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食品加工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臥式螺桿榨汁機。
背景技術:
現有臥式螺桿榨汁機一般包括機座,設置于機座一側的萃取筒,橫向設置于萃取筒內的螺桿,萃取筒上設有出汁口,經螺桿與萃取筒配合擠壓出的果汁從出汁口流出。然而,在對不同果蔬物料榨汁時,由于物料本身質地或成分的差異,現有的榨汁機很難滿足多種物料的出汁適應性和出汁要求。尤其是在榨取西紅柿、哈密瓜等食材時,果汁中果肉顆粒較大,果汁粘稠流動性較差,大量粘稠果汁不能通過擠壓筒上的過濾網及時排出,出汁效率較低,從而導致萃取筒內物料無法順暢運行,影響榨汁效率。而榨取梨子、胡蘿卜等果肉細膩的果汁時,雖然容易擠壓出大量果蔬汁,但細膩的果渣往往也容易跟隨果蔬汁液一起從出汁口流出,用戶體驗不理想。
另外,萃取筒內一般設有帶過濾網的擠壓筒,以對物料汁液進行擠壓和過濾,這樣設置極易導致果渣堵塞擠壓筒的過濾網孔,阻礙出汁,且擠壓筒難以清洗,配件多,拆裝也不方便。申請號為cn201410161034.9的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易清洗擠壓式榨汁機,包括設有電機的機座、與所述機座連接的加工組件,所述加工組件包括萃取筒、螺桿及過濾部,所述萃取筒內壁還設有筋條,所述螺桿設有與所述筋條擠壓配合的螺紋。所述加工組件僅設置萃取筒及螺桿即可完成加工,結構件少,拆裝及清洗方便。但是,以上方案中并沒有解決粘稠汁液出汁效率低以及排汁不順暢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多物料出汁適應性強且出汁量可調的臥式螺桿榨汁機。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出汁量可調的臥式螺桿榨汁機,包括設有電機的機座,與所述機座連接的萃取筒,以及橫向設置于萃取筒內的螺桿,螺桿由內到外依次包括螺桿軸和螺桿體,螺桿體表面設有螺旋,所述螺桿插入萃取筒并由所述電機驅動,其中,萃取筒的末端設有出渣口,所述萃取筒頭端設有出汁量可調的出汁口,所述進料口在豎直方向上位于出汁口和出渣口的上方,所述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是變化的,所述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與出汁口面積的比值為k,1/5≤k≤1。
進一步的,所述出汁口包括至少一個用于粘稠汁液流出的出汁大口。
進一步的,所述岀汁口上安裝有一出汁板,所述出汁板上設有多個出汁孔,所述出汁板局部覆蓋出汁口,未被出汁板覆蓋的出汁口形成所述出汁大口。
進一步的,所述出汁口上活動覆蓋有一與出汁口形狀大小相匹配的出汁板,所述出汁板上設有多個出汁孔,所述出汁口即為所述出汁大口。
進一步的,所述端蓋可相對萃取筒旋轉,端蓋上設置有第一出汁部,所述第一出汁部為一開口,所述第一出汁部旋轉至出汁口處時,形成供粘稠汁液出汁的出汁大口。
進一步的,所述萃取筒內部呈錐形且萃取筒內部由末端向頭端傾斜;或者,萃取筒內壁局部下凹形成汁液排出通道,汁液排出通道與出汁口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萃取筒末端設有帶通孔的端面,所述端面內側圍繞所述通孔設有防水圓柱體,所述螺桿體的末端設有與所述防水圓柱體配合的環形空腔。
進一步的,所述螺桿軸包括突出形成在螺桿體兩端的動力段和平衡段,所述動力段和平衡段與螺桿的旋轉中心重合。
進一步的,所述萃取筒頭端設有端蓋,端蓋上設有與所述平衡段配合的定位孔。
進一步的,所述出汁口設置于萃取筒的側壁上;或者,所述出汁口設置于萃取筒頭端的端蓋上。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萃取筒末端設有出渣口,萃取筒頭端設有出汁量可調的出汁口,進料口在豎直方向上位于出汁口和出渣口的上方,經進料口投入的物料落入螺桿的螺旋中,被螺旋咬入并邊推進邊擠壓出汁,萃取筒內壁與螺桿直接配合,進行擠壓榨汁,萃取筒內壁與螺桿的螺旋之間形成擠壓粉碎間隙以及過濾間隙,被壓榨出的果汁經過間隙過濾流至出汁口,所述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是變化的,適應不同濃度汁液流出,同時兼備稀果汁過濾作用。對于流動性差的粘稠果汁,出汁口有效出汁面積適應性變大易于粘稠汁液從出汁口順利流出,對于流動性好的稀果汁,出汁口有效出汁面積適應性變小,防止果渣隨稀果汁從出汁口流出。這樣設置,使得不同濃度的汁液都能夠從出汁口順利流出,而不會積聚在萃取筒內,果渣則隨著螺旋繼續運行到萃取筒末端的出渣口并排出,以此滿足多物料出汁適應性的要求,同時保證榨汁機能夠連續榨汁,連續出汁。
用戶可以手動調節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通過出汁口有效出汁面積變量的切換來實現出汁口的出汁量可調,從而使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發生變化,根據不同物料制作不同口感果汁,或者對于同一種物料根據用戶口感喜好,制作不同口感果汁。當然,用戶無需手動調節或操作,也能夠實現出汁面積的變化及出汁量可調,以適應不同濃度汁液出汁要求,即:出汁口本身具有多個不同有效出汁面積區域,流經不同有效出汁面積區域的汁液根據自身濃度從相應的出汁區域流出,這樣設置同樣能夠使粘稠汁液順利流出,同時保證稀果汁口感純正。
基于螺桿橫向設置的臥式榨汁機,汁液沿萃取筒內壁運行并先通過出汁面積小的出汁口區域,再通過出汁面積大的出汁口區域。對于濃度小的稀果汁,直接從出汁口上有效出汁面積小的區域順利流出,而且能夠阻擋大量果渣流出,果渣還未流經出汁面積大的出汁口區域時,已被螺旋卷入并向出渣口運行,避免細碎果渣混入汁液中。對于粘稠果汁,流經出汁面積小的出汁口區域時,由于汁液粘稠無法排出,繼而向出汁面積大的出汁口區域流動并排出。因此,出汁口包括多個不同的有效出汁面積區域也是出汁口出汁面積變化的一種方式,也能夠實現出汁量可調,滿足不同物料的出汁要求。
所述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與出汁口面積的比值為k,1/5≤k≤1。當k小于1/5時,有效出汁面積過小,粘稠汁液不能順利流出,而且稀果汁排出效率低,出汁效果不理想。當1/5≤k≤1時,有效出汁面積的比例既適宜粘稠汁液流出,又能夠滿足稀果汁口感純正,果渣含量少,當k為1時,所述出汁口即為所述出汁大口。而且,出汁口的出汁面積可以順應汁液從出汁口流經的路徑,果汁流經出汁口的出汁面積可以設置成先小后大,則出汁量先小后大,果汁流經出汁口的出汁面積也可以設置為先大后小,或者,先由小變大,再由大變小等多種變化形式,有效出汁面積與出汁口面積的占比范圍k能夠滿足以上出汁面積的變化形式,從而使出汁量有充分的變化調節空間。
