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榨汁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耐用的立式螺桿榨汁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立式螺桿榨汁機在榨汁時,螺桿下部受到頗大的壓磨作用,導致螺桿下部的表面易于被磨損。目前,大多數的螺桿的芯部和表面所用的材料均為塑料,在榨取較硬的食材如葡萄、石榴時,螺桿下部的表面更容易磨損,磨損后的螺桿將明顯降低榨汁效果,并且磨損產生的塑料顆粒會混入果汁,破壞果汁品質,甚至影響用戶的健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用、制作出的果汁健康衛生且成本低的立式螺桿榨汁機。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耐用的立式螺桿榨汁機,包括機座、設于機座內電機、設于機座上方的集汁腔、縱向設于集汁腔內的螺桿、蓋合于集汁腔上方的上蓋,螺桿包括殼體、設置于殼體內的螺桿軸,其中,所述殼體包括上殼體及套設于上殼體下端的下殼體,上殼體為中空的塑料殼體,下殼體為中空的陶瓷殼體,下殼體通過固定結構與上殼體連接成一體,螺桿的高度為H1,下殼體的高度為H2,1/3≤H2/H1≤1/2。
進一步的,所述固定結構包括上殼體的下端面向內凹陷形成的環形定位槽,下殼體的上端設有與環形定位槽配合的環形臺階;或者,所述固定結構包括上殼體的下端面向下延伸形成的環形臺階,下殼體的上端設有與環形臺階配合的環形定位槽。
進一步的,所述螺桿還包括位于螺桿軸與殼體之間的螺桿芯,螺桿芯與螺桿軸一體注塑成型。
進一步的,所述下殼體套設于螺桿芯下端的外表面,下殼體的內壁設有下限位結構,螺桿芯下端設有與下限位結構配合的上限位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下限位結構為限位槽,上限位結構為限位筋,限位槽與限位筋配合以將下殼體固定于螺桿芯下端;或者,所述下限位結構為限位筋,上限位結構為限位槽,限位筋與限位槽配合以將下殼體固定于螺桿芯下端。
進一步的,所述螺桿芯下端設有定位柱,定位柱與下殼體抵觸并形成用于注塑的空隙,上殼體通過二次注塑成型,并通過所述空隙與螺桿芯和下殼體連接為一體。
進一步的,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接合處設有封膠環。
進一步的,所述螺桿還包括設于螺桿下端且位于螺桿軸與殼體之間的底殼,底殼從殼體下方插入殼體內以固定于殼體下端。
進一步的,所述螺桿軸包括上螺桿軸和下螺桿軸,上螺桿軸與上殼體固定,下螺桿軸與底殼固定,上螺桿軸的下端設有固定孔,下螺桿軸上設有通孔,螺釘穿過通孔與固定孔連接以將底殼與上殼體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上殼體與下殼體配合處設有第一密封圈,下殼體與底殼配合處設有第二密封圈。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由于螺桿在工作時,螺桿上部受磨損小,螺桿下部受磨損大,通過將螺桿的殼體設置成由上殼體及套設于上殼體下端的下殼體組成,并且將上殼體設為中空的塑料殼體,下殼體設為中空的陶瓷殼體,這樣根據不同部位的工作要求采用不同的材質,將受力小、不易磨損的上殼體采用塑料材質,既滿足上殼體的工作需求,又便于上殼體的加工成型,而將受力大、易磨損的下殼體采用陶瓷材質,從而減少了下殼體的磨損或損壞,既延長了螺桿的使用壽命,相對于整體采用陶瓷材質,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且避免了螺桿表面因磨損產生的塑料顆粒而將果汁污染,使得制作出的果汁健康衛生;同時,上殼體與下殼體通過固定結構連接成一體,方便上殼體與下殼體的安裝固定,還有,下殼體與螺桿的高度比值范圍為1/3至1/2,這樣保證螺桿磨損大的部位全部是陶瓷的下殼體,從而減少了螺桿磨損較大部位的磨損或損壞,延長了螺桿整體的使用壽命,且便于下殼體的加工成型,還減少了下殼體的加工材料,從而降低了下殼體的加工成本,進而降低了螺桿整體的加工成本。當下殼體與螺桿的高度比值小于1/3時,下殼體不能完全將螺桿易磨損的部位包住,還是會產生磨損,從而產生塑料顆粒而混入果汁中,使得果汁不干凈衛生;當下殼體與螺桿的高度比值大于1/2時,雖然下殼體完全將螺桿易磨損的部位包住,但相應增加了下殼體和螺桿整體的加工成本,且下殼體太高,也不便于下殼體的加工成型。
