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智能炒菜機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67271閱讀:370來源:國知局
一種智能炒菜機器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一種智能炒菜機器,屬于智能廚房用具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大多數廚房大多采用人工烹飪的方式,炒菜和盛菜這一過程大多由人工完成,需要一定的勞動力。特別是對于某些特定的環境例如災區、公司、酒店,需要提供快捷的餐飲服務。同時炒菜這一過程產生的油煙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智能炒菜機器,來代替人工進行炒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智能炒菜機器,用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智能炒菜機器,包括調料添加機構1、灶臺平板2、加熱機構3、外鍋4、食材翻炒機構5、盛菜機構6、鍋轉動機構7、內鍋8、鍋移動機構9;鍋轉動機構7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調料添加機構1安裝在鍋轉動機構7上,加熱機構3安裝在鍋轉動機構7一側,外鍋4安裝在加熱機構3上,內鍋8安裝在外鍋4內,鍋移動機構9安裝在外鍋4下方并與外鍋4連接,食材翻炒機構5安裝灶臺平板2并與外鍋4連接,盛菜機構6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

鍋轉動機構7能夠帶動內鍋8在外鍋4上轉動,鍋移動機構9能夠帶動外鍋4和內鍋8在灶臺平板2上移動同時能夠托起內鍋8、外鍋4的一側使菜從內鍋8中倒入盛菜機構6。

所述調料添加機構1包括調料閥門氣缸10、偏心推盤11、調料盒12、調料閥門從動桿13、調料閥門14、調料閥門主動桿15、調料盒蓋16、偏心推盤電機17、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和偏心推盤齒輪19;調料盒12設有多個相互隔開的斜坡槽,用來放置不同的調料,調料盒蓋16安裝在調料盒12上,調料閥門氣缸10安裝在調料盒蓋16上,調料閥門主動桿15一端與調料閥門氣缸10相連形成可前后移動的移動副、調料閥門主動桿15另一端與調料閥門從動桿13相連形成轉動副,調料閥門從動桿13末端與調料閥門14相連形成轉動副,調料閥門14上端與調料盒蓋16相連形成轉動副,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安裝在偏心推盤電機17上,偏心推盤齒輪19安裝在偏心推盤11上,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與偏心推盤齒輪19嚙合,偏心推盤11、偏心推盤電機17、調料盒12均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

所述食材翻炒機構5包括后翻炒傳動軸殼蓋20、翻炒傳動軸殼托21、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3、翻炒滑塊移動電機24、翻炒滑塊齒條25、翻炒轉盤齒條26、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7、翻炒轉盤28、翻炒葉主動電機29、翻炒軸卡盤30、右翻炒葉31、右翻炒軸32、左翻炒軸33、左翻炒葉34、翻炒葉短傳動軸35、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翻炒葉長傳動軸37、翻炒軸過渡軸套38、過渡軸套軸承39、過渡軸套螺釘40、翻炒轉盤托41、翻炒滑塊平動齒輪42、翻炒轉盤蝸輪43、翻炒滑塊44、翻炒葉主動電機螺栓45、翻炒葉主動電機固定蓋46、翻炒軸卡盤氣缸47、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翻炒軸卡盤連桿49、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翻炒軸卡盤配重塊52、翻炒軸卡盤蓋53、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翻炒葉短傳動軸35、翻炒葉長傳動軸37均安裝在翻炒傳動軸殼蓋20、翻炒傳動軸殼托21所構成的翻炒傳動軸殼內,翻炒葉短傳動軸35、翻炒葉長傳動軸37的兩端固定安裝有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左翻炒軸33的左端和右翻炒軸32的右端均固定安裝有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左翻炒軸33左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左翻炒葉34左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上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左翻炒葉34左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下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翻炒葉長傳動軸37左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翻炒葉長傳動軸37右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右翻炒葉31右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下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右翻炒葉31右邊的右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上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右翻炒軸32的右部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左翻炒葉34固定在左翻炒軸33上,右翻炒葉31固定在右翻炒軸32上,左翻炒軸33和右翻炒軸32中間通過翻炒軸過渡軸套38連接,兩個過渡軸套軸承39分別安裝在左翻炒軸33的右端和右翻炒軸32的左端,過渡軸套螺釘40將過渡軸套38的兩半固定在一起,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3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翻炒轉盤托41安裝在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3上并可以上下移動,翻炒轉盤28安裝在翻炒轉盤托41上,翻炒滑塊齒條25固定在翻炒轉盤28上,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和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7固定在翻炒轉盤托41上,翻炒轉盤蝸輪43固定在翻炒轉盤28上,翻炒轉盤蝸輪43與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的蝸桿嚙合,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7的齒輪和翻炒轉盤齒條26嚙合,翻炒滑塊44安裝在翻炒轉盤28的導軌上,翻炒滑塊移動電機24和翻炒葉主動電機29固定在翻炒滑塊44上,翻炒葉主動電機固定蓋46通過翻炒葉主動電機螺栓45固定在翻炒葉主動電機29上,翻炒軸卡盤30安裝在翻炒葉主動電機29上且可由翻炒葉主動電機29帶動轉動,翻炒軸卡盤氣缸47、翻炒軸卡盤配重塊52和翻炒軸卡盤蓋53固定在翻炒軸卡盤30上,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與翻炒軸卡盤氣缸47相連,翻炒軸卡盤連桿49前端與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鉸接,兩個翻炒軸卡盤連桿49的后端分別與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和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鉸接,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固定在翻炒軸卡盤30上,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和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的中部都與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鉸接。

