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一體式雨水回收蓄調水系統及其方法。
背景技術:
海綿城市是國家提出的一種城市建設新理念,“海綿城市”作為修復城市水生態的一條路徑,在下雨時具有滲、滯、蓄、凈、用、排的功能,能夠實現水的循環利用和再生利用,節約用水,解決越來越多的城市所面臨的水環境日益加重的生態危機,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建設海綿城市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目前海綿城市的雨水系統主要采取直排的方式排水,排水系統沒有根據雨水情況合理設置,降落到地面的雨水通過雨水井直接進水管網,排水方式單一,雨水短時間匯集入管道造成管道瞬時排水能力不足,雨水井非常容易堵塞,造成排水壓力大,導致了眾多城市產生內澇;另外,由于路面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油污以及其它重金屬污染,雨水沖刷后形成污染徑流,若直接排入雨水管網,無疑將會引起水資源污染,且部分污染嚴重的地區,初期雨水水質較差,直接排入河流水體,也對城市水系造成較大污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一體式雨水回收蓄調水系統及其方法的技術方案,不僅結構簡單,安裝便捷,而且蓄水箱案安裝后,直接將其他設備安裝在蓄水箱的頂面上,完全沒有高差的問題,沒有配管的麻煩,使得整個施工更加的簡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一體式雨水回收蓄調水系統,包括過濾器、下滲井、蓄水箱、溢流水箱和凈化裝置,其特征在于:過濾器、凈化裝置均位于蓄水箱的頂面上,過濾器上設置有進水管、出水管和排水管,過濾器的內部設置有過濾框體,過濾框體包括框架體、支撐卡塊和第一折流板,框架體的外壁上均勻設置有漏水孔,框架體通過支撐卡塊與過濾器的內側壁限位連接,第一折流板均勻設置在框架體的內部,蓄水箱的底部通過連接管與溢流水箱、下滲井相連接,蓄水箱的上方通過溢流水管與溢流水箱相連接,溢流水管內設置有溢流閥,蓄水箱和溢流水箱內均設置有水位檢測裝置,蓄水箱的底部設置有緩沖裝置和潛水泵,緩沖裝置與出水管相連接,潛水泵通過輸送管與凈化裝置相連接;過濾框體的設計不僅可以便于過濾后的干凈雨水進入到蓄水箱中進行再次利用,而且又便于污水和雜質進入到市政污水管內進行污水的集中處理,結構設計更加的合理,框架體的設計可以便于水與雜質之間的分離,清澈的雨水可以從框架體的漏水孔進入到出水管,再排入到蓄水箱中,支撐卡塊的設計可以便于框架體與過濾器之間的嵌位固定,第一折流板的設計可以延長雨水在框架體中的時間,使得雨水與雜質的分離更加的徹底,從而使得經過過濾器處理后的雨水更加的清澈,提高過濾器的過濾效果,蓄水箱可以便于過濾后的雨水的蓄積,蓄積的雨水可以用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但蓄水箱中的雨水較多時,通過連接管將多余的雨水輸送到溢流水箱中,進一步擴大雨水的收集體積,可以應對城市下雨量較大的情況,提高雨水的回收再利用率,溢流水管的設計可以在降雨量較密集時,打開溢流水管中的溢流閥,加快蓄水箱中的雨水排入到溢流水箱中的速度,避免排放速度較慢,造成蓄水箱中的雨水的溢出,整體結構設計更加的合理,水位檢測裝置的設計可以時刻檢測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水位量,當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量超過正常水位,而雨水還在源源不斷的進入到蓄水箱時,同時將第一流量閥和第二流量閥打開,使得雨水可以從下滲井、第一下滲管道和第二下滲管道中滲透到泥土中,避免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的溢出,緩沖裝置的設計,可以防止雨水快速沖入到蓄水箱的底部,由于蓄水箱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底部會有一層細細的淤泥逐漸積累,如果保持靜止,可以逐漸產生出厭氧菌的保護層,可以對蓄水箱中的雨水進行保護,所以采用緩沖裝置可以有效避免厭氧菌保護層被破壞,不僅不會對蓄水箱的雨水進行保護,被沖擊的淤泥還會造成雨水的再次污染,影響雨水的后期處理和使用。