2、所述出汁口包括至少一個用于粘稠汁液流出的出汁大口,在螺旋與萃取筒內壁配合擠壓粉碎及間隙過濾后,粘稠汁液順利從出汁大口排出,以實現西紅柿等軟性水果的連續榨汁和連續出汁,而且榨汁后方便清洗。
3、所述岀汁口上安裝有一出汁板,所述出汁板上設有多個出汁孔,用于稀果汁流出,所述出汁板局部覆蓋出汁口,未被出汁板覆蓋的出汁口形成出汁大口,根據出汁板覆蓋的出汁口的位置和區域不同,使得出汁大口的個數和位置及出汁大口的面積有多種變化形式,使粘稠汁液出汁適應性更好。所述出汁板既可以可拆卸設置于出汁口處,用戶可以拆卸并更換不同的出汁板,不同的出汁板可以設置不同出汁面積的出汁孔,通過更換出汁板實現有效出汁面積的變量切換,以使多物料出汁自適應性更強。當然,出汁板也可以與萃取筒一體成型,減少配件更易清洗,被出汁板局部覆蓋的出汁口用于稀果汁流出,而粘稠果汁則經過出汁大口流出。
4、所述出汁口上可以活動覆蓋一與出汁口形狀和大小匹配的出汁板,出汁板上設有多個出汁孔,每個出汁孔的出汁面積可以一致,也可以根據稀果汁流量的變化,將出汁孔的出汁面積設置成漸變式。當出汁板覆蓋在出汁口上時,用于稀果汁流出。用戶可以直接移除出汁板,或者調解出汁板的位置使之偏離出汁口,從而使出汁口形成供粘稠汁液流出的出汁大口。這樣設置,可以使出汁大口的出汁面積連續變化,且出汁大口最大可以等于出汁口的面積,粘稠汁液出汁效率更高。出汁板的形狀和大小與出汁口相匹配,出汁板能夠完全覆蓋出汁口,稀果汁的過濾效果更好。而且出汁板與萃取筒內壁順滑連接,避免對螺旋形成干涉,另外,螺旋經過出汁板時還能對出汁孔進行清掃。
5、所述端蓋可相對萃取筒旋轉,一方面用于可活動的旋合在萃取筒頭端,另一方面,使得設于端蓋的第一出汁部隨端蓋旋轉,以覆蓋出汁口,形成出汁大口。端蓋上設有第一出汁部,第一出汁部為開口,第一出汁部旋轉至岀汁口處時,形成所述出汁大口。這樣設置,用戶只需要操作端蓋便能實現出汁口有效出汁面積的調節,結構簡單,操作便捷,無需新增部件,易清洗也節約成本。還可以通過端蓋調節設置不同的出汁檔位,或者通過旋轉端蓋實現出汁口有效出汁面積變化的無極調節,操作更直觀,人機互動性好。
6、所述萃取筒內壁呈錐形,且萃取筒內部由末端向頭端傾斜,物料在萃取筒內壁與螺旋之間擠壓出汁液,果渣隨螺旋繼續運行,而汁液則在重力作用下沿萃取筒內壁流動至出汁口,并在慣性作用及螺旋的攪動作用下,沿出汁量可調的出汁口順利排出。當然,萃取筒還可以設置成圓筒形,而萃取筒內壁下端形成局部下凹的汁液排出通道,汁液排出通道與出汁口連通,供汁液向出汁口運行。所述汁液排出通道還可以設置兩條或多條,甚至沿萃取筒內壁周向分布,并由萃取筒末端延伸至出汁口處,為汁液提供多路徑排出通道,提升汁液排出效率。
7、所述萃取筒末端設有帶通孔的端面,端面內側圍繞所述通孔設有防水圓柱體,防水圓柱體的外環面與螺桿體末端的環形空腔配合,對螺桿末端進行定位,螺桿軸包括突出形成在螺桿體兩端的動力段和平衡段,所述動力段和平衡段與螺桿的旋轉中心重合,以保證螺桿運行的平穩性。動力段穿過所述通孔與電機軸機械連接用于傳遞動力,而平衡段則與端蓋上的定位孔配合防止螺桿徑向饒動,以保證螺桿的螺旋與萃取筒內壁之間形成的粉碎間隙和過濾間隙精度值,從而使流過出汁口的果汁純度高,果渣含量更少,還能夠減少螺旋與萃取筒內壁之間的摩擦,從而降低噪音。
8、所述出汁口設置于萃取筒側壁上,方便擠壓出的汁液迅速經過萃取筒側壁流至出汁口。當然,將出汁口設置于端蓋上,汁液順沿萃取筒側壁并流至端蓋出汁口處,依然能夠保證汁液順利排出,不易堵塞,出汁口的設計自由度大,而且汁液流至出汁口的路徑變長,果渣更容易沉淀并留在萃取筒內,由螺旋進一步推動至出渣口。
本發明中所述的“頭端”是指靠近出汁口的一端,所述的“末端”是指靠近出渣口的一端。所述的“岀汁口的前端”是指岀汁口靠近端蓋的一端,“出汁口的后端”是指出汁口遠離端蓋的一端。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一的整機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一中萃取筒與螺桿配合的剖視圖。
附圖3為附圖2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4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一中萃取筒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一中螺桿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6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一中出汁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7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二中出汁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8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二中出汁板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9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二中出汁板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10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三中出汁板設置于端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11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四中端蓋的剖視圖。
附圖12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五中萃取筒與螺桿配合的剖視圖。
