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市政管網施工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雨水蓄水及凈化利用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各國經濟的發展,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甚至在很多缺水地區,人們的飲用水都成了問題,雨水作為一種天然的潔凈水資源,可廣泛的應用于干旱、少雨地區及缺少地表水補給地區,故對雨水進行收集、儲存并加以利用越來越重要,而隨著環境污染的加重,特別是空氣質量的下降,由地表徑流及大氣降塵所導致的初期雨水水質較差,如對雨水在整個降雨過程中進行簡單的收集并儲存,勢必會對雨水產生污染,影響到雨水的利用,如何對雨水進行有效凈化并加以儲存是當務之急。
傳統的混凝土蓄水池一般為露天狀態,占地面積大,頂部土地無法使用,對土地資源造成極大的浪費;承壓能力較小,容易產生塌方及泄露現象,無法做到大容量調節的程度;使用年限較短,維修困難。PP模塊蓄水池受材質及地形條件的影響,其設計容積較小,通常情況下最大容量值在2000m3以下;內部結構較為復雜,內部清理效果差,容易產生污物堵塞, 對雨水的調節功能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儲存雨水量可根據時間需要靈活調節并凈化后外輸的雨水蓄水及凈化利用系統,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雨水蓄水及凈化利用系統,包括蓄水部分和雨水凈化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部分包括與市政雨水管網連接的沉淀井,所述沉淀井管道連接至過濾井,所述過濾井管道連接至蓄水池;所述雨水凈化部分包括全自動自清洗過濾器和紫外線消毒器,從所述蓄水池管道輸出的雨水經所述全自動自清洗過濾器和紫外線消毒器處理后輸送至清水池內。
本發明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蓄水池為管組式蓄水池,所述管組式蓄水池包括一組相互并聯的蓄水管,首個蓄水管連接所述過濾井,末端蓄水管連接檢查井,所述并聯是指每個所述蓄水管的上部設置配水管,所述配水管連接至連接管Ⅰ,所述蓄水管的下部通過連接管Ⅱ連接至收集管。
本發明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雨水凈化部分包括與所述收集管連接的成品取水井,所述成品取水井中設有雨水供水泵,所述雨水供水泵將成品取水井中的水輸送至成品設備處理間,所述全自動自清洗過濾器和紫外線消毒器設置在所述成品設備處理間內,處理后的清水入所述清水池內。
本發明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成品設備處理間的排污管與市政雨水管網連接,所述清水池和所述取水井內均設有靜壓式液位計。
本發明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雨水蓄水及凈化利用系統還包括反沖洗系統,所述反沖洗系統包括沖洗主管、沖洗支管和設置在所述清水池內的反沖洗泵,所述沖洗主管一端與反沖洗泵相連、另一端與設置在所述蓄水管中的所述沖洗支管相連,所述反沖洗系統對蓄水池進行反沖洗后,污水通過自然找坡進入所述取水井中,所述取水井內設置的排污泵將所述污水排入市政雨水管網。
本發明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蓄水管為實壁管骨架增強復合管。
本發明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管組式蓄水池左右兩側的坡度為ⅰ≧1%、上下之間的坡度ⅰ≧5%。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管組式蓄水池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式蓄水池以及PP模塊蓄水池相比,管組式蓄水池具有以下優點:首先,蓄水池主體構成產品承壓能力強,使用年限長,單個管組式蓄水池系統可儲存水量最大可以達到3000m3,內部區別于PP模塊的復雜構造,空間廣闊,對于大型雨水調節過程具有極佳的作用,這是其他兩種蓄水池無法達到的程度;其次,蓄水池整體安置于地表以下,不需要擔心塌方、露天面積較大容易造成危險狀況,不需要擔心水因紫外線照射、地表或環境污染造成水質變壞、污染等情況;第三,蓄水池容積率較大,有效儲存容積幾乎可達100%;第四,施工成本低,施工周期短,內部空間較大,便于清潔人員進入蓄水池內部進行清理維修。
