述的卡合件包括與與前驅動管套接的方孔,第一卡接部以及與第一卡接部背向設置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的卡銷結構包括與上框固定的固定部,與卡合件的第一卡接部配合的銷軸。
再優選的,所述的卡銷結構還包括限位部,銷軸設于固定部與限位部之間。
再優選的,所述的卡合件與卡銷結構的連接點與椅架的兩側的連桿機構不在同一平面上。
再優選的,所述的卡合件通過方孔安裝到前驅動管上后與其焊接固定。
再優選的,在上框連接件上設有卡銷,當椅架的腳踏支架收回后,所述的卡合件的第二卡接部與所述卡銷抵接。
再優選的,在所述的上框連接件的兩塊連接板的中間位置設置連接鉚釘,所述連接鉚釘與上框與連接件之間連接的鉚釘不在同一直線上。
再優選的,在底座左、右支撐管的連接件的兩個連接板的中間位置設置連接鉚釘,所述連接鉚釘與底座左、右支撐管與連接件之間連接的鉚釘不在同一直線上。
再優選的,所述的上框與連接件之間采用點焊的方式固定。
再優選的,所述的在底座左、右支撐管與其連接件之間采用點焊的方式固定。
本發明的具有高強度和高穩定性的椅架,在前驅動管的兩端和上框之間各增加設置一組卡銷連接結構,且此卡銷連接結構與椅架上框、底座左右支撐管、連桿機構等不在同一平面內,形成空間上的三點固定承壓結構,當用戶坐到椅子上時,身體的重量會首先通過此結構傳遞到椅架底座上,超出的重量才會傳遞到馬達伸縮桿機構承壓結構上,使座椅的承坐重量大幅提升同時提高了座椅的穩定性,并對馬達伸縮桿機構進行有效的保護;對上框與其固定連接件之間以及椅架左右支撐管與其固定連接件之間的連接結構進行改善設計,不但提高了焊接固定的精度,而且提高了連接結構的承坐強度和穩定性。
附圖說明
通過下面結合附圖的詳細描述,本發明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優點將變得顯而易見。其中:
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的用于多功能座椅的椅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用于多功能座椅的椅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3A所示為圖2的椅架中與前驅動管固定的卡合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3B所示為圖2的椅架中與與圖3A的卡合件配合的卡銷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所示為圖2的椅架腳踏支架收回后的狀態示意圖;
圖5所示為圖2的椅架升高之后的狀態示意圖;
圖6所示為圖2的椅架中與上框連接固定的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零件標號與名稱對應表如下:
10-底座 12-底座前支撐管 14-底座后支撐管
16-底座右支撐管 18-底座左支撐管 20-上框
25(25’)-下框連接件 26(26’)-上框連接件 261-卡銷
30-下框 32-靠背后驅動管 34-靠背前驅動管
36-扶手支架 40-前驅動管 41-前驅動管固定連接塊
42-腳踏支架 44-卡合件 441-方孔 443-第一卡接部
445-第二卡接部46-卡銷結構 461-固定部 463-銷軸
465-限位部 50-主馬達伸縮桿機構 60-靠背馬達伸縮桿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本發明的結構特征及優點詳細敘述如下。
參照圖2所示的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用于多功能座椅的椅架的結構示意圖,所述的椅架包括底座10,所述底座10包括底座前支撐管12、底座后支撐管14、底座右支撐管16以及底座左支撐管18(見圖4),成對設置的腳踏支架42通過連桿機構與前驅動管40連接,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的一端與前驅動管40連接固定,另一端與底座后支撐管14連接固定;左、右扶手支架36與靠背前驅動管34的左右兩端連接固定,靠背前驅動管34與前驅動管40之間通過連桿機構連接,靠背馬達伸縮桿機構60的一端與靠背前驅動管34連接固定,另一端與靠背后驅動管32連接固定;上框20的前端與連接件26’的上部連接固定,下框30的前端通過鉚釘與連接件26’的下部連接,下框30的后端通過鉚釘與連接件25’連接;底座右支撐管16與底座左支撐管18的后端與連接件25’的下部連接固定;所述的前驅動管40的兩側還連接固定有卡合件44,上框20上固定有與卡合件44配合的卡銷結構46。