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土木工程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建筑復合地基。
背景技術:
土木工程中,地基是建筑物穩定的重要的部件。目前,建筑物的地基的基礎樁為直接插入至地面中,在收到地上建筑物的橫向受力后,會發生輕微的偏斜。基礎樁與地下的土地接觸面積有限,需要插入較深或者使用較多的數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建筑復合地基,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建筑復合地基,包括自上而下排列的混凝土澆筑層、基礎層、褥墊層,褥墊層的下部設有基礎樁,基礎樁為空心柱體,基礎樁內能夠填充混凝土,基礎樁插入至樁間土內,基礎樁的下端為封閉的尖端,基礎樁的側部外周開設數條豎向的條形縫隙,條形縫隙自上而下有數排,每一排的每兩條條形縫隙之間的部分形成掛片,掛片的上部與基礎樁一體化連接,掛片的下端與基礎樁之間通過連接條一體連接,基礎樁的中心處設有中柱,中柱的下端與基礎樁的底部配合;還包括套裝在中柱上的滑動套,滑動套外周分別設有活塞桿均朝外的數個第一氣缸和數個第三氣缸,第一氣缸和第三氣缸數量相同,一個第一氣缸和一個第三氣缸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氣缸的位置高于第三氣缸的位置,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安裝推塊,推塊朝向掛片,第三氣缸的活塞桿上安裝切割電機,切割電機的輸出軸連接切割盤的轉軸,切割盤能夠與掛片下部的連接條配合;滑動套的上部連接拉繩的一端,拉繩的上端位于基礎樁的上端外部。
如上所述的一種建筑復合地基,所述的滑動套外周安裝活塞桿均朝外數個第二氣缸,第二氣缸位于相鄰的第一氣缸之間,第二氣缸的活塞桿上安裝輪架,輪架上安裝滾輪電機,滾輪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滾輪,基礎樁的內壁上固定安裝豎向的導向條,導向條位于掛片之間的位置,滾輪能夠與導向條配合;導向條上設有數個凸塊,凸塊上下排列,滾輪能被凸塊卡主,滾輪被卡在狀態下,切割盤能夠與掛片下部的連接條配合。
如上所述的一種建筑復合地基,所述的推塊的截面為梯形,梯形的上底的長度小于下底的長度。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中,基礎樁插入至地面后,能夠將掛片展開,從而增大基礎樁與樁間土之間的接觸面積,基礎樁在受到上部建筑物的傳來的拉力或者橫下搖擺時,由于掛片形成的倒齒的結構,能夠提高穩定性。本實用新型與其他的復合地基相比,在相同穩定性的基礎上,基礎樁的使用數量可以減少1/2,基礎樁的插入深度能夠減少1/2,有效節約材料。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基礎樁5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A向視圖的放大圖;圖4是沿圖3B-B線的剖視圖;圖5是圖3的Ⅰ局部放大圖;圖6是基礎樁5使用狀態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號標注:1混凝土澆筑層,2基礎層,3褥墊層,4樁間土,5基礎樁,6掛片,7條形縫隙,8連接條,9中柱,10滑動套,11第一氣缸,12推塊,13切割盤,14第二氣缸,15第三氣缸,16切割電機,17輪架,18滾輪,19凸塊,20導向條,21滾輪電機,22拉繩。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一種建筑復合地基,如圖所示,包括自上而下排列的混凝土澆筑層1、基礎層2、褥墊層3,褥墊層3的下部設有基礎樁5,基礎樁5為空心柱體,基礎樁5內能夠填充混凝土,基礎樁5插入至樁間土4內,基礎樁5的下端為封閉的尖端,基礎樁5的側部外周開設數條豎向的條形縫隙7,條形縫隙7自上而下有數排,每一排的每兩條條形縫隙7之間的部分形成掛片6,掛片6的上部與基礎樁5一體化連接,掛片6的下端與基礎樁5之間通過連接條8一體連接,基礎樁5的中心處設有中柱9,中柱9的下端與基礎樁5的底部配合;還包括套裝在中柱9上的滑動套10,滑動套10外周分別設有活塞桿均朝外的數個第一氣缸11和數個第三氣缸15,第一氣缸11和第三氣缸15數量相同,一個第一氣缸11和一個第三氣缸15位于同一平面,第一氣缸11的位置高于第三氣缸15的位置,第一氣缸11的活塞桿安裝推塊12,推塊12朝向掛片6,第三氣缸15的活塞桿上安裝切割電機16,切割電機16的輸出軸連接切割盤13的轉軸,切割盤13能夠與掛片6下部的連接條8配合;滑動套10的上部連接拉繩22的一端,拉繩22的上端位于基礎樁5的上端外部。本實用新型中,基礎樁5插入至地面后,能夠將掛片6展開,從而增大基礎樁5與樁間土4之間的接觸面積,基礎樁5在受到上部建筑物的傳來的拉力或者橫下搖擺時,由于掛片6形成的倒齒的結構,能夠提高穩定性。本實用新型與其他的復合地基相比,在相同穩定性的基礎上,基礎樁5的使用數量可以減少1/2,基礎樁5的插入深度能夠減少1/2,有效節約材料。
具體而言,為了進一步提高穩定性,本實施例所述的滑動套10外周安裝活塞桿均朝外數個第二氣缸14,第二氣缸14位于相鄰的第一氣缸11之間,第二氣缸14的活塞桿上安裝輪架17,輪架17上安裝滾輪電機21,滾輪電機21的輸出軸連接滾輪18,基礎樁5的內壁上固定安裝豎向的導向條20,導向條20位于掛片6之間的位置,滾輪18能夠與導向條20配合;導向條20上設有數個凸塊19,凸塊19上下排列,滾輪18能被凸塊19卡主,滾輪18被卡在狀態下,切割盤13能夠與掛片6下部的連接條8配合。通過滾輪18進一步在豎向上進行導向。在切割過程和推動掛片6的過程中,滾輪18被凸塊19卡主,滑動套10的位置保持穩定,便于上述過程的操作。向下或者向上滑動時,第二氣缸14回收,使滾輪18不在與凸塊19配合,此時可以在拉繩22的拉動或者放線的情況移動。滾輪18本身自帶動力,能夠驅動沿基礎樁5的內壁先上移動,降低拉動拉繩22的拉力,使移動更加方便。
具體的,為了推動掛片6的過程中均勻受力,本實施例所述的推塊12的截面為梯形,梯形的上底的長度小于下底的長度。梯形的結構能夠使推開的掛片6均勻的張開,避免中間部分變形,推開后使掛片6正確形成斜面。
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的過程為,在如圖2所示的狀態下現將基礎樁5打入地下,通過拉繩22帶動滑動套10沿中柱9向下移動,每到一層條形縫隙7處時,第三氣缸15向外推,切割電機16轉動帶動切割盤13將連接條8切斷;第一氣缸11向外推動推塊12把掛片6向外推,形成圖6所示的狀態,擠壓的力量超過樁間土4形成壓力。一般操作時,先從最下部的條形縫隙7進行操作,部分樁間土4會落入至基礎樁5內,完成后向基礎樁5內填充混凝土,再依次將混凝土澆筑層1、基礎層2、褥墊層3按照現有的工藝制備而成。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