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快速設備基礎改造安裝結構,其適用于需基礎固定的任何型號水泵、電機等設備的改造安裝作業。
背景技術:
水泵作為一種通用機械設備,廣泛應用于鋼鐵、石化、熱電等各個領域的循環水系統和其它配套系統,電機作為設備的動力輸出機械,也同樣應用于更廣闊的工礦領域。任何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都有它相應的使用壽命,近年來為減少全球的碳排放,泵改節能及老式電機的淘汰已是勢在必行。因此,水泵、電機的改造安裝項目日漸增多,為了不影響生產,廠家都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水泵、電機等設備更換安裝就位,因此也需要一種快捷、安全穩定的設備基礎改造安裝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快速設備基礎改造安裝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快速設備基礎改造安裝結構,其包括原混凝土基礎,該原混凝土基礎設置有原設備地腳螺栓,其還包括:鋼板預制件、化學錨栓、與新安裝設備配合的新地腳螺栓;
鋼板預制件通過化學錨栓而固定于原混凝土基礎上;
鋼板預制件設置有與原設備地腳螺栓配合的開孔,原設備地腳螺栓穿過鋼板預制件的部分焊接或者螺栓固定于鋼板預制件;
鋼板預制件設置有與新地腳螺栓匹配的孔,新地腳螺栓穿過孔而用于固定設備。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快速設備基礎改造安裝結構具有快捷,便利、安全穩定的特點,無需重新鉆孔,安全穩定,省去地腳螺栓澆筑后的凝固等待時間,短時間即可將設備安裝完成,投入運行。
進一步,鋼板預制件的厚度為20-30mm。
進一步,鋼板預制件長邊兩側距外邊緣100mm處均勻分布各三個Φ20㎜或以上的化學錨栓安裝孔。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快速設備基礎改造安裝結構立面圖;
圖2為一種快速設備基礎改造安裝結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圖2所示,一種快速設備基礎改造安裝結構(快速設備基礎改造安裝技術,該技術適用于水泵、電機等設備基礎的改造),其包括原混凝土基礎K,該原混凝土基礎設置有原設備地腳螺栓2,其還包括:鋼板預制件M、化學錨栓1、與新安裝設備配合的新地腳螺栓3;鋼板預制件M通過化學錨栓1而固定于原混凝土基礎上;鋼板預制件設置有與原設備地腳螺栓配合的開孔,原設備地腳螺栓穿過鋼板預制件的部分焊接或者螺栓固定于鋼板預制件;鋼板預制件設置有與新地腳螺栓匹配的孔,新地腳螺栓穿過孔而用于固定設備。
其中,鋼板預制件M的尺寸視新水泵、電機設備基礎螺栓尺寸決定。
實施例1:首先,根據水泵、電機等設備的需要,并參考原混凝土基礎K的尺寸和新水泵或電機地腳尺寸,選擇將20-30㎜厚度鋼板割好,作為鋼板預制件備用。而后,將球閥安裝在焊接好的外絲短接上,再根據原地腳螺栓位置尺寸,在鋼板上開相應的四個或更多孔,使螺栓能穿出,之后,在鋼板上確定新地腳螺栓3的位置,開與新地腳螺栓直徑相同的孔,將新地腳螺栓貫穿雙面焊接。而后,在鋼板長邊兩側距外邊100㎜均勻分布各開三個Φ20㎜或以上孔(合計6個,每個孔的內壁可設置鋸齒狀結構)并在原混凝土基礎相應位置鉆孔,固定化學錨栓使用,最后,將鋼板預制件固定在原混凝土基礎上,新水泵或電機采用新地腳螺栓固定在鋼板上。
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原地腳螺栓2和化學錨栓的孔洞按尺寸開孔,新地腳螺栓開孔后,放置在混凝土基礎上,在開孔處用混凝土合金鉆頭鉆孔(地腳螺栓≧30㎜)。地腳螺栓采用全螺紋螺桿,在孔內放置化學錨栓藥劑,將螺栓放入,并不斷轉動向下用力,直至螺栓到孔底端,待錨栓凝固(15分鐘)后,再將地腳螺栓與鋼板結合部焊接,最后,吊裝設備進行安裝。
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上述各實施方式是實現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而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各種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