進一步,下滲井上設置有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下滲井通過第一排放管與第一下滲管道相連接,下滲井通過第二排放管與第二下滲管道相連接,第一排放管內設置有第一流量閥,第二排放管內設置有第二流量閥,第一下滲管道和第二下滲管道上均勻設置有滲濾孔,滲濾孔上設置有土工布,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的設計可以便于下滲井與第一下滲管道和第二下滲管道之間的連接,從而加快雨水的下滲速率,通過第一流量閥和第二流量閥可以分別控制第一下滲管道和第二下滲管道,使用更加的方便。
進一步,水位檢測裝置包括最低水位檢測器、警戒水位檢測器和最高水位檢測器,最低水位檢測器、警戒水位檢測器和最高水位檢測器從低往高依次設置在蓄水箱、溢流水箱的內側壁上,水位檢測裝置與溢流閥、第一流量閥和第二流量閥相連接,水位檢測裝置的設計可以檢測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量,當最低水位檢測器檢測到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達到最低水位時,關閉第一流量閥和第二流量閥,對雨水進行保護和累積,當警戒水位檢測器檢測到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量達到警戒位置時,打開第一流量閥和第二流量閥,加快雨水的下滲速率,避免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溢出,當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達到最高水位時,及時提醒市政的雨水管理部門,避免降雨量過多,造成城市交通的堵塞等情況。
進一步,緩沖裝置包括緩沖斗、分流盤、緩沖管和緩沖筒,緩沖斗、分流盤、緩沖管和緩沖筒從上而下依次設置,緩沖斗的頂面上設置有螺紋連接孔,分流盤上均勻設置有連接孔,緩沖管的上端通過連接孔與分流盤相連接,緩沖管的下端穿過緩沖筒的頂面延伸至緩沖筒的內部,通過緩沖斗、分流盤、緩沖管和緩沖筒的多重緩沖作用,有效提高緩沖裝置的緩沖作用,使得排放到蓄水箱中的水流速率更加的緩慢,避免攪動蓄水箱底部的淤泥。
進一步,緩沖斗的左右兩內側壁上均設置有第二折流板,緩沖斗的內部設置有與第二折流板相對應的卡槽,第二折流板的一端通過轉動滑塊轉接在卡槽內,第二折流板呈彎曲狀,第二折流板的設計可以進一提高緩沖斗的緩沖作用,對雨水起到阻礙作用,卡槽的設計可以便于第二折流板與緩沖斗之間的安裝和固定,彎曲狀的設計可以進一步提高第二折流板的折流效果。
進一步,第二折流板的下方設置有角度調節裝置,角度調節裝置包括調節氣缸和導向連接板,調節氣缸與緩沖斗的內壁固定連接,調節氣缸通過活塞桿與第二折流板的底面固定連接,活塞桿與第二折流板之間設置有導向連接板,角度調節裝置的設計可以根據實際的降雨量進行角度的調整,當降雨量較大時,適當減小第二折流板與垂直平面的角度,加快雨水的排放速率,當降雨量正常或過小時,增加第二折流板與垂直平面的角度,在保證雨水排放速率的同時,提高雨水的緩沖效果。
進一步,出水管位于過濾器的右端下方,出水管穿過過濾器延伸至過濾器與框架體之間的腔體內,排水管位于過濾器的底部,排水管穿過過濾器和框架體延伸至框架體的內部。