所述鍋移動機構9包括l架55、l架移動電機56、l架內置液壓底桿57、托鍋桿58、l架內置液壓前桿59、l架梁60、l架移動齒條61、托鍋液壓底桿82;l架移動齒條61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l架移動電機56固定在l架梁60上,移動電機56的齒輪與l架移動齒條61嚙合,l架55固定在l架梁60上,l架內置液壓底桿57固定在l架55上,l架內置液壓前桿59安裝在l架內置液壓底桿57中,托鍋液壓底桿82底部與l架內置液壓前桿59前部鉸接,托鍋桿58安裝在托鍋液壓底桿82上。

所述鍋轉動機構7包括轉動器電機62、轉動器蝸輪63、轉動主動電機64、轉動器主動齒輪65、轉動器主動軸66、轉動器帶動盤67、轉動器68;轉動器電機62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轉動器蝸輪63固定在轉動器68上,轉動器68和轉動器蝸輪63相固定的軸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且轉動器68可以繞該軸轉動,轉動主動電機64固定在在轉動器68上,轉動器主動齒輪65和轉動器帶動盤67固定在轉動器主動軸66上,轉動器主動軸66安裝在轉動器68上,轉動器電機62的蝸桿與轉動器蝸輪63嚙合,轉動主動電機64的齒輪和轉動器主動齒輪65嚙合。

所述加熱機構3包括上加熱絲76、下加熱絲77、底部導線78;上加熱絲77和下加熱絲78都固定在外鍋4內,底部導線78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

所述外鍋4包括外鍋體69、抬鍋軸承70、滾軸支承架71、外鍋滾軸72、滾軸支承架固定底環73;抬鍋軸承70安裝在l架55和托鍋桿58上,外鍋體69通過抬鍋軸承70與l架55和托鍋桿58連接,外鍋滾軸72安裝在外鍋體69上,滾軸支承架71固定在外鍋體69上支承外鍋滾軸72,滾軸支承架固定底環73固定在外鍋體69的底部,起到固定滾軸支承架71的作用。

所述內鍋8包括內鍋體75、內鍋套環74;內鍋套環74固定在內鍋體75上,用來將內鍋體75安裝在外鍋4上。

所述盛菜機構6包括盛菜碗79、盛菜碗托80、盛菜機構連桿81;盛菜碗79放置在盛菜碗托80上,盛菜機構連桿81上端與盛菜碗托80鉸接,盛菜機構連桿81下端和灶臺平板2鉸接。