參照圖3A所示,所述的卡合件44包括與與前驅動管40套接的方孔441,第一卡接部443以及與第一卡接部443背向設置的第二卡接部445,卡合件44通過方孔441安裝到前驅動管40上后再與其焊接固定;所述的卡銷結構46包括與上框固定的固定部461,與卡合件44的第一卡接部443配合的銷軸463以及限位部465,銷軸463設于固定部461與限位部465之間;參照圖4,所述的連接件26’上設有與卡合件44的第二卡接部445配合的卡銷261。
參照圖2所示,當椅架的腳踏支架42被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驅動經由前驅動管40及連桿機構向前伸展到位后,所述的設置在前驅動管40上的卡合件44的第一卡接部443與固定在上框上的卡銷結構46的銷軸463抵接,此時,當用戶坐在座椅上時,所施加的身體的重量會首先通過卡合件44與卡銷結構46的結合傳遞到上框20,再通過上框20的固定連接件46’傳遞到與其接觸底座右(左)支撐管上,而底座支撐管是置于地面的,如此,通過此增設的卡合件44與卡銷結構46,就給椅架額外增加了一個承壓結構,增加椅架的承坐重量。另外,為了保證此承壓結構的使用效果,在設計所述的卡合件44的第一卡接部443與銷軸463的配合結構時,在腳踏支架42伸展到位時,銷軸463與第一卡接部443的最底部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此時,銷軸463與第一卡接部443的側邊抵接來形成承壓機構;當座椅上的承坐重量超過一定的數值時,銷軸463與第一卡接部443才能完全緊密配合,此時,超出的座椅上的身體重量會傳遞到與前驅動管40固定連接的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的伸縮桿上,再傳遞到與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的另一端固定的底座后支撐管14上,如此,通過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增大了椅架的承坐重量,另一方面對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形成有效的保護,不會使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由于承載過重容易發生變形甚至損壞,保證了椅架的質量和使用壽命。另外,為了保證椅架的穩定性,所述的卡合件44設置在前驅動管40上距離上框20與底座左、右支撐管所在平面一定距離的位置,如此,卡合件44與卡銷結構46的抵接點A,前驅動管40端部上的固定連接塊41與連桿機構的固定點B以及其與扶手支架36的固定連接點C就構成了空間上的三點固定支撐結構,可以提供一個非常穩定的空間承壓構造,這樣,不僅保證了椅架的承坐重量,即使用戶靠近座椅一側坐時,即用戶的身體重量幾乎全部施加在椅架的一側時,也能保證座椅的穩定性。
接著參照圖4,在上框連接件46’上設有卡銷261,當椅架的腳踏支架42在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的驅動下經由前驅動管40和連桿機構收回后,所述的卡合件44的第二卡接部445與卡銷261抵接,此時,由包括第二卡接部445與卡銷261的抵接點構成的新的立體空間上的三點固定支撐結構發生作用,當用戶坐在座椅上時,所施加的身體的重量會首先通過卡合件44與卡銷261的結合傳遞到上框20,再通過上框20的固定連接件46’傳遞到與其接觸底座右(左)支撐管上,通過此重新構成的額外的承壓結構,增加椅架的承坐重量,保證座椅在腳踏收回后的承坐重量。