附圖13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五中端蓋與連接環一體式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14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五中端蓋與連接環分體式設置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15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六中螺桿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16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七中萃取筒與螺桿配合的剖視圖。
附圖17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八中萃取筒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18為本發明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九的整機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標各部件名稱如下:
1、機座;10、電機;
2、萃取筒;20、卡槽;21、出汁管道;22、出汁板;221、第一出汁板;23、連接環;24、進料口;241、進料通道;25、調節旋鈕;26、端面;261、通孔;262、防水圓柱體;27、擠壓研磨筋;271、研磨筋;272、細磨筋;28、出渣口;281、出渣管道;2811、調節口;282、驅動塊;283、調節桿;2831、彈性件;
3、螺桿;30、擋板;31、螺桿軸;311、動力段;312、平衡段;32、螺桿體;321、螺旋;33、物料推進段;331、推進螺旋;3311、導汁槽;34、擠壓研磨段;341、擠壓螺旋;35、返流推汁段;351、反向推汁螺旋;36、排渣段;361、排渣筋;37、環形空腔;
4、端蓋;40、卡扣;41、底壁;42、環形側壁;421、開口部;43、定位孔;44、耐磨軸套;45、防滑凸起;
5、出汁口;51、出汁大口;511、開口;52、出汁孔;521、第一出汁孔;522、第二出汁孔;523、第三出汁孔;524、柵條;525、出汁圓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至圖18所示,一種出汁量可調的臥式螺桿榨汁機,包括設有電機10的機座1,與所述機座連接的萃取筒2,以及橫向設置于萃取筒內的螺桿3,螺桿由內到外依次包括螺桿軸31和螺桿體32,螺桿體表面設有螺旋321,所述螺桿插入萃取筒2并由所述電機驅動,萃取筒的末端設有出渣口28,所述萃取筒頭端設有出汁量可調的出汁口5,所述萃取筒2上還設有進料口,所述進料口在豎直方向上位于出汁口和出渣口的上方,所述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是變化的,所述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與出汁口面積的比值為k,1/5≤k≤1。
萃取筒2末端設有出渣口28,萃取筒頭端設有出汁量可調的出汁口5,進料口在豎直方向上位于出汁口和出渣口的上方,經進料口投入的物料落入螺桿的螺旋321中,被螺旋321咬入并邊推進邊擠壓出汁,所述萃取筒頭端設有出汁量可調的出汁口,汁液從出汁口順利流出,而不會積聚在萃取筒內,果渣則隨著螺旋繼續運行到萃取筒末端的出渣口并排出。
榨取不同果蔬物料時,擠壓出的汁液濃度也不同,用戶可以根據不同物料榨取的汁液濃淡屬性,從而調整合適的出汁面積,以滿足不同濃度果汁的出汁要求,一方面有利于粘稠汁液順利流出,尤其是西紅柿、哈密瓜等這一類軟性果蔬,汁液粘稠,流動性差,通過出汁量可調的出汁口5,能夠使其順利排出,也使萃取筒內物料運行順暢,同時還能夠避免果渣混入汁液,保證汁液口感。另一方面,對于胡蘿卜、梨子等這一類硬性果蔬,其果渣細碎極易混入汁液中,通過出汁量可調的出汁口,則可根據此類果蔬汁液的屬性,使純果汁從所述出汁口5流出,而細碎的果渣則被隔離,并順沿螺旋從出渣口排出,以此滿足多物料出汁適應性的要求。
用戶可以手動調節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通過出汁口有效出汁面積變量的切換來實現出汁口5的出汁量可調,從而使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發生變化,根據不同物料制作不同口感果汁,或者對于同一種物料根據用戶口感喜好,制作不同口感果汁。當然,用戶無需手動調節或操作,也能夠實現出汁面積的變化及出汁量可調,以適應不同濃度汁液出汁要求,即:出汁口5本身具有多個不同有效出汁面積區域,流經不同有效出汁面積區域的汁液根據自身濃度從相應的出汁區域流出,這樣設置通用能夠使粘稠汁液順利流出,同時保證稀果汁口感純正。汁液先通過出汁面積小的出汁口區域,再通過出汁面積大的出汁口區域。對于濃度小的稀果汁,直接從出汁口上出汁面積小的區域順利流出,而且能夠阻擋大量果渣流出,果渣還未流經出汁面積大的出汁口區域時已被螺旋卷入并向出渣口28運行,避免細碎果渣混入汁液中。對于粘稠果汁,流經出汁面積小的出汁口區域時,由于汁液粘稠無法排出,繼而向出汁面積大的出汁口區域流動并排出。因此,出汁口包括多個不同的有效出汁面積區域也是出汁口出汁面積變化的一種方式,也能夠實現出汁量可調,滿足不同物料的出汁要求。
另外,萃取筒2與螺旋3配合輸送并擠壓物料,萃取筒內壁與螺旋的頂部之間形成過濾間隙,大顆粒果渣進行間隙過濾分離,而出汁量可調的出汁口還兼備二次過濾的作用,從而使流出出汁口的汁液更純凈。
所述出汁口5的有效出汁面積與出汁口面積的比值為k,1/5≤k≤1。這樣設置能夠使有效出汁面積的比例既適宜粘稠汁液流出,又能夠滿足稀果汁口感純正,果渣含量少。而且,出汁口5的出汁面積可以順應汁液從出汁口流經的路徑,果汁流經出汁口的出汁面積可以設置成先小后大,則出汁量先小后大,果汁流經出汁口的出汁面積也可以設置為先大后小,或者由小變大,然后由大變小等多種變化形式,有效出汁面積與出汁口面積的占比范圍k能夠滿足以上出汁面積的變化形式,從而使出汁量有充分的變化調節空間。
所述出汁口5至少包括一個用于粘稠汁液出汁的出汁大口51,在螺旋321與萃取筒內壁配合擠壓粉碎及間隙過濾后,粘稠汁液順利從出汁大口排出,以實現軟性水果的連續榨汁和連續出汁,而且榨汁后方便清洗。所述出汁大口51的出汁面積為s,100mm2≤s≤800mm2。當s小于100mm2時,榨取西紅柿、西瓜等軟性水果時,粘稠汁液流速慢且汁液中顆粒物大,造成出汁不順暢,汁液無法從出汁口流出。當s大于800mm2時,雖然能夠滿足濃稠汁液出汁,但從進料口進入的物料未來得及被螺旋推進就直接落入出汁大口,從而使塊狀物料混入果汁中,而且出汁大口面積過大,萃取筒造型相應過大,整體結構不合理。100mm2≤s≤800mm2時,汁液能夠順利通過出汁大口51流出,萃取筒2內不易積累物料。