工作時,將食物放入內鍋8中,加熱機構3通電對內鍋進行感應加熱;偏心推盤電機17通過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帶動偏心推盤11轉動,偏心推盤11上的偏心塊則推動調料盒12向前運動,調料閥門氣缸10驅動調料閥門主動桿15向后運動,調料閥門主動桿15帶動調料閥門從動桿13逆時針轉動,調料閥門從動桿13帶動調料閥門14逆時針轉動,從而實現了閥門的開啟,調料從調料盒12中滑出,隨后調料閥門氣缸10驅動調料閥門主動桿15向前運動,帶動相關連桿進行一系列運動從而實現調料閥門14的關閉,偏心推盤電機17繼續工作帶動偏心推盤11轉動,偏心推盤11上的偏心塊帶動調料盒12向后運動從而結束調料添加過程;翻炒軸卡盤氣缸47驅動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向前移動帶動翻炒軸卡盤連桿49,翻炒軸卡盤連桿49帶動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繞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逆時針轉動,翻炒軸卡盤連桿49帶動帶動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繞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順時針轉動從而完成夾緊右翻炒軸32的動作,翻炒葉主動電機29驅動帶動翻炒軸卡盤30轉動,翻炒軸卡盤30帶動右翻炒軸32轉動,右翻炒軸32帶動右翻炒葉31運動,同時右翻炒軸32通過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翻炒葉長傳動軸37、翻炒葉短傳動軸35的傳動帶動左翻炒軸33、左翻炒葉34朝與其相反的方向轉動,從而實現食材翻炒的動作,食材翻炒完畢后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帶動翻炒轉盤蝸輪43轉動,翻炒轉盤蝸輪43帶動翻炒轉盤28,翻炒轉盤28則帶動翻炒滑塊44、翻炒葉主動電機29以及翻炒葉活動機構部分一同向后轉動,從而完成翻炒葉活動機構的收起運動,同時翻炒滑塊移動電機24的齒輪和翻炒轉盤齒條26嚙合,翻炒滑塊移動電機24驅動使得翻炒滑塊44、翻炒葉主動電機29以及翻炒葉活動機構部分一同在翻炒轉盤28的導軌上平動,從而完成翻炒葉活動機構位置的調整動作;在翻炒葉主動電機29驅動的同時轉動器電機62轉動通過帶動轉動器蝸輪63使得轉動器68轉動,從而實現將轉動器帶動盤67與內鍋套環74嚙合,接著轉動主動電機64轉動通過驅動轉動器主動齒輪65帶動轉動器主動軸66轉動,轉動器主動軸66帶動轉動器帶動盤67轉動,轉動器帶動盤67帶動內鍋套環74轉動,內鍋套環74帶動內鍋體75在外鍋8上轉動,從而實現鍋的轉動運動,使得食物在其中能均勻受熱,鍋的轉動動作完成后轉動器電機62反向轉動使得轉動器68反向運動,同時轉動主動電機64停止工作,實現轉動器68的收起動作;食材加熱翻炒結束后,l架移動電機56驅動使得l架梁60帶動l架55平動,l架55的平動帶動了安裝在其上的內鍋8和外鍋4的平動,從而實現鍋的平動;l架內置液壓底桿57驅動l架內置液壓前桿59向后運動,同時托鍋液壓底桿82驅動托鍋桿58向上移動,托鍋桿58托住外鍋4的后端向上移動,從而使得內鍋8和外鍋4向盛菜機構6傾斜使食物倒入盛菜碗79中。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使做到自動添加調料,自動炒菜,自動盛菜,減輕了勞動者的負擔;

2、能使量化地加工食物,使得食物的口味能有效的控制,不會出現人工炒菜可能口味不

一的情況;

3、能使勞動者遠離油煙,保護了勞動者的身體。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左視圖;

圖3是本發明的調料添加機構結構圖;

圖4是本發明的調料添加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的的偏心推盤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的食材翻炒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的翻炒葉活動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的過渡軸套的局部放大圖;

圖9是本發明的翻炒主動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的翻炒主動機構主視圖;

圖11是本發明的翻炒軸裝夾卡盤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發明的鍋移動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發明的鍋轉動機構位置示意圖;

圖14是本發明的鍋轉動機構的主視圖;

圖15是本發明的鍋轉動機構的俯視圖;

圖16是本發明的外鍋結構示意圖;

圖17是本發明的外鍋的仰視圖;

圖18是本發明的內鍋的主視圖;

圖19是本發明的內鍋的右下軸測圖;