同樣,在設計所述的卡合件44的第二卡接部445與卡銷261的配合結構時,在腳踏支架42收回后,卡銷261與第二卡接部445的最底部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只有當座椅上的身體重量超過一定的數值時,卡銷261與第二卡接部445才能完全緊密配合,此時,超出的座椅上的身體重量會傳遞到與前驅動管40固定連接的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上,再傳遞到與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的另一端固定的底座后支撐管14上,如此,通過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增大了椅架的承坐重量,另一方面對主馬達伸縮桿機構50形成有效的保護。類似的,由于所述的卡合件44設置在前驅動管40上距離上框20與底座左、右支撐管所在平面一定距離的位置,如此,由卡合件44與卡銷261的連接結構構成的新的空間上的三點固定支撐結構,可以提供一個非常穩定的空間承壓構造,這樣,不僅保證了椅架的承坐重量,即使用戶靠近座椅一側坐時,即用戶的身體重量幾乎全部施加在椅架的一側時,也能保證座椅的穩定性。
參照圖5所示的椅架抬升后的狀態示意圖,當椅架抬升到預定位置后,所述的卡合件44的第二卡接部445與卡銷261保持抵接狀態,此時,與圖4類似,由包括第二卡接部445與卡銷261的抵接點構成的新的立體空間上的三點固定支撐結構發生作用,當用戶坐在座椅上時,所施加的身體的重量會首先通過卡合件44與卡銷261的結合傳遞到上框20,再通過上框20的固定連接件46’傳遞到與其連接的下框30,由于下框30的另一端與下框連接件25’連接,而下框連接件25’與底座右(左)支撐管16(18)固定,如此,通過此額外增設的承壓結構,將身體的重量傳遞到椅架底座上,增加椅架的承坐重量,并對馬達伸縮桿機構形成有效的保護。同樣,由于所述的卡合件44設置在前驅動管40上距離上框20與底座左、右支撐管所在平面一定距離的位置,如此,卡合件44與卡銷261的連接結構與上框40和底座左、右支撐管也構成了新的空間上的三點固定支撐結構,可以提供一個非常穩定的空間承壓構造,這樣,不僅保證了椅架的承坐重量,即使用戶靠近座椅一側坐時,即用戶的身體重量幾乎全部施加在椅架的一側時,也能保證座椅的穩定性。
參照圖6,本發明的多功能座椅的椅架,為了提高上框20與連接件26’之間的連接的便利性、連接的精確度以及可靠性,在所述的連接件26’的兩塊連接板的中間位置設置連接鉚釘267,如此,在上框20與連接件26’進行預固定以及焊接時,上框與連接件26’連接的兩個鉚釘263、265與連接件26’的兩個連接板之間的連接鉚釘267就形成一個穩定的三點穩固結構,確保上框20與連接件26’之間不會發生對位不精確造成焊接質量不良的問題;另外,由于此三點穩固結構的存在,也可以避免上框20與連接件26’的固定結構在座椅長時間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變形的問題,提高座椅的穩定性和強度;在此基礎上,上框與連接件之間可以不采用整條邊全部焊接而僅采用點焊(比如單邊僅需兩個點焊接)的方式即可保證其強度和穩定性。同樣,對于底座左、右支撐管18、16與連接件25’的固定連接機構而言,也做同樣的設計,在連接件25’的兩個連接板的中間位置也設置連接鉚釘,在此不作重復贅述。
本發明的具有非常優異的承載強度和極高穩定性的多功能椅的椅架,在前驅動管的兩端和上框之間各增加設置一組卡合件與卡銷連接結構,且此卡銷連接結構與椅架的上框、底座支撐管、連桿機構等不在同一平面內,形成空間上的三點固定承壓結構,當用戶坐到椅子上時,身體的重量會首先通過此結構傳遞到椅架底座上,超出的重量才會傳遞到馬達伸縮桿機構承壓結構上;卡合件的前后部分分別設置卡接部,可以保證在椅架腳踏支架伸展、收回以及座椅抬升狀態下均能形成各個使用狀態下的新的承壓結構,如此,不僅可以使座椅的承坐重量大幅提升,同時也提高了座椅的穩定性,即使在用戶非正常使用時也不會發生問題;另外,還對馬達伸縮桿機構構成了有效的保護,避免其容易發生變形甚至斷裂的問題;對上框與其固定連接件之間以及椅架左右支撐管與其固定連接件之間的連接結構進行改善設計,不但提高了焊接固定的精度,而且提高了連接結構的承坐強度和穩定性。
本發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即公開范圍內,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變,故本發明的權利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限定的范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