實施利一:
如圖1至圖6所示,一種出汁量可調的臥式螺桿榨汁機,包括設有電機10的機座,與所述機座連接的萃取筒2,以及橫向設置于萃取筒內的螺桿3,螺桿由內到外依次包括螺桿軸31和螺桿體32,螺桿體32表面設有螺旋321,所述螺桿插入萃取筒2并由所述電機驅動,所述螺桿體32由頭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物料推進段33和擠壓研磨段34,所述螺旋包括設于物料推進段的推進螺旋331和設于擠壓研磨段的擠壓螺旋341,所述擠壓螺旋與推進螺旋順滑連接。萃取筒的末端設有出渣口28,所述萃取筒頭端設有出汁量可調的出汁口5,萃取筒側壁上端還設有進料口24以及與進料口連通的進料通道241,所述進料口在豎直方向上位于出汁口和出渣口的上方,所述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是變化的。
所述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的變化范圍為v,10mm2≤v≤800mm2。當v小于10mm2時,粘稠汁液不能順利流出。當v大于800mm2時,果渣隨果汁流出,影響汁液口感。10mm2≤v≤800mm2,既能夠滿足粘稠汁液出汁順暢,又能夠保證口感純正,果渣含量少。而且,出汁口5的出汁面積可以順應汁液從出汁口5流經的路徑,果汁流經出汁口5的出汁面積可以設置成先小后大,則出汁量先小后大,粘稠汁液流經出汁面積較小的區域時不能及時排出,隨即繼續向出汁面積大的區域流動并順利流出,保證出汁順暢。而對于汁液濃度低的純果汁,流動性好且汁液中大顆粒物質少,純果汁流經出汁面積較小的區域時既能夠順利排出,出汁效率高且果渣不易混入汁液中。當然,所述出汁口出汁面積的變化范圍還可以進一步的限定為50mm2≤v≤500mm2。這樣設置使出汁量的變化范圍滿足不同物料出汁要求的同時,更節省材料,且萃取筒結構更加合理。
如圖2所述,萃取筒2頭端的側壁上設有出汁口5,萃取筒的末端側壁上設有出渣口28,所述岀汁口在豎直方向上位于側壁下端,所述出渣口在豎直方向上位于側壁中部,所述出汁口至少包括一個用于粘稠汁液出汁的出汁大口51,在螺旋321與萃取筒內壁配合擠壓粉碎及間隙過濾后,粘稠汁液順利從出汁大口排出,以實現軟性水果的連續榨汁和連續出汁,而且榨汁后方便清洗。
所述岀汁口21上安裝有一出汁板22,所述出汁板22上設有多個出汁孔52,所述出汁板局部覆蓋出汁口,未被出汁板22覆蓋的出汁口形成一個所述出汁大口51。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汁板覆蓋在出汁口的后端,出汁口前端形成出汁大口。所述出汁孔用于濃度較低的稀果汁流出,單個出汁孔52的出汁面積小于所述出汁大口的出汁面積,對于梨子、橙子、胡蘿卜等物料,汁液純度高,汁液流動性好且分子顆粒小,從出汁孔52流出,而果渣則進一步被阻擋,與果汁隔離,從而使得果汁口感細膩。所述出汁孔52設有多個,且多個出汁孔的出汁面積相等,所述出汁板22固定設置于萃取筒上并局部覆蓋出汁口,從而使得出汁大口和多個出汁孔均固定設置于萃取筒上,使經過出汁大口51和出汁孔52的汁液量發生變化,汁液先流經出汁孔再流經出汁大口。所述出汁板從萃取筒的頭端側壁向出汁口前端延伸形成,并與萃取筒一體成型,從而減少配件,出汁板22的形狀與出汁口5相匹配,所述出汁板的內表面呈弧形,以使出汁板22與萃取筒2的內壁光滑連接,避免對螺旋321形成干涉,另外,螺旋321經過出汁板22時還能對出汁孔52進行清掃。
所述出汁大口51和出汁孔52沿螺桿軸向并排設置,出汁板22上的出汁孔52設置于出汁大口51一側,且出汁大口51相較于出汁孔52更靠近端蓋設置,這樣設置的好處在于,汁液從萃取筒內壁與螺旋321之間形成的粉碎過濾間隙向出汁口運行,并先流經多個出汁孔,對于稀果汁,大量小分子汁液直接從出汁孔流出,而不會經過出汁大口,而果渣則在推進螺旋的推動下向出渣口28運行,也就避免細碎的果渣混入果汁中,從而提升了稀果汁的口感,滿足稀果汁排汁需求。對于粘稠汁液,汁液經過多個出汁孔52時,由于密度大,絕大部分粘稠汁液未能從出汁孔52排出,繼而經過出汁孔的內表面繼續向出汁大口流動,未能在出汁孔流出的汁液繼續向出汁大口51運行并順利流出,從而滿足粘稠汁液的出汁要求。
如圖4和圖6所示,具體的,所述出汁孔52由多個柵條524間隔形成,所述出汁孔52呈長條形,且沿螺桿軸向設置。所述柵條524一端固定于出汁口處的萃取筒側壁上,另一端懸空,使得每個出汁孔都與出汁大口連通,易清洗也方便汁液流淌。所述出汁口5呈u形,出汁孔設置于u形出汁口的封閉端,出汁大口設置于u形出汁口的開口端,出汁口邊緣向萃取筒側壁外部延伸形成出汁管道21,防止汁液外濺。
本實施例中,出汁大口51的占比k為1/5,具體的,所述出汁口的面積為600mm2,所述出汁大口的面積為120mm2,不僅滿足粘稠汁液順利流出出汁大口,而且還能夠避免稀果汁從出汁大口51流出,而且根據出汁大口51在出汁口處的合理分布,還能夠避免稀果汁以及稀果汁中的果渣從出汁大口51流出。由柵條524間隔形成的出汁孔52的縫隙寬度為1mm。使軟性水果能夠連續榨汁,粘稠果汁連續且順利流出,另外榨取硬性水果時,也能有效防止稀果汁中混入果渣,以提升稀果汁口感。
所述出汁大口51在豎直方向上偏離所述進料口24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具體的,出汁大口51和進料口24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不重疊,且兩者的豎直投影在水平方向上的最小距離不小于5mm,防止大塊物料未被螺旋擠壓直接掉入出汁大口51。
所述進料口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岀汁口21和出渣口28之間,在豎直方向上位于出汁口和出渣口的上方,推進螺旋突出于螺桿體32表面的高度與螺桿的外徑比為d,1/20≤d≤1/2。物料從進料口豎直落入橫向設置的螺桿的推進螺旋331內,所述推進螺旋331的高度即為有效咬入并推進切削物料的高度,推進螺旋311設置于進料口的下方。當d小于1/20時,推進螺旋311咬料效率低,物料容易在進料通道下方翻滾而無法被螺旋推進。當d大于1/2時,推進螺旋311突出于本體的高度足夠咬料,但一次性推進的物料量大,容易過載,螺桿承擔扭矩大,還容易造成榨汁機配件損壞。本實施例中,所述推進螺旋311的高度為12mm,使物料能夠順利被推進螺旋咬住繼而擠壓榨汁,物料不易向進料通道上方翻滾,與推進螺旋311對應的螺桿3的外徑為73mm,這樣設置,從進料口24投入的物料體積大且不易卡料,能夠實現大口徑進料且進料效率高。本實施例提供另一種螺桿結構,如圖5所示,所述推進螺旋的螺旋頂部間隔設置有多個導汁槽3311,所述導汁槽的設置增大了汁液的流動路徑和流量,經過間隙過濾的果汁通過導汁槽3311并運行至出汁口處,提升了果汁在萃取筒內的運行效率。