圖20是本發明的加熱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1是本發明的盛菜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調料添加機構,2-灶臺平板,3-加熱機構,4-外鍋,5-食材翻炒機構,6-盛菜機構,7-鍋轉動機構,8-內鍋,9-鍋移動機構,10-調料閥門氣缸,11-偏心推盤,12-調料盒,13-調料閥門從動桿,14-調料閥門,15-調料閥門主動桿,16-調料盒蓋,17-偏心推盤電機,18-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9-偏心推盤齒輪,20-后翻炒傳動軸殼蓋,21-翻炒傳動軸殼托,22-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3-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4-翻炒滑塊移動電機,25-翻炒滑塊齒條,26-翻炒轉盤齒條,27-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8-翻炒轉盤,29-翻炒葉主動電機,30-翻炒軸卡盤,31-右翻炒葉,32-右翻炒軸,33-左翻炒軸,34-左翻炒葉,35-翻炒葉短傳動軸,36-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7-翻炒葉長傳動軸,38-翻炒軸過渡軸套,39-過渡軸套軸承,40-過渡軸套螺釘,41-翻炒轉盤托,42-翻炒滑塊平動齒輪,43-翻炒轉盤蝸輪,44-翻炒滑塊,45-翻炒葉主動電機螺栓,46-翻炒葉主動電機固定蓋,47-翻炒軸卡盤氣缸,48-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9-翻炒軸卡盤連桿,50-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1-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2-翻炒軸卡盤配重塊,53-翻炒軸卡盤蓋,54-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5-l架,56-l架移動電機,57-l架內置液壓底桿,58-托鍋桿,59-l架內置液壓前桿,60-l架梁,61-l架移動齒條,62-轉動器電機,63-轉動器蝸輪,64-轉動主動電機,65-轉動器主動齒輪,66-轉動器主動軸,67-轉動器帶動盤,68-轉動器,69-外鍋體,70-抬鍋軸承,71-滾軸支承架,72-外鍋滾軸,73-滾軸支承架固定底環,74-內鍋套環,75-內鍋體,76-加熱絲,77-下加熱絲,78-底部導線,79-盛菜碗,80-盛菜碗托,81-盛菜機構連桿,82-托鍋液壓底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如圖1-21所示,一種智能炒菜機器,包括調料添加機構1、灶臺平板2、加熱機構3、外鍋4、食材翻炒機構5、盛菜機構6、鍋轉動機構7、內鍋8、鍋移動機構9;調料添加機構1、食材翻炒機構5、鍋移動機構9、鍋轉動機構7、鍋加熱機構3、盛菜機構6均安裝在灶臺平板上,鍋轉動機構7能夠帶動內鍋8在外鍋4上轉動,鍋移動機構9能夠帶動外鍋4和內鍋8在灶臺平板2上移動同時能夠托起內鍋8、外鍋4的一側使菜從內鍋8中倒入盛菜機構6;

所述調料添加機構1調料閥門氣缸10、偏心推盤11、調料盒12、調料閥門從動桿13、調料閥門14、調料閥門主動桿15、調料盒蓋16、偏心推盤電機17、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和偏心推盤齒輪19;調料盒12有5個相互隔開的斜坡槽,用來放置五種不同的調料,調料盒蓋16安裝在調料盒12上,調料閥門氣缸10安裝在調料盒蓋16上,調料閥門主動桿15一段與調料閥門氣缸10相連形成可前后移動的移動副,調料閥門主動桿15另一端與調料閥門從動桿13相連形成轉動副,調料閥門從動桿13末端與調料閥門14相連形成轉動副,調料閥門14上端與調料盒蓋16相連形成轉動副,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安裝在偏心推盤電機17上,偏心推盤齒輪19安裝在偏心推盤11上,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與偏心推盤齒輪19嚙合,偏心推盤11、偏心推盤電機17、調料盒12均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

所述食材翻炒機構5包括后翻炒傳動軸殼蓋20、翻炒傳動軸殼托21、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3、翻炒滑塊移動電機24、翻炒滑塊齒條25、翻炒轉盤齒條26、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7、翻炒轉盤28、翻炒葉主動電機29、翻炒軸卡盤30、右翻炒葉31、右翻炒軸32、左翻炒軸33、左翻炒葉34、翻炒葉短傳動軸35、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翻炒葉長傳動軸37、翻炒軸過渡軸套38、過渡軸套軸承39、過渡軸套螺釘40、翻炒轉盤托41、翻炒滑塊平動齒輪42、翻炒轉盤蝸輪43、翻炒滑塊44、翻炒葉主動電機螺栓45、翻炒葉主動電機固定蓋46、翻炒軸卡盤氣缸47、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翻炒軸卡盤連桿49、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翻炒軸卡盤配重塊52、翻炒軸卡盤蓋53、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翻炒葉短傳動軸35、翻炒葉長傳動軸37均安裝在翻炒傳動軸殼蓋20、翻炒傳動軸殼托21所構成的翻炒傳動軸殼內,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固定在翻炒葉短傳動軸35、翻炒葉長傳動軸37的兩端,翻炒葉傳動齒輪36固定在左翻炒軸33的左端,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固定在右翻炒軸32的右部,左翻炒軸33左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左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上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左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下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翻炒葉長傳動軸37左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翻炒葉長傳動軸37右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右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下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右邊的右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上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右翻炒軸32的右部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左翻炒葉34固定在左翻炒軸33上,右翻炒葉31固定在右翻炒軸32上,左翻炒軸33和右翻炒軸32中間靠翻炒軸過渡軸套38連接,兩個過渡軸套軸承39分別安裝在左翻炒軸33的右端和右翻炒軸32的左端,過渡軸套螺釘40將過渡軸套38的兩半固定在一起,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3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翻炒轉盤托41安裝在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3上可以上下移動,翻炒轉盤28安裝在翻炒轉盤托41上,翻炒滑塊齒條25固定在翻炒轉盤28上,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和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7固定在翻炒轉盤托41上,翻炒轉盤蝸輪43固定在翻炒轉盤28上,翻炒轉盤蝸輪43與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的蝸桿嚙合,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7的齒輪和翻炒轉盤齒條26嚙合,翻炒滑塊44安裝在翻炒轉盤28的導軌上,翻炒滑塊移動電機24和翻炒葉主動電機29都固定在翻炒滑塊44上,翻炒葉主動電機固定蓋46由翻炒葉主動電機螺栓45固定在翻炒葉主動電機29上,翻炒軸卡盤30安裝在翻炒葉主動電機29上且可由翻炒葉主動電機29帶動轉動,翻炒軸卡盤氣缸47、翻炒軸卡盤配重塊52和翻炒軸卡盤蓋53都固定在翻炒軸卡盤30上,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與翻炒軸卡盤氣缸47相連,翻炒軸卡盤連桿49前端與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鉸接,兩個翻炒軸卡盤連桿49的后端分別與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和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鉸接,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固定在翻炒軸卡盤30上,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和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的中部都與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鉸接。

