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獨立基礎制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獨立基礎底座分布筋制作模臺。
背景技術:
獨立基礎:建筑物上部結構采用框架結構或單層排架結構承重時,基礎常采用圓柱形或多邊形等形式的獨立式基礎,這類基礎稱為獨立基礎。材料通常采用鋼筋混凝土。
獨立基礎的制作過程大致包括以下幾步:綁扎分布筋,支模,澆筑混凝土。
現有技術中一種獨立基礎底座呈方錐形,底座內的分布筋為橫豎等間距排布的網格型。現有技術中,工人在扎綁分布筋時,首先需要用尺子在兩邊定位,找準等間距的扎綁點,而后在進行扎綁。這種工作方式,不僅效率低下,人工操作還容易出現定點不準的情況,影響工程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獨立基礎底座分布筋制作模臺,便于分布筋的綁扎,提高工作效率,且定位準確,提高工程質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獨立基礎底座分布筋制作模臺,包括制作模臺,所述制作模臺四周具有定位護板,所述定位護板相對的兩側上一一對應設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等間距分布。
優選地,所述制作模臺為正方形,所述定位護板包括橫筋定位護板和縱筋定位護板,所述橫筋定位護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縱筋定位護板的高度。
優選地,所述橫筋定位護板比所述縱筋定位護板高10mm。
優選地,所述弧形凹槽的深度為10mm。
優選地,所述橫筋定位護板和縱筋定位護板的長度為1500mm,所述弧形凹槽之間的間距為200mm,位于最外側的弧形凹槽距離所述定位護板的邊緣50mm。
優選地,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將所述制作模臺支撐起來。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獨立基礎底座分布筋制作模臺,只需將分布筋置于定位護板的凹槽上即可進行扎綁,由于弧形凹槽為等間距分布,因此分布筋也為等間距分布。無需人工定位,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定位精準,提高了工程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獨立基礎底座分布筋制作模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示意圖。
上圖中附圖標記和部件名稱的對應關系為:
1定位護板;11橫筋定位護板;12縱筋定位護板;3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請參考圖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獨立基礎底座分布筋制作模臺,包括制作模臺,所述制作模臺四周具有定位護板1,所述定位護板1相對的兩側上一一對應設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等間距分布。
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獨立基礎底座分布筋制作模臺,只需將分布筋置于定位護板1的凹槽上即可進行扎綁,由于弧形凹槽為等間距分布,因此分布筋也為等間距分布。無需人工定位,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定位精準,提高了工程質量。
請參考圖2,為了進一步優化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中,上述制作模臺為正方形,定位護板1包括橫筋定位護板11和縱筋定位護板12,橫筋定位護板11的高度高于縱筋定位護板12的高度。這樣將鋼筋直徑的空間預留出來,便于先把縱向分布筋鋪好后,再在縱向分布筋上鋪設橫向分布筋。
在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實施例中,橫筋定位護板11比縱筋定位護板12高10mm,橫筋定位護板和縱筋定位護板的長度為1500mm,弧形凹槽之間的間距為200mm,位于最外側的弧形凹槽距離定位護板的邊緣50mm。
本實用新型中,上述弧形凹槽的深度并不局限,能夠容納鋼筋入內即可,在本實用新型一種具體實施例中,弧形凹槽的深度為10mm。其中,弧形凹槽的深度是指弧形凹槽的槽底至槽頂之間的垂直距離。
在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例中,還包括支架3,所述支架3將所述制作模臺支撐起來。這樣便于工人站立操作,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勞動強度。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