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裝載機,具體地說是一種改進型自裝自卸裝載機,屬于裝載機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裝載機主要是與運輸貨車配套使用,鏟裝散裝物料,如煤炭、礦物、沙石、泥土等,是不可能少的機械。但是很多裝載機閑置時間很多。特別是山區有的地方運沙石,有時運輸車才2~3輛,而路程一百多二百公里,裝載機一天裝車也就那么幾次。如幾天,甚至十天不裝車,裝載機也只能一直閑置。裝載機不足之處是自身不能運輸,只能對其他車輛裝載。名稱為“自裝自卸裝載機”申請號為“201520112776.2”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自裝自卸裝載機,主要由裝載機、車箱、上轉油缸、支撐油缸、鏟斗油缸、鏟斗、底架、側框、底架油缸組成。在裝載機駕駛室和鏟斗之間安裝一個車箱。車箱放在底架上,和一般自卸車箱結構相同。車箱兩邊下方安裝有側框,支撐油缸一端與側框鉸鏈,另一端與鏟斗鉸鏈。上轉油缸一端與支撐油缸鉸鏈。另一端與側框鉸鏈。鏟斗被支撐油缸和鏟斗油缸支撐在車箱前方。然而,該設備由于將車箱設置在駕駛室的前方,若過大則影響了駕駛視線,降低了安全性,若過小則降低了工作效率,操作繁瑣,容易損壞,降低了使用壽命,增加了維修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改進型自裝自卸裝載機,裝載量大,安全性高,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維修成本,結構簡單,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改進型自裝自卸裝載機,包括裝載機機體,所述裝載機機體設有駕駛室,所述駕駛室前面設有鏟斗,所述駕駛室后面設有車箱,所述車箱設置在底架上,所述車箱與所述底架的后端鉸接,所述車箱與所述底架的前端之間連接有卸載油缸;所述駕駛室的上方設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輸送輥,所述輸送輥上設有輸送帶,所述輸送輥與輸送電機傳動相連。
其中,所述輸送帶的表面設有若干凹槽,提高了物料在所述輸送帶上的穩定性。另外,所述輸送帶的兩側設有擋板,避免物料在輸送過程中發生滑輪,影響裝料。
另外,所述輸送帶的表面還設有一層防滑耐磨層,例如橡膠層,延長了使用壽命。
所述裝載機機體設有上轉油缸,所述上轉油缸的一端鉸鏈在所述裝載機機體上,另一端與支撐油缸鉸鏈,所述支撐油缸鉸鏈在所述裝載機機體上,另一端與所述鏟斗鉸鏈,鏟斗油缸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油缸鉸鏈,另一端與所述鏟斗鉸鏈。通過鏟斗油缸拉鏟斗向后轉動裝料。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裝載量大,安全性高,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維修成本,結構簡單,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改進型自裝自卸裝載機,包括裝載機機體,所述裝載機機體設有駕駛室1,所述駕駛室1前面設有鏟斗6,所述駕駛室1后面設有車箱2,所述車箱2設置在底架7上,所述車箱2與所述底架7的后端鉸接,所述車箱2與所述底架7的前端之間連接有卸載油缸9,與傳統自卸貨車結構相同;所述駕駛室1的上方設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設有輸送輥,所述輸送輥上設有輸送帶8,所述輸送輥與輸送電機傳動相連。
其中,所述輸送帶的表面設有若干凹槽,提高了物料在所述輸送帶上的穩定性。另外,所述輸送帶的兩側設有擋板,避免物料在輸送過程中發生滑輪,影響裝料。
所述裝載機機體設有上轉油缸3,所述上轉油缸3的一端鉸鏈在所述裝載機機體上,另一端與支撐油缸鉸鏈4,所述支撐油缸4鉸鏈在所述裝載機機體上,另一端與所述鏟斗6鉸鏈,鏟斗油缸5的一端與所述支撐油缸4鉸鏈,另一端與所述鏟斗6鉸鏈。通過鏟斗油缸5拉鏟斗6向后轉動裝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