進一步,排水管包括主排水管和輔助排水管,主排水管與下滲井相連接,輔助排水管與市政污水管道相通,主排水管和輔助排水管的設計,可以將雨水輸送到兩種處理方法中進行處理,而且當降雨量較大,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積水量較多時,通過輔助排水管和主排水管的雙重作用,可以進一步緩解蓄水箱和溢流水箱的壓力,使得整個系統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采用如上述的一種一體式雨水回收蓄調水系統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基坑開挖:
(1)首先技術人員根據前期施工要求、地勢分析情況和城市設計規劃圖,選擇地勢較低的地面作為雨水回收蓄調水系統的施工地點,再根據施工城市以往的最長降雨量總和確定基坑的尺寸,技術人員再根據實際勘查和測量進行圖紙的繪制,再根據設計圖紙將待施工地面上的垃圾、碎石清除,從而便于基坑的開挖;
(2)采用挖土機對基坑進行開挖,直至基坑的深度達到10~15m,便于管道的安裝,再用挖掘機將基坑的底面整平,將砂石運輸到基坑內,用挖掘機輪將砂石壓實、壓平,保證基坑底面的平整度;
2)蓄水箱、溢流水箱的施工:
(1)根據設計圖紙確定蓄水箱和溢流水箱的安裝位置,首先將蓄水箱安裝在基坑內,再根據蓄水箱的安裝位置將溢流水箱安裝好,確保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之間間距0.5m,并且確保在基坑中留有下滲井的安裝位置;
(2)蓄水箱和溢流水箱安裝好后,用連接管將蓄水箱的底部與溢流水箱的底部連接好,并且在連接管與蓄水箱、溢流水箱的連接處用密封布密封嚴密,確保連接處不會出現泄漏現象,再用溢流水管將蓄水箱的上部與溢流水箱的上部相連接,再在溢流水管上安裝好溢流閥,并且確保溢流閥正常工作;
(3)溢流閥安裝好后,進行水位檢測裝置的安裝,將水位檢測裝置安裝固定在蓄水箱和溢流水箱的內壁上;
3)潛水泵、緩沖裝置的安裝:
(1)根據蓄水箱的測量尺寸確定潛水泵和緩沖裝置的安裝位置,確保緩沖裝置和潛水泵之間的間距在2m以上,首先將潛水泵安裝固定在蓄水箱的底部,并且用緊固螺釘將潛水泵的底部與蓄水箱之間連接牢固;
(2)潛水泵安裝好后,進行緩沖裝置的安裝,首先將第二折流板安裝在緩沖斗的卡槽中,然后將緩沖管的下端與緩沖筒相連接,并且在確保第二折流板的正常工作情況下,將緩沖管延伸至緩沖筒的內部,再將緩沖管的上端與分流盤安裝固定好,接著將緩沖斗與分流盤的頂面安裝固定好,緩沖裝置安裝好后,進行緩沖裝置的試運行,確保緩沖裝置可以正常工作,再將緩沖裝置安裝固定在蓄水箱的底部;
4)下滲井的建立:
根據蓄水箱的安裝尺寸和基坑實際的測量尺寸確定好下滲井的建立位置,并且預留好第一下滲管道和第二下滲管道的安裝位置,下滲井建立好后,將過濾器的主排水管與下滲井之間相連通,再將過濾器的輔助排水管與市政污水管道之間連接好,確保連接處的密封性能;
5)第一下滲管道、第二下滲管道的鋪設:
根據尺寸將第一下滲管道與第二下滲管道鋪設好,再將第一下滲管道與下滲井的第一排放管連接好,第二下滲管道與下滲井的第二排放管之間連接好,確保連接處的緊密性,并且在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內分別安裝好第一流量閥和第二流量閥;
6)過濾器、凈化裝置的安裝:
(1)根據安裝設計圖紙和蓄水箱的尺寸確定過濾器和凈化裝置的安裝位置,在過濾器的安裝位置處設置安裝嵌位槽,從而便于過濾器的安裝限位;
(2)首先進行過濾器的安裝,將第一折流板安裝在框架體的內部,并且確保相鄰兩個第一折流板之間的間距不小于20mm,再將框架體安裝在過濾器內,并且用支撐卡塊固定嵌位,再將出水管和排水管安裝好,確保出水管延伸至過濾器與框架體之間的腔體內,同時確保排水管延伸至框架體的內部,過濾器組裝好后,進行過濾器的試運行,確保過濾器的正常工作,再將過濾器安裝在水箱頂面的安裝嵌位槽中,過濾器安裝好后,將過濾器的出水管與緩沖裝置之間安裝連接好;