所述鍋移動機構9包括l架55、l架移動電機56、l架內置液壓底桿57、托鍋桿58、l架內置液壓前桿59、l架梁60、l架移動齒條61、托鍋液壓底桿82;l架移動齒條61固定在灶臺平板2,l架移動電機56固定在l架梁60上,移動電機56的齒輪與l架移動齒條61嚙合,l架55固定在l架梁60上,l架內置液壓底桿57固定在l架55上,l架內置液壓前桿59安裝在l架內置液壓底桿57中,托鍋液壓底桿82底部與l架內置液壓前桿59前部鉸接,托鍋桿58安裝在托鍋液壓底桿82上。

所述鍋轉動機構7包括轉動器電機62、轉動器蝸輪63、轉動主動電機64、轉動器主動齒輪65、轉動器主動軸66、轉動器帶動盤67、轉動器68;轉動器電機62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轉動器蝸輪63固定在轉動器68上,轉動器68和轉動器蝸輪63相固定的軸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轉動器68可以繞該軸轉動,轉動主動電機64固定在在轉動器68上,轉動器主動齒輪65和轉動器帶動盤67固定在轉動器主動軸66上,轉動器主動軸66安裝在轉動器68上,轉動器電機62的蝸桿與轉動器蝸輪63嚙合,轉動主動電機64的齒輪和轉動器主動齒輪65嚙合。

所述鍋加熱機構3包括上加熱絲76、下加熱絲77、底部導線78;

上加熱絲77和下加熱絲78都固定在外鍋4內,底部導線78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

所述外鍋4包括外鍋體69、抬鍋軸承70、滾軸支承架71、外鍋滾軸72、滾軸支承架固定底環73;抬鍋軸承70安裝在l架55和托鍋桿58上,外鍋體69通過抬鍋軸承70與l架55和托鍋桿58聯接,外鍋滾軸72安裝在外鍋體69上,滾軸支承架71固定在外鍋體69上起到支承外鍋滾軸72的作用,滾軸支承架固定底環73固定在外鍋體69的底部,起到固定滾軸支承架71的作用。

所述內鍋8包括內鍋體75、內鍋套環74;內鍋套環75固定在內鍋體75上,用來將內鍋體75安裝在外鍋4上。

所述盛菜機構6包括盛菜碗79、盛菜碗托80、盛菜機構連桿81;盛菜碗79放置在盛菜碗托80上,盛菜機構連桿81上端與盛菜碗托80鉸接,盛菜機構連桿81下端和灶臺平板2鉸接。

實施例2:如圖1-21所示,一種智能炒菜機器,包括調料添加機構1、灶臺平板2、加熱機構3、外鍋4、食材翻炒機構5、盛菜機構6、鍋轉動機構7、內鍋8、鍋移動機構9;鍋轉動機構7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調料添加機構1安裝在鍋轉動機構7上,加熱機構3安裝在鍋轉動機構7一側,外鍋4安裝在加熱機構3上,內鍋8安裝在外鍋4內,鍋移動機構9安裝在外鍋4下方并與外鍋4連接,食材翻炒機構5安裝灶臺平板2并與外鍋4連接,盛菜機構6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

