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人工溪流。適用于污水處理。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的主要方法是修建污水處理廠,但是污水處理廠普遍建設、運營成本較高,且需要較為規整的建設用地和配套管網。我國許多地區特別是農村、山區由于缺乏污水收集管網,對污水缺少有效的攔截,點、面源污染嚴重;許多已建的污水處理廠特別是鄉鎮、農村污水處理廠,由于經費不足、缺乏管理等各種原因也存在出水水質難以達標排放或是需要提標改造的問題,許多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也面臨用地不足和經費不足的問題。
因此,針對我國污水處理存在的現實問題和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研究一種能有效凈化污水,廣泛適用于點、面源污染截流治理以及污水深度處理的管理維護方便的人工溪流甚為必要。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人工溪流,能有效凈化污水,廣泛適用于點、面源污染截流治理以及污水深度處理,管理維護方便。
本實用新型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人工溪流,包括溝渠,溝渠底部從下至上依次設置固定網、下填料層和上填料層,生物帶一端固定在固定網上,生物帶另一端依次伸出下填料層和上填料層,上填料層為粒徑為20~30mm的礫石填料層,下填料層為粒徑為25~50mm的礫石填料層,上填料層的厚度大于等于10cm,下填料層的厚度大于等于15cm,下填料層內沿溝渠內的水流方向設置有片狀生物填料,片狀生物填料為片狀的聚丙烯纖維棉,生物帶(3)的材質為玻璃纖維棉或陶瓷纖維棉或聚丙烯纖維棉。
如上所述的片狀生物填料的厚度小于等于5mm,片狀生物填料與水流方向之間的夾角為30°~45°,相鄰片狀生物填料的最小間距大于等于0.5mm。
如上所述的固定網為聚乙烯繩網或尼龍繩網。
本實用新型相對于現有技術存在以下優點:
1、生物帶比表面積大,成本低,生物親和性好,適合微生物附著生長;
2、生物帶通過底部固定網固定連接為一個整體,整體性好,不易被水流破沖走且更換方便;
3、填料層能有效將固定網固定在人工溪流底部,整體穩定性好,本填料層具有較大比表面積,能和生物帶共同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4、污水凈化能力強,廣泛適用于點、面源污染截流治理以及污水深度處理,管理維護方便。
附圖說明
利用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附圖中的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斷面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固定網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上填料層和下填料層斷面結構示意圖。
其中:1-固定網;2-填料層;3-生物帶;4-溝渠;5-上填料層;6-下填料層;7-片狀生物填料;8-土體;9-水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以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如圖1~3,一種人工溪流,包括溝渠4,溝渠4底部從下至上依次設置固定網1、下填料層6和上填料層5,生物帶3一端固定在固定網1上,生物帶3另一端依次伸出下填料層6和上填料層5,上填料層5為粒徑為20~30mm的礫石填料層,下填料層6為粒徑為25~50mm的礫石填料層,上填料層5的厚度大于等于10cm,下填料層6的厚度大于等于15cm,下填料層6內沿溝渠4內的水流方向設置有片狀生物填料7,片狀生物填料7為片狀的聚丙烯纖維棉,生物帶3的材質為玻璃纖維棉或陶瓷纖維棉或聚丙烯纖維棉。
片狀生物填料7的厚度小于等于5mm,片狀生物填料7與水流方向之間的夾角為30°~45°,相鄰片狀生物填料7的最小間距大于等于0.5mm。
固定網1為聚乙烯繩網或尼龍繩網。
生物帶3、下填料層6、上填料層5比表面積大,污水流經人工溪流,污水中的營養物質能使生物帶3、下填料層6、上填料層5、片狀生物填料7上逐漸長出生物膜,上填料層5和下填料層6能保證片狀生物填料7的穩定性,不會被水流沖出造成二次污染,水中污染物在生物膜的作用下逐漸被分解吸收,水體水質得到凈化。片狀生物填料有較好的生物親和性和較大的比表面積,和下填料層結合在一起能有效提升填料層的凈水能力,同時還能起到加筋的作用,提升填料層的穩定性和抗沖擊能力。
生物帶3的材質為玻璃纖維棉或陶瓷纖維棉或聚丙烯纖維棉,作為優選方案,玻璃纖維棉的單絲纖度≤1.8dtex,陶瓷纖維棉的單絲纖度≤1.8dtex,聚丙烯纖維棉的單絲纖度≤1.8dtex。生物帶3底部綁扎在固定網上。
實施例:2
固定網1為聚乙烯繩網,固定網1的網孔孔徑18mm×18mm。
生物帶3為聚丙烯纖維棉,聚丙烯纖維棉的單絲纖度≤1.8dtex,每條生物帶3規格長×寬為60cm×5cm,3條生物帶3結為一束,將結為一束的生物帶3底部綁扎在固定網1上,生物帶3的布置密度為16束/㎡。
溝渠4的寬度為1.5m,深度為0.8m,長度為50m,水深0.5m。
上填料層5為粒徑為20~25mm的礫石填料層,厚度為10cm。
下填料層6為粒徑為25~50mm的礫石填料,厚度為15cm。
片狀生物填料7為片狀的聚丙烯纖維棉,片狀生物填料7的尺寸規格為:寬×高×厚=1.5m×0.15m×0.003m,片狀生物填料7沿水流方向以45°夾角布置于下層填料6中,相鄰兩片生物填料7之間的最小間距為0.5m。
其他與實施例1相同。
本實用新型的進水端位一座鄉鎮污水處理廠出水端,出水端水質比進水端水質明顯改善。下表為采用本實施例運行水質監測結果:
表1為實施例2運行水質監測結果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