(3)再將凈化裝置安裝在水箱頂面,確保凈化裝置的穩定性能,再將凈化裝置與潛水泵之間安裝連接好。
進一步,在步驟3)的步驟(2)中,第二折流板安裝好后進行角度調節裝置的安裝,根據第二折流板的安裝位置確定調節氣缸的固定位置,調節氣缸安裝固定好后,將調節氣缸的活塞桿與導向連接板之間連接好,在將導向連接板與第二折流板之間安裝固定好。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過濾框體的設計不僅可以便于過濾后的干凈雨水進入到蓄水箱中進行再次利用,而且又便于污水和雜質進入到市政污水管內進行污水的集中處理,結構設計更加的合理,框架體的設計可以便于水與雜質之間的分離,清澈的雨水可以從框架體的漏水孔進入到出水管,再排入到蓄水箱中,支撐卡塊的設計可以便于框架體與過濾器之間的嵌位固定,第一折流板的設計可以延長雨水在框架體中的時間,使得雨水與雜質的分離更加的徹底,從而使得經過過濾器處理后的雨水更加的清澈,提高過濾器的過濾效果;
2、蓄水箱可以便于過濾后的雨水的蓄積,蓄積的雨水可以用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但蓄水箱中的雨水較多時,通過連接管將多余的雨水輸送到溢流水箱中,進一步擴大雨水的收集體積,可以應對城市下雨量較大的情況,提高雨水的回收再利用率,溢流水管的設計可以在降雨量較密集時,打開溢流水管中的溢流閥,加快蓄水箱中的雨水排入到溢流水箱中的速度,避免排放速度較慢,造成蓄水箱中的雨水的溢出,整體結構設計更加的合理,水位檢測裝置的設計可以時刻檢測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水位量,當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量超過正常水位,而雨水還在源源不斷的進入到蓄水箱時,同時將第一流量閥和第二流量閥打開,使得雨水可以從下滲井、第一下滲管道和第二下滲管道中滲透到泥土中,避免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中的雨水的溢出;
3、緩沖裝置的設計,可以防止雨水快速沖入到蓄水箱的底部,由于蓄水箱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底部會有一層細細的淤泥逐漸積累,如果保持靜止,可以逐漸產生出厭氧菌的保護層,可以對蓄水箱中的雨水進行保護,所以采用緩沖裝置可以有效避免厭氧菌保護層被破壞,不僅不會對蓄水箱的雨水進行保護,被沖擊的淤泥還會造成雨水的再次污染,影響雨水的后期處理和使用。
本發明結構簡單,實用性強,安裝便捷,而且蓄水箱案安裝后,直接將其他設備安裝在蓄水箱的頂面上,完全沒有高差的問題,沒有配管的麻煩,使得整個施工更加的簡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一體式雨水回收蓄調水系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過濾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緩沖裝置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緩沖筒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中I處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1-過濾器;2-下滲井;3-蓄水箱;4-溢流水箱;5-凈化裝置;6-進水管;7-出水管;8-排水管;9-框架體;10-支撐卡塊;11-第一折流板;12-漏水孔;13-連接管;14-溢流