鍋轉動機構7能夠帶動內鍋8在外鍋4上轉動,鍋移動機構9能夠帶動外鍋4和內鍋8在灶臺平板2上移動同時能夠托起內鍋8、外鍋4的一側使菜從內鍋8中倒入盛菜機構6。

所述調料添加機構1包括調料閥門氣缸10、偏心推盤11、調料盒12、調料閥門從動桿13、調料閥門14、調料閥門主動桿15、調料盒蓋16、偏心推盤電機17、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和偏心推盤齒輪19;調料盒12設有多個相互隔開的斜坡槽,用來放置不同的調料,調料盒蓋16安裝在調料盒12上,調料閥門氣缸10安裝在調料盒蓋16上,調料閥門主動桿15一端與調料閥門氣缸10相連形成可前后移動的移動副、調料閥門主動桿15另一端與調料閥門從動桿13相連形成轉動副,調料閥門從動桿13末端與調料閥門14相連形成轉動副,調料閥門14上端與調料盒蓋16相連形成轉動副,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安裝在偏心推盤電機17上,偏心推盤齒輪19安裝在偏心推盤11上,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與偏心推盤齒輪19嚙合,偏心推盤11、偏心推盤電機17、調料盒12均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

所述食材翻炒機構5包括后翻炒傳動軸殼蓋20、翻炒傳動軸殼托21、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3、翻炒滑塊移動電機24、翻炒滑塊齒條25、翻炒轉盤齒條26、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7、翻炒轉盤28、翻炒葉主動電機29、翻炒軸卡盤30、右翻炒葉31、右翻炒軸32、左翻炒軸33、左翻炒葉34、翻炒葉短傳動軸35、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翻炒葉長傳動軸37、翻炒軸過渡軸套38、過渡軸套軸承39、過渡軸套螺釘40、翻炒轉盤托41、翻炒滑塊平動齒輪42、翻炒轉盤蝸輪43、翻炒滑塊44、翻炒葉主動電機螺栓45、翻炒葉主動電機固定蓋46、翻炒軸卡盤氣缸47、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翻炒軸卡盤連桿49、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翻炒軸卡盤配重塊52、翻炒軸卡盤蓋53、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翻炒葉短傳動軸35、翻炒葉長傳動軸37均安裝在翻炒傳動軸殼蓋20、翻炒傳動軸殼托21所構成的翻炒傳動軸殼內,翻炒葉短傳動軸35、翻炒葉長傳動軸37的兩端固定安裝有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左翻炒軸33的左端和右翻炒軸32的右端均固定安裝有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左翻炒軸33左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左翻炒葉34左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上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左翻炒葉34左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下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翻炒葉長傳動軸37左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翻炒葉長傳動軸37右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右翻炒葉31右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下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右翻炒葉31右邊的右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上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右翻炒軸32的右部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左翻炒葉34固定在左翻炒軸33上,右翻炒葉31固定在右翻炒軸32上,左翻炒軸33和右翻炒軸32中間通過翻炒軸過渡軸套38連接,兩個過渡軸套軸承39分別安裝在左翻炒軸33的右端和右翻炒軸32的左端,過渡軸套螺釘40將過渡軸套38的兩半固定在一起,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3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翻炒轉盤托41安裝在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3上并可以上下移動,翻炒轉盤28安裝在翻炒轉盤托41上,翻炒滑塊齒條25固定在翻炒轉盤28上,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和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7固定在翻炒轉盤托41上,翻炒轉盤蝸輪43固定在翻炒轉盤28上,翻炒轉盤蝸輪43與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的蝸桿嚙合,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7的齒輪和翻炒轉盤齒條26嚙合,翻炒滑塊44安裝在翻炒轉盤28的導軌上,翻炒滑塊移動電機24和翻炒葉主動電機29固定在翻炒滑塊44上,翻炒葉主動電機固定蓋46通過翻炒葉主動電機螺栓45固定在翻炒葉主動電機29上,翻炒軸卡盤30安裝在翻炒葉主動電機29上且可由翻炒葉主動電機29帶動轉動,翻炒軸卡盤氣缸47、翻炒軸卡盤配重塊52和翻炒軸卡盤蓋53固定在翻炒軸卡盤30上,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與翻炒軸卡盤氣缸47相連,翻炒軸卡盤連桿49前端與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鉸接,兩個翻炒軸卡盤連桿49的后端分別與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和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鉸接,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固定在翻炒軸卡盤30上,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和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的中部都與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鉸接。

所述鍋移動機構9包括l架55、l架移動電機56、l架內置液壓底桿57、托鍋桿58、l架內置液壓前桿59、l架梁60、l架移動齒條61、托鍋液壓底桿82;l架移動齒條61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l架移動電機56固定在l架梁60上,移動電機56的齒輪與l架移動齒條61嚙合,l架55固定在l架梁60上,l架內置液壓底桿57固定在l架55上,l架內置液壓前桿59安裝在l架內置液壓底桿57中,托鍋液壓底桿82底部與l架內置液壓前桿59前部鉸接,托鍋桿58安裝在托鍋液壓底桿82上。

