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浮空器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充氣接口裝置及具有其的浮空器充氣系統。
背景技術:
臨近空間浮空器是目前全世界的熱點研究問題,浮空器放飛是臨近空間浮空器研究的關鍵問題之一,浮空器的放飛階段需要對浮空器的氦氣球進行充氣,對氦氣球充氣作業時氣體流量很大,氦氣源裝置與氦氣球的連接處的氣流方向很不穩定,且氦氣源裝置與氦氣球的連接處需要承受很大的氣體沖擊壓力。
現有的浮空器充氣系統中,氦氣源裝置的充氣管直接套在氦氣球上的充氣管上對氦氣球進行充氣,充氣作業過程中很容易造成氦氣源裝置的充氣管與氦氣球的充氣管發生松脫,造成充氣作業失敗,而且氦氣球的充氣管在受到氣體強力沖擊下容易破裂損壞,從而造成浮空器故障,增加了放飛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充氣接口裝置及具有其的浮空器充氣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浮空器的氦氣球充氣作業可靠性差的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充氣接口裝置,用于連接氦氣源裝置與氦氣球,包括:第一連接管,第一連接管用于與氦氣源裝置連接;第二連接管,第二連接管用于與氦氣球連接,第一連接管與第二連接管相連通。
進一步地,第一連接管的管腔內徑小于第二連接管的管腔內徑。
進一步地,充氣接口裝置還包括防脫部,防脫部設置在第二連接管的外壁上。
進一步地,防脫部為多個,多個防脫部沿第二連接管的軸向間隔設置,相鄰兩個防脫部之間形成約束限位空間。
進一步地,防脫部為環狀限位凸起。
進一步地,第一連接管的一部分向第二連接管的管腔內伸出以形成出氣嘴結構。
進一步地,充氣接口裝置還包括加強筋,加強筋的第一端與出氣嘴結構連接,加強筋的第二端與第二連接管的內壁連接。
進一步地,加強筋為多個,多個加強筋繞出氣嘴結構的外周間隔設置。
進一步地,第一連接管的內壁設置有內絲螺紋。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浮空器充氣系統,包括:氦氣源裝置,氦氣源裝置具有第一充氣管;浮空器,浮空器包括氦氣球,氦氣球上設置有第二充氣管;充氣接口裝置,第一充氣管和第二充氣管通過充氣接口裝置連通,充氣接口裝置為上述的充氣接口裝置。
進一步地,浮空器充氣系統還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設置在充氣接口裝置的約束限位空間處。
進一步地,限位部為禁錮繩或卡箍。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由于充氣接口裝置包括第一連接管和第二連接管,第一連接管用于與氦氣源裝置連接,第二連接管用于與氦氣球連接,第一連接管與第二連接管相連通。需要說明的是,在將第二連接管與氦氣球連接時,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套設在第二連接管的外壁上。這樣,在使用充氣接口裝置對氦氣球進行充氣作業時,當氣體通過充氣接口裝置進入氦氣球內的過程中,氣體與第二連接管的內壁接觸,從而使充氣接口裝置對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起到保護作用,避免氣體長期直接沖擊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造成第二充氣管破裂,防止放飛事故的發生,有效地提高了氦氣球充氣作業的可靠性。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可選實施例的充氣接口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圖1中的充氣接口裝置的主視圖;
圖3示出了圖2中的充氣接口裝置的A-A剖視圖;
圖4示出了圖2中的充氣接口裝置的仰視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0、第一連接管;11、氣嘴結構;20、第二連接管;30、防脫部;31、約束限位空間;40、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以下對至少一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描述實際上僅僅是說明性的,決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及其應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操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除非另外具體說明,否則在這些實施例中闡述的部件和步驟的相對布置、數字表達式和數值不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同時,應當明白,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所示出的各個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實際的比例關系繪制的。對于相關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已知的技術、方法和設備可能不作詳細討論,但在適當情況下,所述技術、方法和設備應當被視為授權說明書的一部分。在這里示出和討論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體值應被解釋為僅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為限制。因此,示例性實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討論。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詞如“前、后、上、下、左、右”、“橫向、豎向、垂直、水平”和“頂、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通常是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這些方位詞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方位詞“內、外”是指相對于各部件本身的輪廓的內外。
