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地下連續墻墻段連接裝置及連接方法。
背景技術:
地下連續墻是深基坑工程中常見的支護形式,多用于建筑物基坑、地下構筑物、市政管溝和涵洞、盾構豎井、水池、地下油庫和倉庫等,其施工包括開挖導槽、成槽、沉放鋼筋籠、灌注混凝土等步驟。地下連續墻位于地下,深達數十米,有的甚至超過100米。由于地下連續墻是逐段施工,相鄰兩個墻段間的連接處易形成接縫,當不同墻段發生豎向不均勻沉降或水平向位移時,易引起墻段間接縫增大,導致接縫漏水,嚴重時會造成基坑的失穩。目前常采用剛性接頭來實現相鄰墻段間的連接,然而現有的剛性接頭要么不能一次成型,要么需要大型輔助施工裝置,例如公開號為CN205012369U的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剛性接頭,該接頭結構復雜需工廠加工,造價高,且施工時未開挖段的接頭伸出后易被滲漏混凝土包裹,后期難以保證與相鄰墻段有效連接。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連接強度高、穩定性好的地下連續墻墻段連接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地下連續墻墻段連接裝置,包括自第一墻段鋼筋籠上端插入且自第一墻段鋼筋籠側邊接頭裝置伸出的傾斜的直套管、直套管下端口的堵頭、穿過堵頭并插入第二墻段鋼筋籠內部的連接桿,以及將直套管與連接桿粘結的錨固體。
按上述方案,所述連接桿的中部安設有對中支架。
按上述方案,所述連接桿插入第二墻段的部分其長度不小于35倍連接桿直徑。
按上述方案,所述連接桿的長度大于直套管的長度。
按上述方案,所述錨固體為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
按上述方案,所述連接桿的軸線與直套管的軸線重合。
按上述方案,所述連接桿的桿體表面設有與桿體軸線相交的條帶狀凸起。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連接裝置和連接方法可實現地下連續墻墻段間的剛性連接,提高地下連續墻的整體性和整體剛度,減少圍檁道數,當相鄰墻段發生豎向不均勻沉降或水平位移時,本實用新型所述連接裝置和連接方法可大大減小墻段間接縫的張開度和滲漏量,保證了地下連續墻的穩定性和施工質量;與傳統的剛性結構相比,本實用新型施工方便,性價比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施工過程示意圖(一)。
圖3為本實施例施工過程示意圖(二)。
圖4為本實施例施工過程示意圖(三)。
其中:1、直套管;2、堵頭;3、連接桿;4、錨固體;5、第一鋼筋籠;6、第二鋼筋籠;7、對中支架;8、第一墻段;9、第二墻段;10、接頭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描述。
如圖1所述的一種地下連續墻墻段連接裝置,包括自第一墻段8鋼筋籠(也即第一鋼筋籠5)上端插入的直套管1,直套管1的外壁與第一墻段8的混凝土固化相連;直套管1的下端自第一墻段8鋼筋籠側邊伸出(具體是從第一墻段8鋼筋籠側邊的接頭裝置伸出),直套管1的下端端口設有堵頭2,通過堵頭2封堵;直套管1內置有連接桿3,連接桿3的下端穿過堵頭2,插入第二墻段9內部(具體是插入第二墻段9鋼筋籠內,也即第二鋼筋籠6內),與第二墻段9的混凝土固化為一體相連;所述直套管1內填充有錨固體4,通過錨固體4將直套管1的內壁和連接桿3連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中,連接桿3的長度大于直套管1的長度,連接桿3的下端插入第二墻段9的長度不小于35倍連接桿直徑。
本實用新型中,連接桿3的中部安設有對中支架7(對中支架7位于直套管1的內部),對中支架7可保證連接桿3的軸線與直套管1的軸線重合,提高連接桿3與直套管1的粘結強度,還可防止在灌注錨固體4時連接桿3從直套管1的下端端口滑脫,提高連接桿3與直套管1連接的穩定性;對中支架7不少于兩組。
本實用新型中,直套管1可為波紋管,直套管1由金屬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中,連接桿3為帶肋或螺紋金屬桿,或者是帶錨固點的連桿,連接桿3的桿體表面有與桿體的軸線相交的條帶狀凸起,以提高連接桿3與直套管1的粘結強度;堵頭2為空心橡膠堵頭或泡沫橡膠堵頭。
本實用新型中,錨固體4為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
本實用新型中,連接桿3施加的預應力大于0且小于其屈服荷載。
以下以第一墻段8和第二墻段9為例。第一墻段8和第二墻段9相鄰,施工時,均需在各墻段內開設基槽,先將鋼筋籠放入基槽中,再澆筑混凝土。
如圖2~4所示,一種地下連續墻墻段連接方法,該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提供所述連接裝置的各個組件,包括直套管1、堵頭2和連接桿3,連接桿3上設置對中支架7;
步驟二、提供第一鋼筋籠5和第二鋼筋籠6;
步驟三、在第一鋼筋籠5內部空腔中傾斜插入直套管1,直套管1的下端穿出第一鋼筋籠5側面的接頭裝置10;
步驟四、在直套管1內插入設置有對中支架7的連接桿3,并保證連接桿3的長度大于直套管1的長度;
步驟五、將直套管1的下端端口用堵頭2封堵,可防止錨固體4灌注時泄露;此時連接桿3的下端尚未穿出堵頭2;
步驟六、將直套管1及第一鋼筋籠5插入第一墻段8的基槽中,澆筑混凝土,此時直套管1和第一鋼筋籠5均與該混凝土固化為一個整體;
步驟七、第二鋼筋籠6放入第二墻段9的基槽中,并對連接桿3施力,使其下端穿過堵頭2,插入第二鋼筋籠6,插入深度不低于35倍連接桿直徑;
步驟八、在第二墻段9的基槽內澆筑混凝土,同時在直套管1內灌注錨固體4直至直套管1完全灌滿,錨固體4和第二墻段9內的混凝土固化后,第一墻段8和第二墻段9通過連接桿3連接為整體。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專利范圍,凡是利用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