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沖地水回收裝置。
背景技術:
許多工廠在廠區內設置有用于放置原煤的干煤棚,通過汽車將干煤棚內的原煤拖運到鍋爐或者其它供能設備使用。而汽車在拖運原煤的過程中通常會有不少煤塊掉落到馬路上,導致馬路上揚塵很大,灰塵飄落到電氣設備上,影響電氣設備的使用,減少電氣設備的使用壽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而且影響空氣質量。為了解決揚塵飄落的問題,工廠采用水沖地,以此避免揚塵飄落。現在應環保要求,每個工廠只能有一個排污口,沖地水經排污口通向污水廠進行處理,加大污水廠的處理壓力,而且污水不能進行回收及反復利用,造成水資源的浪費,而且掉落的煤塊只能流失掉,給公司帶來一定的損失,因此有必要予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沖地水回收裝置,它結構簡單,能夠緩解污水廠的處理壓力,并將沖地水進行回收利用,節約水資源。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沖地水回收裝置,包括分別設置于馬路兩側的排水溝和沖水管,還包括沉淀池,排水溝的底部設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與沉淀池的一側連通,沉淀池的另一側連接有水泵,水泵的輸出端連接有出水管,出水管與沖水管連通。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沉淀池從左至右分別包括用于儲存污泥的集泥區、過濾區和集水區,過濾區設置于集泥區和集水區之間。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過濾區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固定有過濾裝置,過濾裝置包括濾芯和覆蓋在濾芯表面的濾網。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集水區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上安裝有虹吸筒,虹吸筒與水泵連通。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排水通道設有1-5個濾網。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濾網的數量為2個。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集泥區設置有儲泥箱,集泥區的兩側壁設置有軌道,儲泥箱的兩側設置有與軌道對應的滑塊。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儲泥箱固定有吊環。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和現有技術相比所具有的優點是:一種沖地水回收裝置,結構簡單,能夠緩解污水廠的處理壓力,并將沖地水進行回收利用,通過集泥箱可以將污泥提取出來,經曬干后摻在煤中燃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沖地水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1-排水溝、11-濾網;
2-沖水管;
3-沉淀池、31-集泥區、311-集泥箱、32-過濾區、33-集水區、331-虹吸筒;
4-水泵;
5-出水管。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見圖1所示,一種沖地水回收裝置,包括分別設置于馬路兩側的排水溝1和沖水管2,還包括沉淀池3,排水溝1的底部設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與沉淀池3的一側連通,沉淀池3的另一側連接有水泵4,水泵4的輸出端連接有出水管5,出水管5與沖水管2連通。該裝置結構簡單,能夠緩解污水廠的處理壓力,并將沖地水進行回收利用,通過集泥箱311可以將污泥提取出來,經曬干后摻在煤中燃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沉淀池3從左至右分別包括用于儲存污泥的集泥區31、過濾區32和集水區33,過濾區32設置于集泥區31和集水區33之間。通過多個區域分別對污水進行處理,從而達到循環使用的目的。
過濾區32的底部設置有第一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固定有過濾裝置,過濾裝置包括濾芯和覆蓋在濾芯表面的濾網11。通過過濾裝置將污泥與水分離,使污泥沉淀到集泥區31的底部。
集水區33的底部設置有第二固定座,第二固定座上安裝有虹吸筒331,虹吸筒331與水泵4連通。通過虹吸筒331將水輸送到水泵4,再通過水泵4將水送往沖水管2。
排水通道設有1-5個濾網11。作為一個優選的實施方式,本實施例的濾網11的數量為2個。通過濾網11可以避免較大的雜物進入沉淀池3,結構簡單,實用性強。
進集泥區31設置有儲泥箱,集泥區31的兩側壁設置有軌道,儲泥箱的兩側設置有與軌道對應的滑塊。儲泥箱固定有吊環。該設置通過軌道和滑塊減少儲泥箱和沉淀池3之間的摩擦力,便于通過儲泥箱上的吊環更好儲泥箱。
以上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