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錨頭置于樁身的深基坑樁錨支護體系,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護壁樁(1)、錨桿(2)、馬鞍形墊塊(3)、錨具(4)、PVC管(5)、斜鐵(6)和鎖口梁(7);
所述的護壁樁(1)內預置PVC管(5),錨桿(2)的內端穿過PVC管(5)插入到基坑坑壁內、錨桿(2)的外端與錨具(4)固定連接,在錨具(4)與護壁樁(1)之間設置斜鐵(6)和馬鞍形墊塊(3);所述的基坑坑壁噴射混凝土面層(8),兩個相鄰的護壁樁(1)之間的基坑坑壁內設置土釘(9)和排水孔(12);兩個相鄰的護壁樁(1)之間的基坑坑壁上設置鋼筋網(10);所述的錨具(4)軸線與水平面具有15°~25°的夾角,并與錨桿(2)傾角保持一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頭置于樁身的深基坑樁錨支護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錨桿(2)軸線與護壁樁(1)中心線在一個垂直面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頭置于樁身的深基坑樁錨支護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錨桿(2)用錨索代替。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頭置于樁身的深基坑樁錨支護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個相鄰的護壁樁(1)之間的基坑坑壁內的土釘(9)豎向間距為1.4-1.6m,排水孔(12)橫向間距和豎向間距為1.4-1.6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頭置于樁身的深基坑樁錨支護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VC管(5)內徑與錨孔孔徑保持一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頭置于樁身的深基坑樁錨支護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護壁樁(1)頂部設置鎖口梁(7)。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錨頭置于樁身的深基坑樁錨支護體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錨桿(2)有多個,分別沿護壁樁(1)垂直方向的多個預置PVC管(5)插入到基坑坑壁內。
8.錨頭置于樁身的深基坑樁錨支護體系的實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制作護壁樁(1)的鋼筋籠(13)
制作護壁樁(1)的鋼筋籠(13)時,鋼筋籠(13)內在錨桿(2)設計深度處預置兩端以木塞封口的PVC管(5),PVC管(5)通過鐵絲與鋼筋籠(13)可靠連接,保證PVC管(5)與錨桿(2)設計角度保持一致;鋼筋籠(13)內預置PVC管(5)處應做箍筋加密處理,護壁樁(1)配筋具有方向性,鋼筋籠(13)安放時應嚴格按圖紙標注的方向施工;
B、預制馬鞍形墊塊(3)
馬鞍形墊塊(3)通過預制獲得,其材料采用鋼材或混凝土,預制時保證其馬鞍處弧度與所采用的護壁樁(1)圓弧曲率保持一致以保證兩者可完美契合;當地質條件較差,錨桿(2)需要施加較大預應力時,混凝土材質馬鞍形墊塊(3)在預制時選用高標號水泥并配鋼筋;
C、清理場地
清理場地,挖除表面松動土層,對護壁樁(1)樁孔進行測量定位、放樣;
D、挖樁孔
按照步驟C定好的護壁樁(1)孔位進行挖孔至設計深度;
E、吊裝鋼筋籠(13)
吊裝鋼筋籠(13),護壁樁(1)配筋具有方向性,鋼筋籠(13)安放時應嚴格按圖紙標注的方向施工;
F、澆筑護壁樁(1)混凝土
向安裝好鋼筋籠(13)的樁孔內澆筑混凝土,并及時養護;
G、施做鎖口梁(7)
具備鎖口梁(7)施工條件后,進行護壁樁(1)樁間土挖除及護壁樁(1)樁頭截除工作,及時提供鎖口梁(7)施工工作面,綁扎、安放鋼筋籠(13),支模,澆筑混凝土,并及時養護;
H、安裝錨桿(2)
具備基坑開挖施工條件后,沿護壁樁(1)開挖基坑至錨桿(2)設計深度下方,找到預置PVC管(5)打通木塞并鉆取錨孔;錨孔內安設錨桿(2)并注漿,養護;待水泥砂漿達到設計強度后安裝馬鞍形墊塊(3)及斜鐵(6)對錨桿(2)進行張拉鎖定;
I、處理基坑坑壁表面
為防止樁間土脫落塌方,向樁間土內打土釘(9),掛鋼筋網(10),噴射混凝土面層(8);基坑坑壁表面設置排水孔(12),孔后做碎石反濾層;
J、結束
重復步驟H-J,直至完成樁錨支護體系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