所述鍋轉動機構7包括轉動器電機62、轉動器蝸輪63、轉動主動電機64、轉動器主動齒輪65、轉動器主動軸66、轉動器帶動盤67、轉動器68;轉動器電機62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轉動器蝸輪63固定在轉動器68上,轉動器68和轉動器蝸輪63相固定的軸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且轉動器68可以繞該軸轉動,轉動主動電機64固定在在轉動器68上,轉動器主動齒輪65和轉動器帶動盤67固定在轉動器主動軸66上,轉動器主動軸66安裝在轉動器68上,轉動器電機62的蝸桿與轉動器蝸輪63嚙合,轉動主動電機64的齒輪和轉動器主動齒輪65嚙合。

所述加熱機構3包括上加熱絲76、下加熱絲77、底部導線78;上加熱絲77和下加熱絲78都固定在外鍋4內,底部導線78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

所述外鍋4包括外鍋體69、抬鍋軸承70、滾軸支承架71、外鍋滾軸72、滾軸支承架固定底環73;抬鍋軸承70安裝在l架55和托鍋桿58上,外鍋體69通過抬鍋軸承70與l架55和托鍋桿58連接,外鍋滾軸72安裝在外鍋體69上,滾軸支承架71固定在外鍋體69上支承外鍋滾軸72,滾軸支承架固定底環73固定在外鍋體69的底部,起到固定滾軸支承架71的作用。

所述內鍋8包括內鍋體75、內鍋套環74;內鍋套環74固定在內鍋體75上,用來將內鍋體75安裝在外鍋4上。

所述盛菜機構6包括盛菜碗79、盛菜碗托80、盛菜機構連桿81;盛菜碗79放置在盛菜碗托80上,盛菜機構連桿81上端與盛菜碗托80鉸接,盛菜機構連桿81下端和灶臺平板2鉸接。

實施例3:如圖1-15所示,一種智能炒菜機器,包括調料添加機構1、灶臺平板2、加熱機構3、外鍋4、食材翻炒機構5、盛菜機構6、鍋轉動機構7、內鍋8、鍋移動機構9;鍋轉動機構7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調料添加機構1安裝在鍋轉動機構7上,加熱機構3安裝在鍋轉動機構7一側,外鍋4安裝在加熱機構3上,內鍋8安裝在外鍋4內,鍋移動機構9安裝在外鍋4下方并與外鍋4連接,食材翻炒機構5安裝灶臺平板2并與外鍋4連接,盛菜機構6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

鍋轉動機構7能夠帶動內鍋8在外鍋4上轉動,鍋移動機構9能夠帶動外鍋4和內鍋8在灶臺平板2上移動同時能夠托起內鍋8、外鍋4的一側使菜從內鍋8中倒入盛菜機構6。

所述調料添加機構1包括調料閥門氣缸10、偏心推盤11、調料盒12、調料閥門從動桿13、調料閥門14、調料閥門主動桿15、調料盒蓋16、偏心推盤電機17、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和偏心推盤齒輪19;調料盒12設有多個相互隔開的斜坡槽,用來放置不同的調料,調料盒蓋16安裝在調料盒12上,調料閥門氣缸10安裝在調料盒蓋16上,調料閥門主動桿15一端與調料閥門氣缸10相連形成可前后移動的移動副、調料閥門主動桿15另一端與調料閥門從動桿13相連形成轉動副,調料閥門從動桿13末端與調料閥門14相連形成轉動副,調料閥門14上端與調料盒蓋16相連形成轉動副,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安裝在偏心推盤電機17上,偏心推盤齒輪19安裝在偏心推盤11上,偏心推盤電機齒輪18與偏心推盤齒輪19嚙合,偏心推盤11、偏心推盤電機17、調料盒12均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