如圖5所示,所述推進螺旋331由物料推進段33延伸至擠壓研磨段34的末端,所述擠壓螺旋341由擠壓研磨段的頭端延伸至擠壓研磨段的末端。這樣設置的好處在于,相鄰螺旋之間的寬度合適,螺旋321分布合理,不易積渣,物料運行順暢,且清洗方便。所述螺桿體的外徑由螺桿頭端到螺桿末端至少部分變小。螺桿體32的外徑由螺桿頭端向中部逐漸變小,再由螺桿中部到末端逐漸變大,使物料在萃取筒內形成緩沖空間,也進一步增大物料在萃取筒內的容納和運行空間。另外,這樣設置使萃取筒內壁與螺桿體之間形成的擠壓物料的空間在軸向上不斷變化,擠壓更充分。所述螺桿的頭端設有環形擋板30,所述擋板30設置于螺桿體32的頭端,突出于本體表面設置并與螺桿體一體式制成,所述擋板30能夠有效防止汁液越過螺桿頭端從而沿動力段311滲入電機10中,避免損壞榨汁機。本實施例中,所述螺旋321的起始端與擋板30相交,以使擋板30對汁液的阻擋效果更佳。當然,所述螺旋321的起始端還可以與擋板30斷開設置,方便清洗。
所述萃取筒2上設有對螺桿進行限位的限位裝置,所述限位裝置為活動設置于萃取筒頭端的端蓋4,所述端蓋4對螺桿進行軸向限位,防止螺桿軸向竄動,也防止螺桿軸31脫離電機軸的傳動。采用活動設置的端蓋4進行限位,使電機軸只承擔扭矩,而不承擔軸向力,保護了電機,同時也使得動力傳遞更加可靠。所述端蓋作為限位裝置與萃取筒可拆卸的連接,避免了萃取筒受到瞬時增大的軸向力,避免萃取筒開裂,同時也簡化了萃取筒2的結構。而且端蓋4與萃取筒2活動連接,可以根據端蓋4承受的螺桿軸向力的強度,自由設計端蓋結構及厚度,使端蓋受力可靠,榨汁部件受力結構合理。另外,端蓋4旋轉蓋合于萃取筒頭端,將萃取筒頭端封閉,使螺桿3與外界隔開,防止用戶手指伸入旋轉螺桿3與萃取筒2內壁之間的間隙,從而保證用戶安全。
所述端蓋4包括底壁41和環形側壁42,端蓋的環形側壁42為由底壁邊緣向外延伸形成環形圍邊,環形圍邊外環面設有卡扣40,萃取筒頭端內壁上設有與所述卡扣40旋轉配合的卡槽20,本實施例中,端蓋4上設有三個卡扣,萃取筒內壁設有三個與卡扣對應的卡槽,端蓋4旋轉蓋合于萃取筒頭端。所述端蓋的底壁外側還設有防滑凸起45,用于用戶手握并操作旋轉所述端蓋4。
所述螺桿軸31包括突出形成在螺桿體32兩端的動力段311和平衡段312,所述動力段311和平衡段312與螺桿3的旋轉中心重合,本實施例中,所述動力段和平衡段位于同一根軸上。動力段311與電機軸機械連接用于傳遞動力,萃取筒2還包括設置于萃取筒頭端的端蓋4,所述端蓋上設有與所述平衡段配合的定位孔43,所述定位孔43內設有耐磨軸套44,所述平衡段與所述耐磨軸套配合,對螺桿進行軸向限位,防止螺桿徑向晃動,從而保證螺旋321與萃取筒內壁之間形成的擠壓粉碎間隙值及過濾間隙值的精度。
如圖3所示,所述萃取筒內壁上設有與擠壓螺旋配合的擠壓研磨筋27,所述擠壓研磨筋位于萃取筒2的中部和末端,輔助螺桿對物料擠壓研磨,并防止物料隨螺桿3打轉。所述推進螺旋331與萃取筒頭端內壁之間形成過濾間隙,所述過濾間隙的值為c,0.1mm≤c≤2mm。本實施例中,c為0.15mm,這樣設置使得物料采用間隙過濾,過濾后的汁液口感好,而且間隙過濾無需增加配件,易拆裝也易清洗。流至出汁口的汁液再分別通過出汁孔52和出汁大口51流出,保證間隙過濾后的汁液順利排出,不在萃取筒內堆積。具體的,所述擠壓研磨筋27包括研磨筋271和細磨筋272,所述研磨筋由萃取筒中部延伸至萃取筒末端,且高度由萃取筒中部向末端逐漸降低,所述細磨筋272周向設置于相鄰研磨筋271之間,且位于萃取筒末端。研磨筋271對物料起到阻擋及輔助切削作用,而細磨筋272則將細小物料進一步粉碎,方便果渣順利從出渣口28排出。
所述擠壓研磨段34向萃取筒末端延伸形成排渣段36,本實施例中,所述螺旋延伸至排渣段36,所述排渣段上周向設有排渣筋361,所述排渣筋361、螺旋末端與所述排渣筋361配合粉碎研磨,細化果渣顆粒,所述出渣口28與排渣筋對應設置,方便果渣排出。本實施例中,所述萃取筒2呈錐形且萃取筒內部由末端向頭端傾斜,出汁口位于萃取筒側壁下端最低處,方便汁液從萃取筒末端向頭端流動并在重力的作用下運行到出汁口5處。當然,萃取筒還可以設置成圓筒形,而萃取筒2內壁下端形成局部下凹的汁液排出通道,汁液排出通道與出汁口連通,出汁口位于汁液排出通道的最低處,供汁液向出汁口5運行。所述汁液排出通道還可以設置兩條或多條,甚至沿萃取筒內壁周向分布,并由萃取筒末端延伸至出汁口處,為汁液提供多路徑排出通道,提升汁液排出效率。
所述螺桿體的外徑由螺桿頭端到螺桿末端至少部分變小。本實施例中,具體的,所述螺桿3的外徑由物料推進段33向擠壓研磨段34逐漸變小,而在擠壓研磨段34又逐漸變大,并且由擠壓研磨段34向排渣段36逐漸變小,螺桿體32的外徑經歷兩次逐漸變小的變化過程,使得物料擠壓粉碎的空間變化率大,物料沿螺旋運行的路徑加長,擠壓更充分,且排渣效率更高。
所述萃取筒末端設有帶通孔261的端面26,所述端面26的內側圍繞所述通孔261設有防水圓柱體262,所述螺桿體的末端設有與所述防水圓柱體配合的環形空腔37。螺桿軸的動力段311穿過所述通孔361與電機軸機械連接,防水圓柱體262與環形空腔37配合,對螺桿進行限位,降低螺桿震動,從而降低噪音。
可以理解的,所述出汁板通過超聲或黏貼的方式固定設置于萃取筒上。
可以理解的,所述出汁孔的形狀還可以為橢圓形或多邊形。
可以理解的,所述出汁大口設有兩個或三個,所述出汁板局部覆蓋出汁口,未被覆蓋的出汁口形成多個出汁大口,多個出汁大口共同覆蓋所述出汁口并用于粘稠汁液排出,排汁效率更高。
可以理解的,所述推進螺旋還可以設置為由物料推進段延伸至擠壓研磨段的中部,省料且方便清洗,或者,所述擠壓螺旋由擠壓研磨段的頭端延伸至擠壓研磨段的中部,避免螺旋的分布過于密集,從而保證物料運行順暢。
可以理解的,所述螺桿體的外徑還可以設置為由螺桿頭端到螺桿末端逐漸變小,相應的螺旋的高度逐漸變小,物料運行的空間逐漸變小,更利于研磨,果渣更細膩且易排出,而且順應物料的形態變化,使物料越往螺桿末端運行物料顆粒越小,榨汁充分。
可以理解的,所述環形空腔內設有耐磨環,所述防水圓柱體上設有與所述耐磨環配合的耐磨件。所述耐磨環和耐磨件由金屬或耐磨塑膠或陶瓷制成,所述耐磨環嵌設與環形空腔內,所述耐磨件嵌設與防水圓柱體上,進一步提升螺桿與萃取筒配合傳動的可靠性和壽命。
可以理解的,所述出汁大口的面積s還可以為100mm2,110mm2,130mm2,140mm2,160mm2,170mm2,180mm2,190mm2,200mm2等,滿足粘稠汁液出汁要求。
