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環保清淤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環保清淤的浮箱履帶式泵送車。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生活廢水和工業廢水排放嚴重污染了河流和湖泊,我國水利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內河河道不暢,城市河道污染嚴重。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我國開始對河流和湖泊進行了一系列治理,包括市場上現有的清淤設備有浮箱履帶式泵送車,但是這種泵送車在清淤的時候,輸送管需要配對另一輛車為其提供存儲空間,這樣既浪費人力,又浪費物力,還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也給清淤工作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用于環保清淤的浮箱履帶式泵送車。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環保清淤的浮箱履帶式泵送車,包括移動裝置和浮箱,所述移動裝置包括履帶、與履帶配合的移動輪和與移動輪配合的電動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箱的一側設有抽泥泵,且抽泥泵的一側設有脫水裝置殼體,所述抽泥泵的出泥口連接有導管,且導管延伸至脫水裝置殼體的內壁上,所述脫水裝置殼體包括外殼和內殼,所述內殼與外殼的內壁上連接,且內殼上設有過濾膜,所述內殼的底部內壁上排水管,且排水管延伸至脫水裝置殼體的外側,連接有所述脫水裝置殼體的頂部設有第一氣泵,所述脫水裝置殼體的頂部內壁上設有第一氣缸,且第一氣缸與第一氣泵連接,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有壓板,所述脫水裝置殼體的一側外壁上設有第二氣泵,且第二氣泵下方設有第二氣缸,所述第二氣缸與第二氣泵連接,且第二氣缸的活塞桿連接有推桿,且推桿位于脫水裝置殼體內,所述脫水裝置殼體遠離第二氣缸的一側內壁上設有電控閥門,且脫水裝置殼體的一側設有儲泥箱,且脫水裝置殼體與儲泥箱通過電控閥門相連通,所述儲泥箱遠離脫水裝置殼體的一側鉸接有箱門。
優選的,所述電動機、抽泥泵、第一氣泵、電控閥門和第二氣泵均與開關連接,且開關與控制器連接。
優選的,所述過濾膜為微孔過濾膜,且過濾膜與內殼的內壁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第二氣缸的活塞桿與脫水裝置殼體滑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
1、脫水裝置殼體內第一氣泵、第一氣缸和壓板相配合,可壓縮淤泥漿體,內殼的內壁上設有微孔過濾膜,可過濾淤泥漿體中的水分,降低了淤泥的重量,節省了淤泥的存儲空間:
2、第二氣泵、第二氣缸和推桿相配合,將脫水后的淤泥推送至儲泥箱內,節省了人力物力資源,且儲泥箱鉸接有箱門,方便定期出泥。
本實用新型能夠壓縮和過濾淤泥漿體中的水分,降低了淤泥的重量,節省了存儲空間,且脫水后的淤泥存儲于儲泥箱內,定期清理,節省了人力物力,給清淤工程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用于環保清淤的浮箱履帶式泵送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移動裝置、2浮箱、3抽泥泵、4脫水裝置殼體、5氣泵、6第一氣缸、7壓板、8第二氣缸、9推桿、10電控閥門、11排水管、12儲泥箱、13箱門、14第二氣泵。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一種用于環保清淤的浮箱履帶式泵送車,包括移動裝置1和浮箱2,移動裝置1包括履帶、與履帶配合的移動輪和與移動輪配合的電動機,其特征在于,浮箱2的一側設有抽泥泵3,且抽泥泵3的一側設有脫水裝置殼體4,抽泥泵3的出泥口連接有導管,且導管延伸至脫水裝置殼體4的內壁上,脫水裝置殼體4包括外殼和內殼,內殼與外殼的內壁上連接,且內殼上設有過濾膜,內殼的底部內壁上排水管11,且排水管延伸至脫水裝置殼體4的外側,連接有脫水裝置殼體4的頂部設有第一氣泵5,脫水裝置殼體4的頂部內壁上設有第一氣缸6,且第一氣缸6與第一氣泵5連接,第一氣缸6的活塞桿連接有壓板7,脫水裝置殼體4的一側外壁上設有第二氣泵14,且第二氣泵14下方設有第二氣缸8,第二氣缸8與第二氣泵14連接,且第二氣缸8的活塞桿連接有推桿9,且推桿9位于脫水裝置殼體4內,脫水裝置殼體4遠離第二氣缸8的一側內壁上設有電控閥門10,且脫水裝置殼體4的一側設有儲泥箱12,且脫水裝置殼體4與儲泥箱12通過電控閥門10相連通,儲泥箱12遠離脫水裝置殼體4的一側鉸接有箱門13,脫水裝置殼體4內第一氣泵5、第一氣缸6和壓板7相配合,可壓縮淤泥漿體,內殼的內壁上設有微孔過濾膜,可過濾淤泥漿體中的水分,降低了淤泥的重量,節省了淤泥的存儲空間,第二氣泵14、第二氣缸8和推桿9相配合,將脫水后的淤泥經推送至儲泥箱12內,節省了人力物力資源,且儲泥箱12鉸接有箱門13,方便定期出泥。
本實用新型中,電動機、抽泥泵3、第一氣泵5、電控閥門10和第二氣泵14均與開關連接,且開關與控制器連接,過濾膜為微孔過濾膜,且過濾膜與內殼的內壁固定連接,第二氣缸8的活塞桿與脫水裝置殼體4滑動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控制器控制抽泥泵3抽取淤泥漿體,淤泥漿體進入脫水裝置殼體4,第一氣泵5工作,第一氣缸6活塞桿帶動壓板7下降,可壓縮淤泥漿體,內殼的內壁上設有微孔過濾膜,使淤泥漿體中的水分通過過濾膜過濾,降低了淤泥的重量,節省了淤泥的存儲空間,控制器控制第二氣泵14工作,第二氣缸8活塞桿帶動推桿9,推動泥塊,電控閥門10打開,泥塊進入儲泥箱12內,儲泥箱12的一側鉸接有箱門13,可轉移泥塊。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