所述食材翻炒機構5包括后翻炒傳動軸殼蓋20、翻炒傳動軸殼托21、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3、翻炒滑塊移動電機24、翻炒滑塊齒條25、翻炒轉盤齒條26、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7、翻炒轉盤28、翻炒葉主動電機29、翻炒軸卡盤30、右翻炒葉31、右翻炒軸32、左翻炒軸33、左翻炒葉34、翻炒葉短傳動軸35、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翻炒葉長傳動軸37、翻炒軸過渡軸套38、過渡軸套軸承39、過渡軸套螺釘40、翻炒轉盤托41、翻炒滑塊平動齒輪42、翻炒轉盤蝸輪43、翻炒滑塊44、翻炒葉主動電機螺栓45、翻炒葉主動電機固定蓋46、翻炒軸卡盤氣缸47、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翻炒軸卡盤連桿49、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翻炒軸卡盤配重塊52、翻炒軸卡盤蓋53、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翻炒葉短傳動軸35、翻炒葉長傳動軸37均安裝在翻炒傳動軸殼蓋20、翻炒傳動軸殼托21所構成的翻炒傳動軸殼內,翻炒葉短傳動軸35、翻炒葉長傳動軸37的兩端固定安裝有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左翻炒軸33的左端和右翻炒軸32的右端均固定安裝有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左翻炒軸33左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左翻炒葉34左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上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左翻炒葉34左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下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翻炒葉長傳動軸37左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翻炒葉長傳動軸37右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右翻炒葉31右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下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右翻炒葉31右邊的右邊的翻炒葉短傳動軸35上端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與右翻炒軸32的右部的翻炒葉傳動錐齒輪36嚙合,左翻炒葉34固定在左翻炒軸33上,右翻炒葉31固定在右翻炒軸32上,左翻炒軸33和右翻炒軸32中間通過翻炒軸過渡軸套38連接,兩個過渡軸套軸承39分別安裝在左翻炒軸33的右端和右翻炒軸32的左端,過渡軸套螺釘40將過渡軸套38的兩半固定在一起,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3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翻炒轉盤托41安裝在翻炒轉盤平動導軌23上并可以上下移動,翻炒轉盤28安裝在翻炒轉盤托41上,翻炒滑塊齒條25固定在翻炒轉盤28上,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和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7固定在翻炒轉盤托41上,翻炒轉盤蝸輪43固定在翻炒轉盤28上,翻炒轉盤蝸輪43與翻炒轉盤轉動電機22的蝸桿嚙合,翻炒轉盤平動電機27的齒輪和翻炒轉盤齒條26嚙合,翻炒滑塊44安裝在翻炒轉盤28的導軌上,翻炒滑塊移動電機24和翻炒葉主動電機29固定在翻炒滑塊44上,翻炒葉主動電機固定蓋46通過翻炒葉主動電機螺栓45固定在翻炒葉主動電機29上,翻炒軸卡盤30安裝在翻炒葉主動電機29上且可由翻炒葉主動電機29帶動轉動,翻炒軸卡盤氣缸47、翻炒軸卡盤配重塊52和翻炒軸卡盤蓋53固定在翻炒軸卡盤30上,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與翻炒軸卡盤氣缸47相連,翻炒軸卡盤連桿49前端與翻炒軸卡盤氣缸滑筒48鉸接,兩個翻炒軸卡盤連桿49的后端分別與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和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鉸接,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固定在翻炒軸卡盤30上,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50和翻炒軸卡盤右從動桿51的中部都與翻炒軸卡盤左從動桿軸54鉸接。

所述鍋移動機構9包括l架55、l架移動電機56、l架內置液壓底桿57、托鍋桿58、l架內置液壓前桿59、l架梁60、l架移動齒條61、托鍋液壓底桿82;l架移動齒條61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l架移動電機56固定在l架梁60上,移動電機56的齒輪與l架移動齒條61嚙合,l架55固定在l架梁60上,l架內置液壓底桿57固定在l架55上,l架內置液壓前桿59安裝在l架內置液壓底桿57中,托鍋液壓底桿82底部與l架內置液壓前桿59前部鉸接,托鍋桿58安裝在托鍋液壓底桿82上。

所述鍋轉動機構7包括轉動器電機62、轉動器蝸輪63、轉動主動電機64、轉動器主動齒輪65、轉動器主動軸66、轉動器帶動盤67、轉動器68;轉動器電機62固定在灶臺平板2上,轉動器蝸輪63固定在轉動器68上,轉動器68和轉動器蝸輪63相固定的軸安裝在灶臺平板2上且轉動器68可以繞該軸轉動,轉動主動電機64固定在在轉動器68上,轉動器主動齒輪65和轉動器帶動盤67固定在轉動器主動軸66上,轉動器主動軸66安裝在轉動器68上,轉動器電機62的蝸桿與轉動器蝸輪63嚙合,轉動主動電機64的齒輪和轉動器主動齒輪65嚙合。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坛市| 柞水县| 东乌| 洞口县| 秦皇岛市| 承德县| 旬阳县| 海丰县| 淅川县| 永昌县| 临漳县| 庄浪县| 聊城市| 绿春县| 武山县| 霍山县| 乐至县| 乌鲁木齐市| 秦安县| 格尔木市| 芮城县| 东台市| 新泰市| 义乌市| 吉安县| 九龙坡区| 都匀市| 陈巴尔虎旗| 云和县| 临汾市| 平凉市| 琼中| 小金县| 石狮市| 山阴县| 沅江市| 徐水县| 海原县| 三亚市| 左权县| 城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