閥;15-緩沖裝置;16-潛水泵;17-輸送管;18-第一排放管;19-第二排放管;20-第一下滲管道;21-第二下滲管道;22-第一流量閥;23-第二流量閥;24-最低水位檢測器;25-警戒水位檢測器;26-最高水位檢測器;27-緩沖斗;28-分流盤;29-緩沖管;30-緩沖筒;31-螺紋連接孔;32-第二折流板;33-卡槽;34-轉動滑塊;35-調節氣缸;36-導向連接板;37-主排水管;38-輔助排水管;39-溢流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5所示,為本發明一種一體式雨水回收蓄調水系統,包括過濾器1、下滲井2、蓄水箱3、溢流水箱4和凈化裝置5,過濾器1、凈化裝置5均位于蓄水箱3的頂面上,過濾器1上設置有進水管6、出水管7和排水管8,出水管7位于過濾器1的右端下方,出水管7穿過過濾器1延伸至過濾器1與框架體9之間的腔體內,排水管8位于過濾器1的底部,排水管8穿過過濾器1和框架體9延伸至框架體9的內部,排水管8包括主排水管37和輔助排水管38,主排水管37與下滲井2相連接,輔助排水管38與市政污水管道相通,主排水管37和輔助排水管38的設計,可以將雨水輸送到兩種處理方法中進行處理,而且當降雨量較大,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積水量較多時,通過輔助排水管38和主排水管37的雙重作用,可以進一步緩解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的壓力,使得整個系統的使用更加的方便。
過濾器1的內部設置有過濾框體,過濾框體包括框架體9、支撐卡塊10和第一折流板11,框架體9的外壁上均勻設置有漏水孔12,框架體9通過支撐卡塊10與過濾器1的內側壁限位連接,第一折流板11均勻設置在框架體9的內部,過濾框體的設計不僅可以便于過濾后的干凈雨水進入到蓄水箱3中進行再次利用,而且又便于污水和雜質進入到市政污水管內進行污水的集中處理,結構設計更加的合理,框架體9的設計可以便于水與雜質之間的分離,清澈的雨水可以從框架體9的漏水孔12進入到出水管7,再排入到蓄水箱3中,支撐卡塊10的設計可以便于框架體9與過濾器1之間的嵌位固定,第一折流板11的設計可以延長雨水在框架體9中的時間,使得雨水與雜質的分離更加的徹底,從而使得經過過濾器1處理后的雨水更加的清澈,提高過濾器1的過濾效果。
下滲井2上設置有第一排放管18和第二排放管19,下滲井2通過第一排放管18與第一下滲管道20相連接,下滲井2通過第二排放管19與第二下滲管道21相連接,第一排放管18內設置有第一流量閥22,第二排放管19內設置有第二流量閥23,第一下滲管道20和第二下滲管道21上均勻設置有滲濾孔,滲濾孔上設置有土工布,第一排放管18和第二排放管19的設計可以便于下滲井2與第一下滲管道20和第二下滲管道21之間的連接,從而加快雨水的下滲速率,通過第一流量閥22和第二流量閥23可以分別控制第一下滲管道20和第二下滲管道21,使用更加的方便。
蓄水箱3的底部通過連接管13與溢流水箱4、下滲井2相連接,蓄水箱3的上方通過溢流水管39與溢流水箱4相連接,溢流水管39內設置有溢流閥14,蓄水箱3可以便于過濾后的雨水的蓄積,蓄積的雨水可以用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但蓄水箱3中的雨水較多時,通過連接管13將多余的雨水輸送到溢流水箱4中,進一步擴大雨水的收集體積,可以應對城市下雨量較大的情況,提高雨水的回收再利用率,溢流水管39的設計可以在降雨量較密集時,打開溢流水管39中的溢流閥14,加快蓄水箱3中的雨水排入到溢流水箱4中的速度,避免排放速度較慢,造成蓄水箱3中的雨水的溢出,整體結構設計更加的合理。