2、固定結構包括上殼體的下端面向內凹陷形成的環形定位槽,下殼體的上端設有與環形定位槽配合的環形臺階,通過環形定位槽與環形臺階的配合將上殼體與下殼體固定,該固定方式簡單可靠,且便于上殼體和下殼體的加工成型。
3、螺桿還包括位于螺桿軸與殼體之間的螺桿芯,螺桿芯通過注塑成型并與螺桿軸連接成一體,這樣既提升了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固定的可靠性,且很好的保證了螺桿軸的對中性,使得螺桿工作時不會擺動或晃動。
4、通過將下殼體套設于螺桿芯下端的外表面,并在下殼體的內壁設置下限位結構,螺桿芯下端設有與下限位結構配合的上限位結構,這樣使得下殼體與螺桿芯之間固定更可靠,且能防止螺桿芯在下殼體內轉動打滑,保證螺桿的正常使用。
5、下限位結構為限位槽,上限為結構為限位筋,通過限位槽與限位筋的配合以將下殼體固定于螺桿芯的下端,其固定方式簡單可靠,且便于加工成型。
6、通過在螺桿芯的下端設置定位柱,這樣定位柱與下殼體抵觸并形成用于注塑的空隙,上殼體通過二次注塑成型,并通過所述空隙與螺桿芯和下殼體連接為一體,這樣提升了螺桿芯與下殼體之間固定的可靠性。
7、通過在上殼體與下殼體接合處設置封膠環,在注膠之前,封膠環與下殼體以及螺桿軸圍成的空間密封,只留進膠處,這樣在注塑上殼體時,不會溢膠,同時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更加可靠,注塑完畢后,封膠環也與上殼體、下殼體連接為一體,使螺桿結構更加穩定。
8、通過在螺桿下端且位于螺桿軸與殼體之間設置底殼,這樣可對殼體進行支撐,使得殼體與集汁腔的底部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防止螺桿轉動時,殼體與集汁腔的底部直接接觸而產生磨損,提升了螺桿的使用壽命,且底殼從殼體下方插入殼體內以固定于殼體下端,方便底殼的固定,且固定可靠,不易脫落。
9、通過將螺桿軸設置成由上螺桿軸和下螺桿軸組成,且上螺桿軸與上殼體固定,下螺桿軸與底殼固定,并在上螺桿軸的下端設有固定孔,下螺桿軸上設有通孔,螺釘穿過通孔與固定孔連接以將底殼與上殼體固定,從而也將上螺桿軸與下螺桿軸固定,這樣既保證上螺桿軸與下螺桿軸之間固定可靠,也使得底殼與上殼體之間固定可靠,不易脫落,保證螺桿的正常使用。
10、通過在上殼體與下殼體配合處設置第一密封圈,并在下殼體與底殼配合處設置第二密封圈,這樣可有效防止螺桿液體進入螺桿內腔,保證螺桿的干凈衛生,且便于螺桿的清洗。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一的剖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一中螺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一中螺桿的剖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一中螺桿的分解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一中螺桿芯與螺桿軸的配合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一中螺桿芯與下殼體的配合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一中上殼體與下殼體、螺桿芯的配合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二中螺桿的剖視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三中螺桿的剖視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榨汁機實施例三中螺桿的分解示意圖。
圖中所標各部件名稱如下:
