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供水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囊式礦化供水裝置。
背景技術:
在城鄉廣泛使用的供水系統中,其中主要是儲水增壓、穩壓,隨著人們對供水需求的提高,希望水中含有適量的對人體有益的礦化物,現有的供水企業均采用增加礦化設備方式來實現礦化功能,這種方式投資高占用設備多。針對這一問題專利號為CN201020527737.6的專利公開了一種礦化供水裝置,存在的問題如下:
1、由于在供水的過程中膠囊會隨著供水壓力的變化不斷的膨脹和收縮,在這一過程中膠囊與罐體和填料筐的尖角之間會產生應力集中,進而在此處產生龜裂,影響囊的使用壽命。
2、位于膠囊內的填料筐較短,為了保證礦化的效果,因此需要經常的對填料筐內的礦化物質進行更換。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囊式礦化供水裝置,該裝置通過將填料筐的懸空端設計成半球形,并分別在上連接法蘭和下連接法蘭的內部設置過渡彎板,有效的克服了在運行過程中膠囊的應力集中問題,使膠囊的壽命增加一倍。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囊式礦化供水裝置,包括罐體,所述罐體的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連接法蘭,所述罐體的內部設置有膠囊,且所述膠囊的上端通過固定法蘭固定在位于罐體上端的連接法蘭上,所述膠囊的下端通過固定法蘭固定在位于罐體下端的連接法蘭上,所述膠囊的內部位于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固定在固定法蘭上的填料筐,所述的填料筐內填充有礦化物質,所述的填料筐為橫截面呈圓形的長條狀,且所述填料筐的懸空端呈半球形。
進一步地,所述的連接法蘭包括連接筒體,所述連接筒體的兩端外側分別設置有與法蘭盤和與連接裙邊,所述連接筒體的內部靠近連接裙邊的一端設置有過渡彎板。
進一步地,所述填料筐的長度均為罐體高度的1/3。
進一步地,所述的礦化物質為天然木魚石。
進一步地,所述的礦化物質為天然麥飯石。
進一步地,所述的礦化物質為天然木魚石和天然麥飯石。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將上填料筐和下填料筐的的懸空端設計成半球形,避免在膠囊收縮的過程中上、下填料筐上的尖角對膠囊造成損傷;另外,分別在上連接法蘭和下連接法蘭的內部設置過渡彎板,避免在膠囊膨脹的過程中罐體與上連接法蘭和下連接法蘭連接處的尖角對膠囊造成損傷,從而有效的克服了在運行過程中膠囊的應力集中問題,經試驗表明,通過該技術使膠囊的壽命增加了一倍多。
2、通過加長上填料筐和下填料筐的長度,保證了礦化效果,減小了對礦化物質的更換頻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上連接法蘭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上連接法蘭的主視圖;
圖5為圖4中的A-A剖視圖。
圖中:1-罐體,11-充氣口,2-上連接法蘭,21-法蘭盤,22-連接筒體,23-連接裙邊,24-過渡彎板,3-上固定法蘭,31-膠囊排氣口,4-下連接法蘭,5-下固定法蘭,51-進出水口,6-膠囊,7-上填料筐,8-下填料筐。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囊式礦化供水裝置包括鋼制罐體1,所述罐體1的上端焊接有上連接法蘭2,所述罐體1的下端焊接有下連接法蘭4。所述罐體1的內部設置有無毒橡膠膠囊6,所述膠囊6的上端通過上固定法蘭3固定于上固定法蘭3和上連接法蘭2之間,所述膠囊6的下端通過下固定法蘭5固定于下固定法蘭5和下連接法蘭4之間。所述膠囊6的內部位于上、下兩端分別設置有上填料筐7和下填料筐8,所述的上、下填料筐內分別填充有天然木魚石和天然麥飯石,其中所述的上填料筐7的上端與所述的上固定法蘭3固定連接,所述的下填料筐8的下端與所述的下固定法蘭5固定連接。進一步地,為了避免膠囊6在收縮的過程中在上填料筐7和下填料筐8的尖角處產生應力集中,所述的上填料筐7的下端和下填料筐8的上端均呈半球形,且所述上填料筐7和下填料筐8的長度均為罐體1高度的1/3。所述下固定法蘭5上設置有進出水口51,所述的進出水口51與管道相連。所述的上固定法蘭3上設置有膠囊排氣口31。所述罐體1的上部設置有充氣口11。
進一步地,為了避免膠囊6在膨脹的過程中在罐體1與上連接法蘭2和下連接法蘭4的連接處產生應力集中,所述的上連接法蘭2的內部靠近罐體1的一端和下連接法蘭4的內部靠近罐體1的一端分別設置有過渡彎板24,這樣就可以使罐體1與上連接法蘭2和下連接法蘭4的連接處平滑過渡,從而避免對膠囊6的損傷,延長膠囊6的壽命。由于上連接法蘭2和下連接法蘭4的結構相同,在此僅以上連接法蘭2為例,結合附圖對其結構進行說明。
如圖2至圖5所示,所述的上連接法蘭2包括連接筒體22,所述連接筒體22的兩端外側分別設置有與上固定法蘭3配合的法蘭盤21和與罐體1焊接在一起的連接裙邊23,所述連接筒體22的內部靠近連接裙邊23的一端設置有截面呈梯形的過渡彎板24。作為一種具體實施方式,所述的過渡彎板24與連接筒體22之間采用焊接的連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