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領域,尤其一種鋼管復合樁截樁平臺。
背景技術:
在預制墩臺干法安裝施工初期階段,鋼圓筒圍堰內抽水完畢且挖泥至設計標高處,進行底部支撐鋼管和鋼抱箍安裝作業,利用支撐鋼管作為鋼管復合樁截樁平臺下部環形支撐的臨時平臺,吊運組拼兩套半圓平臺及環形支撐且使用螺栓鎖緊,方可進行截樁作業。在組拼時,很難將支撐鋼管頂部處于同一水平面上,螺栓鎖緊難度大,裝配化不高。筒內挖泥作業周期較長,工序等待時間增加,無法滿足施工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鋼管復合樁截樁平臺。
本實用新型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鋼管復合樁截樁平臺,包括環形支撐平臺,所述環形支撐平臺上焊接有立柱,所述立柱共有6根柱子,間隔60°布置,相鄰的柱子之間焊接有橫撐,所述橫撐共有上下等距分布的7層,所述橫撐的最底層與所述環形支撐平臺之間設有爬梯,所述立柱與所述環形支撐平臺之間加固有加勁三角板。
所述立柱直徑為150mm,壁厚為4.5mm,柱高為4800mm;所述橫撐直徑為57mm,壁厚為3mm;所述爬梯的鋼筋的直徑為28mm。
所述環形支撐平臺內環的直徑為2300mm,外環的直徑為4200mm。
所述橫撐最底層距所述環形支撐平臺為1500mm,所述橫撐的層間距為50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采用整體吊裝,操作性強,提高安裝效率,增加鋼構件的周轉使用率,整體穩定性和安全性較好;適用于不同超灌高度樁基的截樁作業,實用性更強,充分利用工程廢料,節省了原材料采購及加工費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面圖;
圖中:1-環形支撐平臺;2-立柱;3-橫撐;4-爬梯;5-加勁三角板;
以下將結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參照附圖進行詳細敘述。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所示,一種鋼管復合樁截樁平臺,包括環形支撐平臺1,所述環形支撐平臺1上焊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共有6根柱子,間隔60°布置,相鄰的柱子之間焊接有橫撐3,所述橫撐3共有上下等距分布的7層,所述橫撐3的最底層與所述環形支撐平臺1之間設有爬梯4,所述立柱2與所述環形支撐平臺1之間加固有加勁三角板5。
所述立柱2直徑為150mm,壁厚為4.5mm,柱高為4800mm;所述橫撐3直徑為57mm,壁厚為3mm;所述爬梯4的鋼筋的直徑為28mm。
所述環形支撐平臺1內環的直徑為2300mm,外環的直徑為4200mm。
所述橫撐3最底層距所述環形支撐平臺1為1500mm,所述橫撐3的層間距為500mm。
本實用新型采用整體吊裝,操作性強,提高安裝效率,增加鋼構件的周轉使用率,整體穩定性和安全性較好;操作時將木板搭在橫撐3上,以木板作為支撐,操作人員站在木板上進行截樁操作,適用于不同超灌高度樁基的截樁作業,實用性更強,同時橫撐3也起到護欄的作用,安全性可控;立柱2、橫撐3、爬梯4及加勁三角板5,均為對應灌注樁施工工序所使用的取芯管、聲測管、鋼筋及樁皮,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工程廢料,省去原材料采購及加工費用。截樁與挖泥交叉進行,縮短了工序的等待時間。
上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實用新型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