1、機座;2、集汁腔;21、出汁口;3、螺桿;31、上殼體;311、環形定位槽;32、下殼體;321、環形臺階;322、限位槽;33、螺桿軸;331、上螺桿軸;3311、固定孔;332、下螺桿軸;3321、通孔;34、螺桿芯;341、限位筋;342、定位柱;35、封膠環;36、空隙;37、底殼;4、上蓋;41、進料通道;42、托盤;5、擠壓筒;6、螺釘;7、第一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至7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耐用的立式螺桿榨汁機,包括機座1、電機(圖中未示出)、集汁腔2、螺桿3、上蓋4、擠壓筒5,電機設于機座1內,集汁腔2設于機座1上方,集汁腔2的下端周向間隔設有出汁口21和出渣口,螺桿3縱向設于集汁腔1內,螺桿3包括殼體和設置于殼體內的螺桿軸33,上蓋4蓋合于集汁腔2的上方,上蓋4包括進料通道41及設于進料通道41上方的托盤42,上蓋4與集汁腔2通過旋扣連接固定,擠壓筒5套設于螺桿3的外部,螺桿3與擠壓筒5配合用于擠壓粉碎物料,開啟榨汁機,向進料通道41內投入物料,電機驅動螺桿3轉動并與擠壓筒5配合將物料擠壓粉碎,果汁從出汁口21排出,果渣從出渣口排出,以完成榨汁。
本實施例中,殼體包括上殼體31和下殼體32,下殼體32套設于上殼體31的下端,具體的,上殼體31為中空的塑料殼體,下殼體32為中空的陶瓷殼體,由于螺桿在工作時,螺桿上部受磨損小,螺桿下部受磨損大,將上殼體設為中空的塑料殼體,下殼體設為中空的陶瓷殼體,這樣根據不同部位的工作要求采用不同的材質,將受力小、不易磨損的上殼體采用塑料材質,既滿足上殼體的工作需求,又便于上殼體的加工成型,而將受力大、易磨損的下殼體采用陶瓷材質,從而減少了下殼體的磨損或損壞,既延長了螺桿的使用壽命,相對于整體采用陶瓷材質,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且避免了螺桿表面因磨損產生的塑料顆粒而將果汁污染,使得制作出的果汁健康衛生。
具體的,上殼體31和下殼體32通過固定結構連接成一體,方便上殼體與下殼體的安裝固定,且螺桿3的高度為H1,下殼體32的高度為H2,將下殼體32與螺桿3的高度比值設定在1/3至1/2之間,即1/3≤H2/H1≤1/2,本實施例中,下殼體與螺桿的高度比值具體為1/3,這樣保證螺桿磨損大的部位全部是陶瓷的下殼體,從而減少了螺桿磨損較大部位的磨損或損壞,延長了螺桿整體的使用壽命,且便于下殼體的加工成型,還減少了下殼體的加工材料,從而降低了下殼體的加工成本,進而降低了螺桿整體的加工成本。當然,可選的,下殼體與螺桿的高度比值為2/5、3/7、3/8、4/9、1/2等。
具體的,固定結構包括環形定位槽311,環形定位槽311位于上殼體31的下端面,且環形定位槽311由上殼體31的下端面向內凹陷形成,下殼體32的上端設有環形臺階321,下殼體32通過環形臺階321插入環形定位槽311內以將下殼體32與上殼體31固定在一起,該固定方式簡單可靠,且便于上殼體和下殼體的加工成型。
螺桿3還包括位于螺桿軸33與上殼體31和下殼體32之間的螺桿芯34,螺桿芯34通過注塑成型,并在注塑時將螺桿軸33連接成一體,螺桿軸33位于螺桿芯34的中心,這樣既提升了上殼體與下殼體之間固定的可靠性,且很好的保證了螺桿軸的對中性,使得螺桿工作時不會擺動或晃動。
下殼體32套設于螺桿芯34下端的外表面,下殼體32的內壁設有下限位結構,螺桿芯34的下端設有與下限位結構配合的上限位結構,下限位結構具體為限位槽322,限位槽322設有多條且沿下殼體32的內壁周向均布設置,上限位結構具體為限位筋341,限位筋342設有多條且沿螺桿芯34的外表面周向均布設置,這樣使得下殼體與螺桿芯之間固定更可靠,且能防止螺桿芯在下殼體內轉動打滑,保證螺桿的正常使用,且采用限位槽與限位筋的配合以將下殼體固定于螺桿芯的下端,其固定方式簡單可靠,且便于加工成型。
螺桿芯34下端面設有定位柱342,定位柱342設有多個且沿螺桿芯34下端面周向均布設置,定位柱342與下殼體32抵觸并形成用于注塑的空隙36,上殼體31通過二次注塑成型于螺桿芯34的上端,塑膠流入空隙36內將空隙36注滿,并將螺桿芯34和下殼體32連接為一體,以提升螺桿芯34與下殼體32之間固定的可靠性。
上殼體31與下殼體32接合處還設有封膠環35,在注膠之前,封膠環35與下殼體32以及螺桿軸322圍成的空間密封,只留進膠處,這樣在注塑上殼體時,不會溢膠,同時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更加可靠,注塑完畢后,封膠環也與上殼體、下殼體連接為一體,使螺桿結構更加穩定。