為了便于描述,在這里可以使用空間相對術語,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來描述如在圖中所示的一個器件或特征與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間位置關系。應當理解的是,空間相對術語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圖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圖中的器件被倒置,則描述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將被定位為“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構造之下”。因而,示例性術語“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兩種方位。該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轉90度或處于其他方位),并且對這里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作出相應解釋。
此外,需要說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詞語來限定零部件,僅僅是為了便于對相應零部件進行區別,如沒有另行聲明,上述詞語并沒有特殊含義,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浮空器的氦氣球充氣作業可靠性差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充氣接口裝置及具有其的浮空器充氣系統;其中,浮空器充氣系統,包括氦氣源裝置、浮空器和充氣接口裝置,氦氣源裝置具有第一充氣管,浮空器包括氦氣球,氦氣球上設置有第二充氣管,第一充氣管和第二充氣管通過充氣接口裝置連通,充氣接口裝置為上述的或下述的充氣接口裝置。
如圖1至圖3所示,充氣接口裝置用于連接氦氣源裝置的第一充氣管和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充氣接口裝置包括第一連接管10和第二連接管20,第一連接管10用于與氦氣源裝置連接,第二連接管20用于與氦氣球連接,第一連接管10與第二連接管20相連通。
由于充氣接口裝置包括第一連接管10和第二連接管20,第一連接管10用于與氦氣源裝置連接,第二連接管20用于與氦氣球連接,第一連接管10與第二連接管20相連通。需要說明的是,在將第二連接管20與氦氣球連接時,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套設在第二連接管20的外壁上。這樣,在使用充氣接口裝置對氦氣球進行充氣作業時,當氣體通過充氣接口裝置進入氦氣球內的過程中,氣體與第二連接管20的內壁接觸,從而使充氣接口裝置對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起到保護作用,避免氣體長期直接沖擊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造成第二充氣管破裂,防止放飛事故的發生,有效地提高了氦氣球充氣作業的可靠性。
可選地,第一連接管10與第二連接管20同軸設置。這樣,不僅使通過第一連接管10進入第二連接管20的氣體能夠對第二連接管20的內壁均勻施加沖擊力,避免第二連接管20長期受到不均勻作用力發生損壞,而且保證了充氣接口裝置便于加工制造,提高了充氣接口裝置的外觀美感度。
可選地,第一連接管10的管腔內徑小于第二連接管20的管腔內徑。這樣,當氣體通過第一連接管10進入第二連接管20后,氣體的過流空間瞬間增大,有效地釋放了氣體壓力,減小了氦氣源裝置和氦氣球的受到的氣體壓力,能夠有效避免氦氣源裝置與氦氣球發生松脫,提高了氦氣源裝置與氦氣球之間的連接穩定性。
如圖1至圖3所示,充氣接口裝置還包括防脫部30,防脫部30設置在第二連接管20的外壁上。當氦氣球與第二連接管20連接時,防脫部30能夠有效增大第二連接管20與氦氣球之間的摩擦力,從而有效提高了充氣接口裝置與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之間的連接穩定性。
具體地,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套設在第二連接管20的外壁上,防脫部30能夠增加第二連接管20與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之間的預緊力,使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穩定地抱緊充氣接口裝置,避免了氦氣球充氣作業過程中,充氣接口裝置與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的連接處受力過大而發生松脫。
為了進一步優化防脫效果,可選地,防脫部30為多個,多個防脫部30沿第二連接管20的軸向間隔設置。這樣,使第二連接管20與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之間在軸向上有多重約束。
可選地,任意相鄰兩個防脫部30之間的間距相等。這樣,預緊力也是均勻施加在第二連接管20與第二充氣管之間的,從而保證防脫部30與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之間有足夠的接觸面積而使充氣接口裝置為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提供足夠的預緊力。
為了使得第二充氣管與第二連接管20可靠連接,浮空器充氣系統還包括限位部。通過設置限位部,增強第二充氣管與第二連接管20的連接穩固性。
