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基坑可拆卸重復利用鋼支撐抱箍構件。
背景技術:
隨著地下工程的快速發展及建設,地下工程防水施工工藝不段涌現,防水材料大幅增加,且防水效果參差不齊,防水工程是地下結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一個施工過程。施工期間,防水的過程控制及后期防水效果無法確保。目前的防水材料多為成品材料,在施工現場進行搭接施工,可是搭接長度,及熱熔焊接質量難以控制,并且在施工完成后的成品不易保護,導致破壞后難以補救,以致影響后期結構施工及防水效果,不利于施工進度、質量和效益的控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其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基坑可拆卸重復利用鋼支撐抱箍構件,解決了傳統鋼支撐與鋼系梁之間連接固定難以控制及后期拆卸困難的問題,具有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勞動強度低、安裝速度快、作業安全風險小的特點。
實現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術方案,包括連接鋼系梁的縱梁,縱梁上設有鋼支撐,所述的縱梁兩側設有“U”型抱箍,“U”型抱箍連接鋼支撐后經螺母連接鋼墊板,所述鋼墊板設置在縱梁底部。
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
1、操作簡便,作業人數少,勞動強度低;
2、生產加工及安裝速度快,作業過程中安全風險小;
3、成品幾何尺寸統一、質量穩定。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
圖1 為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本裝置中的“U”型抱箍結構示意圖;
圖3 為本裝置中的鋼墊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裝置包括連接鋼系梁的縱梁1,縱梁1上設有鋼支撐2,如圖1、圖2、圖3所示,所述的縱梁1兩側設有“U”型抱箍3,“U”型抱箍3連接鋼支撐2后經螺母5連接鋼墊板6,所述鋼墊板6設置在縱梁1底部。
所述鋼支撐2經支撐角鋼4連接縱梁1。
所述鋼墊板6兩側設有通孔,通孔根據縱梁1底部的寬度進行鉆孔,通孔的孔徑大于“U”型抱箍3的直徑2mm。
實施例
本裝置由Φ25圓鋼(鋼筋直徑可根據設計要求進行變化)制作的“U”型抱箍3,同直徑螺母5及2cm鋼墊板6組成。
根據設計圖尺寸大小,在工廠對原材料進行統一下料,然后根據鋼支撐2的直徑及縱梁1的高度,對“U”型抱箍3進行加工,“U”型抱箍3兩端進行車絲,絲扣長度12cm,并配套螺母5,鋼墊板6根據縱梁1底部寬度進行鉆孔,孔徑大于“U”型抱箍3直徑2mm。
加工完“U”型抱箍3構件后,現場安裝,鋼支撐2架設就位后,先將“U”型抱箍3及鋼墊板6連接到鋼支撐2上,每道縱梁配置兩根“U”型抱箍3和一塊鋼墊板6,安裝完成后螺母5先不要擰緊,待支撐施加完預應力后,及時將螺母5擰緊。
抱箍拆除,對鋼支撐2進行預應力卸載,完成后,將螺母5松掉,重復利用至下一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