本實施例中螺桿的成型步驟如下:
首先,將加工成型的螺桿軸33放入模具內,以成型螺桿芯34,使螺桿軸33與螺桿芯34結合為一體,以形成螺桿芯組件;
其次,將加工成型的下殼體32放入螺桿芯組件的模具中,并由定位柱342支撐螺桿芯組件以形成空隙36;
最后,將裝配好的螺桿芯組件和下殼體32放入上殼體31的成型模具中,在上殼體31注塑成型時,塑膠流入空隙36內并將空隙注滿,從而將螺桿芯組件和下殼體32與上殼體31結合為一體,已完成螺桿的加工成型。
可以理解的,固定結構包括上殼體的下端面向下延伸形成的環形臺階,下殼體的上端設有與環形臺階配合的環形定位槽。
可以理解的,下限位結構為限位筋,上限位結構為限位槽,限位筋與限位槽配合以將下殼體固定于螺桿芯下端。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螺桿還包括底殼。
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中,螺桿3還包括設于螺桿下端且位于螺桿軸33與上殼體31和下殼體32之間的底殼37,底殼37從下方插入下殼體32和上殼體31內以固定于螺桿下端,具體的,底殼37是與上殼體31一起注塑成型的。
本實施例中螺桿的成型步驟如下:
首先,將加工成型的螺桿軸33放入模具內,以成型螺桿芯34,使螺桿軸33與螺桿芯34結合為一體,以形成螺桿芯組件;
其次,將加工成型的下殼體32放入螺桿芯組件的模具中,并由定位柱342支撐螺桿芯組件以形成空隙36;
最后,將裝配好的螺桿芯組件和下殼體32放入上殼體31和底殼37的成型模具中,在上殼體31和底殼37注塑成型時,塑膠流入空隙36內并將空隙注滿,從而將上殼體31、螺桿芯組件、下殼體32與底殼37結合為一體,已完成螺桿的加工成型。
本實施例的好處在于,通過在螺桿下端且位于螺桿軸與殼體之間設置底殼,這樣可對殼體進行支撐,使得殼體與集汁腔的底部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防止螺桿轉動時,殼體與集汁腔的底部直接接觸而產生磨損,提升了螺桿的使用壽命,且底殼從殼體下方插入殼體內以固定于殼體下端,方便底殼的固定,且固定可靠,不易脫落。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二的區別在于,螺桿軸不同、底殼的成型及固定方式不同。
如圖9、10所示,本實施例中,螺桿軸33包括上螺桿軸331和下螺桿軸332,上螺桿軸331與上殼體31固定,下螺桿軸332與底殼37固定,上螺桿軸331的下端設有固定孔3311,下螺桿軸332上設有通孔3321,螺釘6穿過通孔3321與固定孔3311連接以將底殼37與上殼體31固定,上殼體31的下端設有環形定位槽311,下殼體32的上端設有環形臺階321,通過環形定位槽311與環形臺階321的配合以將上殼體31與下殼體32固定在一起,且上殼體31與下殼體32配合處設有第一密封圈7,第一密封圈7呈環形且為塑膠密封圈,下殼體32與底殼37配合處設有第二密封圈8,第二密封圈8呈環形且為塑膠密封圈。
本實施例中螺桿的成型步驟如下:
首先,將上螺桿軸331放入模具內,以成型上殼體31,使上螺桿軸331與上殼體31結合為一體,以形成上殼體組件;
其次,將下螺桿軸332放入模具內,以成型底殼37,上下螺桿軸332與底殼結合為一體,以形成底殼組件;
再次,將成型好的下殼體32裝入上殼體組件內,并在上殼體組件與下殼體組件配合處設置第一密封圈7;
最后,將底殼組件裝入下殼體32和上殼體組件內,再通過螺釘6將底殼組件與上殼體組件固定在一起,已完成螺桿的加工成型。
本實施例的好處在于,通過將螺桿軸設置成由上螺桿軸和下螺桿軸組成,且上螺桿軸與上殼體固定,下螺桿軸與底殼固定,并在上螺桿軸的下端設有固定孔,底殼上設有通孔,螺釘穿過通孔與固定孔連接以將底殼與上殼體固定,從而也將上螺桿軸與下螺桿軸固定,這樣既保證上螺桿軸與下螺桿軸之間固定可靠,也使得底殼與上殼體之間固定可靠,不易脫落,保證螺桿的正常使用;同時,通過在上殼體與下殼體配合處設置第一密封圈,并在下殼體與底殼配合處設置第二密封圈,這樣可有效防止螺桿液體進入螺桿內腔,保證螺桿的干凈衛生,且便于螺桿的清洗。
除上述優選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