如圖2所示,相鄰兩個防脫部30之間形成約束限位空間31,限位部設置在充氣接口裝置的約束限位空間31處。這樣,當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套設在第二連接管20上時,限位部對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套設在第二連接管20提供了外部預緊力,進一步保證了第二連接管20與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之間的連接穩定性。
進一步可選地,在本實用新型的可選實施例中,多個防脫部30之間形成各約束限位空間31處均設置有一個限位部。
可選地,限位部為卡箍或禁錮繩。
在本實用新型的可選實施例中,防脫部30為沿第二連接管20的外圓周延伸的環狀限位凸起。環狀限位凸起能夠與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的內壁抵接,從而將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脹緊,使充氣接口裝置與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實現過盈配合,保證了充氣接口裝置與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之間的連接穩定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未圖示的可選實施例中,防脫部30為螺紋結構,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與防脫部30螺紋配合連接,同樣能夠避免充氣接口裝置與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在第二連接管20的軸向方向發生松脫,提高了充氣接口裝置與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之間的連接穩定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未圖示的可選實施例中,防脫部30為設置在第二連接管20的外壁上的伸縮卡扣結構,伸縮卡扣結構的凸塊沿第二連接管20的徑向可伸縮地設置,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的內壁上具有與伸縮卡扣結構配合的凹陷結構,當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沿第二連接管20的徑向套設在第二連接管20上,伸縮卡扣結構與凹陷結構卡緊配合以保證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抱緊充氣接口裝置。
如圖3和圖4所示,第一連接管10的一部分向第二連接管20的管腔內伸出以形成出氣嘴結構11。這樣,當氣體由氦氣源裝置經過第一連接管10進入第二連接管20的管腔處時,氣體的釋放點位置位于第二連接管20的管腔內,氣體的壓力在氣嘴結構11處有效地釋放,從而避免了壓力對第一連接管10與第二連接管20連接處的沖擊,防止了第一連接管10與第二連接管20的連接處長時間受到應力集中而發生形變或破損,從而提高了充氣接口裝置的使用可靠性。
如圖3和圖4所示,充氣接口裝置還包括加強筋40,加強筋40的第一端與出氣嘴結構11連接,加強筋40的第二端與第二連接管20的內壁連接。這樣,加強筋40提高了對氣嘴結構11的支撐穩定性,避免了因氣嘴結構11沿第二連接管20的軸向長度過長而在氦氣球充氣作業過程中發生晃動,防止了氣嘴結構11損壞。
如圖4所示,為了使氣嘴結構11受到沿第二連接管20的周向均勻分布的支撐力,更進一步確保氣嘴結構11位于第二連接管20的管腔內的工作穩定性,加強筋40為多個,多個加強筋40繞出氣嘴結構11的外周間隔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可選實施例中,第一連接管10的外徑小于第二連接管20的外徑。這樣,第一連接管10與第二連接管20的連接處形成階梯型結構,不僅便于對充氣接口裝置進行加工鑄造,而且有效地節省了充氣接口裝置的制造耗材,減輕了充氣接口裝置的整體重量,提高了充氣接口裝置的實用性。
可選地,第一連接管10的內壁設置有內絲螺紋。這樣,第一連接管10與氦氣源裝置的第一充氣管螺紋連接,不僅保證了充氣接口裝置與氦氣源裝置之間的連接穩定性,確保了氦氣球充氣作業順利進行,而且便于將充氣接口裝置安裝到氦氣源裝置上或從氦氣源裝置上拆卸下,提高了充氣接口裝置的使用便捷性。
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上述的實施例實現了如下技術效果: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充氣接口裝置及具有其的浮空器充氣系統,不僅能夠保證對氦氣球的充氣速度,減少氦氣球充氣作業的耗時,而且避免了氦氣源裝置的第一充氣管和氦氣球的第二充氣管發生松脫,保證了氦氣球的充氣作業順利進行,降低了浮空器的放飛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方式,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方式。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驟、工作、器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本申請的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及上述附圖中的術語“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區別類似的對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順序或先后次序。應該理解這樣使用的數據在適當情況下可以互換,以便這里描述的本申請的實施方式能夠以除了在這里圖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順序實施。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