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靜載試驗地錨反力裝置。
背景技術:
靜載試驗是一項方法成立,理論上無可爭議的樁基檢測技術。在確定極限承載力方面,它是目前最為準確、可靠的檢驗方法。靜載試驗中,作用于檢測點的荷載一般由反力裝置提供。反力裝置的易用程度直接關系到試驗的過程和結果,目前常用的是堆載壓重平臺反力裝置和錨樁反力裝置。
堆載壓重平臺反力裝置就是在樁項使用鋼梁設置一承重平臺,上堆重物,提供試驗反力。反力裝置的主梁可以選用型鋼,也可用自行加工的箱梁,堆載用的重物可以選用砂袋、混凝土預制塊等。在小噸位基樁、復合地基以及巖基載荷板試驗中,采用壓重平臺反力裝置,對試驗場地要求較高,且運輸和吊裝成本較高,往往會使檢測單位入不敷出,反力裝置的安裝時間較長;采用錨樁反力裝置,安裝和準備階段時間較長,且技術難度相對較高,對于基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使用工程樁做錨樁,但是要觀測錨樁的上拔量,以免錨樁拔斷,工程風險較大,對于復合地基及巖基載荷板試驗,可以預打錨樁,無形中就增加了檢測費用。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靜載試驗地錨反力裝置,應用在小噸位基樁、復合地基以及巖基載荷板試驗中,小巧易用,費用低廉,彌補壓重平臺反力裝置和錨樁反力裝置的不足。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靜載試驗地錨反力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靜載試驗地錨反力裝置主要由地錨、反力次梁、反力主梁、千斤頂、混凝土墊塊,所述混凝土墊塊對稱放置于試驗點兩側,所述千斤頂放置于檢測點上,所述反力主梁放置于混凝土墊塊上部,所述反力主梁與千斤頂中心對齊,所述反力次梁設置于反力主梁的兩端,所述反力次梁兩端固定于地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通過調節(jié)反力主梁的位置,使反力主梁與千斤頂中心對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yōu)選技術方案,所述反力主梁、反力次梁和地錨組合成整體提供反力,通過千斤頂對試驗點施加壓力。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僅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安全可靠,可重復使用,檢測結果客觀準確。本實用新型應用在小噸位基樁、復合地基以及巖基載荷板試驗中,小巧易用,費用低廉,彌補壓重平臺反力裝置和錨樁反力裝置的不足。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種靜載試驗地錨反力裝置的主視示意圖;
圖中:1、地錨;2、反力次梁;3、反力主梁;4、千斤頂;5、混凝土墊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靜載試驗地錨反力裝置,該靜載試驗地錨反力裝置主要由地錨1、反力次梁2、反力主梁3、千斤頂4、混凝土墊塊5,混凝土墊塊5對稱放置于試驗點兩側,千斤頂4放置于檢測點上,反力主梁3置于混凝土墊塊5上部,反力主梁3與千斤頂4中心對齊,反力次梁2置于反力主梁3兩端,反力次梁2兩端固定于地錨1。
通過調節(jié)反力主梁的位置,使反力主梁與千斤頂中心對齊。
使用時,將測試裝置架設與千斤頂上方,反力主梁3、反力次梁2和地錨1組合成整體提供反力,通過千斤頂4對試驗點施加壓力,完成試驗。
本實用新型,不僅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安全可靠,可重復使用,檢測結果客觀準確。本實用新型應用在小噸位基樁、復合地基以及巖基載荷板試驗中,小巧易用,費用低廉,彌補壓重平臺反力裝置和錨樁反力裝置的不足。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