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內均設置有水位檢測裝置,水位檢測裝置包括最低水位檢測器24、警戒水位檢測器25和最高水位檢測器26,最低水位檢測器24、警戒水位檢測器25和最高水位檢測器26從低往高依次設置在蓄水箱3、溢流水箱4的內側壁上,水位檢測裝置與溢流閥14、第一流量閥22和第二流量閥23相連接,水位檢測裝置的設計可以檢測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量,當最低水位檢測器24檢測到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達到最低水位時,關閉第一流量閥22和第二流量閥23,對雨水進行保護和累積,當警戒水位檢測器25檢測到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量達到警戒位置時,打開第一流量閥22和第二流量閥23,加快雨水的下滲速率,避免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溢出,當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達到最高水位時,及時提醒市政的雨水管理部門,避免降雨量過多,造成城市交通的堵塞等情況,水位檢測裝置的設計可以時刻檢測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水位量,當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量超過正常水位,而雨水還在源源不斷的進入到蓄水箱3時,同時將第一流量閥22和第二流量閥23打開,使得雨水可以從下滲井2、第一下滲管道20和第二下滲管道21中滲透到泥土中,避免蓄水箱3和溢流水箱4中的雨水的溢出。
蓄水箱3的底部設置有緩沖裝置15和潛水泵16,緩沖裝置15與出水管7相連接,緩沖裝置15包括緩沖斗27、分流盤28、緩沖管29和緩沖筒30,緩沖斗27、分流盤28、緩沖管29和緩沖筒30從上而下依次設置,緩沖斗27的頂面上設置有螺紋連接孔31,分流盤28上均勻設置有連接孔,緩沖管29的上端通過連接孔與分流盤28相連接,緩沖管29的下端穿過緩沖筒30的頂面延伸至緩沖筒30的內部,通過緩沖斗27、分流盤28、緩沖管29和緩沖筒30的多重緩沖作用,有效提高緩沖裝置15的緩沖作用,使得排放到蓄水箱3中的水流速率更加的緩慢,避免攪動蓄水箱3底部的淤泥,緩沖斗27的左右兩內側壁上均設置有第二折流板32,第二折流板32的下方設置有角度調節裝置,角度調節裝置包括調節氣缸35和導向連接板36,調節氣缸35與緩沖斗27的內壁固定連接,調節氣缸35通過活塞桿與第二折流板32的底面固定連接,活塞桿與第二折流板32之間設置有導向連接板36,角度調節裝置的設計可以根據實際的降雨量進行角度的調整,當降雨量較大時,適當減小第二折流板32與垂直平面的角度,加快雨水的排放速率,當降雨量正常或過小時,增加第二折流板32與垂直平面的角度,在保證雨水排放速率的同時,提高雨水的緩沖效果,緩沖斗27的內部設置有與第二折流板32相對應的卡槽33,第二折流板32的一端通過轉動滑塊34轉接在卡槽33內,第二折流板32呈彎曲狀,第二折流板32的設計可以進一提高緩沖斗27的緩沖作用,對雨水起到阻礙作用,卡槽33的設計可以便于第二折流板32與緩沖斗27之間的安裝和固定,彎曲狀的設計可以進一步提高第二折流板32的折流效果,緩沖裝置15的設計,可以防止雨水快速沖入到蓄水箱3的底部,由于蓄水箱3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底部會有一層細細的淤泥逐漸積累,如果保持靜止,可以逐漸產生出厭氧菌的保護層,可以對蓄水箱3中的雨水進行保護,所以采用緩沖裝置15可以有效避免厭氧菌保護層被破壞,不僅不會帶蓄水箱3的雨水進行保護,被沖擊的淤泥還會造成雨水的再次污染,影響雨水的后期處理和使用,潛水泵16通過輸送管17與凈化裝置5相連接。
