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雨水蓄水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海綿城市用屋頂蓄水模塊。
背景技術:
海綿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綿一樣,遇到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凈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循環;在干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不用以前下水道等“灰色設施”。為了提高海綿城市的蓄水能力,通常設置有蓄水模塊,在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洪澇災害的發生。但是,現有的蓄水模塊,存在容易積沙或積泥,從而導致蓄水能力較差的問題,在雨水多的季節無法實現蓄水,導致洪澇災害發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的蓄水模塊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蓄水能力強,蓄水量多,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的海綿城市用屋頂蓄水模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海綿城市用屋頂蓄水模塊,包括頂板單元和底板單元,所述的頂板單元包括若干個中空結構的支撐柱,支撐柱與支撐柱之間通過網狀結構的加強筋連接固定;所述的底板單元包括若干個用于支撐支撐柱的連接托環,連接托環與連接托環之間通過網狀結構的加強筋連接固定;
所述的支撐柱的底部設置有外徑小于支撐柱的底面外徑的連接柱,連接柱為中空結構,所述的連接托環的內圓周設置有內徑大于連接柱外徑且小于支撐柱的底面外徑的限位臺階部,所述的連接柱的外圓周面上設置有用于與限位臺階部卡扣式連接的倒扣結構的卡扣部。
優選地,所述的支撐柱的底部、連接柱和連接托環均分別設置有1-4個滲水口。
優選地,還包括連接扣,連接扣包括兩個連接塊,連接塊之間通過連接帶連接固定;
所述的頂板單元的邊緣部設置有用于容納連接塊的連接套。
優選地,所述的連接塊采用杯狀結構,且連接塊的外圓周面上分別設置有加強筋,連接套采用環狀結構。
優選地,所述的頂板單元的縱向邊緣和橫向邊緣均設置有1-2個所述的連接套。
優選地,所述的頂板單元和底板單元均采用衍架結構的加強筋連接固定而成。
優選地,所述的頂板單元和底板單元均采用主、輔結構的加強筋組合連接。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綿城市用屋頂蓄水模塊,頂板單元和底板單元通過支撐柱和連接托環的卡扣式連接,能夠快速的實現單個蓄水模塊的組裝與連接,并且加強筋分為主、輔結構,最大程度和密度上增強了產品強度且使得產品不易變形;通過在支撐柱的底部設置連接柱進行加強以及連接作用,增加了產品承重穩定性;在頂板單元邊緣設置有安裝連接扣的連接套,通過連接扣和連接套的配合,能夠將蓄水模塊與蓄水模塊之間快速連接,操作簡單,連接牢固。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蓄水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頂板單元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頂板單元背部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e部放大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底板單元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蓄水模塊剖視圖。
圖7是圖6的f部放大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連接口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多個蓄水模塊組合狀態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蓄水模塊與蓄水模塊的連接結構狀態圖。
附圖標記:10-頂板單元,11-支撐柱,12-連接套,13-連接柱,14-卡扣部,20-底板單元,21-連接托環,22-限位臺階部,30-連接扣,31-連接塊,32-連接帶,41、42、43-滲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10,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海綿城市用屋頂蓄水模塊,包括頂板單元10和底板單元20,所述的頂板單元10包括若干個中空結構的支撐柱11,支撐柱11與支撐柱11之間通過網狀結構的加強筋連接固定;所述的底板單元20包括若干個用于支撐支撐柱11的連接托環21,連接托環21與連接托環21之間通過網狀結構的加強筋連接固定。
支撐柱11的底部設置有外徑小于支撐柱11的底面外徑的連接柱13,連接柱13為中空結構,所述的連接托環21的內圓周設置有內徑大于連接柱13外徑且小于支撐柱11的底面外徑的限位臺階部22,所述的連接柱13的外圓周面上設置有用于與限位臺階部22卡扣式連接的倒扣結構的卡扣部14。
支撐柱11的底部、連接柱13和連接托環21均分別設置有1-4個滲水口41、42、43,通過設置的滲水口41、42、43,能夠在整個蓄水模塊底部積滿泥沙的情況下仍可以通過該滲水口41、42、43向支撐柱11內滲水。
為了使得蓄水模塊與蓄水模塊之間的連接更加方便,蓄水模塊還包括連接扣30,連接扣30包括兩個連接塊31,連接塊31之間通過連接帶32連接固定;頂板單元10的邊緣部設置有用于容納連接塊31的連接套12。通過一個連接扣30兩端的連接塊31分別卡入到蓄水模塊的連接套12中,即可實現兩個蓄水模塊的連接。優選地方案,連接塊31采用杯狀結構,且連接塊31的外圓周面上分別設置有加強筋,連接套12采用環狀結構。
頂板單元10的縱向邊緣和橫向邊緣均設置有1-2個所述的連接套12。
頂板單元10和底板單元20均采用衍架結構的加強筋連接固定而成,頂板單元10和底板單元20均采用主、輔結構的加強筋組合連接。主結構的加強筋較粗,輔結構的加強筋較細,通過主、輔結構的加強筋配合,最大程度和密度上增強了產品強度且使得產品不易變形。
本實用新型的蓄水模塊,在組裝時,首先通過頂板單元10的支撐柱11底部的連接柱13插入到底板單元20上的連接托環21中,通過連接柱13上的卡扣部14扣在限位臺階部22上,從而將整個底板單元20與頂板單元10連接固定。然后將一個一個的蓄水模塊排列在一起,將連接口的兩個連接塊31分別卡入到蓄水模塊的連接套12中,即完成蓄水模塊與蓄水模塊的連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的蓄水模塊側邊帶連接扣30的安裝位,即所述的連接套12,在多個模組組合安裝時,無論是橫豎排列均可扣住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