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火電廠貯灰場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排水斜槽的用于山谷型貯灰場。
背景技術:
通常山谷型貯灰場內排水設施主要由灰場底部排水盲溝、排水豎井、壩面斜坡排水構筑物等組成。排水盲溝用于排除灰體內滲水;坡面坡腳排水溝用于排除壩體永久邊坡面上的雨水排水;排水豎井用于排除灰場內灰面雨水。其中排水豎井起主要排水作用,雨水期間,根據環保、調洪等綜合需要,由工作人員升、降豎井內閘板用于排、蓄洪水。
起主要排水功能的排水豎井結構龐大、對地基持力層要求較高,因而造價高,且排水豎井一般設置在灰場中間區域,在洪水期間,人員操作時需穿越涉水區,存在操作不便和一定的危險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灰場排水斜槽,該排水斜槽較灰場內常規排水豎井結構更簡單、節約鋼筋混凝土用量,節省工程投資。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帶排水斜槽的山谷型貯灰場,包括排水涵管、排水斜槽、過濾層和貯灰區,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涵管,設于山谷型貯灰場的底部,側壁設有若干開口并連接排水斜槽,兩端開口分別與外排水管道連接;
所述排水斜槽,設于山谷型貯灰場的邊緣斜坡,所述排水斜槽為凵形,其底部與排水涵管側壁開口連接,所述凵形排水斜槽的上部和頂部分別蓋有預制鋼筋混凝土蓋板;
所述過濾層,覆蓋鋪設于排水斜槽蓋板上;
貯灰區,貯存火電廠粉煤灰。
作為優化,在所述排水涵管的兩端開口與外排水管道間安裝有閘板;
作為優化,所述凵形排水斜槽的外側包裹橡膠止水帶;所述排水涵管的兩端開口與外排水管道連接處設有橡膠止水帶;
作為優化,所述凵形排水斜槽的上部和頂部與預制鋼筋混凝土蓋板間的縫隙用破棉絮、麻絲和粘土塞縫;
作為優化,所述過濾層為土工布;
作為優化,所述山谷型貯灰場的邊緣斜坡設有與排水斜槽匹配凵形壕溝;
作為優化,所述凵形壕溝的底部設有素砼層;
作為優化,所述排水斜槽按不大于20m的間距設置沉降縫。
本實用新型排水斜槽依山坡自下而上建設,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上設預制鋼筋混凝土活動蓋板,斜槽隨堆灰面提高分期建設。排水斜槽在灰場底部連接排水涵管。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簡單、施工方便、造價低、且升降蓋板操作既安全又方便等。
附圖說明
圖1為排水斜槽橫斷面圖。
圖2為排水斜槽縱剖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內容。
一種帶排水斜槽的山谷型貯灰場,包括排水涵管、排水斜槽1、過濾層和貯灰區6,
所述排水涵管,設于山谷型貯灰場的底部,側壁設有若干開口并連接排水斜槽1,兩端開口分別與外排水管道連接,在所述排水涵管的兩端開口與外排水管道間安裝有閘板;
所述排水斜槽1,設于山谷型貯灰場的邊緣斜坡5上,所述山谷型貯灰場的邊緣斜坡5設有與排水斜槽1匹配凵形壕溝4;所述凵形壕溝4的底部設有素砼層8;
所述排水斜槽1為凵形置于壕溝4內,其底部與排水涵管側壁開口連接,所述凵形排水斜槽1的上部和頂部分別蓋有預制鋼筋混凝土蓋板2,所述凵形排水斜槽1的外側包裹橡膠止水帶3;所述排水涵管1的兩端開口與外排水管道連接處也設有橡膠止水帶3;
所述過濾層,覆蓋鋪設于排水斜槽蓋板上,所述過濾層為土工布;
貯灰區6,貯存火電廠粉煤灰。
本實用新型貯灰場內排水斜槽依山坡自下而上建設,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筑,上設預制鋼筋混凝土活動蓋板,沿山坡自下而上隨堆灰高度變化設置鋼筋混凝土排水斜槽,斜槽隨堆灰面提高分期建設,可節省初期投資,運行操作安全、方便。
所述排水斜槽在灰場底部連接排水涵管。排水斜槽凈空尺寸根據灰場調洪計算確定,斜槽坡度根據山坡自然地形坡度確定。斜槽及預制蓋板結構配筋根據荷載情況計算確定。排水斜槽按間距不大于20m的間距設置沉降縫7。
預制活動蓋板安裝好后,采用破棉絮、麻絲和粘土塞縫,再在蓋板上面覆蓋一層土工布。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施工方便、造價低、且升降蓋板操作既安全又方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