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基礎設施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防沉降井蓋底座。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道路的發展,對于路面排水窨井的外觀和實用性要求越來越高,然而,隨著各個路段的交通量的增大,公交車和大型工程車的反復碾壓,窨井的沉降對行車安全和路面的美觀造成了很大影響。目前,如何解決窨井的不均勻沉降已成為市政和相關道路施工及養護單位的難題。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設計提供一種防沉降井蓋底座的技術方案,其結構強度大,與周圍混凝土結合性能好,整體性強;使用時,用混凝土將該井蓋底座與窨井周圍路面結合,擴大井蓋底座的受力面積,將荷載分散到路基上,減小了窨井結構承受的荷載,從而降低了不均勻沉降的可能性。
所述的一種防沉降井蓋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環形支撐座,所述的環形支撐座由井蓋安裝卡圈、圓筒形內環、外圓環及環形均布設置在內外環之間的一組加強筋連接構成,井蓋安裝卡圈下部配合設置圓筒形基座,外圓環上環形均布設置一組螺絲孔,各螺絲孔中配合設置螺絲棒。
所述的一種防沉降井蓋底座,其特征在于井蓋安裝卡圈、圓筒形內環、外圓環及環形均布設置在內外環之間的一組加強筋為一體成形結構。
所述的一種防沉降井蓋底座,其特征在于井蓋安裝卡圈與圓筒形基座焊接配合。
所述的一種防沉降井蓋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強筋由水平底板及垂直于水平底板的直角三角形板連接構成,水平底板的外端對應設置螺絲孔。
所述的一種防沉降井蓋底座,其特征在于內外環之間環形均布設置6-10根加強筋。
所述的一種防沉降井蓋底座,其特征在于圓筒形基座的壁體上環形均布設置一組掛桿孔,各掛桿孔內配合設置防墜掛桿,防墜掛桿伸入圓筒形基座內端部設置防墜掛鉤。
所述的一種防沉降井蓋底座,其特征在于圓筒形內環頂部側壁上對稱設置兩個井蓋安裝卡槽。
上述一種防沉降井蓋底座,其結構強度大,與周圍混凝土結合性能好,整體性強;使用時,用混凝土將該井蓋底座與窨井周圍路面結合,擴大井蓋底座的受力面積,將荷載分散到路基上,減小了窨井結構承受的荷載,從而降低了不均勻沉降的可能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中:1-圓筒形內環、2-外圓環、3-加強筋、301-直角三角形板、302-水平底板、4-螺絲桿、5-圓筒形基座、6-掛桿孔、7-防墜掛桿、701-防墜掛鉤、8-井蓋安裝卡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說明書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所示,該防沉降井蓋底座,包括環形支撐座,所述的環形支撐座由井蓋安裝卡圈8、圓筒形內環1、外圓環2及環形均布設置在內外環之間的一組加強筋3澆筑式一體成形,一體式結構的強度更大。井蓋安裝卡圈8、圓筒形內環1、外圓環2及加強筋3相互之間也可以采用焊接配合的方式。井蓋安裝卡圈8用于安裝井蓋用。井蓋安裝卡圈8下部焊接設置圓筒形基座5,外圓環2上環形均布設置一組螺絲孔,各螺絲孔中配合設置螺絲棒4。 井蓋安裝卡圈8與圓筒形基座5焊接配合。所述的加強筋3由水平底板302及垂直于水平底板302的直角三角形板301連接構成,水平底板302的外端對應設置螺絲孔,加強筋3采用該結構,可以將荷載分散到路基上,減小了窨井結構承受的荷載。內外環之間環形均布設置6-10根加強筋3,加強筋3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所需的根數。圓筒形基座5的壁體上環形均布設置一組掛桿孔6,各掛桿孔6內配合設置防墜掛桿7,防墜掛桿7伸入圓筒形基座5內端部設置防墜掛鉤701,各防墜掛鉤701之間掛防墜網,施工和使用都更為安全。井圓筒形內環1頂部側壁上對稱設置兩個井蓋安裝卡槽9。該結構通過螺絲棒4來調節本實用新型井蓋底座的高度,圓筒形基座5的尺寸與窨井井圈的尺寸一致,通過混凝土的澆筑將本實用新型井蓋底座的與窨井井圈結合,取代原有的鋼筋混凝土制井框。
該新型實用采用以下施工方案:1)破除需提升更換的井蓋及周邊瀝青和混凝土路面,破除厚度為20cm,破除范圍一般為1.51.5(m); 2)裝混凝土調節環,根據實際情況將不同高度的混凝土調節固定在窨井頂部,確保井蓋安裝卡圈8頂部與路面標高相平;3)放置本實用新型井蓋底座,將圓筒形基座5套進混凝土調節環中;4)攪拌彈性混凝土并澆筑振搗,蓋好井蓋;5)濕養2小時后即可開放交通。采用本實用新型與彈性混凝土結合,使窨井與路面成為一個整體,克服窨井因各方面原因導致的不均勻沉降,且施工方便,路面修復時間快,彈性混凝土凝結時間短,短時間即可開放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