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定位裝置,尤其是一種浮式檢修門安全高效的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浮式檢修門主要用于水電站閘室檢修及弧形門檢修防腐工作,原采用鋼絲繩綁扎定位,將鋼絲繩連接在弧形門支臂上,通過調整弧形門的起升高度來收緊鋼絲繩,使浮式檢修門與閘墩緊靠,起到擋水的作用;但由于弧形門起落需專業人員及設備配合,溝通協調不便,費時費力,且在操作過程中起落高度難以準確控制,很容易使鋼絲繩受力過大,造成浮式檢修門發生變形破壞。此外,若鋼絲繩受力過大,還可能發生崩斷,對現場作業人員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在實際檢修過程中,下游水位經常發生變化,為避免因鋼絲繩受力過大對浮式檢修門造成變形破壞,作業人員需要根據水位變化情況及時調整鋼絲繩綁扎的松緊程度,這樣不僅增加檢修過程中的安全風險,而且耗費較多的人力和物力。
本方法是通過將千斤繩、綁扎帶和收緊器的有效連接,進行綁扎定位。在浮式檢修門定位過程中,將千斤繩分別套在浮式檢修門上的系纜樁和弧形門的斜梁上,再通過綁扎帶和收緊器與千斤繩連接,然后拉動收緊器,就可將浮式檢修門緊緊靠在閘墩上。此種定位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只要拉動收緊器,就可以調整浮式檢修門的受力狀況,不但操作簡單、方便,而且安全、高效。且可根據下游水位情況隨時調整浮式檢修門的受力程度,節省人力和物力,避免浮式檢修門因受力過大造成設備損壞,防止作業人員因鋼絲繩斷裂造成人身傷害,不僅提高了浮式檢修門定位的工作效率,還能減少作業過程中事故的發生,從而為水電站閘室檢修及弧形門檢修防腐工作提供充足的檢修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浮式檢修門安全高效的定位裝置,相對以往的定位方式,不需要起重等專業人員及設備的配合,減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減少現場的溝通與協調,安全高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浮式檢修門安全高效的定位裝置,包括千斤繩,千斤繩一端通過鎖緊機構與弧形門連接,另一端通過繞過浮式檢修門上的纏繞機構與收緊器連接。
所述鎖緊機構包括并聯的第一套圈和第二套圈,所述第二套圈上端設有鎖緊螺栓。
所述纏繞機構為套環,套環固定在浮式檢修門系纜樁上的,套環包括主體,主體由上蓋和下蓋構成,上蓋和下蓋內均設有凹槽,上下凹槽共同形成U型通道。
本實用新型一種浮式檢修門安全高效的定位裝置,不需要起重等專業人員及設備的配合,減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減少現場的溝通與協調,還可避免浮式檢修門因受力過大發生變形破壞,作業人員因繩索突然斷裂受到人身傷害;特別是在水電站下游水位發生變化時,作業人員可隨時調整浮式檢修門的受力程度,減少作業過程中事故的發生,提高浮式檢修門定位的工作效率,每次定位節省約48工日,從而為水電站閘室檢修及弧形門檢修防腐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檢修時間。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鎖緊機構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纏繞機構的示意圖。
圖中:千斤繩1,鎖緊機構2,弧形門3,纏繞機構4,第一套圈5,第二套圈6,浮式檢修門7,鎖緊螺栓8,主體9,U型通道10。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3所示,一種浮式檢修門安全高效的定位裝置,包括千斤繩1,千斤繩1一端通過鎖緊機構2與弧形門3連接,另一端通過繞過浮式檢修門7上的纏繞機構4與收緊器連接。
所述鎖緊機構2包括并聯的第一套圈5和第二套圈6,所述第二套圈6上端設有鎖緊螺栓8。鎖緊螺栓下端設有與鋼絲繩相適應的弧形面,弧形面上設有斜齒,通過斜齒可增大接觸的摩擦阻力,防止松脫,提高緊固性。當鋼絲繩穿過第一套圈時,可在繩端頭打結,實現第一道限位,當穿過第二套圈時,通過鎖緊螺栓進行鎖死,防止松脫,保證安全性。
所述纏繞機構4為套環,套環固定在浮式檢修門系纜樁上的,套環包括主體9,主體9由上蓋和下蓋構成,上蓋和下蓋內均設有凹槽,上下凹槽共同形成U型通道10。當需要穿鋼絲繩時,打開上蓋,將鋼絲繩穿過U型通道,然后將上蓋卡緊或者通過螺栓鎖緊。由此方便收、放鋼絲繩。
具體操作方法為:將千斤繩1端頭從第一套圈5的一端穿入,經第二套圈6后從第二套圈6的一端穿出,然后在千斤繩端頭打成疙瘩進行限位,在第二套圈6中插入鎖緊螺栓8后進行螺紋鎖緊(為了保證鎖緊良好,在第二套圈的螺紋孔上端設置一個正對的螺紋套,防止松脫)。將千斤繩1另一端穿過弧形門3上的U型通道10,利用綁扎帶將收緊器與千斤繩有效連接,當需要定位或調整時,只需要拉動收緊器,就可以調整浮式檢修門的受力狀況,將其緊緊靠在閘墩上。