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邊坡或斜坡的穩定,尤其涉及一種邊坡加固防護裝置。
背景技術:
邊坡加固方案的制定主要根據邊坡的變形、破壞以及穩定性分析。相較于土質邊坡經常 發生的坡面局部破壞和整體性破壞,巖質邊坡的變形是指邊坡巖體只發生局部位移或破壞, 沒有顯著的滑移或滾動,不致引起整體失穩。而巖質邊坡的破壞則是巖體以一定速度發生較 大位移的現象,如整體滑動、滾動和傾倒。
巖質邊坡的加固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淺表加固,一種是深層加固。其中表層加固主 要采用的方式有掛防護網、噴混凝土、錨桿、框格梁等,深層加固主要的方式為錨索。淺表 加固主要解決邊坡局部塊體穩定,防止邊坡巖體沿表層的滑動,深層加固主要用于有特定滑 動結構面的邊坡處理,能有效提高邊坡滑動穩定安全系數。
當邊坡巖體風化、卸荷明顯,強卸荷、強風化深度較深,圍巖巖體呈碎裂鑲嵌結構,巖 體完整性差時,此類邊坡將同時具有土質邊坡和巖質邊坡的滑動特性,即可能發生淺表滑動, 也可能發生整體滑動。水利水電工程邊坡屬于永久運行邊坡,對邊坡的安全等級要求較高, 面對此類邊坡時,需要同時解決邊坡的淺表穩定和深層穩定,常規的處理支護手段難以解決此類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同時解決邊坡的淺表穩定和深層穩定的邊坡加固防護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基礎方案提供一種邊坡加固防護裝置,包括坡腳擋墻和設置于坡面的混凝土框架,所述混凝土框架底部與所述坡腳擋墻連接,還包括預應力錨索,所述預應力錨索設置在所述混凝土框架上,還包括加強架,所述加強架連接在混泥土框架的各個交點之間,所述加強架的交點上設有栽培孔,所述栽培孔上設有氣囊,該氣囊上設有單向閥,所述栽培孔上栽有樹木。
本基礎方案的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加強架的設置使傳統的矩形結構變為多個小的三角形結構,極大程度的增強了混泥土框架的穩固性。通過在栽培孔上栽培樹木,由于樹根的扎根成長,對邊坡的淺表和深層均具有相好的固定作用,同時,豎干對混泥土框架有一定的限定作用,固定效果更強。隨著樹木的成長,則會不斷擠壓氣囊,氣囊中的氣體被壓縮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從單向閥中排出,不會限制樹木的成長。
方案二: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坡腳擋墻由混凝土澆注而成。
方案三: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坡腳擋墻上設有排水孔,排水孔可防止水流大量堆積在坡腳擋墻上,進而增加了整個防護裝置的穩固性。
方案四: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氣囊由順丁橡膠制成。順丁橡膠是丁二烯經溶液聚合制得的,順丁橡膠具有特別優異的耐寒性、耐磨性和彈橡膠輪胎性,還具有較好的耐老化性能。非常適用于野外惡劣的環境。
方案五:此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所述預應力錨索的深度穿過邊坡體的弱風化弱卸荷線。由于是巖質邊坡,因此預應力錨索的深度穿過邊坡體的弱風化弱卸荷線能固定得更加穩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邊坡加固防護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邊坡加固防護裝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邊坡加固防護裝置實施例中栽培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坡面10、弱風化弱卸荷線101、混凝土框架20、坡腳擋墻30、排水孔301、預應力錨索40、加強架50、栽培孔501、氣囊60。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一種邊坡加固防護裝置,包括坡腳擋墻30、預應力錨索40、加強架50和設置于坡面10的混凝土框架20。混凝土框架20底部與坡腳擋墻30連接,坡腳擋墻30由混凝土澆注而成,且在坡腳擋墻30上設有排水孔301,排水孔301可防止水流大量堆積在坡腳擋墻30上,進而增加了整個防護裝置的穩固性。
預應力錨索40插入坡面10并深入到弱風化弱卸荷線101以內。預應力錨索40設置在混凝土框架20上的交點上。混泥土框架上的各個交點之間均通過混泥土固定有加強架50。而加強架50的交點上設有栽培孔501,栽培孔501上栽有適合巖質邊坡的樹木,比如馬尾松和荷木等。栽培孔501上設有氣囊60,氣囊60由順丁橡膠制成。順丁橡膠是丁二烯經溶液聚合制得的,順丁橡膠具有特別優異的耐寒性、耐磨性和彈橡膠輪胎性,還具有較好的耐老化性能。非常適用于野外惡劣的環境。該氣囊60上設有單向閥,正常情況下,樹木被氣囊60卡在栽培孔501上,當樹木逐漸長粗時,樹木不斷的擠壓氣囊60,從而增大氣囊60內的壓強,將氣體從單向閥中擠出。
與傳統的邊坡加固防護裝置相比,本方案中加強架50的設置使傳統的矩形結構變為多個小的三角形結構,極大程度的增強了混泥土框架的穩固性。通過在栽培孔501上栽培樹木,由于樹根的扎根成長,對邊坡的淺表和深層均具有相好的固定作用,同時,豎干對混泥土框架有一定的限定作用,固定效果更強。隨著樹木的成長,則會不斷擠壓氣囊60,氣囊60中的氣體被壓縮到一定程度后,就會從單向閥中排出,不會限制樹木的成長。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