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浮萍打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浮萍打撈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浮萍打撈裝置,涉及一種去除水中浮萍的設備,屬于環保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能夠自動捕撈和收集水中浮萍的設備。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水污染的日益加劇,大面積的浮萍危害非常嚴重,浮萍不僅嚴重破壞湖面、河道生態環境,而且影響了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目前的浮萍打撈裝置多帶有滾網和刮板等結構,由于滾網網孔較小容易堵塞,使浮萍捕集效果較差,且被刮下的浮萍在刮板處堆積,需要人工收集,操作復雜且效率低。發明內容[0003]為了改善上述情況,本實用新型浮萍打撈裝置,提供了一種能夠自動捕撈和收集水中浮萍的設備,能夠利用傳送帶使裝置連續捕撈浮萍,利用傳動機構自動收集浮萍。[0004]本實用新型浮萍打撈裝置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浮萍打撈裝置由捕撈部分和收集部分兩部分組成。捕撈部分由升帶轉軸、篩板、彈簧、傳送帶、主動輪、降帶支座、發動機、減速箱、降帶轉軸、捕撈支座和連桿組成,降帶轉軸、升帶轉軸和主動輪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布置,連桿置于降帶轉軸、升帶轉軸和主動輪端部,傳送帶置于降帶轉軸、升帶轉軸和主動輪上,篩板置于傳送帶上,彈簧一端置于篩板上,另一端置于傳送帶上,捕撈支座置于主動輪端部,減速箱置于降帶轉軸左側,發動機置于減速箱左側,主動輪與減速箱連接,減速箱與發動機連接,降帶支座置于降帶轉軸端部。收集部分由掃萍板、水平滑塊、滑枕、搖塊、曲柄、搖桿、刮萍斜板、斜板底支座和斜板中支座組成,刮萍斜板置于捕撈部分左端,且刮萍斜板與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刮萍斜板上邊緣與主動輪軸線平行,且刮萍斜板上端與傳送帶有一定間隙,斜板底支座置于刮萍斜板底部,斜板中支座置于刮萍斜板中部,搖塊置于刮萍斜板上,曲柄一端置于搖塊上,另一端置于減速箱上,水平滑塊置于刮萍斜板上,搖桿貫穿搖塊,且搖桿一端置于刮萍斜板上,另一端置于水平滑塊上,滑枕置于刮萍斜板上,且滑枕位于水平滑塊上方,掃萍板下端穿過滑枕且掃萍板下端貫穿水平滑塊。[0005]使用時,使捕撈部分與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且捕撈部分右端浸入水中,用捕撈支座將捕撈部分與船體固定,刮萍斜板置于捕撈部分左端,且刮萍斜板上端與傳送帶有一定間隙,用斜板底支座和斜板中支座將刮萍斜板與船體固定,連桿將降帶轉軸、升帶轉軸和主動輪固定。起動發動機,發動機帶動減速箱工作,減速箱為曲柄和主動輪提供動力,主動輪轉動,同時主動輪帶動傳送帶向上運動,傳送帶帶動彈簧和篩板向上運動,篩板帶著從水中捕撈到的浮萍向上運動,篩板接觸到刮萍斜板時,彈簧受到拉伸,同時受到拉伸的彈簧使篩板與刮萍斜板緊密接觸,刮萍斜板將浮萍從篩板上刮下,篩板和彈簧到達刮萍斜板下方后,彈簧逐漸恢復原長。曲柄在減速箱帶動下轉動,曲柄帶動搖塊和搖桿在刮萍斜板上擺動,搖桿帶動水平滑塊在刮萍斜板上移動,水平滑塊帶動掃萍板沿與主動輪軸線平行方向往復移動,滑枕用于限制掃萍板沿刮萍斜板向下的運動,掃萍板通過往復移動將刮萍斜板上堆積的浮萍刮下,落入船中,達到自動捕撈并收集浮萍的目的。[0006]有益效果[0007]一、能夠自動捕集和清除水中浮萍。[0008]二、價格低廉,易于推廣。[0009]三、結構簡單,便于操作。
[0010]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浮萍打撈裝置的立體結構圖。[0011]附圖中[0012]其中零件為:升帶轉軸(1),篩板(2),彈簧(3),傳送帶(4),主動輪(5),掃萍板(6),水平滑塊(7),滑枕(8),搖塊(9),曲柄(10),搖桿(11),刮萍斜板(12),斜板底支座[13],斜板中支座(14),降帶支座(15),發動機(16),減速箱(17),降帶轉軸(18),捕撈支座(19),連桿(20)具體實施方式