可以理解的,所述過濾間隙的值c還可以為0.2mm,0.3mm,0.4mm,0.5mm,0.6mm,0.7mm,0.8mm,0.9mm,1mm,1.2mm,1.5mm,2mm,以上過濾間隙能夠滿足稀果汁或濃果汁間隙過濾后出汁量自適應性變化的要求。
可以理解的,所述進料口下方的推進螺旋的高度還可以為11mm,螺桿物料推進段的外徑為45mm,滿足安規要求的同時,小口徑進料口進料后物料即被推進螺旋咬入并有效切削,進料效率高且不易卡料。
實施例二:
如圖7至圖9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出汁板的形狀結構和安裝方式不同。所述出汁板22相對于萃取筒2可拆卸的設置,相應的,所述出汁孔52也隨出汁板活動設置,未被覆蓋的出汁口形成所述出汁大口51。所述出汁口處設有活動可拆卸的出汁板22,所述出汁板上設有一半敞開式的開口511,當出汁板安裝于出汁口處時,開口511形成所述出汁大口51,方便粘稠汁液流出,汁液也不易粘連在開口511周圍,進一步提升粘稠汁液的出汁效率,也更易清洗。當出汁板22局部覆蓋出汁口時,所述出汁板22上的有效出汁面積可以根據出汁板22的結構實現多種變形,所述出汁板22活動并可拆卸的安裝于出汁口5處,所述出汁板上既可以設置出汁孔,也可以不設置出汁孔,所述開口511和出汁孔52既可以同時設置于一個出汁板22上,隨出汁板一起活動可拆卸,也可以分別設置于不同出汁板上,使所述開口511至少部分的覆蓋所述出汁口,或者使出汁孔至少部分的覆蓋所述出汁口。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所述岀汁口21處設有安裝所述出汁板的安裝槽,所述出汁板22與岀汁口21的形狀匹配,所述出汁板22可活動的覆蓋在出汁口上,出汁板上的開口511和出汁孔52的出汁面積不相同,從而實現出汁量的變化和可調。如圖9所示,所述出汁板22上只設置開口511,也即當具有開口511的出汁板覆蓋在出汁口上時,所述開口511形成出汁大口51,專門用于粘稠果汁或果醬流出。
如圖7和圖8所示,用于形成所述出汁大口51的開口511和出汁孔52均設置于同一出汁板22上,如圖7所示,所述柵條524沿螺桿徑向設置,相應的,所述條形的出汁孔52也沿螺桿徑向分布,尤其適用于胡蘿卜等硬性果蔬,將細膩果渣隔離,使果汁純度高,口感好。所述開口511設置于出汁孔52一側,當出汁板覆蓋在出汁口上時,所述開口511形成供粘稠汁液流出的出汁大口。如圖8所示,所述出汁孔為出汁圓孔525,每個出汁圓孔525的面積均不大于所述出汁大口51的出汁面積,圓形出汁孔的出汁面積總和更大,稀果汁出汁效率更高。所述出汁大口51和出汁孔52均設置于同一個可拆卸的出汁板22上,則出汁大口51和出汁孔52共同覆蓋所述出汁口。用戶可根據果蔬類型選擇更換不同的出汁板22,從而使出汁量可調,豐富了榨取果蔬汁液的口感,而且出汁板可拆卸,使得出汁口更易清洗。
本實施例所述榨汁機其余結構特征與實施利一一致,此處不再贅述。
實施例三:
如圖10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于,所述出汁板的安裝位置不同。出汁板22固定設置在端蓋4上,所述出汁板22的大小和形狀均與出汁口5匹配,所述出汁板的數量為一個,所述出汁板22上設有多個出汁孔52。端蓋4相對于萃取筒活動設置,相應的,所述出汁板22隨端蓋4相對于萃取筒2活動設置。具體的,所述出汁板22相對于萃取筒可旋轉設置,用戶操作端蓋旋轉,使所述出汁板22完全覆蓋出汁口用于稀果汁流出,端蓋4繼續旋轉,使得出汁板隨端蓋旋轉并局部覆蓋出汁口,未覆蓋的出汁口形成供粘稠汁液流出的出汁大口,端蓋繼續旋轉,使出汁板完全偏離出汁口,則所述出汁口5即為所述出汁大口。
可以理解的,所述端蓋相對于萃取筒可軸向移動設置。端蓋通過直插式安裝于萃取筒頭端,使得出汁板隨端蓋在軸向上移動,并局部覆蓋岀汁口。
本實施例所述榨汁機其余結構特征與實施利二一致,此處不再贅述。
實施例四:
如圖11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于,出汁口出汁量的調節方式不同。所述端蓋可相對于萃取筒旋轉,且所述端蓋4設置第一出汁部和第二出汁部,第一出汁部為開口511,當第一出汁部旋轉至出汁口處時,形成供粘稠汁液流出的出汁大口51,所述第二出汁部為多個出汁孔,第二出汁部旋轉至出汁口處供稀果汁流出。所述端蓋4可相對萃取筒旋轉,一方面可拆卸的旋合在萃取筒2頭端,另一方面,使得設于端蓋4的第一出汁部隨端蓋旋轉,以形成出汁大口51。這樣設置,用戶只需要操作端蓋便能實現出汁口有效出汁面積的調節,結構簡單,操作便捷,無需新增部件,易清洗也節約成本。還可以通過端蓋調節設置不同的出汁檔位,或者通過旋轉端蓋實現出汁口有效出汁面積變化的無極調節,操作更直觀,人機互動性好。
所述端蓋4上設有底壁和側壁,所述端蓋上設有一個或多個出汁板22,所述出汁板22從端蓋側壁的開口部421向前延伸形成,所述出汁板22與出汁口5的形狀匹配,所述出汁板與端蓋4一體成型,所述第一出汁部和第二出汁部設置于相同或不同的出汁板上,所述出汁板隨端蓋旋轉以使一個出汁板至少部分的覆蓋所述出汁口。
具體的,所述端蓋4上設有一個出汁板,所述出汁板為第一出汁板221,所述第一出汁板221的形狀和岀汁口匹配,呈舌形,所述第一出汁板221從端蓋的開口部421向前延伸形成并伸入萃取筒2內,所述第一出汁板221與端蓋4一體成型。所述第一出汁部和第二出汁部均設置于所述第一出汁板221上,第一出汁板221靠近端蓋處設置有開口511,將端蓋4旋轉安裝到萃取筒頭端并安裝到位后,第一出汁部和第二出汁部隨即也旋轉到出汁口處。所述第一出汁板221位于出汁口上,所述開口511形成供粘稠汁液流程的出汁大口51,而第一出汁板221上的開口511一側還設有多個條形出汁孔52,供稀果汁流出。這樣設置,即使不旋轉調節改變所述出汁板的位置,也能夠實現不同濃度果汁的出汁要求。
本實施例還提供另一種方案,端蓋上設有多個出汁板,多個出汁板延萃取筒內壁周向設置,所述出汁大口和出汁孔設置在不同的出汁板上,每個出汁板上可以設置多個出汁孔,且不同出汁板上,所述出汁孔52的出汁面積不同,且多個出汁板22相對于出汁口5活動設置,以使其中一個出汁板22至少部分的覆蓋所述出汁口。本方案中,所述出汁板22周向固定設置于端蓋4內側并隨端蓋轉動,以使出汁大口51或出汁孔52隨出汁板部分或全部的覆蓋所述岀汁口。
