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梯子的掛件。
背景技術:
用戶站在梯子的頂部時,常常需要用到各種工具,以輔助完成工作。所述各種工具包括螺絲刀、扳手、電鉆、鉚釘槍等,當用戶站在梯子頂部的時候,由于用戶無法用手抓住眾多的工具,因此,現有的梯子在其頂部安裝一個掛件,以方便存放工具。然而,現有的掛件無法從梯子上取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用于梯子的掛件,以方便更換梯子上的掛件。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梯子的掛件,包括套筒和與所述套筒鉸接的工具架,所述套筒上設有豎向設置的安裝孔,所述工具架上設有豎向設置的避讓孔和開口朝上的凹槽,所述套筒的側壁上設有與所述安裝孔連通的缺口,該缺口豎向貫穿所述套筒。
進一步的,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缺口的一側設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套筒位于所述缺口的另一側設有第二凸起,所述掛件還包括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依次貫穿所述第一凸起、所述工具架和所述第二凸起,以使所述工具架與所述套筒鉸接。
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第一凸起上設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凸起上設有第二通孔,所述工具架上設有第三通孔,所述螺栓依次貫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后,與所述螺母固定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工具架上設有向外延伸的第三凸起,所述第三通孔設置在所述第三凸起上。
進一步的,所述工具架包括弧形板、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所述避讓孔設置在所述弧形板上,所述第一凸筋和所述第二凸筋由所述弧形板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凸筋、所述第二凸筋和所述弧形板圍成所述凹槽。
進一步的,所述弧形板上設有開口朝上的卡槽。
進一步的,所述套筒包括平直部和傾斜部,所述傾斜部與所述平直部的邊緣位置連接,并且所述傾斜部由所述平直部的邊緣位置向其中間位置方向延伸。
進一步的,所述傾斜部和所述平直部圓角過渡。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掛件包括帶缺口的套筒,當套筒套在梯子的支撐柱上,并且該套筒與梯子的踏板相抵時,用戶可以將工具存放在工具架上;當用戶不使用梯子時,用戶拉動套筒以使套筒上的缺口變大,以實現套筒從梯子上取下。如此設計,方便用戶根據實際情況更換不同規格的掛件。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中掛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參照圖1,一種用于梯子的掛件,包括套筒1和與套筒1鉸接的工具架2,套筒1上設有豎向設置的安裝孔3,工具架2上設有豎向設置的避讓孔4和開口朝上的凹槽5,套筒1的側壁上設有與安裝孔3連通的缺口6,該缺口6豎向貫穿套筒1。
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套筒1位于缺口6的一側設有向外延伸的第一凸起101,套筒1位于缺口6的另一側設有第二凸起102,掛件還包括連接組件,連接組件依次貫穿第一凸起101、工具架2和第二凸起102,以使工具架2與套筒1鉸接,具體的:連接組件包括螺栓7和螺母8,第一凸起101上設有第一通孔,第二凸起102上設有第二通孔,工具架2上設有第三通孔,螺栓7依次貫穿第一通孔、第三通孔和第二通孔后,與螺母8固定連接。如此設計,即使工具架2上的工具較重,套筒1與梯子上的支撐柱相互擠壓也不會導致缺口變大。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套筒上設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上設有第一通孔,工具架上設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側壁上設有定位孔,所述連接組件包括轉軸,轉軸一端設有第一凸臺,轉軸另一端設有第二凸臺,當第一凸起插入定位槽時,轉軸貫穿定位孔和第一通孔,以實現第一凸臺與工具架對應,第二凸臺與第一凸起對應。
需要說明的是:現有的梯子包括兩根支撐柱和若干踏板,兩根支撐柱通過踏板連接。
優選的,所述工具架2上設有向外延伸的第三凸起221,第三通孔設置在第三凸起221上。
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工具架2包括弧形板21、第一凸筋22和第二凸筋23,避讓孔4設置在弧形板21上,第一凸筋22和第二凸筋23由弧形板21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凸筋22、第二凸筋23和弧形板21圍成凹槽5。如此設計,增加工具架2的抗變形強度以及減輕工具架2的重量。在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實施例中,工具架包括長方體,避讓孔和凹槽設置在長方體上。
優選的,第三凸起221與第一凸筋22和弧形板21一體成型。如此設計,增加第三凸起221的抗變形能力。
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弧形板21上設有開口朝上的卡槽9。如此設計,方便袋子掛在工具架2上。
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套筒1包括平直部11和傾斜部12,傾斜部12與平直部11的邊緣位置連接,并且傾斜部12由平直部11的邊緣位置向其中間位置方向延伸。如此設計,當工具為工具架2提供一個向下的作用力時,傾斜部12擠壓支撐柱,以實現增加套筒1變形的阻力。
優選的,本實施例的傾斜部12和平直部11圓角過渡,即傾斜部12與平直部11的連接處設置有圓角13。
應當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實施例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盡管結合附圖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不脫離通過所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以做出各種形式和細節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