:[0013]本實用新型浮萍打撈裝置是這樣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浮萍打撈裝置由捕撈部分和收集部分兩部分組成。捕撈部分由升帶轉軸(I)、篩板(2)、彈簧(3)、傳送帶(4)、主動輪(5)、降帶支座(15)、發動機(16)、減速箱(17)、降帶轉軸(18)、捕撈支座(19)和連桿(20)組成,降帶轉軸(18)、升帶轉軸(I)和主動輪(5)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布置,連桿(20)置于降帶轉軸(18)、升帶轉軸(I)和主動輪(5)端部,傳送帶(4)置于降帶轉軸(18)、升帶轉軸⑴和主動輪(5)上,篩板⑵置于傳送帶⑷上,彈簧(3) —端置于篩板⑵上,另一端置于傳送帶(4)上,捕撈支座(19)置于主動輪(5)端部,發動機(16)置于降帶轉軸(18)左側,減速箱(17)置于發動機(16)右側,主動輪(5)與減速箱(17)連接,減速箱(17)與發動機(16)連接,降帶支座(15)置于降帶轉軸(18)端部。收集部分由掃萍板¢)、水平滑塊⑵、滑枕(8)、搖塊(9)、曲柄(10)、搖桿(11)、刮萍斜板(12)、斜板底支座(13)和斜板中支座(14)組成,刮萍斜板(12)置于捕撈部分左端,且刮萍斜板(12)與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刮萍斜板(12)上邊緣與主動輪(5)軸線平行,且刮萍斜板(12)上端與傳送帶(4)有一定間隙,斜板底支座(13)置于刮萍斜板(12)底部,斜板中支座(14)置于刮萍斜板(12)中部,搖塊(9)置于刮萍斜板(12)上,曲柄(10) —端置于搖塊(9)上,另一端置于減速箱(17)上,水平滑塊(7)置于刮萍斜板(12)上,搖桿(11)貫穿搖塊(9),且搖桿(11) 一端置于刮萍斜板(12)上,另一端置于水平滑塊(7)上,滑枕(8)置于刮萍斜板(12)上,且滑枕(8)位于水平滑塊(7)上方,掃萍板(6)下端穿過滑枕(8)且刮萍斜板(12)下端貫穿水平滑塊(7)。[0014]使用時,使捕撈部分與水平面呈一定角度,且捕撈部分右端浸入水中,用捕撈支座(19)將捕撈部分與船體固定,刮萍斜板(12)置于捕撈部分左端,且刮萍斜板(12)上端與傳送帶(4)有一定間隙,用斜板底支座(13)和斜板中支座(14)將刮萍斜板(12)與船體固定,連桿(20)將降帶轉軸(18)、升帶轉軸(I)和主動輪(5)固定。起動發動機(16),發動機(16)帶動減速箱(17)工作,減速箱(17)為曲柄(10)和主動輪(5)提供動力,主動輪(5)轉動,同時主動輪(5)帶動傳送帶(4)向上運動,傳送帶(4)帶動彈簧(3)和篩板(2)向上運動,篩板(2)帶著從水中捕撈到的浮萍向上運動,篩板(2)接觸到刮萍斜板(12)時,彈簧(3)受到拉伸,同時受到拉伸的彈簧(3)使篩板(2)與刮萍斜板(12)緊密接觸,刮萍斜板(12)將浮萍從篩板(2)上刮下,篩板(2)和彈簧(3)到達刮萍斜板(12)下方后,彈簧(3)逐漸恢復原長。曲柄(10)在減速箱(17)帶動下轉動,曲柄(10)帶動搖塊(9)和搖桿(11)在刮萍斜板(12)上擺動,搖桿(11)帶動水平滑塊(7)在刮萍斜板(12)上移動,水平滑塊(7)帶動掃萍板(6)沿與主動輪(5)軸線平行方向往復移動,滑枕(8)用于限制掃萍板(6)沿刮萍斜板(12)向下的運動,掃萍板(6)通過往復移動將刮萍斜板(12)上堆積的浮萍刮下,落入船中,達到自動捕撈并收集浮萍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浮萍打撈裝置,其特征是:降帶轉軸、升帶轉軸和主動輪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布置,連桿置于降帶轉軸、升帶轉軸和主動輪端部,傳送帶置于降帶轉軸、升帶轉軸和主動輪上,篩板置于傳送帶上,彈簧兩端分別置于篩板和傳送帶上,主動輪與減速箱連接,減速箱與發動機連接,刮萍斜板上端與傳送帶有一定間隙,搖塊置于刮萍斜板上,曲柄一端置于搖塊上,另一端置于減速箱上,水平滑塊置于刮萍斜板上,搖桿貫穿搖塊,且搖桿一端置于刮萍斜板上,另一端置于水平滑塊上,滑枕置于刮萍斜板上,且滑枕位于水平滑塊上方,掃萍板下端穿過 滑枕且掃萍板下端貫穿水平滑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浮萍打撈裝置,涉及一種能夠自動捕撈和收集水中浮萍的設備,其特征在于降帶轉軸、升帶轉軸和主動輪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布置,連桿置于降帶轉軸、升帶轉軸和主動輪端部,傳送帶置于降帶轉軸、升帶轉軸和主動輪上,篩板置于傳送帶上,彈簧兩端分別置于篩板和傳送帶上,主動輪與減速箱連接,減速箱與發動機連接,刮萍斜板上端與傳送帶有一定間隙,搖塊置于刮萍斜板上,曲柄一端置于搖塊上,另一端置于減速箱上,水平滑塊置于刮萍斜板上,搖桿貫穿搖塊,且搖桿一端置于刮萍斜板上,另一端置于水平滑塊上,滑枕置于刮萍斜板上,且滑枕位于水平滑塊上方,掃萍板下端穿過滑枕且掃萍板下端貫穿水平滑塊。
文檔編號E02B15/10GK203080500SQ20132010206
公開日2013年7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2月26日
發明者王一卿 申請人:王一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