具體的,所述出汁板22包括第一出汁板221,第二出汁板和第三出汁板,所述第二出汁板和第三出汁板上分別設有多個第二出汁孔和多個第三出汁孔,且單個第二出汁孔的出汁面積大于單個第三出汁孔的出汁面積。所述第一出汁板上設有一開口511,當第一出汁板旋轉至岀汁口21處時,所述開口511形成所述出汁大口51,用于粘稠汁液流出,第二出汁板和第三出汁板的形狀和大小與出汁口匹配,當第二出汁板或第三出汁板轉動到岀汁口處時,全部覆蓋所述岀汁口,用于不同濃度的稀果汁流出。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汁孔均為出汁圓孔525,且第三出汁孔的孔徑小于第二出汁孔的孔徑,不同出汁面積的出汁孔可以對應不同物料出汁,當然,對于同一種水果,也可以通過搭配不同的出汁板22,以制作出不同口感果汁,使果汁口感更佳多樣化,同時也能夠滿足粘稠果汁順利排出。
所述端蓋4上設有三個旋扣40,三個旋扣40與三個出汁板22對應設置,調整端蓋4的旋合角度,使三個出汁板22隨端蓋4轉動,并使其中一個出汁板22全部覆蓋在所述出汁口上,從而滿足不同類型果蔬榨汁的出汁要求。榨取西紅柿等軟性水果汁液,可以調節端蓋使第一出汁板覆蓋在出汁口上,以使粘稠果蔬汁液直接通過出汁大口51流出。榨取胡蘿卜、梨子等硬性水果時,可以調節端蓋使第一出汁板覆蓋在出汁口上,調節端蓋使第二出汁板覆蓋在出汁口上,以榨取含部分果肉的果汁,用戶可以根據個人口感喜好調節不同的出汁板覆蓋所述出汁口,使得出汁面積可調,提升出汁效率和果汁口感,而且增強了人機互動性,也增加了榨汁機的人性化和趣味性。本實施例中,第二和第三出汁板上只設置出汁孔,使所述出汁板上的出汁孔全部覆蓋所述出汁口,用于稀果汁快速流出,同時還起到進一步過濾果汁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所述出汁板包括第一出汁板、第二出汁板和第三出汁板,所述出汁板周向均布于端蓋內側,所述第一出汁板、第二出汁板和第三出汁板上分別設有多個第一出汁孔、多個第二出汁孔和多個第三出汁孔,且單個第一出汁孔、第二出汁孔、第三出汁孔的出汁面積逐漸變小,則當所有出汁板均不覆蓋岀汁口時,所述岀汁口即為所述出汁大口。任意一個出汁板全部覆蓋所述岀汁口時用于稀果汁流出,當所有出汁板均不覆蓋所述岀汁口時,所述岀汁口即為用于粘稠汁液流出的出汁大口。
可以理解的,沿萃取筒內壁周向活動設置的出汁板數量為四個、五個或六個,其中至少一個出汁板上設有出汁大口,其余出汁板上設置孔徑不同的出汁孔。
可以理解的,多個出汁板與端蓋分體式設置,端蓋不用于調節出汁板的位置,用戶手動操作其中一個出汁板,使其完全覆蓋在岀汁口上,用于稀果汁流出,當移除出汁板時,所述岀汁口即為出汁大口。
可以理解的,端蓋與萃取筒通過螺紋連接,出汁板隨端蓋在周向上相對于萃取筒任意角度轉動,以使得出汁板在徑向上至少部分覆蓋岀汁口,而出汁板未覆蓋的岀汁口形成用于粘稠汁液流出的出汁大口。
本實施例所述榨汁機其余結構特征與實施利二一致,此處不再贅述。
實施例五:
如圖12至圖1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四的區別在于,出汁部的結構和設置位置不同。所述萃取筒2的端部設有可相對萃取筒旋轉的端蓋4,端蓋上不設置出汁板,端蓋內側設有連接環23,連接環23上設置有第一出汁部,所述第一出汁部為一開口511,所述開口511的面積小于出汁口5的面積,所述第一出汁部旋轉至出汁口處時,所述開口511形成供粘稠汁液出汁的出汁大口51。連接環上還設有第二出汁部,所述第二出汁部上設有多個出汁孔52,當第二出汁部旋轉至出汁口處時,所述第二出汁部至少局部覆蓋出汁口。
所述連接環23將第一出汁部和第二出汁部連接為一體,所述開口511和出汁孔隨連接環23轉動以至少部分覆蓋所述出汁口。出汁大口和出汁孔在連接環上的分布位置和方式更加多樣化,可以呈出汁面積漸變式的連續分布,實現無極調節,也可以間隔分布,呈多個檔位調節。
具體的,所述第二出汁部的出汁孔分組設置,所述第二出汁部包括多個第一出汁孔和多個第二出汁孔,如圖13所示,所述連接環23上設有多個第一出汁孔521,多個第二出汁孔522和一個開口511,當開口511隨連接環旋轉到出汁口時,即形成所述出汁大口51,第一出汁孔521的出汁面積小于第二出汁孔522的出汁面積,本實施例中,第一出汁孔521和第二出汁孔522均由間隔設置的柵條524形成,第一出汁孔521的出汁縫隙寬度為1mm,第二出汁孔522的出汁縫隙寬度為1.5mm,出汁大口51的出汁面積為120mm,第一出汁孔521、第二出汁孔522和開口511周向均布于連接環23上,并隨連接環轉動以部分覆蓋所述出汁口。這樣設置增加了連接環的整體強度,且可操作性強。所述連接環與端蓋連接為一體,連接環隨端蓋轉動,以使所述開口511、第一出汁孔521和第二出汁孔522交替覆蓋所述出汁口。如圖12所示,所述動力段311和平衡段312分體設置,減小螺桿軸材料的損耗。
本實施例中,連接環23設置于萃取筒2頭端且旋轉過程中局部覆蓋岀汁口,具體的,連接環23覆蓋出汁口的前端,出汁口的后端還固定設置有出汁板22,所述出汁板與萃取筒一體成型,所述出汁板的形狀與岀汁口后端形狀匹配,出汁板局部覆蓋岀汁口,所述出汁板上設有多個第三出汁孔523,所述第三出汁孔523局部覆蓋在出汁口上,出汁板上設有多個柵條524,所述第三出汁孔523由間隔設置的柵條524形成,所述柵條524一端固定于萃取筒2的側壁上,另一端懸空。第三出汁孔的出汁縫隙寬度為0.5mm,第三出汁孔523的出汁縫隙寬度小于活動設置在連接環上的任意一個出汁孔。活動設置的第一出汁孔521、或第二出汁孔522或出汁大口51隨連接環轉動并交替與第三出汁孔523共同覆蓋所述出汁口,使得出汁口5的出汁面積是變化的,出汁更加多樣化,滿足更多物料出汁適應性。
可以理解的,如圖14所示,所述連接環23與端蓋4分體式設置,調節出汁口面積不受端蓋的限制,而且可以在連續榨汁過程中進行調節,所述萃取筒2的外部還設有用于調節所述連接環旋轉角度的調節旋鈕25,所述調節旋鈕25與連接環聯動設置,用戶直接操作所述調節旋鈕使連接環23轉動,從而調節連接環上出汁大口和出汁孔的位置,所述連接環在軸向上全部覆蓋出汁口,所述出汁口的后端不設置出汁板。
可以理解的,所述開口511大小和出汁口一致,開口511的形狀與出汁口匹配,使得出汁大口的出汁面積更大,粘稠汁液流出速度更快,出汁效率更高。
可以理解的,所述出汁口處也可以不設置出汁板,僅由連接環旋轉以調節出汁口有效出汁面積的變化范圍。
本實施例所述榨汁機其余結構特征與實施利四一致,此處不再贅述。
實施例六:
如圖15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螺桿3的結構不同,所述螺桿體還包括擠壓研磨段和返流推汁段,擠壓研磨段由物料推進段向萃取筒末端延伸形成,返流推汁段由物料推進段向萃取筒頭端延伸形成。本實施例中,所述螺桿體32由頭端至末端依次包括返流推汁段35、物料推進段33和擠壓研磨段34,所述螺旋包括設于返流推汁段35上的反向推汁螺旋351,設于物料推進段的推進螺旋331,以及設于擠壓研磨段的擠壓螺旋341,所述擠壓螺旋341與推進螺旋331順滑連接,所述反向推汁螺旋351與推進螺旋的旋向相反。所述物料推進段33、擠壓研磨段34和反向推汁段35均位于萃取筒內部,所述反向推汁螺旋的螺旋升角可以根據螺桿外徑調整,以使推動汁液的效率最高,所述進料口24設置于物料推進段33的上方,物料從進料口24進入萃取筒2后首先在推進螺旋33的推進作用下向擠壓研磨段34運行,而與此同時,被螺旋321擠壓出的大量汁液順沿萃取筒2的內壁向出汁口5處流淌。物料在剛進入推進螺旋331時,被擠壓出的大量汁液尚未及時經過出汁口5流出,而是在萃取筒2內滯留,而反向推汁螺旋351與推進螺旋旋向相反,能夠將萃取筒內滯留的汁液迅速推至出汁口5處并順利排出,避免大量汁液被推進螺旋向出渣口方向帶動。同時,所述反向推汁螺旋351還能夠清理出汁孔,使排汁更順暢。
所述推進螺旋331的起始端與反向推汁螺旋351的末端相交,且推進螺旋331與反向推汁螺旋351的交匯處在水平方向上位于出汁口5范圍內。這樣設置使得反向推汁螺旋351恰好能夠將汁液推送至出汁口并排出,進一步提升出汁效率。所述推進螺旋與反向推汁螺旋的交匯處在豎直方向上不落入進料口21的豎直投影面內,且推進螺旋331與反向推汁螺旋351的交匯處與進料口21的豎直投影面的最小距離不小于3mm。防止在榨取硬性果蔬時,果渣直接掉落至出汁大口51。
本實施例所述榨汁機其余結構特征與實施利一一致,此處不再贅述。
實施例七:
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臥式螺桿擠壓榨汁機,包括設有電機的機座,與所述機座連接的萃取筒2,以及橫向設置于萃取筒內的螺桿3,螺桿由內到外依次包括螺桿軸31和螺桿體32,螺桿體32表面設有螺旋321,所述螺桿插入萃取筒2并由所述電機驅動,所述螺桿體32由頭端至末端依次包括物料推進段33和擠壓研磨段34,所述螺旋包括設于物料推進段的推進螺旋331和設于擠壓研磨段的擠壓螺旋341,所述擠壓螺旋與推進螺旋順滑連接。萃取筒的末端設有出渣口28,所述萃取筒頭端設有出汁量可調的出汁口5,萃取筒側壁上端還設有進料口24以及與進料口連通的進料通道241,所述進料口在豎直方向上位于出汁口和出渣口的上方,所述萃取筒的頭端設置有端蓋,所述岀汁口設于萃取筒頭端的端蓋4上,所述出汁口5的有效出汁面積是變化的。
具體的,所述端蓋4包括環形側壁42和底壁41,所述出汁口設置于端蓋的底壁41下端,將出汁口設置于端蓋4上,汁液順沿萃取筒側壁并流至出汁口5處,依然能夠保證汁液順利排出,不易堵塞,出汁口5的設計自由度大,而且汁液流至出汁口5的路徑變長,果渣更容易沉淀并留在萃取筒內,由螺旋321進一步推動至出渣口28。另外,端蓋可拆卸設置,使得出汁口5更易清洗。
所述端蓋4可相對于萃取筒2旋轉,端蓋4上設有第一出汁部,所述第一出汁部為一開口511,所述第一出汁部旋轉至出汁口處時,形成供粘稠汁液出汁的出汁大口51。所述端蓋上還設有第二出汁部,第二出汁部為多個出汁孔,當第二出汁部旋轉至出汁口處時供稀果汁流出。所述端蓋內側設置有相對于萃取筒在豎直平面內旋轉的出汁板22,所述開口511和出汁孔52均設置在出汁板上,并隨出汁板旋轉,以使第一出汁部或第二出汁部至少部分的覆蓋所述出汁口。出汁板22為圓形平板,出汁板位于端蓋底壁和環形側壁圍成的空間內,且所述圓形平板的外邊緣與端蓋側壁內環面間隙配合,減小出汁板轉動阻力。
本實施例中,所述出汁板上的出汁孔分組設置,所述岀汁口21包括設置于出汁板22上的一個開口511、多個第一出汁孔521,以及多個第二出汁孔522,第一出汁孔的出汁面積小于第二出汁孔的出汁面積,所述開口511隨出汁板旋轉至出汁口時,形成供粘稠汁液出汁的出汁大口,所述開口511、第一出汁孔521以及第二出汁孔522周向呈輻射狀設置于出汁板22上,所述開口511和出汁孔52隨出汁板在豎直平面內轉動以使其中一組出汁孔或開口511覆蓋所述出汁口。萃取筒外部還可以設置與所述出汁板聯動的調節旋鈕25。所述出汁板中間設有供螺桿軸平衡段穿過的通孔,所述出汁板22相對于端蓋4分體式設置,出汁板豎直設置于端蓋底壁的內側。這樣設置用戶在連續榨汁過程中能夠隨時調節出汁口5的出汁面積的大小,不用停機,能夠實現連續的榨取不同物料的果汁。
可以理解的,所述出汁孔呈漸變式周向分布于出汁板上,圓形出汁板能夠旋轉出汁板,使出汁面積不同的出汁孔覆蓋在出汁口上,使得出汁口的有效出汁面積連續變化,從而實現出汁量連續調節。
實施例八:
如圖17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出渣口還設有出渣調節裝置,所述出渣調節裝置部分的開啟或封閉出渣口28,以控制果渣的排出效率以及出汁率。所述出渣調節裝置包括驅動塊282以及與驅動塊連接為一體的調節桿283,所述出渣口邊緣向外延伸形成出渣管道281,出渣管道上設有調節口2811,所述調節桿283沿萃取筒外側壁滑動并伸入調節口2811,以使調節桿283頭端的彈性件2831至少部分封閉所述出渣口,以調節出渣效率。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件2831為套設于調節桿頭端的硅膠套,所述驅動塊呈環形并圍繞所述通孔261可轉動的設置于所述萃取筒端面26的外側。所述驅動塊上設有彈扣結構,與端面上的齒條配合,實現多檔位出渣調節。
所述出渣管道的中心軸線與水平方向形成的夾角為45°~75°。本實施例中,所述夾角為75°,這樣設置,使得排渣順暢,且出渣調節裝置對果渣的控制效果最明顯,進一步提升多物料出渣自適應性。
本實施例所述榨汁機其余結構特征與實施利一一致,此處不再贅述。
實施例九:
如圖18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所述萃取筒2的頭端與機座1連接,相應的,所述動力段311設置于螺桿3的頭端,平衡段設置于螺桿3的末端,所述端蓋4旋合于萃取筒2的頭端,且端蓋4上設有供動力段通過的通孔261,所述萃取筒末端的端面上設有定位孔43,定位孔內設有耐磨軸套,耐磨軸套與平衡段312配合防止螺桿徑向晃動,提升整機運行平穩性。且錐形萃取筒2頭端體積大,萃取筒頭端與機座1連接,使螺桿3和萃取筒2與機座的連接結構更合理,萃取筒和螺桿在工作過程中晃動幅度更小。
本實施例所述榨汁機其余結構特征與實施利一一致,此處不再贅述。
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用來限定本發明的實施范圍,即凡依本發明所作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為本發明權利要求范圍所涵蓋,這里不再一一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