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涉及一種消音通風采光裝置,主要用于廠房、場館的窗體位置的消音、通風、采光。
背景技術:
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以波的形式在一定的介質(如固體、液體、氣體)中進行傳播。通常所說的噪聲污染是指人為造成的。從生理學觀點來看,凡是干擾人們休息、學習和工作以及對你所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即不需要的聲音,統稱為噪聲。當噪聲對人及周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時,就形成噪聲污染。
噪聲污染是現在很多廠房和場館面臨的問題,并且作為廠房、場館的窗,本身是用來通風采光的,但是,由于噪聲的原因,傳統的窗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必須一種既能消音,又保持通風采光功能的結構來替代傳統的窗,現有技術中采用在窗體上安裝通風消音器來解決通風消音問題,這種結構窗戶是不能打開的,通風消音效果都不理想。申請號 201410765945.2的發明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采光通風消音窗,安裝在大型廠房、場館窗口上的窗子。外型為方型,其中玻璃窗可保證室內采光并隔聲,玻璃窗周邊有通風消音器,保證室內的通風、消音,使室內的噪聲不外泄,但其窗體仍然是固定的,依靠裸露在室外的通風消音器通風消音,長時間使用時效果會逐漸降低,并容易被異物進入。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實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的消音通風采光裝置。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所采用的技術手段是:一種消音通風采光裝置,包括內部填充消音材料的四方體消音框架,消音框架內分成通風消音室和采光消音室,通風消音室分成第一室、第二室、第三室三個依次連接的室,在通風消音室位于室外的一面,第一室和第三室開口,第二室封閉;在通風消音室位于室內的一面封閉,第一室和第三室與第二室連接邊設置為透氣格柵或網;通風消音室與采光消音室連接處,第一室和第三室采用消音邊封閉,第二室開口;采光消音室位于室外的一面設置外窗體,朝向室內的一面上設置具有開合結構的內窗體。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室、第二室、第三室以上中下的方式依次連接。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室、第二室、第三室的長、寬均相等。
作為優選,所述內窗體的開戶結構采用手動控制。
作為優選,所述外窗體采用雙層封閉玻璃窗。
進一步的,所述外窗體設置為開合結構,在與外窗體配合連接的采光消音室四邊或至少相對的兩邊上安裝限位跑道,在外窗體上設置安裝在限位跑道內的跑道桿,使得外窗體能整體平移推出裝置框架。
本實用的有益效果是:采光與普通窗相同,雙層窗密封,隔音效果更強,在通風狀態下,夏季室外溫度高或冬季室溫穩定低,均能通過第一室和第三室與室內形成充分對流,換氣速度快,通風效果好,消音結構達到完美的消音效果,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作進一步的闡述。
圖1 為本實用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通風消音室,11、第一室,12、第二室,13、第三室,14、透氣格柵或網,2、采光消音室,21、外窗體,22、內窗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一種消音通風采光裝置,包括內部填充消音材料的四方體消音框架,消音框架內分成通風消音室1和采光消音室2,通風消音室1分成第一室11、第二室12、第三室13三個依次連接的室,在通風消音室1位于室外的一面,第一室11和第三室13開口,第二室12封閉;在通風消音室1位于室內的一面封閉,第一室11和第三室13與第二室12連接邊設置為透氣格柵或網14;通風消音室1與采光消音室2連接處,第一室11和第三室13采用消音邊封閉,第二室12開口;采光消音室2位于室外的一面設置外窗體21,朝向室內的一面上設置具有開合結構的內窗體22。
實施例2
作為對實施例1的優選,所述第一室11、第二室12、第三室13以上中下的方式依次連接。
所述第一室11、第二室12、第三室13的長、寬均相等。
所述內窗體22的開戶結構采用手動控制。
所述外窗體21采用雙層封閉玻璃窗。
實施例3
作為實施例1的一種可能,所述外窗體21設置為開合結構,在與外窗體21配合連接的消音框架采光室四邊或至少相對的兩邊上安裝限位跑道,在外窗體上設置安裝在限位跑道內的跑道桿,使得外窗體能整體平移推出裝置框架。
此實施例在外窗體和內窗體同時開著的情況下,消音效果會下降,但是通風效果會提高。
本實用所給出的結構,采光與普通窗相同,雙層窗密封,隔音效果更強,在通風狀態下,夏季室外溫度高或冬季室溫穩定低,均能通過第一室和第三室與室內形成充分對流,換氣速度快,通風效果好,消音結構達到完美的消音效果,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
本實用所公開的實施例只是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解釋,不能作為對本實用內容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基礎上的簡單變更,依然在本實用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