采用如上述的一種一體式雨水回收蓄調水系統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基坑開挖:
(1)首先技術人員根據前期施工要求、地勢分析情況和城市設計規劃圖,選擇地勢較低的地面作為雨水回收蓄調水系統的施工地點,再根據施工城市以往的最長降雨量總和確定基坑的尺寸,技術人員再根據實際勘查和測量進行圖紙的繪制,再根據設計圖紙將待施工地面上的垃圾、碎石清除,從而便于基坑的開挖;
(2)采用挖土機對基坑進行開挖,直至基坑的深度達到10~15m,便于管道的安裝,再用挖掘機將基坑的底面整平,將砂石運輸到基坑內,用挖掘機輪將砂石壓實、壓平,保證基坑底面的平整度;
2)蓄水箱、溢流水箱的施工:
(1)根據設計圖紙確定蓄水箱和溢流水箱的安裝位置,首先將蓄水箱安裝在基坑內,再根據蓄水箱的安裝位置將溢流水箱安裝好,確保蓄水箱和溢流水箱之間間距0.5m,并且確保在基坑中留有下滲井的安裝位置;
(2)蓄水箱和溢流水箱安裝好后,用連接管將蓄水箱的底部與溢流水箱的底部連接好,并且在連接管與蓄水箱、溢流水箱的連接處用密封布密封嚴密,確保連接處不會出現泄漏現象,再用溢流水管將蓄水箱的上部與溢流水箱的上部相連接,再在溢流水管上安裝好溢流閥,并且確保溢流閥正常工作;
(3)溢流閥安裝好后,進行水位檢測裝置的安裝,將水位檢測裝置安裝固定在蓄水箱和溢流水箱的內壁上;
3)潛水泵、緩沖裝置的安裝:
(1)根據蓄水箱的測量尺寸確定潛水泵和緩沖裝置的安裝位置,確保緩沖裝置和潛水泵之間的間距在2m以上,首先將潛水泵安裝固定在蓄水箱的底部,并且用緊固螺釘將潛水泵的底部與蓄水箱之間連接牢固;
(2)潛水泵安裝好后,進行緩沖裝置的安裝,首先將第二折流板安裝在緩沖斗的卡槽中,第二折流板安裝好后進行角度調節裝置的安裝,根據第二折流板的安裝位置確定調節氣缸的固定位置,調節氣缸安裝固定好后,將調節氣缸的活塞桿與導向連接板之間連接好,在將導向連接板與第二折流板之間安裝固定好,然后將緩沖管的下端與緩沖筒相連接,并且在確保第二折流板的正常工作情況下,將緩沖管延伸至緩沖筒的內部,再將緩沖管的上端與分流盤安裝固定好,接著將緩沖斗與分流盤的頂面安裝固定好,緩沖裝置安裝好后,進行緩沖裝置的試運行,確保緩沖裝置可以正常工作,再將緩沖裝置安裝固定在蓄水箱的底部;
4)下滲井的建立:
根據蓄水箱的安裝尺寸和基坑實際的測量尺寸確定好下滲井的建立位置,并且預留好第一下滲管道和第二下滲管道的安裝位置,下滲井建立好后,將過濾器的主排水管與下滲井之間相連通,再將過濾器的輔助排水管與市政污水管道之間連接好,確保連接處的密封性能;
5)第一下滲管道、第二下滲管道的鋪設:
根據尺寸將第一下滲管道與第二下滲管道鋪設好,再將第一下滲管道與下滲井的第一排放管連接好,第二下滲管道與下滲井的第二排放管之間連接好,確保連接處的緊密性,并且在第一排放管和第二排放管內分別安裝好第一流量閥和第二流量閥;
6)過濾器、凈化裝置的安裝:
(1)根據安裝設計圖紙和蓄水箱的尺寸確定過濾器和凈化裝置的安裝位置,在過濾器安裝位置處設置安裝嵌位槽,從而便于過濾器的安裝限位;
(2)首先進行過濾器的安裝,將第一折流板安裝在框架體的內部,并且確保相鄰兩個第一折流板之間的間距不小于20mm,再將框架體安裝在過濾器內,并且用支撐卡塊固定嵌位,再將出水管和排水管安裝好,確保出水管延伸至過濾器與框架體之間的腔體內,同時確保排水管延伸至框架體的內部,過濾器組裝好后,進行過濾器的試運行,確保過濾器的正常工作,再將過濾器安裝在水箱頂面的安裝嵌位槽中,過濾器安裝好后,將過濾器的出水管與緩沖裝置之間安裝連接好;
(3)再將凈化裝置安裝在水箱頂面,確保凈化裝置的穩定性能,再將凈化裝置與潛水泵之間安裝連接好。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發明為基礎,為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地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