2)取水井:其內部布置取水泵、排污泵、浮球止回閥、液位計等設施,當需要使用雨水時從取水井取水,蓄水池主體反沖洗時產生的污水也可進入取水井中,然后用排污泵將其抽取至市政管道;成品設備間:內部布置全自動自清洗過濾器、紫外線消毒器以及設備間排污泵等設施,根據不同水質要求對雨水進行處理;清水池:儲存經全自動自清洗過濾器過濾、紫外線消毒器消毒之后的雨水以備所需。蓄水池反沖洗系統:對蓄水池主體定期進行反沖洗,排除蓄水池中的泥沙等污物。
3)本系統對市政雨水管網中的水進行蓄水、凈化并利用,并采用了反沖洗功能對蓄水管進行凈化,有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雨水蓄水和凈化處理的難題,是新一代雨水蓄存利用的優良產品。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發明結構示意圖,附圖2附圖1的A-A視圖,附圖3附圖1的B-B視圖,附圖4附圖1中的C-C視圖,其中,1-雨水供水泵,2-雨水排污泵,3-設備間排污泵,4-檢查井,5-蓄水管,6-成品取水井,7-沉淀井,8-過濾井,9-全自動自清洗過濾器,10-紫外線消毒器,11-成品設備處理間,12-靜壓式液位計Ⅰ,13-靜壓式液位計Ⅱ,14-取水泵,15-反沖洗泵,16-雨水收集管,17-配水管,18-溢流管,19-浮球開關,20-收集管,21-清水池,22-沖洗主管,23-沖洗支管,24-排泥管,25-排污管,26是排泥管,27是回用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雨水蓄水及凈化利用系統,該系統包括蓄水部分、雨水凈化部分、反沖洗部分和電路控制部分。
蓄水部分包括與市政雨水管網連接的沉淀井7,沉淀井7管道連接至過濾井8,過濾井8管道連接至蓄水池。蓄水池為管組式蓄水池,管組式蓄水池包括一組相互并聯的蓄水管5,首個蓄水管連接過濾井8,末端蓄水管連接取水井和檢查井,溢流管設置在檢查井上。并聯是指每個蓄水管5的上部設置配水管17,配水管連接至連接管Ⅰ,每個蓄水管5上都設有連接管Ⅰ,蓄水管5的下部通過連接管Ⅱ連接至收集管20。在配水管17與蓄水管5連接的對應位置設檢查井4。
本實施例中,一組蓄水管5至少設置兩個;蓄水管5的主體材料選用實壁骨架塑料增強復合管,總蓄水量從100m3至3000m3。管組式蓄水池從右到左的坡度為ⅰ≧1%、從上到下的坡度ⅰ≧5%。
雨水凈化部分是由成品取水井6、成品設備處理間11、清水池21通過連接管依次連接組成,成品取水井6通過連接管與收集管20相連,在成品取水井6里設置雨水供水泵1、雨水排污泵2、靜壓式液位計Ⅰ12、浮球開關19,雨水供水泵1與成品設備處理間11通過連接管連接,雨水排污泵2通過連接管分別與浮球開關19、排泥管24相連,排泥管24與污水管網相連,在成品設備處理間11里設置設備間排污泵3和全自動自清洗過濾器9、紫外線消毒器10,經過全自動自清洗過濾器9、紫外線消毒器10處理后的水通過連接管與清水池21相連21,設備間排污泵3的排污管25與所述污水管網相連,在清水池21里設置靜壓式液位計Ⅱ13、取水泵14。
反沖洗部分是由沖洗主管22、沖洗支管23、設置在清水池21里的反沖洗泵15組成,沖洗主管22一端與反沖洗泵15相連,另一端依次分別與設置于蓄水管5中的各沖洗支管23相連。
工作原理:雨水通過沉淀井7進行初次沉沙過濾,將大顆粒污染物滯留在沉淀井7中,后期進行人工清掏;之后雨水進入過濾井8中進行二次過濾,使之達到水池蓄水標準;雨水經配水管17將雨水輸送到蓄水池中。蓄水池下游接雨水收集管,并連接至取水井中;雨水需要回用時,取水井內供水泵工作,將雨水送入成品設備處理間,經過全自動自清洗過濾器過濾以及紫外線消毒器消毒之后,達標的雨水進入清水池中蓄存,用于綠化灌溉、道路沖灑、消防補水等用水點。蓄水池內設置反沖洗系統,反沖洗系統水源來自于清水池,定期對整套系統進行反沖洗,反沖洗污水可通過設置在取水井內的排污泵導出排入市政雨水管網。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也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